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WHO推荐的K-B法对1988~1990年分离的2350株急性腹泻病原菌做了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对不同年度的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的敏感率及志贺氏菌属不同菌群敏感率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弧菌属和病原性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7%和96.8%;志贺氏菌属对吡哌酸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6.1%和85.6%。沙门氏菌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100%。弧菌属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的敏感率为85.4%、86%和85.7%,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气单孢菌属相病原性大肠杆菌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敏感率很低,只有19.3%、28.3%和49.4%。沙门氏菌属、弧菌属和气单孢菌属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也很低,分别为43%、32.6%和24.4%。 志贺氏菌属对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及沙门氏菌属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诺氟沙星的敏感率年度间差异都非常显著(P<0.005)。志贺氏菌属的四个菌群对吡哌酸、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的敏感率均无明显差异,而对新诺明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其中A、C群敏感率高于B、D群,D群最低。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在群间差别也非常显著(P<0.005),D群最高,B群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腹泻致病菌的种类。方法 本文收集夏季腹泻病人粪便248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志贺氏菌属40株(14.08%),沙门氏菌属2株(0.70%)。弧菌属25株(8.81%)。气单胞菌属1株(0.35%)。结论 致腹泻病原菌以志贺氏菌为主,弧菌科细菌也不容忽视。它对提高肠道致病菌的阳性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东莞部分地区引起感染性腹泻致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住院部和门急诊的5939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5939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369株,阳性分离率为6.2%,其中分离出志贺菌属118株(32.0%)、沙门菌属115株(31.2%),致病性大肠杆菌81株(21.9%)、弧菌属24株(6.5%)、单胞菌属19株(5.2%)、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2.7%)及耶氏菌属2株(0.5%).挑选11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敏感试验,各菌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差异,对复方新诺明及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但对第三代头孢有较强的敏感性.结论 东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种类多,且耐药性不同,主要以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为主,应根据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急性腹泻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少保  吴晓玲  沈强 《安徽医药》2007,11(8):719-720
目的研究急性腹泻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以了解该地区的流行病学状况,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肠道门诊诊治的急性腹泻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状况。结果急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属为主,其次是沙门菌属,阳性率分别为6.05%和0.67%,其中未成年组的阳性率在两种细菌中分别达14.28%和1.06%,远高于成年组及老年组;在志贺菌属中,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各占75.1%和22.81%;两组病原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及氯霉素都高度耐药,对头孢他啶敏感性较好。结论志贺菌属是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沙门菌属;两种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及氯霉素耐药率都较高,对头孢他啶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引起人类腹泻的致病菌涉及到3个菌科,60多个菌种。常见的有如下几类:①志贺氏菌属;②沙门氏菌属某些种、型;③大肠填希氏菌属某些种,型;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⑤邻单胞菌;⑥气单胞菌属某些种,型;⑦霍乱及其他致泻弧菌;⑧空肠、结肠及其他弯曲菌,此外,还有一些食物中毒条件性致病菌等,也必须同时予以检出。  相似文献   

6.
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部分医院检测的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126株志贺茵均按常规的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分型,采用K-B法检测其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26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71株(占56.3%);鲍氏志贺菌34株(占27.0%);宋内志贺菌14株(占11.1%);痢疾志贺菌7株(占5.6%);其对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达90.0%以上,对阿莫西林/棒酸、氨曲南的耐药率次之分别为72.2%和69.8%;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在10.0%以下;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在20%~30%之间;主要流行菌福氏和鲍氏志贺菌对各种受试抗菌素的耐药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广州市部分医院所检测的志贺菌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的存在一定的交叉耐药,相关的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志贺菌菌型及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引起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这些菌株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各菌属的耐药模式,提高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1892份大便分别接种5种培养基,菌株鉴定用法国API-20NE、API-20E系统及特异性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检出肠道致病菌511株,其中16个标本有两种菌,检出率为26.2%(495/1892).