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 比较过50与过325目筛温莪术的粉体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收率.方法 温莪术洗净、切片,50℃烘干,于-30℃低温下用HFM-6超微粉碎振动磨,过50目筛与325目筛;生物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壁破碎情况;JL-1178干法激光粒度仪检测其粒径;HA121-50-01超临界萃取装置实施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结果 过50目筛后的温莪术平均粒径为90.65 μm,细胞壁未破,过325目筛的平均粒径为37.27 μm,细胞壁已破;过50目筛和过325目筛的温莪术的平均挥发油收率分别为3.69%和4.05%.结论 过325目筛的温莪术的挥发油平均收率较比过50目筛的收率高0.36%.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紫苏叶挥发油,并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紫苏叶挥发油的最佳条件,考察萃取压力、温度、动态萃取时间及CO2流量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最佳萃取条件下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紫苏叶超临界CO2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温度35℃,萃取时间150 min,CO2流量10 kg.h-1;挥发油的得率3.2%,从中鉴定出了16个化合物,其含量占出峰物质总量的97.68%。结论:紫苏叶挥发油中富含醚、萜类化合物、酯、酮和醇等组分。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工艺及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法对大蒜油进行提取,并利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大蒜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务件.即采用提取温度35℃、提取压力20mPa、CO2每小时流量30L,提取时间3h为最佳提取因素,提取温度是提取大蒜油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 在该条件下大蒜素提取率为0.350%.利用GC-MS对大蒜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得到大蒜油的组成主要以3-乙烯基-4H-1,2-二噻吩和2-乙烯基-4H-1,3-二噻吩为主.结论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的大蒜油杂质少,风味好,是有效的风味萃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萃取川芎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提取川芎根茎挥发油的方法,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所得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通过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名称,鉴定了44种成分,同时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川芎根茎挥发油,比较得油率,考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萃取效率,SFE和水蒸汽蒸馏法的得油率分别为4.16%和0.8%,结果表明SFE比水蒸汽蒸馏法萃取效率高,操作简单,省时快速,对热不稳定性物质尤为适用,是提取,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C)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温莪术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比较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研究了其对肺腺癌细胞SPC-A-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SFC法温莪术挥发油中主要抗肿瘤活性物质莪术二酮、异莪术醇明显高于SD法;SFC法温莪术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在浓度为62.5μg/ml时,抑制率可达62.57%,而SD法温莪术挥发油在高浓度下才表现出较弱的抗肿瘤活性,当浓度为500μg/ml时,其抑制率仅为25.79%。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满山红挥发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满山红挥发油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满山红挥发油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满山红挥发油的最佳实验条件为:萃取压力25M 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h,萃取率3.82%,水蒸汽蒸馏提取得率0.24%。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优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  相似文献   

7.
九州虫草子座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分析杂志》2006,26(2):191-195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9,(2):216-219
目的对3种不同品系桂郁金药材性状、挥发油含量及挥发油成分分析。方法观察测量3种不同品系桂郁金药材性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方法比较3种不同品系桂郁金挥发油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不同品系桂郁金外形为纺锤形、卵圆形、类球形,断面颜色为白色,横切宽为2 cm左右,纵切面长为3.5~9.8 cm,挥发油得油率为0.07%~0.15%。从A10中鉴定了1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6.12%;从A18中鉴定了1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79.15%;广成中鉴定了1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62.74%,3个不同品系桂郁金共有的成分有6个。结论 3种不同品系桂郁金不仅药材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挥发油含量、挥发油成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可为进行分子水平种质研究提供前期基础,为进一步筛选优良桂郁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比较泉州利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温郁金种植基地生产的温郁金新鲜块茎中郁金、莪术、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同一植株不同部位(郁金、莪术、姜黄)的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各挥发油的组分,对分离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郁金、莪术、姜黄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得油率在0.3%~3.3%之间,郁金鉴别出15种化学成分;莪术鉴别出4种化学成分;姜黄鉴别出26种化学成分。结论郁金、莪术、姜黄挥发油含量及其组分均存在差异,莪术挥发油成分以莪二酮、吉马酮为主;郁金、姜黄挥发油成分以按树脑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不同工艺下得到的川芎挥发油的比较,阐明提取工艺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 2种方法所得川芎挥发油样品中共鉴定18种共有成分,水蒸气蒸馏提取物中苯酞类成分约占61%,单萜类成分约占25%,倍半萜类成分约占10%;超临界CO2萃取物中苯酞类成分约占97%,单萜类成分约占1%,倍半萜类成分约占0.4%。结论 水蒸气蒸馏法对川芎药材中挥发性较强的单萜和倍半萜类保留相对较强,超临界CO2萃取法对苯酞类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川芎挥发油入药的中药制剂工艺中,应根据制剂的功效充分考虑提取工艺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皮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陈皮挥发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在提取条件A2B1C3(即20M Pa,35℃,过50目)时陈皮挥发油的萃取率最高,为2.04%。结论:应用超临界CO2萃取陈皮挥发油,提取率高,稳定性强,且操作纯净、安全又保持生物活性,色味纯正,是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提取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温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正反相MPLC及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温郁金挥发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为莪术醇(1)、莪术二酮(2)、(4S,5S)-germacrone-4,5-epoxide(3)、germa-crone-1,10-epoxide(4)、新莪术二酮(5)、(5R,6R,7αR)-5-isopropenyl-3,6-dimethyl-6-vinyl-5,6,7α-tetrahydro-4H-enzofuran-2-one(6)、hydroxyisogermafurenolide(7)、(5R,6R,7aS)-5-isopropenyl-3,6-dimethyl-6-vinyl-5,6,7,7-αtetrahydro-4-Hbenzo-furan-2-one(8)、脱-氢1,8-桉叶素(9)、p-menth-2-ene-1,8-diol(10)。并通过核磁共振手段对其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结论化合物6、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4、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7、8、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提取大葱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无水乙醇做夹带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并设计L9(33)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物料与夹带剂的料液比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物料与夹带剂的料液比1:1.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大葱油品质好、收率高.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萃取三七脂溶性成分及其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的脂溶性化学成分,分析并测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方法:使用均匀设计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各因素进行考察优化;萃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使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并与乙醚溶剂直接提取法进行对比。结果: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釜压力30MPa,萃取温度48℃,分离釜Ⅰ压力8MPa、分离温度30℃,分离釜Ⅱ压力5MPa、分离温度30℃,萃取时间2.0h,CO2流量35kg.h-1,三七颗粒度60目;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超临界CO2萃取物与乙醚溶剂直接提取物的组成有显著不同,检出多种炔醇类成分,包括人参炔醇(5.95%)。结论: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可以较好的获得其脂溶性成分,提取物可以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紫荆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荆芥穗、紫苏叶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倍数(A)、浸泡时间(B)、提取时间(C)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结果:影响挥发油提取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加水倍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9,浸泡1.5 h,提取2 h,挥发油得率为120.00%。结论:以试验所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用于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太子参提取物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使用水蒸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太子参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结果:太子参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中初步鉴定了3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乙酯(28.70%)、n-十六酸(23.12%)、3-糠醇(5.51%)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初步鉴定了1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2-丙基呋喃(22.45%)、3-糠醇(19.78%)、3-乙基-3-甲基戊烷(19.47%)。结论: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太子参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方颖  丁菲  邬兰  廖鹏程  张慧慧  刘焱文 《医药导报》2012,31(9):1116-1121
摘要目的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缬草中提取缬草油,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 MS)法进行化学成分定性与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共鉴定了118种成分,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共鉴定98种,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了67种,共有成分47种;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缬草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1.8倍。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是缬草油较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