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奥瑞凝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半幽门结扎加贲门肌切开术复制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赋形剂组,奥瑞凝胶高、中、低剂量组,雷尼替丁组,模型复制术后7 d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各组大鼠食管黏膜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结果 奥瑞凝胶各剂量组与赋形剂组比较,大鼠食管黏膜NOS和VIP表达明显下调(P < 0.01)。结论 奥瑞凝胶通过影响食管黏膜组织NOS和VIP的分泌以提高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减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从而达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调中颗粒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调中颗粒组、半夏泻心汤组、西沙必利组、空白模型组、假手术组),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法制备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于给药12 d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食道黏膜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食管黏膜VIP,SP,NOS的水平。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调中颗粒组、半夏泻心汤组、西沙必利组光镜下食管黏膜组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食管黏膜VIP和NOS表达明显增强,而SP表达减弱;3个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调中颗粒可能通过使SP表达增强、VIP和NOS表达减少调节胃肠运动,从而抑制胃肠内容物的反流和促进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建立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61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假手术组(n=17)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7只),以相同的方式复制动物模型后分别给予疏肝和胃方中药和达喜灌胃(各17只)。测定大鼠食管下段pH值及胃液pH值,在光镜下观察食管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和放免的方法检测环氧合酶(COX)-2和前列腺素(PGE2)在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实验组比假手术组食道下端PH降低(P〈0.01),而胃液PH升高(P〈0.01)。(2)中药组、西药组较模型大鼠食管粘膜炎症明显改善(P〈0.01)。(3)在正常组大鼠食管组织中COX-2无表达,模型组表达阳性,且显著高于中药组COX-2的表达(P〈0.01)。(4)模型组比正常组大鼠食管粘膜PGE2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和胃方能改善RE大鼠食管粘膜的病理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调控模型大鼠食管粘膜COX-2的表达,下调PGE2的含量,减轻食管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1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灌胃莫沙必利,各中药组分别灌胃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术后5周处死大鼠计算食管系数并做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中胃肠激素GAS、MIL、VIP含量。结果:三方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GAS、MIL含量,提高血清中VIP含量,降低食管系数,改善食管大体及病理组织评分,其中合方效果最显著。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能够提高反流性食管炎大鼠GAS、MIL水平和降低VIP水平,增强食管下括约压力,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从而保护食管黏膜起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理气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并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理气方(柴胡、白芍、枳壳、白术、茯苓、山药、木香、佛手、浙贝母、陈皮、炙甘草)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VIP含量的变化情况,并与正常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血浆VIP含量方面,治疗组的VI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疏肝健脾理气方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调节患者的VIP水平,具有降低血浆VIP含量,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降和胃方对实验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通降和胃方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连续灌胃通降和胃方药14天,模型组予适量生理盐水灌胃14天。两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食管组织电镜下观察。结果:治疗组大鼠食管上皮超微结构损伤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结论:通降和胃方在治疗实验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过程中,能够明显改善食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使食管黏膜炎症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芩汤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黄芩汤组。假手术组行伪手术,其余各组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2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灌胃莫沙必利(0.175 mg/ml),黄芩汤组给予黄芩汤浓缩液(0.618 g/ml)治疗。每周空腹称质量1次。术后5周处死全部大鼠,取全段食管称重后计算食管系数,肉眼观察做大体评分,并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制备食管组织匀浆,测食管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醇(MDA)含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浆中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较模型组,黄芩汤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值显著,食管系数降低明显,食管大体及病理组织评分改善。同时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组能降低食管中MDA含量和提高食管SOD活力,可升高血浆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且降低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论黄芩汤方能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保护食管黏膜,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具有防治大鼠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栀子甘草豉汤组、大黄黄连泻心汤组、合方组。假手术组行伪手术,其余各组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1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灌胃莫沙必利(1.75mg/kg),各中药组分别灌胃栀子甘草豉汤(5.83g/kg)、大黄黄连泻心汤(3.62g/kg)、合方(4.78g/kg)。每周空腹称重1次。术后5周处死全部大鼠,取全段食管称重后计算食管系数,肉眼观察做大体评分,并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制备食管组织匀浆,测食管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栀子甘草豉汤组、合方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值较模型组显著,三方均可显著降低食管中MDA含量,提高食管SOD活力,降低食管系数,改善食管大体及病理组织评分,其中合方效果最显著。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能提高食管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防治大鼠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合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化浊解毒方对浊毒内蕴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采用"不全幽门结孔+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后对照组和模型组蒸馏水ig;奥美拉唑组按3.6 mg·kg-1剂量给予奥美拉唑溶液ig;化浊解毒方组按12.5 g·kg-1剂量ig。