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证候学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症候特征及演变规律,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及相关资料的整合分析,筛选出与VD相应的119项症状及应脉象,制定出统一的VD证候学科研观察表,在全国五个中心进行了367例VD患者的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VD早期轻中度VD的基础症状。核心症状,周边症状,提出了7个基本证实,归纳总结出DV证候学动态变化特点和相应的演变规律及三期特点及发展趋势。结论:肾毒、瘀内阻是VD发展基础,痰浊壅滞,化热生风,为VD病情波动的重要原因,浊邪壅积,酿生浊毒为VD下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分型及临床演变规律。方法:通过历代文献复习及相关研究资料的综合分析,筛选出CVA临床可常见到的62项症状及舌脉象,制定出统一的证候学科研观察表,对265例CVA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核心症状及周边症状的基本特征性表现,并提出了以风邪犯肺为核心证型,其余5个基本证型(寒邪侵肺、热邪蕴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肺气亏虚)可互为兼夹的证候学动态变化特点及相应的演变规律。结论:风邪犯肺,肺失宣肃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致病的关键所在,疏风治疗必须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傅凯丽  霍磊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7):110-113,121
目的:研究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对388例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发病初期(3 d之内)、14 d、28 d、90 d 4个时间点的证候学调查,收集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等,以得出其4个时间点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各阶段证候要素及主要证候的构成比较高的是:0 d,风痰瘀阻证;14 d,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8 d,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证;90 d,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转移概率矩阵得出的证候演变规律为:0~14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风痰瘀阻、痰浊内阻证;14~28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证;28~90d,痰浊内阻证可转变为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肾精不足、气虚血瘀等证.结论:风痰瘀阻证为发病初期常见证候类型,气虚血瘀证自发病中期起为常见证候类型.即发病时实证多见,随着病情恢复虚实夹杂证、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4.
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2024,41(7):840-844
古今议毒,论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者众,而究其证候学特征者寡,实为毒病学理之薄弱环节。本文基于内毒病“内毒蓄损”之核心病机,探索总结出局部与全身、有形与无形之毒的临床外象及其病性浊秽、病位广泛、附生兼夹、胶痼难效等证候学特征。并对其内涵与临床意义进行了阐释,为充实完善内毒病之诊疗体系及辨证规范化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登革热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病因病机。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45例住院登革热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中医证候学、证候演变规律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345例登革热患者发病时间集中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平均发病后第(5.58±1.55)天入院,绝大部分患者出现高热、斑疹、斑丘疹及皮下出血点,伴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脾胃症状,舌色以红或暗红为主,舌苔以黄腻或白腻苔为主,脉象以弦为主;证型分布从多至少依次为瘀毒交结,卫气同病,余邪未净,暑湿伤阳、气不摄血。约5%患者发展为重症。结论登革热具有明显的流行性和季节性,其中医证候演变有其独特的规律,本病的始动因素为温热疫毒,核心病机为邪毒致瘀、毒瘀交结;热、瘀、毒、虚、兼夹湿邪是重要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cmentia,VD)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源,标实即痰热瘀浊等毒邪,毒损脑络为发病之机。血管性痴呆病情演变规律上呈现出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的过程中以阶梯样进展,每期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在于能改善痴呆的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应扬长避短,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护理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证候学特点,探讨AIDS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 观察100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 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皮肤痒、纳呆、皮疹、胸闷等;舌象特征以舌色暗(紫)、苔薄白或白腻最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弦脉、沉脉、细脉等;最常见证型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肝郁气滞.结论 AIDS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端,虚劳和外感疫毒是病机的关键,主要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机繁杂,而浊毒是导致UC化腐成脓,破膜为疡的启动因子,也是本病缠绵难愈的关键因素,因此浊毒内蕴,壅滞肠间贯穿UC全过程,是本病的病机。因其发病不同,体质差异,环境不同,常会在浊毒为害的基础上与其他证型相兼为病。本文从浊毒概念与特征、浊毒致病特点及浊毒致UC病理变化特点,阐明浊毒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并在浊毒为害这一病机的基础上分期细化证型,归纳总结与其相关的七种临床类证的证治规律,同时结合症状细化用药,对于指导临床病证结合、细化辨证、分层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及辨证论治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研究甲型H1N1流感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学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63例,按照拟定研究方案,观察临床症状和证候分布规律与特点。结果:63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其次为咳嗽、乏力、恶寒、嗜睡、恶风、头痛、肌肉酸痛、鼻塞、咽痛、纳差、汗出、呕吐、腹泻;证候方面普通型以风热犯肺为主。结论:甲型H1N1流感属于温病范畴,以风热邪毒侵犯肺卫为主要特征,临床特点符合温病规律。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心肌病中医证候学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娟 《山西中医》2009,25(6):49-50
目的:初步观察尿毒症心肌病中医证候学特征。方法:对106例尿毒症心肌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进行临床回顾性的分析研究,观察中医正虚证与邪实证的分布特点。结果:尿毒症心肌病均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其中虚证以脾肾气虚及脾肾阳虚最为多见;邪实证以湿浊证及瘀血证最为多见,且多见两种以上邪实证兼夹。结论:气阳不足为尿毒症心肌病的病变基础,正虚证与邪实证的兼夹为尿毒症心肌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2.
