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制作 随机采用34例(男16例,女18例)经防腐固定之成人头颅标本,标出冠状线(经左、右外耳门)、正中矢状线和眦耳线后,-30℃低温冰冻一周。沿眦耳线切开头颅,并分别向上、向下作连续断片,片厚5 mm,片间耗损1 mm。选取海马结构、杏仁体外观最大的断面测量它们的最大横径和最大矢径,以及相应断面颞叶前端至枕叶后端(简称颞枕叶)的最大横径、矢径(分别与颅外标记之冠状线和正中矢状线平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与海马结构形态改变相关的疾病提供线性测量指标。 方法 选取31例成人头部横断面标本,观测海马面积、海马矢径、海马横径、颞叶钩回间距,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分析海马矢径、海马横径、颞叶钩回间距与海马面积的相关性。 结果 海马结构横径标准化前后性别间有差异(P<0.01);数据经方差齐性检验后,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海马矢径标准化前后与海马面积显著正相关(P<0.01);海马横径标准化前后与海马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钩回间距标准化前后与海马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1)。 结论 海马矢径、海马横径、钩回间距可以作为研究海马形态变化的线性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相关性,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和相关测值。 方法 采集100例经诊断无病变的成人头部磁共振图像,按照年龄16~25、26~35、36~45、46~55、 56~65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例。观测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面积、横径、矢径等线性指标,标准化前、后数据均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纹状体面积无性差,尾状核头矢径、海马面积、海马横径、矢径存在性差(女性>男性),颞角宽度存在性差(女性<男性);尾状核头横径存在侧差(左>右),壳面积、壳矢径存在侧差(左<右)。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纹状体面积与年龄、颞叶钩回间距呈负相关,与颞角宽度呈正相关;海马面积与尾状核头面积、颞角宽度呈正相关。 结论 成年人纹状体面积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海马结构与纹状体在形态结构上具有相关性;壳面积右侧大于左侧;女性海马面积大于男性;颞角宽度可以作为研究纹状体与海马结构形态变化的共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杏仁体、侧脑室和海马结构在脑的薄层横断面上的表现及变化,为影像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冰冻铣切技术做颅脑标本的横切面,并用数码相机逐层照相。结果从杏仁体出现到消失,共获得72张高清晰数码照片。结论薄层冰冻铣切技术和820万相素数码照片能清晰显示杏仁体、侧脑室和海马结构的位置关系及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海马结构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海马结构的MRI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新生儿尸脑6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制成1.0mm火棉胶连续倾斜冠状切片。结果 从切片上描述海马结构的形态。结论 ①倾斜冠状切面能较全面地观察海马结构。②火棉胶包埋结合大脑切片机薄层连续切片技术,是研究脑部细小结构断层解剖的准确、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脑松果体区域的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钱学华  姜均本 《解剖学报》1995,26(4):337-340
应用断面解剖学方法,对33例(男18,女15)头颅标本的松果体及其眦邻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有87.88%的松果体中点偏离中线,偏离中线的平均距离及与之对应的移位百分率是:左移0.99mm(0.80%),右移0.71mm(0.54%);松果体及第三脑室长径、宽径均无性差,经松果体中点半球宽存在侧差(左侧〈右侧)和性差(男〉女),左、右半球长径存在性差(男〉女);此外,本文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松果  相似文献   

7.
人脑基底核区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钱学华  姜均本 《解剖学报》1994,25(2):150-155
用30例正常成人头颅标本(男15,女15),在平行于眦耳线处制成5mm厚的连续断片。应用断面解剖学方法,在4个连续断面上对基底核及其邻近重要结构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发现基底核区大部分结构于眦耳线以上42mm断面内显示良好;尾状核和侧脑室的不对称性,大脑半球尾状核和杏仁核的性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典型相关分析证实;尾状核,豆状核,松果体与大脑半球之间,尾状核,丘脑与侧脑室之间,尾状核,豆状核与杏仁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人脑中伏隔核的定位、参数测量及三维显示。方法运用数控铣床完成1例45岁男性标本头部原始数据的采集,断面间距0.5mm。选取包含脑组织的连续横断面图像300幅,利用Photoshop CS软件完成尾状核、壳、伏隔核的图像分割,在重建的连续冠状断面图像上按照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颅脑图像分割方法区分伏隔核,计算伏隔核体积及相关位置信息。利用Amira 3.1.1软件实现尾状核、壳、伏隔核的三维可视化。结果伏隔核及其毗邻结构、常用伏隔核损毁靶点清晰显示。伏隔核体积左侧为972.5mm3,右侧为830.6mm3,左侧大于右侧。伏隔核质心三维坐标,左侧(-11.0,24.4,1.3),右侧(9.3,23.9,1.7)。结论伏隔核的数字解剖能够清晰显示伏隔核的形态,明确伏隔核的体积、位置及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9.