8周后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的组织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奥美拉唑组和化浊解毒方组均能改善食管黏膜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浊解毒方组可升高GAS,MTL含量,降低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GAS,MTL含量,降低VIP含量,对反流性食管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旋覆代赭汤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RE)家兔食管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2)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家兔RE模型,并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食管黏膜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兔食管黏膜VIP、SP、NOS2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食管黏膜炎细胞浸润明显,VIP、NOS2表达明显升高(P<0.01),SP表达明显减弱(P<0.01);经中药治疗后全方组、甘升组、去苦降组、去升降相因组光镜下食管黏膜组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其中全方组、甘升组食管黏膜中VIP的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去升降相因组SP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去苦降组NOS2的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旋覆代赭汤全方通过减少食管黏膜VIP和NOS2表达、增强SP表达调节胃肠运动,抑制胃肠内容物的反流和促进黏膜的修复,对RE治疗作用最好;而苦降组、升降相因组、去甘升组对RE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疏肝和胃法以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胶囊。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及内镜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3.33%;疏肝和胃法治疗酸反流、混合反流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6.67%。结论: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对于混合反流的疗效比酸反流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及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以和胃降逆法治疗,选用和胃降逆方1包;西药治疗组以奥美拉唑胶囊20 mg。两组均1日2次,共8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观察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食管黏膜内镜改变。结果: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其总有效率达96.77%,与西药奥美拉唑的总有效率(94.83%)相当;同时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积分。结论: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明显改善食管黏膜内镜分级改变。  相似文献   

13.
张铎 《光明中医》2021,36(1):67-68
目的探讨舒肝理气法治疗肝气犯胃型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的80例肝气犯胃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临床传统常规药物干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舒肝理气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情况,主要包括胃院疼痛、嗳气泛酸、腹胀痞满、纳呆食少、大便稀塘、体倦乏力、恶心呕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舒肝理气法治疗肝气犯胃型胃溃疡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肝气犯胃型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崔烜 《天津中医药》2003,20(4):78-80
[目的]探讨电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不全幽门结扎 +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切开术制备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对电针后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食管下段粘膜 pH值以及食管粘膜通透性变化的观察。[结果]经电针治疗后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食管下段粘膜 pH值以及食管粘膜通透性均有提高 ,电针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借针刺内关、足三里增强胃肠平滑肌张力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提高LES张力 ,并且通过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 ,来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 ,从而促进胃排空 ,提高食管下段粘膜 pH ,减少炎症刺激 ,改善食管粘膜的通透性 ,最终达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宁茶袋泡剂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4例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以奥美拉唑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胃宁茶袋泡剂泡服,对照组加用莫沙比利分散片口服,4周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内镜下食管炎症程度及胆汁反流情况、血浆胃动素及前列腺素E2水平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内镜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内镜下食管炎症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前列腺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镜下胆汁消失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宁茶袋泡剂为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中药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胃动力、减少胆汁反流、调节胃肠激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根据患者内镜下食管及胃黏膜的不同表现,结合舌脉特征,将反流性食管炎分为肝胃郁热证、气郁痰阻证、脾胃虚弱证3型,探讨不同证型的用药经验和规律。以期宏观、微观辨证有机结合,传统中医学与现代检查技术有机结合,使反流性食管炎的辨证施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7.
系统评价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在2000年1月—2010年3月近10年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83篇,最终纳入评价的文献21篇。经Meta分析显示,单纯疏肝和胃法治疗RE与西医对比,两者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OR=3.02,95%CI为[2.14,4.26],合并效应的检验Z=6.31,P<0.00001),单纯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西药对照组;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RE与西医对比,两者总有效率同样存在显著差异(OR=4.20,95%CI为[1.91,9.25],合并效应的检验Z=3.57,P<0.00001),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西药治疗相比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组织黏膜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范畴,临床上以反酸、烧心、灼热、疼痛、嗳气等为主要表现,常见的并发症为食管狭窄、出血、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等。中医学中没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归属于“吞酸”、“吐酸”、“嘈杂”、“胃脘痛”等范围。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逐渐完善,治疗上以“和法”为主,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因在中医病名、辨证和治疗上缺乏统一标准,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概括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及常用方药,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