志贺菌、气单胞菌、弧菌、沙门菌、病原性大肠埃希菌、邻单胞志贺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所占比例依次为42.5%、30.5%、8.8%、7.0%、5.1%、3.7%、2.3%.肠道致病菌的产酶率为9.0%(46/511).不同菌属有不同的耐药模式,但最频繁的耐药模式是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结论 2a型福氏志贺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鼠伤寒沙门菌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的优势菌.多数肠道致病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和氟喹诺酮类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拉萨地区近年来志贺氏菌属的菌型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防治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和急性胃肠炎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采集腹泻病人的新鲜粪便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把分离出的志贺氏菌作血清学鉴定,并按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71株志贺氏菌基本上是福氏志贺氏菌,占95.8%;而福氏志贺氏菌又以福氏2a型为主,占94.1%。药敏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在10%以下,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在85%左右,而对青霉素则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结论 拉萨市5年来志贺氏菌属以福氏2a型为主要流行菌群。志贺氏菌的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医师应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983年7月~1984年6月两所医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人进行了调查研究。467例病人中155例检出病菌,占33.19%。包括志贺氏菌感染(10.49%)及空肠弯曲菌(6.85%)、大肠杆菌(6.85%)、沙门氏菌(2.78%)、不凝集弧菌(1.28%)、副溶血弧菌(0.21%)和耶氏菌(0.21%)感染。其中耶氏菌和 EIEC 在天津地区系首次发现。急性细菌性腹泻年龄分布广泛,不同年龄组问存在某些差异;全年各季均有发生,总检出率和不同病原菌检出率也存在某些不同;临床表现同中有异,但特征性不具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5~2006年北京地区肠道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监测近两年北京地区肠道致病菌的组成、流行趋势及耐药状况,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常规大便培养,筛选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结果肠道致病菌感染以男性为主,成年人多发,7~10月为腹泻发病高峰。病原以志贺菌属居首位,其次是弧菌;在志贺菌属中,宋内菌构成有增加趋势。各菌属及志贺菌属内各种群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有差异。结论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有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沈阳大东地区2001—2003年与腹泻有关的肠道致病菌的组成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病菌的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常规大便培养,筛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肠道病原菌1 004株,以男性为主,儿童和青年发病为多,7~9月为腹泻发病高峰。病原以志贺菌居首位,占65.45%,其次是弧菌居,占25.4%,而沙门菌属及大肠杆菌分别占7.75%及1.55%。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差异,福氏志贺和沙门菌属多重耐药较多,而宋内志贺和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沈阳大东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多,有性别、年龄、季节分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已发现许多氟喹诺酮类对普通肠道病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Lomefloxacjn和temafloxacin对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和耶尔森氏菌属的抗菌活性可与那些较早期的喹诺酮类相比。但这两种新喹诺酮对空肠弯曲杆菌、大肠弯曲杆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和弧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几乎没有数据。所以,我们测定了这两种新喹诺酮类对146株肠道病菌的活性并与双氟哌酸Difloxacin、萘啶酸、氟哌酸及环丙氟哌酸以及3种其他抗菌剂SMZ-Co、强力霉素、红霉素等作了比较。对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弧菌属和耶尔森氏菌属,以环丙氟哌酸的抗菌活性为  相似文献   

13.
于1990年7月~10月间,从40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共检出致病菌158株。志贺氏菌感染73例占18.25%,仍为腹泻的第一位病原,弧菌科细菌感染48例占12%,其中副溶血弧菌感染15例占3.75%,余为其他病原。34株1990年分离的41株志贺氏菌MIC及MBC测定结果显示,三代喹喏酮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极高,可作为治疗志贺氏痢疾的首选药物。而吡哌酸、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往年(P<0.01)  相似文献   

14.
1985年夏我们对省人民医院肠道病及儿科门诊腹泻散发患者共595冽(>15岁者483例,<15岁者112例)进行了病原学调查及药敏试验,兹报道如下。595例急性腹泻患者共检出病原菌阳性208例,阳性率为34.96%,其中以志贺氏菌属感染为最多见,计201例,占病例数的33.78%;沙门氏菌属3例,占0.50%;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2例,占0.34%,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及不凝集弧菌各1例,各为0.17%。此外,随机检查上述患者中的100例,发现空肠弯曲菌感染6例,阳性率为6%。此次分离出的3株沙门氏菌,分别为鼠伤寒、纽波特和伦敦沙门氏菌各1株。有2例女性患者为宋内氏痢疾杆菌与空肠弯曲菌混合感染。空肠弯曲菌和EIEC、ETEC的检出,提示在感染性腹泻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方法采集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对分离出的志贺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均出现相当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分别为45.3%、31.0%、41.7%;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环丙沙星为85.5%、诺氟沙星为79.7%;对庆大霉素的敏感率为88.9%。结论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可以作为治疗细菌性痢疾的首选药物;不同群别志贺菌耐药特点不同,为增强抗生素的疗效,可以考虑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6.
