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7):I0002-I0002
卫生九项目/日本社会发展基金赠款加强新疆非政府组织参与性病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项目(简称卫生九新疆NGO项目)于2005年6月启动至2008年6月结束,总投入约66万美元,项目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非政府组织开展和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干预活动,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流行。共启动实施了24个干预子项目,目标干预人群主要包括男男性接触人群、暗娼人群、吸毒人群及其配偶、街头闲散青少年、建筑工人、媒矿工人等。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相关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湖北省相关非政府组织(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情况、活动能力与目前的需求,探索湖北省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策略、方法与能力建设模式。方法发放统一调查表格,由各市、州预防医学会组织相关NGO填报,并个别访谈NGO负责人或艾滋病防治专家,对全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全省56个相关NGO主要分布在武汉、襄樊、宜昌、孝感、黄冈、咸宁、随州等地;活动经费来源依次为34%国内NGO、22%政府、16%企业、14%国际NGO、10%会费、4%个人资助。②主要活动领域依次为学术交流、健康教育、技术培训、行为干预、关爱护理等。③主要目标人群依次为大众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性乱人群、男男性接触者(MSM)、青少年和孤儿、吸毒人群、妇女和流动人口等。④主要需求依次为活动经费、人力资源、场所设备、政策支持、信息提供、技术支持等。结论全省相关NGO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议加强对NGO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自身建设,加强对NGO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建立参与艾滋病工作的NGO联盟,探索适合湖北省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策略、方法与能力提高模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确政府部门职责的前提下,如何发挥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NGO)的作用是当前艾滋病防治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主要介绍我国艾滋病NGO的现状,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现实意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我国艾滋病NGO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NGO)的不断成长,其在社会相关领域包括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的优势和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表,及定性-访谈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了解重庆、上海、杭州、沈阳、哈尔滨、广州、长沙等7个大、中城市的非政府组织(NGO),主要是草根组织的数量、规模、类型、分布及其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现状,为草根组织未来更大程度的参与艾滋病防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调查显示7个城市的NGO发展很不平衡,但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当地艾滋病防治领域的NGO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议应根据城市情况采用不同方式支持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规范NGO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CDC提供业务指导、预防医学会等成熟的NGO可作为政府与草根组织之间的桥梁组织参与草根组织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如何利用非政府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前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 84万 ,其中艾滋病患者约 8万例。艾滋病疫情增长迅速 ,已经波及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艾滋病流行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1] 。要控制我国的艾滋病流行 ,除了政府加大投入之外 ,还需要非政府组织 (NGO)广泛深入的参与。本文从 1个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成功案例出发探讨如何利用非政府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1 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成功案例2 0 0 3- 0 3,四川省某市在开展当地性病艾滋病防治需求评估的过程中 ,发现某大型农贸市场 3~ 4楼的出…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于2007年11月14~16日,在鄂州市举办了全省有关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力提高培训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岛市参与艾滋病防治"草根"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现况,探讨建立社会民间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的长效机制。方法 2013年1月通过对"草根"NGO负责人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被调查NGO的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信息,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15个"草根"NGO,只有1个已注册,能够持续有计划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8个;经费来源以基金项目为主。主要在知识宣传、行为干预、关怀救助等领域开展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结论 NGO在青岛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建议政府部门通过加强对NGO的管理,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等措施,积极推进向社会民间组织购买艾滋病防治服务,充分发挥NGO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湖北省民间组织(NGO)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的管理策略.方法 制定NGO管理策略,在全省参与第六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CF6)湖北项目活动的21个NGO中运行实践,同时深入访谈相关NGO负责人及项目执行人,收集实践后相关信息研究.结果 2008年NGO项目中标13个,占申报数52%(13/25),未达到GF6要求(≥70%)的比例;2009年占82.4%(14/17),大于GF6比例要求;实践后问卷调查及考核评估,NGO在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管理和执行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项目活动产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结论 加强NGO在项目申报、实施、总结不同执行阶段的管理,注重NGO的培育发展、组织管理与监督管理,可作为当前NGO参与艾滋病防治项目活动的较佳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由一次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艾滋病疫情的迅速增长和蔓延,我国控制艾滋病已到了关键时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政府领导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已加大了投入力度。然而,从我国艾滋病防治机制来看,除靠政府的力量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NGO)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解决重大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伙伴和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全省有关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力提高培训研讨会在鄂州召开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于2007年11月14~16日,在鄂州市举办了全省有关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NGO)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力提高培训研讨会。