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大肠癌每年新诊断患者大约150000人,死亡率超过7/10万[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也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本次研究通过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旨在了解大肠癌患者手术后健康知识需求状况,为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106例。入选标准为病理诊断为大肠癌并进行了手术,无精神障碍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大肠癌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83例大肠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行右半结肠癌切除26例,左半结肠癌切除17例,横结肠切除7例,Dixon术式21例,Miles术式12例,手术均顺利进行.结论:对大肠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大肠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大肠癌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运用生活质量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6.18±4.03),(18.25 e3.2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136).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35±3.08),(40.12±2.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2,P=0.002).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2.6d,低于对照组的15.3 d.结论 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控制并发症发生,可提高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研究认为,癌胚抗原(CEA)除了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有关外,还可作为大肠癌手术是否彻底及其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单纯CEA增高的大肠癌术前病人与大肠癌术后患者具有不同心理,所以监测CEA对大肠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认为,癌胚抗原(CEA)除了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有关外,还可作为大肠癌手术是否彻底及其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单纯CEA增高的大肠癌术前病人与大肠癌术后患者具有不同心理,所以监测CEA对大肠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床护理路径在大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大肠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大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体质量变化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大肠癌手术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张叶 《护理研究》2005,19(27):2474-2475
大肠癌(包括盲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近20年来,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高龄病人(>70岁)占10%~17%,与一般病人相比,高龄病人存在许多高危因素,直接影响治疗和预后.对我院1999年5月-2002年12月行外科治疗的85例大肠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就高龄大肠癌病人的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及护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探讨血清VEGF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住院患者57例为实验组,在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57例为对照组,分别从是否转移、Dukes分期、手术前后5个方面,观察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368.34±132.18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31.56±63.83pg/ml(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肝转移、Dukes分期、手术前后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EGF的变化与大肠癌的有无转移、Dukes分期、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判断是否侵袭转移、治疗及预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对切除的手术标本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是进一步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文献对与大肠癌预后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如:组织学类型及分级、TNM分期病理诊断原位癌的概念、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及切缘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以来,我们对58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行肠外营养支持,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治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16例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行根治手术12例,姑息手术4例。术后5年生存率75%。结论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的预后较好,只要及时发现大多能做到根治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面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提高患者身体恢复效率.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接受护理的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手术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条件上接受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面情绪及预后影响.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以及护理服务结果综合评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前紧张和术后伤口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初次活动时间也比对照组提早.结论 通过一体化、正规化的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产生,减轻患者紧张的情绪以及提高预后水平,对手术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龄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萍 《当代护士》2006,(3):9-11
结肠癌与直肠癌总称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大肠癌为常见恶性肿瘤死因的第4~6位.手术是治疗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大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达35.4%[1].大肠癌合并糖尿病者身体耐受性下降,抵抗力低,手术的危险性更大.但若术前准备充分,妥善处理,同时加强护理,病人亦能顺利渡过围术期,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9月对47例高龄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大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大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不同指标的差异,并对其作出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呕吐、腹痛、腹胀、肠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大肠癌手术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及心理负担,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主动性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70岁以上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可能发生的危险,分析采取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护理措施的作用。结果:本组92例患者经过医护配合,采取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采取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高龄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妇科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疾病患者120例,进行围术期的护理.结果 120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护理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通过围术期采取妥当的护理措施能够使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88例早期大肠癌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0.634,P<0.001; t=23.119,P<0.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64%(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3.649,P<0.001)。 结论 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早期大肠癌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陈云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35-136
目的 探讨护理在直肠阴道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例直肠阴道瘘患者的护理对策及预后.结果 经治疗后11例患者均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3年,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手术前后正确周到的护理,可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年人(年龄<30岁)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总结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 109例青年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 1 109例患者的平均病程(6.5±7.8)个月,误诊575例,占51.8%,以误诊为肠炎、痔疮、痢疾多见.TNM分期Ⅲ、Ⅳ期共1 025例,占92.5%.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多见,共614例,占55.3%.1 109例患者中611例(55.1%)行根治性手术,根治组5年随访生存率18.9%.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何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龄大肠癌69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70岁以上高龄大肠癌69例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结果:69例高龄患者中有61例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3例出现术后肺部感染,1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尿潴留,1例出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予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1例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降低高龄大肠癌手术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