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至真要大论》首倡“六淫主治” ,于后世立法组方颇多启发 ,兹不揣简陋 ,以方为例 ,浅析如下。1 风淫治则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佐以苦甘 ,以甘缓之 ,以辛散之”。观后注疏多家 ,鲜有歧见。以风属木 ,辛为金 ,金能胜木 ,故治以辛凉。辛主发散 ,过辛则易伤真气 ,故佐以苦甘 ,以苦能胜金 ,甘能益气故 ,木性急 ,故以甘缓之 ,木喜条达 ,故以辛散之。此又与“五脏苦欲补泻”中“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之义合。  《千金》小续命汤被誉为六经中风之通剂。方剂组成 :防风、桂枝、麻黄、川芎、白芍、人参、黄…  相似文献   

2.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6):Z001-Z002,F003
博士论坛《金医》活血利水法临证应用及其思考 ‘”’“‘”‘””’““”…‘·····,··……江涛唐大暄2:83叶桂“肺病,辛以散邪,佐微苦以降气为治” 之我见········,····················,··,···……朱虹2:85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切入点之思考·········……周永红2:86中西医结合辫期论治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张晓春3:179老年冠心病便秘证治···········……梁晋普于彦6:477仲景方妙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探要·…  相似文献   

3.
壮乡医话     
<正> 疏肝与柔肝治肝之法,前贤留下极为丰富的经验。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难经》:“损其肝者缓其中”。《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清时王泰林在《西溪书屋夜话录》分有肝气、肝风、肝火三大证治,提出治肝三十法。这些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咳嗽为临床上常见症状 ,其病机古今医家论之各异 ,不拘于肺。《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由于肝肺生理病理上联系密切 ,古今医家特别重视从肝治咳。明·龚廷贤《万病回春》曰 :“从来咳嗽十八般 ,只因邪气入于肝”。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门》中论肝咳有12例之多。秦伯未明确提出 :“治肺止咳 ,佐以调肝”。现将从肝治咳诸法浅述如下。1 肝肺生理相关  共司气机升降 :肝为风木之脏 ,位居下焦 ,阴中之阳脏 ,其气升发 ,为气之枢 ;肺为清虚之脏 ,位居上焦 ,阳中之阴脏 ,其气肃降 ,为气之主。肝气之升而不…  相似文献   

5.
肺脏疾患为临床常见,笔者试从肺的生理特性及病理特点,谈谈肺病用药规律及临床体会。1肺为娇脏,易受邪侵,宣肺去邪为治肺之首务肺居胸中,居位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素问·病能论》言:“肺者藏之盖也”。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故肺又有“娇脏”之称。明·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论:“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温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清·周学海《周氏医学丛书·幼科要略》云:“肺位最高,邪必先伤”。外感邪气,从皮毛侵袭肺脏,使肺气之外宣郁阻,上而为逆则成咳、喘…  相似文献   

6.
藿香正气散化湿特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有内外之分,湿之与水,异名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早在《内经》即提出:“湿淫于内,治宜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素问·藏气法时论》)等治湿之原则,总不外苦燥和淡渗。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广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姜厚朴、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擅治湿,可适用于湿邪为患的多种病证,被历代医家尊为“....  相似文献   

7.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2,17(3):38-39
哮以声响言 ,喉中如水鸡声者 ,此肺中有痰 ,阻塞气道也。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曰 :“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 ,因内有壅塞之气 ,外有非时之感 ,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虽有“咳而上逆 ,喉中有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之说。但临证治哮 ,未发时多以扶正为主 ,既发则以攻邪为主。扶正者 ,须辩阴阳 ,阴虚者补其阴 ,阳虚者补其阳 ;攻邪者 ,须分微甚 ,或散其风 ,或温其寒 ,或清其痰火。近代名医姜春华论哮喘云 :“前人对哮证之治疗与预防有谓‘平时治…  相似文献   

8.
明·张介宾善用柴胡解表,《景岳全书》“新方八降·散阵”所载17方中用柴胡者12首,《本草正》曰: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也”,“柴胡之性善散善泄,所以大能走汗……”,故“用此者用其凉散”,“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柴胡本为凉散之品,最宜于表有热者,但经配伍也宜于表寒证,先生所制诸柴胡饮集中体现了用柴胡解表的经验,试分析如下。l表实证邪在表宜从散。表邪有寒热之分,表热证它原散,柴胡性凉善散尤为适宜,一经配伍亦可用于发表透疹或表寒证治。发表透疹:痘珍发于肌表,病位在肺,治当解表散邪透疹。…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近几年来,咳嗽的防治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于顽咳治疗仍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肺脏的气机升降失常是其重要病理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则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故治咳之法,当从调理气机入手,如清·石寿棠《医原》有:“外感者其气多滞,当于散邪中兼利气;内伤者其气多逆,当于养阴中兼纳气。久咳者其气多虚,当审其由。”因此,临床上治疗咳嗽应抓住“气”,责之肺、肝、脾、肾.以宣气、降气、补气、纳气、理…  相似文献   

10.
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正气不足、痰饮留伏是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之夙根,临床常内外合邪.总体而言,外邪触动肺络伏痰,顽痰壅塞气道,痰气胶结,中上二焦气机不利,肺气闭塞不通而致本病发生.临证时有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痰瘀阻肺、肺脾气虚、肺阴耗伤之不同,治疗以辛开苦降,涤痰开闭为原则,取“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微苦以轻降,微辛以宣通”“以苦降其逆,辛通其痹”之法,运用小苦辛汤辨证加减治疗,使正气得复,邪气渐去,肺之宣肃功能恢复正常,则其病向愈.  相似文献   