来自全省42个NGO机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共56人参加了会议。省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高忠明到会做了重要讲话,常务副秘书长兼学会办公室主任杨连第主持会议。高秘书长首先分析了全省目前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现状。他说,我省自198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在艾滋病预防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丝带网,即全国艾滋病信息资源网络(china HIV/AIDS information network,CHAIN)成立于2002年12月,是一个全国性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2006年开始,CHAIN在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CHARTS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CHAIN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努力将CHAIN建设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的艾滋病信息交流网络。在CHARTS项目的支持下,CHAIN在"网络平台"、"多方合作"和"支持草根"三个方面,呈现出能力建设前后的变化和发展。CHAIN作为非政府组织在促进艾滋病防治的信息交流机制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财务管理有效方法提高非政府组织(NGO)综合能力,促进NGO成长。方法:以云南省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支持所有19个县中的31家NGO为研究对象,收集2008—2012年以来NGO资金投入、财务培训、经费使用领域、财务报账管理能力及后期获得其他资金支持等信息。综合分析财务管理在NGO成长中所起作用。结果:投入159万元,新增非政府组织26家及成员254名。从初期3万元增至18万元用于NGO财务能力建设,逐年递增干预活动经费,后期在NGO专项调查、对外宣传及对外参与或提供技术支持方面提供经费支持,分别为10万元、15万元和15万元。小组独立报账金额从无到43万元、到当地资金托管机构报账的NGO报账金额从1.5万元增至30万元。财务管理促进31家NGO在熟悉财务标准要求、活动经费预算、经费活动匹配、独立报销及争取其他资金支持等方面能力有较大改变。最后一年23家NGO获得本项目外其他资金来源。结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推动NGO成长方法可行,确保了NGO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段勇 《卫生软科学》2010,24(3):209-212
随着国际社会逐渐减少对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经费支持,云南省防艾工作已逐步进入转型期。在转型期,非政府组织(NGO)防艾工作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如何继续获得参与的平台;如何促进NGO参与的管理方式、理念转化为政府的工作机制等。为使NGO防艾工作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开展一些独立的活动,如技术资料和人力资源及工作网络的整理与利用、经济资源投入促动行动、培训政府相关部门的艾滋病工作管理人员等,以推动目前NGO参与的产出进一步扩大、增值和继续发挥其作用;其次应创造条件,促进政府的认可,扩大NGO自己的生存空间;第三应从服务领域、服务层次、筹资渠道、志愿者发展、组织网络建设等方面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建构和财政的自主性,谋求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在全球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专题集中研究NGO在全球健康领域的作用、治理工具、在政府全球健康战略中的地位、项目管理经验、中国NGO的发展状况等五个方面。研究认为,全球健康已初步形成大国、国际政府间组织和大型NGO主导的治理格局,中国仅靠政府力量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健康需求。建议中国应将NGO纳入全球健康战略,建立NGO管理和合作机制,使其成为实施全球健康项目的重要补充力量;对中国非政府组织采取"重点扶持、整体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非政府组织(NGO)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现状,总结和评价其对社会的贡献度,指出其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选取成都、西昌、绵阳、遂宁等四个典型城市开展实地调研和现场访谈,并结合文献分析和一手资料研读、比较研究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四川省积极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推动NGO参与防艾;防艾NGO参与立法、娱乐场所业主组织合法性较高、防艾网络发达、NGO创新防艾模式等是四川省的重要特点。结论四川省NGO在防治艾滋病整体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法律政策持续改善,特别是在立法推动NGO参与防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同时也面临法律政策可操作性不足以及过度依赖国际合作项目等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举措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马丽  陈娟  段明月 《中国优生优育》2013,(6):447-448,451
目的 探索非政府组织艾滋病预防能力测评的工具在中国的适用性,为评价中国非政府组织艾滋病预防能力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 翻译、修正国际艾滋病联盟(International HIV/AIDS Alliance)开发的非政府组织艾滋病预防能力测评工具,对国内22家非政府组织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能力测评工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各条目对应的最大因子负荷的分类结果与工具的设计基本符合.结论 翻译修正后的测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中国非政府组织艾滋病预防能力测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贵州省清镇市、云岩区以及四川省西昌市、井研县的调查,针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缺乏信任型、了解NGO优势但由于担心而未合作型以及良好合作型三种模式,本文围绕NGO的驱动力和障碍进行了研究。驱动力来自于自身的组织优势、组织内部动力以及外部需求;障碍来自于官员意识不到位、资金缺乏、法律环境滞后、信息沟通不畅以及歧视。基于此,本研究分别针对全球基金第四轮以及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提出加强沟通、建立快速反应基金、支持社会企业、在全球基金第四轮的工作指标体系中增加有关NGO参与的定性工作指标以及建立政府—NGO合作框架、改善法律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减轻艾滋病在中原7省资源贫困县造成的影响,全球基金第三轮中国艾滋病防治项目于2004年9月份正式启动。大冶市作为全国第一批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被列为了全球基金中国艾滋病项目支持的县市。为给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提供本底资料,同时了解近两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大冶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办组织相关人员对大冶市艾滋病重点疫情乡镇居民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泰国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和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卫生部的支持下 ,中国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健康教育合作项目办公室组织 7个项目省健康教育所负责人或项目骨干 ,于 1 999年 1 2月 6~ 1 9日对泰国的艾滋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考察。考察团考察了泰国卫生部艾滋病处、艾滋病流行处及健康教育处、泰国教育部特殊事务处、了解到泰国艾滋病的情况及该国采取针对措施后所取得的业绩。同时我们还考察了泰国红十字会、泰国艾滋病控制商业联盟、清迈Viengping护理院、清迈非正规教育中心、清迈Doisaket寺庙等非政府组织。在考察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该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