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在急性感染患者中的动态变化 ,并探讨中药 912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定量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4 0例急性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普通治疗组 2 0例 ,中药 912液加普通治疗组 2 0例 )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血清促炎因子 (TNFα、IL 6)、抗炎因子 (sTNF RI、IL 4、IL 10 )的水平。结果 :急性感染患者早期即出现内毒素血症 ,促炎因子 (TNFα、IL 6)及抗炎因子 (sTNF RI、IL 4、IL 10 )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两者水平变化基本平行 ,尤以IL 6、sTNF RI、IL 4、IL 10明显 ;TNFα、IL 6、sTNF RI与APACHEⅢ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经治疗随病情好转 ,内毒素及炎症介质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中药 912液加普通治疗组内毒素及TNFα、IL 6、IL 10下降幅度显著 ,优于普通治疗组 (P <0 0 5)。结论 :内毒素、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评估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中药 912液使内毒素、TNFα、IL 6、IL 10水平下降 ,抑制sTNF RI下降 ,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2.
通过Elisa检测内毒素DIC家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观察中药热毒清注射液对TNF-α、IL-6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水平和组织、器官的损害程度相一致。运用热毒清作为防治处理后,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组织、器官的损害也相应较轻。以上结果提示TNF-α、IL-6参与DIC发病机制,中药热毒清通过降低TNF-α、IL-6水平可能对DIC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Eilsa检测内毒素DIC家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观察中药热素清注射译TNF-α,IL-6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水平和组织,器官和损害程度相一致,业绩作为防治处理后,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组织,器官的损害也相应较轻。以上结果提示TNF-α,IL-6参与DIC发病机制,中药热毒清通过降  相似文献   

4.
不同中药注射剂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应激激素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注射剂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激素和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使用蛇毒制剂(降纤酶)、刺五加及金钠多(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3组病例(各为32、20、12例)进行治疗前后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检测。分析其变化特点,并与健康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炎Ⅰ号方治疗葡萄膜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性葡萄膜炎消炎Ⅰ号方治疗组、激素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不同阶段用放射免疫法对各组房水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Ⅱ(interleukinII,ILII) 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ous necroticfactorα, TNFα) 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葡萄膜炎兔外周血及房水中TNFα升高;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激素组外周血及房水TNFα、房水中IL2 降低; 中药组外周血TNFα及房水中IL2 降低,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房水中TNFα含量虽降低,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消炎Ⅰ号方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实验性葡萄膜炎兔TNFα和降低ILII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龙寿丹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肿瘤环死因子(TNF)及循环内皮细胞(CEC)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龙寿丹治疗脑梗塞有效的作用机制,为龙寿丹治疗 梗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ACI患者服用龙寿丹前后血清TNF-α和CEC的含量,并与20例未服用龙寿丹的ACI患者及2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⑴ACI患者血清TNF-α和CEC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且增高的  相似文献   

7.
狼疮静对活动性SLE患者血清sIL-2R、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和病情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不少研究结果认为sIL-2R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TNF-α在活动期明显异常。为了探讨狼疮静有疗效及对病情活动的影响,我们检测了42例中药组和20例西药组SLE患者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这二种细胞因子水平都有明显降低,而中药治疗能更好地降低血清sIL-2R的水平,较之单用西药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补肾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IL-6、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补肾法对绝经后骨质症疏松症患者IL-6、TNF-α的影响。方法: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均采用补肾中药密骨片治疗,疗程半年,系统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同时检测其IL-6、TNF-α水平变化,结果:患者在密骨片作用下,同痛症状明显缓解心甘产高,IL-6,TNF-α水平下降(P〈0.01)。结论:补肾法通过影响细胞因子分泌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在肺结核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5例肺结核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1的含量。结果:①所有进展期患者两项都增高。②治疗前离于治疗后。③Ⅱ,Ⅳ型肺结核 TNF-α高于其它类型。④ET-1再复治组合并肺心病呼吸表蝎、肺纤维化、肺部感染高于单纯肺结核。结论:TNF-α,ET-1与肺结核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与肺阴虚证本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申维玺  孙燕  张叔人 《中医杂志》2000,41(7):423-425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白细胞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阴虚证的关系。