枇杷花叶含片的处方工艺优选及药效学试验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优选枇杷花叶含片(LFLBT)的处方工艺并通过药效学试验验证其祛痰、止咳及抗炎的药理活性。 方法: 以口感和崩解时限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微晶纤维素、甘露醇、阿斯巴甜、柠檬酸用量对LFLBT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酚红排泌法、浓氨水喷雾引咳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验证LFLBT的祛痰、止咳及抗炎活性。 结果: 最佳处方工艺为每30 g枇杷花叶提取物中加入微晶纤维素70 g和甘露醇5 g,另加入0.5%阿斯巴甜和1%柠檬酸,以95%乙醇为黏合剂制粒。与空白组相比,LFLBT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小鼠的酚红排泌量;LFLBT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延长浓氨水所致的小鼠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小鼠3 min内的咳嗽次数;LFLBT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 结论: 优选的处方工艺简单可行,制备的LFLBT具备一定的清咽利喉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蒙神窍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属痰蒙神窍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规范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汤加减辨证施治,水煎服,每日1剂。两组均在连续治疗10 d后予以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和CO2分压(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蒙神窍型AECOPD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陈平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湿阻肺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湿阻肺夹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加味陈平汤,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快速C反应蛋白、血沉及降钙素原)水平、胸部CT炎症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炎症指标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快速C反应蛋白、血沉及降钙素原)、胸部CT炎症吸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试验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轻微静脉炎、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受损等药物副作用,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陈平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湿阻肺夹瘀证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脑益智胶囊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w lardemenlia,V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WHO公布的美国精神病学会VD诊断标准(DSM-Ⅳ)入选VD患者80例,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给药,自身前后交叉试验的研究法,选择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于疗程前后统计分值变化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健脑益智胶囊治疗VD患者72例,显效15例,有效38例,无效19例,总体有效率73.61%,对VD患者的认知障碍和行为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效应明显优于安慰剂(P〈0.05)。该药有提高VD患者的智力量表成绩,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结论:元气亏虚,肾虚精亏,痰瘀阻络是VD的主要病机。补益元气,补肾填精,活血涤痰为本病的主要治法,健脑益智胶囊对VD确有一定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王琦院士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提供前期分析统计。方法 采集王琦院士的门诊治疗痤疮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医案数据库,基于该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王琦院士的门诊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 整理出王琦院士治疗痤疮的方剂共70个,涉及中药131种,以寒、凉、温性,苦味,入肝、胃、肺经药频率最高,积雪草、薏苡仁、桃仁、冬瓜子、芦根、白花蛇舌草、枇杷叶、丹参为核心组方,其中积雪草、薏苡仁、桃仁、冬瓜子、芦根为最主要的五味药。结论 王琦院士认为湿热体质的人群为痤疮的高发人群,病机要点是以湿热蕴结为主,毒瘀痰结为标。治疗痤疮当以清热利湿为基本治法,兼以解毒祛瘀、化痰散结。在治疗时要注重痤疮的反复发作性,通过中药内治减轻痤疮的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补肾化痰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治疗组96例给予补肾化痰法针刺治疗,同时配合互动疗法;对照组48例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喜得镇片)口服,连续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认知功能(MMSE)、精神指数调查表评分(NPI),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补肾化痰针刺法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精神指数,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方药组成规律。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到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文献99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该文献方药组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挖掘方法包括药物出现频次统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结果:99首方剂中共涉及中药147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药物共计29味;当支持度为20条件下,共得到药对40个;在置信度≥0.9的条件下,共得到药对8个。结论:健脾益气、疏肝理气、利湿化痰、清热泻火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常用的药物,芍药甘草汤、乌及散、四逆散等传统方剂组合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配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规律。[方法]制定合格检索策略,全面收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名称、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进行归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降维处理,提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核心辨证依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 540篇,相关专著136本,最后共有合格研究文献89篇,专著67本。综合文献系统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胸闷胸痛,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痞满,恶心欲呕,面色晦暗,唇甲青紫,口黏,肢体困重,有痰,舌质暗,舌有瘀斑、斑点,苔腻,白腻苔,脉弦,脉滑。[结论]本研究结果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舌象、脉象与相关文献一致,临床症状覆盖了文献相关诊断标准的内容,提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较复杂,兼证较多,可兼气滞、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也可寒化和热化,但这一结果还需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维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生存质量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76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一线化疗方案4~6周.对照组定期随访.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随访统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疲乏、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7.2±1.32)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4±0.57)个月(P<0.01);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咯痰、痰中带血、气短、胸痛、口干咽燥、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维持治疗化疗后晚期NSCLC,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并能延长患者的PFS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