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联合远红外线照护对血液透析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喜疗妥软膏外涂,观察组采用局部喜疗妥外涂联合远红外线照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在改善内瘘血管弹性、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时的血流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局部用喜疗妥外涂联合远红外线照护,效果优于局部单纯用喜疗妥外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喜疗妥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30例患者应用喜疗妥软膏涂擦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观察。结果:30例血液透析患者在应用喜疗妥软膏涂擦动静脉内瘘后在血管弹性、血流量、血管并发症、穿刺处疤痕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结论:喜疗妥软膏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并能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10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实验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透析12个月后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内瘘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有效减少硬结、红肿、血管狭窄等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随身灸联合喜疗妥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的方法,实验组采用随身灸联合喜疗妥软膏的方法,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血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内瘘使用时间及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内瘘血管情况在轻型、中型、重型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身灸联合喜疗妥能促进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壁损伤的修复,减少硬节等并发症,延长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透析,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联合热敷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湿热敷加马铃薯薄片敷用,观察组采用湿热敷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血管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血管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喜疗妥软膏联合热敷,可消除肿胀、改善血管弹性、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效果优于湿热敷加马铃薯薄片敷用。  相似文献   

6.
胡娇 《妇幼护理》2024,4(10):2480-2482
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采取喜疗妥外敷结合远红外线照射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5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喜 疗妥外敷护理;观察组采取喜疗妥外敷结合远红外线照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透析血流量、疼痛情况以及并发 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及透析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中采取喜疗妥外敷结合远红外线照射 护理干预,能提升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透析血流量,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91-1492
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的护理措施与效果。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血液透析患者5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28例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内瘘血管情况。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管塌陷(3.57%)、血流量不充足(10.71%)、血管杂音弱(3.57%)、血管弹性较差(3.57%)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有效地保护动静脉内瘘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3种不同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动静脉内瘘穿刺方向的不同分为向心组、交替组、离心组,每组40例。3组观察时间均为1年,比较3种方法对患者透析效果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3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组发生1(2.50%)例内瘘闭塞、8(20.00%)例内瘘狭窄和1(2.50%)例动脉瘤;交替组发生2(5.00%)例内瘘狭窄和2(5.00%)例动脉瘤;离心组发生6(15.00%)例内瘘闭塞、1(2.50%)例内瘘狭窄和10(25.00%)例动脉瘤。结论向心与离心交替穿刺可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狭窄的发生率,降低血管瘤的形成风险,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姜煎水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远心端逆向穿刺法,于透析结束24 h应用喜疗妥外涂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后湿热敷;观察组采用近心端正向穿刺法,于透析过程中在AVF远心端采用生姜水湿热敷。结果:14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尿素清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管狭窄、血管瘤、内瘘血管管疼痛、血流量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中生姜水热敷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效果明显,可促进内瘘成熟,延长AVF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热敷加喜疗妥维护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热敷加喜疗妥和33%硫酸镁湿热敷预防和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痊愈19例(55.9%)、显效11例(32.4%)、有改善3例(8.8%)、无效1例(2.9%);对照组痊愈8例(23.5%)、显效6例(17.6%)、有改善9例(26.5%)、无效11例(32.4%).结论热敷加喜疗妥对预防和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效果优于硫酸镁湿热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寻找-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处理(FOCUS-PDCA)”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太仓市中医医院采用AVF维持血液透析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的5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结合远红外线照护;将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的58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FOCUS-PDCA管理。两组均于管理6个月后比较患者的血管情况(血管弹性、血管杂音、血流量)、并发症(内瘘狭窄、动脉瘤、栓塞、硬结)发生情况、内瘘通畅率以及管理前后透析效能。结果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血管弹性良好患者多于对照组,轻、中、重型血管弹性不良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血管杂音强、血流量充足的患者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在6个月内并发内瘘栓塞、狭窄、硬结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动脉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瘘通畅率高于对照组(96.55%vs.86.21%,P<0.05);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的尿素氮下降率与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OCUS-PDCA管理应用于AVF的管理中,能有效维护患者的血管状态,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维持内瘘通畅,保障良好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联体内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5月,以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护联体内10所基层血液透析中心为试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5所血液透析中心作为试验组,其余5所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构建的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对动静脉内瘘进行建立、评估、监测、维护等一体化的规范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55例完成研究。实施后的3、6、12个月,试验组的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的6、12个月,试验组的血流量、尿素下降率和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的12个月,试验组的血肿和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联体内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的建立,有效提高了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提升了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并减少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TDP照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铜陵市中医医院及铜陵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喜辽妥软膏外涂,治疗组应用中药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疗程二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瘘功能不良的发生及改善情况,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内瘘口直径、血管壁厚、内瘘血流量。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远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内瘘口直径、血管壁厚、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指标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TDP照射联合中药外敷能减少内瘘狭窄、栓塞、皮下血肿等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治疗血流量,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木瓜酒湿敷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维持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流量下降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木瓜酒湿敷法)34例与对照组(喜疗妥热敷法)31例。治疗1周后通过内瘘物理检查方法和超声多普勒检测患者血流改善、血管杂音增强及血管狭窄、硬结软化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改善瘘管狭窄、血流量、增强血管杂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木瓜酒湿敷法对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泵控血流量不足效果优于喜疗妥热敷法,而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易行、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纽扣式穿刺法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纽扣式穿刺法,对照组区域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纽扣式穿刺法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长期透析1~32年患者350例,339例前臂内瘘、9例上臂内瘘、2例移植内瘘。常规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内瘘穿刺方法为阶梯式或局域穿刺,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或弹力绷带压迫法。有瘤样扩张的患者作为A组,无瘤样扩张的患者作为B组。结果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患者(A组)42例(12%),29例(69%)血管瘤样扩张的患者伴高血压,但和B组61%高血压患病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57.1%)患者为透析10年以上的长期透析患者,仅9.6%为透析5年以下患者。42例患者前臂内瘘35例,上臂内瘘6例,移植内瘘1例。主要发生于穿刺点部位的瘤样扩张29例,近吻合口的瘤样扩张8例,静脉全段扩张3例,假性动脉瘤2例。A组采用局域穿刺的比例为69%,远高于B组21%(P〈0.01)。2/3的上臂内瘘患者伴血管的瘤样扩张。内瘘吻合方式、透析后止血方式、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对瘤样扩张的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与局部反复穿刺、内瘘部位、高血压及血管本身的病变有关。预防内瘘的瘤样扩张对内瘘的长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住院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形成和内瘘动脉瘤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