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勤  刘艳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100-101
目的:观察中药外治辨证施护用于胃脘痛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辨证施护组采用穴位贴敷、药物兜肚、饮食调护、情志护理、证候观察等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80例采用一般护理方法,不注意饮食、情志调护,不应用外治方法。结果:辨证施护组总有效率为9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对比,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中药外治及综合护理措施对胃脘痛寒证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一般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辨证施护对胃脘痛的效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伟玲  李娟 《河北医学》2009,15(7):862-863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由于外邪入侵、情志忧虑、内伤饮食、郁怒伤脾等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滞、胃失所养而引起。我院胃肠科于2007年4月至12月共收治142例胃脘痛患者,在对他们进行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的辨证施护青海省中医院(810000)陈俭胃脘痛常由情志不遂、肝郁犯胃,或饮食不节,或寒邪容于胃而致胃失和降,气滞寒凝或郁热交阻,则胃脘疼痛。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及球部炎症等病变,近年来我科收治胃脘痛患者90例,我...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病人的辩证施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多与饮食不节、冷热不适、情志郁结有着密切关系[1].药物治疗对本病的恢复固然重要,但饮食起居指导、情志护理、合理的用药方法等施护措施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298例该症患者,实施辩证分型施护,配合治疗,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概述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有呕吐、胃脘痛、呕血及吞咽困难等。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若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调,肝气横逆,致使中焦气机阻塞,胃失和降则生胃脘痛,胃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芝001年以来笔者辨证治疗胃脘痛1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胃炎是常见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胃脘痛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泛指胃脘近心窝处疼痛[1]。历代文献中所谓"心痛"心下痞痛"多指胃脘痛。其临床发病率较高,多因饮食失节,饥饱劳倦,脾胃虚寒,情志郁结所致[3]。中医护理有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2个特点,本文从辨证施护方面着手,对本病的中医护理作了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胃脘痛患者64例其中寒邪客胃12例,饮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胃脘痛患者的怒情志进行分析,揭示个性特征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斯皮尔伯格状态-特质怒表达量表(STAXI-2)为测量工具,对107例胃脘痛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胃脘痛患者在易怒特质和怒表达方式方面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胃脘痛患者的STAXI-2相关维度得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脘痛患者具有高易怒特质的个性特征和压抑的怒表达方式,个性特征是情志致胃脘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从现代医学上讲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其病因众多,临证时应明确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临床症状而施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其病因虽不外乎外感寒邪、脾胃虚弱、饮食伤胃,劳逸失调,情志不畅等,但其根本在于脾胃虚弱,故临床上常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治则。另情志引起的胃脘痛也是不可忽略的病因,故应详细询问病史,对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脘痛的护理.胃脘痛又称胃痛,指剑突下、脐以上发生的经常性疼痛,或突然性疼痛为主的一种疾病。多因饮食失节、情志不畅、劳倦等因素造成胃失和降,气血运行受阻所致[1]。临床上分多种类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是临床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病症,常表现为胃脘部疼痛。该病常由冷热不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问题所致。五脏出现病症多是七情的问题,忧思严重伤脾,愤怒严重伤肝,肝气过于旺盛会犯胃。脾的功能是运化,若运化失调,会对患者产生伤害,所以,对不同证型的胃脘痛患者,不仅要进行常规护理,还应该根据其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辨证护理,以便尽快控制病情,减少治疗时间,使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从解郁法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证,多与情志和饮食所伤关系密切,《临证指南医案》说:"情志不遂,肝木之气逆行犯胃."《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情志和饮食所伤,饥饱失常或暴饮暴食,均能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症侯。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胰腺炎、胃神经宫能症等都可以出现胃脘痛 ,均可按胃脘痛辩证施护。其发病原因较多 ,多与精神刺激、情志不畅、饮食不洁、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 ;由于反复发作 ,导致脾胃虚弱 ,中阳不足 ,胃腑受损而发病。在临床工作中除治疗外 ,护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将我科 1995年 8月~ 1998年 8月收治的 118例胃脘痛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8例患者中 ,男 85例 ,女 33例。其中胃溃疡 95例 ,占 80 5 % ;十二指肠溃疡 2 3例 ,占 19 5 %。中医辩证为肝胃不…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胃脘痛多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冷热不适有着密切关系,五脏之病多与七情有关,过怒伤肝,过忧思伤脾,肝气不舒而犯胃,脾主运化,运化失调而伤胃,因此在护理上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重视辩证施护,对每一位胃脘痛的患者,在调护方面,必须弄清致病原因.不同的症型采取不同的施护,才能取得好的护理效果,使疾病很快得到控制,缩短疗程,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庞英华 《右江医学》1994,22(3):127-128
理气和胃化淤法治疗胃脘痛32例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庞英华胃脘痛,又称胃心痛、心下痛、心痛,多为长期饮食失节、饥饱劳倦、脾胃虚寒、情志郁结所致。现代医学中包括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症。自1986年...  相似文献   

16.
脾胃病证是指在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不遂,脏腑失调等病因的作用下,发生在食管、脾胃、肠道的一类内科病证.本章主要讨论胃脘痛、痞满、呕吐、呃逆、腹痛、泄泻、噎膈、痢疾、湿阻、便秘等病证.  相似文献   

17.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火所养,以上腹胃脘处疼痛为主的病证.该病在脾胃肠病中较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高,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病证之一。笔者在近 2 0年的临床实践中 ,治疗了不少胃脘痛患者虽多数能获疗效 ,但也有部分患者疗效不尽如人意 ,因而促使我重新温课 ,反复拜读了叶天士、丁甘仁、王旭高、董建华、张泽生、徐景藩等著名中医名家的脾胃论说和典型病案 ,探索该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 ,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归纳、简述如下。1 病因病机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证的一类疾病 ,故其范围比较广泛 ,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胃痛发病因素较为复杂 ,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内犯和…  相似文献   

19.
以胃脘痛为主症的疾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多出现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几种疾病中。究其病因多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年老体衰等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所致.临床上多伴有脘腹胀满、纳差、暖气、反酸等症状。笔者2000年1月~2008年8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胃脘痛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是以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的一种病症,它包括了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疾病。本病发生的原因较多,与精神刺激、情志不畅、饮食失节、劳累受寒等有密切关系。多年来,我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学习中医理论,结合护理实践,对本病的饮食护理和辨证选食有如下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