结果表明,巨噬细胞等非瘤细胞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与肺阴虚证有关,肺阴虚证组非瘤细胞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病人对照组;非瘤细胞中IL-1β/IL-6比值、TNFα/IL-6比值与肺阴虚证有密切关系,肺阴虚证组非瘤细胞中IL-1β/IL-6、TNF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稳心丹对MIRI大鼠心肌酶指标CK-MB、c Tn I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稳心丹对MIRI大鼠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随机分7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处理组、稳心丹1∶1∶1组、稳心丹1∶2∶1组、稳心丹1∶1∶2组、稳心丹2∶1∶1组。灌胃14 d后,以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后再复灌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CK-MB含量,ELISA法检测c Tn I、TNF-α、IL-6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K-MB、c Tn I含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观察组的心肌酶指标都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2∶1组CK-MB下降最明显;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观察组的TNF-α、IL-6含量都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2∶1组TNF-α、IL-6下降最明显。结论:稳心丹可降低MIRI大鼠血清CK-MB、c Tn I以及TNF-α、IL-6含量而产生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麝香配伍乳香含药血浆(DP-MO)对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了解麝香配伍乳香在治疗前列腺炎中抗炎作用的机理。方法:制备小鼠脾脏单核细胞,细胞培养后分加入2.5%、5%、10%、20%浓度的DP-MO预处理1 h后,加入小鼠前列腺抗原(PAgs)诱导活化单核细胞。阳性对照组加入脂多糖(LPS)处理。阴性对照组加入等体积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96 h后收集各组上清,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8、IL-10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PAgs刺激诱导后,各组小鼠单核细胞的炎症因子释放增加,除IL-10的升高明显低于阳性对照LPS组外,其他TNF-α、IL-1β、IL-6、IL-8均明显增高;2.5%DP-MO预处理后,虽然炎症因子有改变的趋势,但与PAg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P-MO浓度增加,对TNF-α、IL-1β、IL-6、IL-8降低及IL-10升高作用更明显,呈剂量依赖性改变,在20%DP-MO预处理后,TNF-α、IL-1β、IL-6、IL-8分别降低了74.4%、56.0%、76.6%、70.5%,IL-10上升了236.1%。结论:DP-MO具有直接抑制前炎症因子产生的作用,其中对IL-1β的抑制作用最强;可促进IL-10的升高,从而抑制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减少PAgs诱导活化导致的TNF-α、IL-1β、IL-6、IL-8的分泌释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肝损伤的情况以及中药912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模型组、干预组及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s,LPS)腹腔注射造模。干预组在制模前1h给予中药912液灌胃,于2h、4h、8h、12h、24h、48h、72h及7天取血,检查肝功能、血浆内毒素、TNF-α、IL-10等指标;取肝组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干预组血浆内毒素(Eu/mL)水平2h最高(0.358±0.056),显著低于模型组2h水平(0.685±0.03);两组血清TNF-α(ng/L)水平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912液干预组的IL-10(ng/L)水平一直持续升高,第7天(49.096±4.076)时仍高于正常对照组(43.454±5.92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PS可以导致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增加,肝功能损伤,推测LPS所致的机体炎症反应可能是肝损伤的机理之一。中药912液预防给药后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黄芪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黄芪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黄芪组在转机前于预充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40 mL(10 mL相当于生药2 g)。分别于不同时点抽血5 mL,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 和IL-10。 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中TNF-α、IL-6、IL-8、IL-10水平于切皮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结束时开始升高(P< 0.05), CPB 后3 h 达峰值而后逐渐下降,CPB 后24 h TNF-α恢复到术前水平,IL-6、IL-8、IL-10已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手术前;两组间各时点IL-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在CPB后各时点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PB后3 h、6 h和12 h, 黄芪组TNF-α和IL-8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 黄芪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提高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 从而可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白花丹素(Plumbagin,PL)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置白花丹素低剂量组、白花丹素中剂量组、白花丹素高剂量组、白花丹素低剂量组+LPS、白花丹素中剂量组+LPS、白花丹素高剂量组+LPS、LPS组、药物溶剂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按上述分组干预巨噬细胞,提取RNA并通过逆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LPS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LPS(2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造模后2h、4h、6h后大鼠BALF中TNF-α、IL-1β、IL-8、IL-4、IL-6和IL-10的含量,考察喜炎平注射液的影响。结果:LPS诱发ALI过程中,大鼠BALF中TNF-α、IL-1β、IL-6、IL-8、IL-4、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TNF-α、IL-1β、IL-4及IL-10含量在LPS注射2h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IL-6、IL-8含量在LPS注射2h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后各时间点上述变化均得到一定改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依据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感染关系密切的研究基础,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与抗炎因子IL-4I、L-10I、L-1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PNS湿热证患者60例,非湿热证30例,应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体内抗炎因子水平,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PNS湿热证患者抗炎因子IL-4I、L-10I、L-13水平异常增高。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抗炎因子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