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除疣验方     
余用自拟除疣汤治疗寻常疣21例,全部治愈,介绍如下。药物组成及服用方法: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30克马齿苋10克土茯苓25克薏苡仁30克。上药水煎两遍,去渣取汁混合后为一日量,分3次服,连续服用至疣脱落为止,一般15~30剂治愈。  相似文献   

2.
<正> 治疗方药:黄芪、乌梅、土茯苓、板蓝根、连翘各30克,上贝母、生苡米各15克,五味子、蜂房各10克,牡蛎12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再以药渣煮水取汁外擦,使皮损部位发热发红为度,每日2~3次。治疗结果:痊愈:疣赘全部脱落,瘙痒消失,共37例;有效:疣赘大部或部分消退,瘙痒改善或消失,共13例,有效率100%。疗程最短12d,最长24d。服药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病案举例:王某,男,24岁。1990年5月24日  相似文献   

3.
余自拟“消疣汤”治疗扁平疣25例,痊愈22例,占88%;好转2例,占8%,无效1例,占4%。总有效率为90%。25例中,一个疗程(15天)痊愈者18例,二个疗程痊愈者4例。方药及方法:薏苡仁、白茅根各30克,板蓝根20克,槐花18克,柴胡、蜂房、菊花各12克,桃仁15克,红花9克。一日1剂,水煎服三次。药渣加水再煮,取汁洗患处日三次,每次10分钟。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药:附片,泽泻、肉桂各20克,茯苓50克,熟地、山药各10克。山萸、丹皮各5克,麻黄15克,每剂水煎2次,滤取药汁200~300毫升,分2次空腹内服,连服3~5剂,病症减轻后改服丸药,每次1丸,日服2次,总疗程为15~25天。有烦躁、失眠,脉细数者,其剂量改为附片、肉桂、泽泻、山药、丹皮各10克,茯苓、熟地各20克,山萸15克,麻黄3克,服法同上。23例患者除个别病症表现急剧者合用西医治疗外,其余全用附桂八味丸(汤)加麻黄治疗。治疗结果:13例服汤药5剂,尿量明显增加,水肿减轻,自觉全身症状有明显好转,改服附桂八味丸10天,心悸气短平息,诸证平复。有10例重危患者,中西医同时治疗3天后,病症缓减,继服中药3剂,小便正常,水肿大减,改服丸药15天后,全部好转。23例中随访14例,1年以上未见复发,3~6个月复发9例,但用本方重复治疗同样收到满意效果。体会:慢性肺心病主要是肺、心,肾三脏功能衰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1980年11月以来,以自拟“柴胡白冬饮”内服,并用虎耳草汁滴耳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23例,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方法报道如下。一、药物组成:柴胡15克白芷15克冬瓜仁30克泽泻20克栀子15克蒲公英30克赤芍15克龙胆草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三次。  相似文献   

6.
自1976年以来,笔者采用消疣汤治疗扁平疣18例,用单味红花治疗15例,疗效显著。处方及用法: 1、消疣汤:红花、桃仁各15克,熟地、归尾、赤芍、白芍、川芎、首乌各9克,甲珠6克、板兰根、黄芩各20克、牡蛎、代赭石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儿童酌减,七天为一疗程。女性月经期间及孕期勿服。2、10岁以下小儿单味红花每日6~12克  相似文献   

7.
<正> 方药:板篮根60克,山豆根、玄参各10克,桔梗9克,生甘草6克.高热者加金银花30克,蒲公英2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取头汁再加水复煎:将两汁混匀分2次服.疗效:治疗34例,用药3剂获愈者8例,6剂获愈者12例.9剂获愈者8例,12剂获禽者5例,无效1例.病例:王某,女,33岁,1983年7月4日就诊。  相似文献   

8.
用自拟补气摄乳汤治疗乳汁自溢症17例,获较好疗效。发病年龄21~33岁,病程21~68天,1、2、3胎分别14、2、1例,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9例,初诊8例。处方:黄芪、党参各20~30克,当归10克,白术、山药各15克,益智仁、山萸肉各10克,五味子8克,桔梗6克,甘草5克。水煎两汁,2次分服,日服1剂。结果痊愈1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服药最少3剂,最多9剂,平均5.4剂。其中1例无效患者乳房结构不良,两乳房广  相似文献   

9.
<正> 方剂组成:元参黄芩各9克生石膏银花连翘各15克桔梗山豆根射干各6克大青叶30克生甘草3克。每剂药煎2次,合并两次药汁,浓缩成约100—150毫升,每日1剂,每次服20—30毫升,2小时服一次。高热惊厥加钩藤15克,磁石15克,蝉衣6克;呕吐腹痛加陈皮,竹茹,木香;便秘加大黄5克;伴颌下颈淋巴结肿大加夏枯草30克,乳香、没药各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方法,内服:生大黄(后下)3~15克,熟大黄6~20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外用:生大黄、熟大黄各30克,用30%酒精100ml浸泡1周,取汁外搽患部,每日1~2次。搽药后用手在患部摩擦5~10分钟,使局部有微微发热感。治疗结果: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有少量不明显的点状损害为痊愈,共28例;皮损消失50%以上为好转,共12例;治疗1个月皮损无明显变化或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用消疣冲剂治疗扁平疣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消疣冲剂药物组成:紫草10克,苡仁50克,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白蒺藜、防风各15克,石决明10克,甘草4克。制成冲剂,每克含生药0.66克。每次冲服20克,1日3次,4周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扁平疣全部消退,无新疣出现者为治愈;扁平疣大部脱落,无新疣出现者为显效;扁  相似文献   