11.
湿邪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湿病证候错综复杂,既有内温,也有外湿,病势缠绵。《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仲景常运用以下8法进行辨证论治。 发汗祛风胜湿法 此法用于风湿表实证,也是外湿常用的治法。在表之湿可以发汗而解,但汗性粘滞,治  相似文献   

12.
肝体阴用阳 ,易动而难静。肝阴肝血一旦不足 ,肝气既可乘脾 ,亦可上而冲心 ,或上而侮肺 ,任其纵横 ,所以肝无单纯之虚证 ,以虚实兼夹为常见。《内经》治肝有三法 ,“肝欲酸” (《素问·五藏生成》) ,“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以辛补之 ,酸泻之” (《  相似文献   

13.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2,24(12):914-915
咳嗽之论治不外乎“外感内伤之分 ,阴阳虚实之别”。叶天士有“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 ,大抵以理肺治胃为主”之论。笔者临床运用该论且扩大施治范围 ,认为胃中有邪、气机不和而犯肺致咳嗽者 ,用理肺治胃法治疗收效良好 ,故亦可谓胃咳辨治。1 胃咳病因病机《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指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可见咳嗽病位在肺 ,病因不一。《医学●义·咳嗽篇》评述 :“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 ,不过假途于肺耳。”此语堪称金玉之言。中医论脏 ,也不可废腑 ,盖脏腑之间生理上相…  相似文献   

14.
《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云:“求汗于血,生气于精。”之所以要“求汗于血”,是因为得汗应有“以阴精为材料,以阳气为运用”,加之腠理开泄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见“求汗于血”,是根据汗的材料———汗源论述的。张氏指出:“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热疟,阴虚便结不通等证。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非一般用辛温解表或辛凉表散所能治愈,需要用补阴益气煎“温中托里,而为不散之散;或补阴助阴,而为云蒸雨化之散”(《景岳全书·传忠录·表里篇》)。对于“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者”,需要用…  相似文献   

15.
侯舒成 《新中医》1997,29(1):61-62
肺胀,古病名。为慢性病,多发于年老体虚者。《灵枢·胀论》篇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亦指出:“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由此可见,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胀为现象,关键在“虚”。其临床以喘、咳、痰、满为主症,属中医学的痰饮、咳喘、虚劳、水肿等范畴。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的辨治取得一定疗效,现将体会简述如下。1 病因病机肺胀主要是肺气先虚,邪之所凑。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于受邪;一旦病邪犯肺(包括外感、内伤等),邪客肺络,百脉闭塞,肺金失其肃降,使水谷精微无法布施诸脏,又以…  相似文献   

16.
《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系清·吴鞠通所著。全书以三焦辨证把握病机,归纳脉证,区别证候,从而羽翼于仲景六经辨证。其中对温热夹湿、湿温的证治规律尤有独到之处,颇为后世医家推崇。本文试就化湿法的运用,归纳整理,并附临床治案举例,以资说明,供同道参考。一、宣气化湿法“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肺居上焦,为宣发肃降诸气之主。若湿邪侵袭肺卫,使肺失宣降,水津不能四布和下达膀胱,是以气滞而湿阻,湿阻而气愈滞。《条辨》重在轻宣肺气以化湿。其轻宣之法有三:一是辛温合辛凉法,“湿为阴邪,非温不解”,辛能促邪由肺经而达其络,复以辛凉达肺经之表,使邪“纯从外走”,方如新加香薷饮等;二是轻苦微辛法,叶天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和选方用药等方面系统探析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辨治“肺痹”的经验特色。叶氏明确提出外六淫皆可致肺痹,同时对内因致病加以充实,突出肺气痹阻的核心病机,重视痰湿水饮的续发病理。在肺痹临床症象上,有了更为丰富的扩展。在治则治法上,重视审势治病的轻重缓急、内外合因的表里同治、立微辛微苦宣通兼降之法,且注意肺与其他脏器关系,如肺与胃肠、肺与肝、肺与膀胱等。在肺痹辨治的方药上,善用苇茎汤合泻肺剂、木防己汤加减、三仁汤加减等,主用辛香宣通之药,配用清润苦降,佐以渗利水湿药,并根据兼邪佐用它药。通过挖掘其学术理论和辨证方药亮点,以期为现代中医肺病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系清代名医,温热大师。其所创的卫气营血论治体系“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高度概括了温病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大法。本文仅就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治疗用药上具有“透”“散”的特点浅析如下。 1 温邪在表,汗以散邪温邪在表,侵犯肺卫,叶氏多以“汗之”为手段,以达到解表散邪的目的。所用药物均属辛凉、微苦、味薄之类,如连翘、薄荷、牛蒡子辛凉质轻,合以香豉增其解表散邪之力,佐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下陷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海 《陕西中医》1989,10(12):543-544
<正> 大气亦称宗气。《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灵枢·客邪篇》曰:“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明·孙一奎认为:“宗气又叫大气,是为诸气的宗主”(《中医各家学说·孙一奎》)。《医门法律》中有,“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曰:“夫均是气也,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郑而重之曰大气。夫大气者,内气也……且知《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之大气。”可见,宗气也叫大气。大气下陷一证,首见于张锡纯《医学衷中  相似文献   

20.
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在中医学里,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以由肺脏本身疾病引起,又可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上逆而致。《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素问·咳论》把咳嗽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至今对于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主要论述五脏咳。1肺咳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肺主气,司呼吸,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