足的地平(斜)断面解剖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足部的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成年男尸新鲜右足4例,林冻后切制地平断面解剖标本。用一个断面显示足部各结构。结果 观察了地平断面足的各骨、关节及肌肉的形态特征及毗邻关系。结论 本断面的形态、结构为医学影像诊断学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基础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手掌及手背动脉的断面解剖与微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视神经的影像检查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5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0.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36侧冠状位标本上的视神经进行测量。结果:视神经分颅内段、管内段、眶内段和球内段四部分。管内段从视神经管颅口到眶口逐渐变细,眶内段中点最细。结论:视神经的测量可在冠状面上进行,眶内段中点可作为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眶区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36例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0.5mm冠状位火棉胶连续切片,用双目解剖镜对眶区结构进行形态观察,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标本上的肌锥间隙、视神经进行了测量。结果:肌锥间隙自眼球后极层面,自前向后,面积随眶腔减小,但不同层面肌锥间隙占眶腔的比例基本一致。眶内段视神经从前向后,横径和面积先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大,垂直径逐渐减小,其与4条直肌的距离逐渐减小。结论:熟悉肌锥间隙的显微解剖,对影像诊断,麻醉及手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足的横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为给足部疾患的横断层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年男尸新鲜右足标本6例,冰冻后切制横断层解剖标本。结果 观察了各断层的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及血管神经等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论 其解剖形态、结构对影像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features of neuron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a amygdaloid body (AB)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data on similar measures of cells i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arts of the amygdaloid complex. Neurons were impregnated with silver nitrate using the Golgi method. Neurons were classified and measured as described by Leontovich (1978). Long-axon and short-axon neuron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described.Translated from Morfologiya, Vol. 124, No. 6, pp. 78–79, November–December, 2003.  相似文献   

15.
眶内眼神经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影像检查和眶内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5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0.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对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的位置、走行和毗邻进行观测。结果:眼神经的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和泪腺神经均经眶上裂人眶。额神经发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内外支,鼻睫神经与眼动脉伴行,泪腺神经在外直肌上方前行。结论:火棉胶连续切片能够准确显示眶内眼神经的分支、走行,对影像诊断和避免手术损伤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给小腿部影像学诊断提供横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 用成年男尸新鲜右小腿标本10例,称做小腿横断层之CT及MRI扫描影。冰冻后再切制与其要应的小腿上,中及下1=/3段横断层解剖标本。结果观察了三个断层的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和血管、神经等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还对小腿中1/3段的胫骨及骨质及储腔进行了测量。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给小腿部的医学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放射学提供了确切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踝关节的横及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①观测15例干性胫、腓及距骨的关节面。②成年男尸右足标本7例,先依骨性标志画线,新鲜2例画线后,各行轴位CT、MRI扫描及冠状位MRI扫描后冻硬,再切制横断层4例,冠状断层3例。结果:①距骨上关节面前、后宽为30.2、23.5mm;距骨内、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30.8、14.9mm与27.5、23.7mm;外踝关节面前缘至距骨颈后缘间距为9.3mm。胫骨内踝与腓骨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21.8、14.7mm和16.9、21.6mm。②观察了每一断层内关节及周围结构的形态、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并匹配相应CT及MRI。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前宽32.9mm,距骨上、胫骨下关节面软骨厚1.7mm与1.8mm,胫距关节、内踝处及腓距关节腔径值分别为2.4、2.8、1.4mm,骨间韧带长1.8mm。结论:踝关节的断层解剖,为影像学诊断及关节镜技术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矢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膝关节疾患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矢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成年男尸右膝部标本5例(新鲜3,福尔马林固定2),按解剖骨性标志画线,其中1例标本先行矢状位MRI扫描,所有标本冻硬后,切制矢状断层解剖标本,每例切5个断层,皆观察其内侧面。结果 观察了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交叉韧带、半月板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并匹配同一断层之MRI。测量股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厚为2.3mm和2.4mm,胫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厚为2.5mm和2.6mm,髌骨关节软骨厚为5.3mm,前交叉韧带长36.1mm,前、后交叉韧带中部矢状径为6.32mm和6.51mm,内、外侧半月板矢状径为42.4mm和33.2mm,内侧半月板前、后部厚度为5.1mm和5.8mm,外侧半月板为6.5mm和7.1mm。结论 膝关节的矢状断层解剖各结构形态、位置及变化规律,对骨科及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