12.
组成:野菊花30克、土茯苓30克。服法:把上药放锅内加适量冷水浸片刻,而后分头二煎,取药汁各一茶碗,作二次服,一日服完。疗效:自一九七八年以来治疗丹毒患者15例,全部获治愈。其中服3帖治愈的4人,服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药:龟版、龙骨各10克,远志、石菖蒲各5克,人参3克。小便频清量多加附片、益智仁各3~5克。每日1剂,水煎服。先煮龟版、龙骨,后下远志、菖蒲,人参用水磨汁兑服,7~10天为1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停药5~7天,若未痊愈,再服第二疗程,或第三疗程。治疗效果:本组11例,全部治愈。其中服1个疗程获愈者6例,服2个疗程获愈者4例,仅1例因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服药三个疗程方愈。病案举例:江某,女,14岁,“学生。1980年10月18日诊。自幼年起即患尿床,初未介意,未予治疗。10岁后,仍然尿床,特别是在学习紧张、精神疲乏之后,晚上熟睡,少则每晚1次,多则2~3次不等。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药:银花、滑石各30克,连翘、黄柏、白藓皮、海桐皮各15克,黄芩10克,水煎3次分服,每日1剂,一般服3~5剂。外洗剂:野菊花60~100克,用水300毫升煎成200毫升药汁温洗,每日3次。治疗效果:患者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5岁,病程最长5个月以上,最短3天。1次治愈者29例;2次治愈者38列;3~6次治愈者31例。病案举例:防某,男,38岁。患阴囊湿疹7年有余。发对,搔痒难忍,彻夜不眠。曾用抗组织胺和多种抗菌素,维生素等药物内服,并用地塞米松、肤轻松等激素药膏外擦,只能缓解,不能根治,患者深感痛苦。1980年7月,请余用中药治疗。诊见:阴囊皮肤糜烂,色呈暗红,流粘稠黄水,结成软痂,并发感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药:马齿苋,紫草、败酱草、夏枯草各20克,板蓝根、薏仁各25克,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12克,生地15克,川芎9克。伴瘙痒加蝉衣12克。每日1剂,首2次煎汤共约700毫升,分4次温服。余药渣再煎汤取浓汁约100毫升,趁热轻轻搽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臊腥之物。10天为1疗程。治疗结果: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疣出现为痊愈,共36例;皮疹绝大部分消退,无新疣出现为显效,共10例;皮疹部分消退,无新疣出现为有效,共4例;皮疹无变化或有新疣出现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96%。有效病例多数在服药10剂后出现疗效,第2~3疗程痊愈。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运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筛选出一张对治疗急性肠梗阻效果更好的方子,定名为“通阻汤”,其特点是见效迅速,疗效确切,用法简便。组成:生大黄15~20克、厚朴15~25克、枳实10~20克、番泻叶6~10克、莱菔子20~30克、元明粉10~15克、红花5~10克。用法:先将方中朴、实、莱菔子、红花4味煎2次,浓缩约200毫升,纳大黄、泻叶煮2沸,去渣取汁150毫升,再纳元明粉,待温后分2次灌服。在灌服前先行胃肠减压,吸净胃内潴留物,再用注射器将药汁从胃管中徐徐注入。第1次灌入后挟管半小时,再灌第2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的“清咽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50例,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方药组成及服法:麻黄3~10克,杏仁3~10克,甘草3~10克,生石膏(先煎)15~40克,知母3~10克,山枝子(打)3~15克,玄参10~15克,麦冬10~15克,桔梗3~15克,射干3~10克,牛蒡子6~12克。水煎两次,混合药液,每半小时至一小时服一次,昼夜不停。轻病一天1剂,重病一天2剂。病例介绍:白××,男,4岁,住柳州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笔者应用加味温脾汤治疗胆道蛔虫症63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人参1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当归15克,朴硝10克,大黄15克,乌梅25克,槟榔15克。每剂煎取200ml,装瓶封固,放入冰箱内备用。用前加温,遵医嘱口服。5岁每服50ml,6~10岁每服70ml,11~14岁每服100ml。每日服3次。  相似文献   

19.
解热汤治疗外感高热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运用中药解热汤、治疗外感高热患者61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取于当地外感流行期间患者,其中男33例,女28例;1~10岁7例,11~20岁9例,21岁以上者45例;体温在39~40℃之间者55例,40℃以上者6例;病程1天者26例,2天者22例,3天者8例,3天以上5例。治疗方药薄荷6克,荆芥、羌活各10克,生石膏、马鞭草各30克,黄芩、柴胡各10~15克,甘草5克。每剂煎两次,每4小时服一次,一日服2~3剂。  相似文献   

20.
<正> 1979年秋季以来,笔者以乌梅丸加味治疗急性菌痢6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男31例,女29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日,最长33日,其中1~6日51例,7~14日4例,15日以上5例。主要诊断依据是流行病学资料和典型临床表现以及大便镜检。中医辨证均为湿熟痢,其中湿偏重者21例,热偏重者15例,湿热并重者24例。二、治疗方法:全以乌梅丸加味(汤剂)治疗,大便基本正常后以参梅汤善后。乌梅丸加味方:乌梅15克,黄连5克,黄柏10克,滑石30克,当归10克,炮姜3克,附子、桂枝、细辛、川椒各1克,党参5克。水煎温服,2日或1日1剂。服药前,均须将药汁浓煎至浑浊为度,服时要摇匀,不要只服上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