64例小儿细菌性痢疾药敏试验及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志贺氏流行菌种及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经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而确诊急性细菌性痢疾64例,应用纸片扩散法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回顾性分析抗菌药使用的临床资料。结果福氏志贺菌53株,宋内志贺菌9株,鲍氏志贺菌2株。舒普深、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性分别为100%、92.31%、94.74%、81.82%,罗氏芬、头孢噻肟、马斯平的敏感性在70%左右,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在18%以下。各类抗菌药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罗氏芬、可利迈仙、磷霉素、黄连素。结论菌痢仍以福氏痢疾杆菌感染为主。本组抗菌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志贺菌对罗氏芬已呈现耐药趋势,建议舒普深等三代头孢与β-内酰胺酶抑菌剂组成的复方制剂为重症患儿的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可做为7岁以上普通型痢疾的首选;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耐药较为严重,不宜应用于痢疾的治疗。静脉滴注 口服敏感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细菌性痢疾杆菌种群、血清型分布,并对菌株进行耐药分析,为细菌性痢疾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2008年5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感染病科300例确诊细菌性痢疾病例培养的菌株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确诊病例中,男189例;女111例。检测出3个痢疾杆菌种群:福氏志贺菌(B群)290株,宋内氏志贺菌(C群)9株,痢疾志贺菌( A群)1株,分别占96.68%、3.00%和0.33%。福氏志贺菌为优势菌株。检测出福氏痢疾杆菌6个血清型以及7个血清亚型。6个血清型主要为X型变种,其次为II型.其中137例患者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常见药物的耐药情况:氨苄青霉素耐药率100%,复方新诺明耐药率98.44%,诺氟沙星51.79%,主要敏感抗生素:头孢曲松钠95.59%,头孢哌酮钠89.71%。结论淮北地区3种痢疾杆菌株流行,以福氏痢疾杆菌为优势株,其中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以X型为主,其次为II型。志贺氏菌对各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中氨苄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最为严重,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周筠  刘威 《今日药学》2006,16(2):56-57
目的观察志贺氏流行菌种及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经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而确诊急性细菌性痢疾64例,应用纸片扩散法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回顾性分析抗菌药使用的临床资料.结果福氏志贺菌53株,宋内志贺菌9株,鲍氏志贺菌2株.舒普深、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性分别为100%、92.31%、94.74%、81.82%,罗氏芬、头孢噻肟、马斯平的敏感性在70%左右,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在18%以下.各类抗菌药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罗氏芬、可利迈仙、磷霉素、黄连素.结论菌痢仍以福氏痢疾杆菌感染为主.本组抗菌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志贺菌对罗氏芬已呈现耐药趋势,建议舒普深等三代头孢与β-内酰胺酶抑菌剂组成的复方制剂为重症患儿的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可做为7岁以上普通型痢疾的首选;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耐药较为严重,不宜应用于痢疾的治疗.静脉滴注+口服敏感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5年小儿血液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将小儿血液系统分离出的836株病原菌应用K-B法做了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对不同年度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敏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革兰氏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先锋5号的敏感率为76.8%和74.7%。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非发酵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先锋5号的敏感率为82.4%和74.3%。铜绿假单胞菌对氧哌嗪青霉素的敏感率为89.0%,伤寒沙门氏菌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和氟哌酸的敏感率也很高,分别为88.4%,93.3%和83.1%。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很高分别为83.6%,82.7%,76.5%。大肠埃希氏菌对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也很高,分别为82.4%,99.4%,95.0%和80.0%。结论加强对儿科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的培训、指导和评价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海水中致病性弧菌分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东南沿海海水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用海水采样器采集海水,经增菌培养和细菌分离,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160份海水中分离出弧菌科细菌339株,其中弧菌属295株(87.0%),气单胞菌属42株(12,4%),邻单胞菌属2株(0.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50株致病性弧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物敏感率为100%,对头孢哌酮、复方磺胺甲略唑、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率为90.0%~98.7%,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较差,仅为28.0%和30.0%。结论海水中致病性弧菌分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海洋弧菌所致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