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波  张淑霞 《河北医学》2007,13(6):689-691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IHD患者和对照者各23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中CD 细胞以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生成血管能力.结果:IHD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生成血管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IHD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降低且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
郑睿  姚建民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172-17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其已经转变为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科药物治疗、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PCI)、激光心肌再血管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尽管近期发现的新生鼠心肌细胞可以完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冠心病急危重症,由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加上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并发症病理生理基础概念和临床观点发生了显改变,我们有必要对ACS进行重新认识。为此,本刊特别邀请邹阳春教授就ACS开设讲座,希望对我们的临床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连续入选ACS 96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辛伐他汀40mg组48例;对照组48例。辛伐他汀组均于入院24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测定二组入院时、服药后(3~5)天测定高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行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测定。结果:ACS住院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结论:ACS患者住院早期(24h)应用辛伐他汀,短期(3~5)天即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普伐他汀治疗组(34例)及常规治疗组(34例),比较治疗前后应用超声控制肱动脉舒张功能及还原酶法测定血中一氧化氮浓度变化。结果 普伐他汀治疗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一氧化氮浓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普伐他汀降脂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其已经转变为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科药物治疗、经皮冠脉支架置人术(PCI)、激光心肌再血管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管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病人43例,以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来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以我院门诊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量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MD)测定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ACS组FM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CS组FMD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ACS患者FMD水平明显降低,且FM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呈负相关,可作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PF-1α)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4例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2)、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14)、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11)及对照组(n=7)。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激光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通过集落形成试验、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计数EPCs的数量,测定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SDF-1α水平,比较其与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迁移和黏附能力有无相关性。结果AMI组EPCs集落形成数是对照组的2.7倍,其迁移能力较其他3组升高(P<0.01),但其黏附能力与U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患者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较SAP组和对照组升高(P<0.01);SAP组患者EPCs数量及迁移、黏附能力均比对照组减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UAP和AMI组患者血浆SD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SDF-1α浓度与循环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呈负相关,与循环EPCs黏附能力无相关性。结论AMI(发病7d内)和UAP可引起循环EPCs数量增多,迁移和黏附能力增强,这种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消耗循环SDF-1α有关。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 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及粘附能力.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31.8±7.7 vs 59.5±10.6 EPCs/×200视野,P<0.05),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河北省滦平县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根据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分为3组:无视网膜病变患者25例(A组)、非增生型网膜病变患者26例(B组)、增生型网膜病变患者24例(C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受检者的EPC数量及其黏附、迁移功能。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的EPC数量分别为(0.018±0.005)%、(0.015±0.008)%、(0.012±0.010)%、(0.032±0.029)%,C组的外周血EPC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B组(P<0.05)。黏附功能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A组、B组、C组的EPC数量分别为(0.331±0.042)个、(0.301±0.039)个、(0.220±0.040)个、(0.119±0.028)个,C组的EPC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A组、B组、C组的EPC数量分别为(25.2±5.3)个、(23.6±5.2)个、(16.8±4.5)个、(12.0±2.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EPC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生型网膜病变患者的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功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CD133+循环祖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对照组和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膜上CD133+的表达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CD133+表达的EPCs水平为(0.09217±0.01428)%。不稳定性心绞痛组CD133+表达的EPCs水平(0.04507±0.02474)%。对照组为(0.03739±0.02127)%。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CD133+循环祖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成药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狭窄超过50%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降糖、调脂、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成药通心络。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分别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其比值、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以及血脂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急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死亡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12个月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6个月及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FMD、NO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ET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NO/ET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TNOS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6个月时患者的FMD与NO呈正相关(P<0.01),12个月时NO与TNOS呈正相关(P<0.01)。结论通心络可显著减少ACS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率;在常规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可进一步改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提高血一氧化氮的浓度、降低内皮素浓度,提高NO/ET比值;通心络改善内皮功能与用药后TNOS增高,促进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以及纤维蛋白原(FIB-C)]和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ACS患者入院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CD63及GPⅡb/Ⅲa;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WF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ET-1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FMD。选择健康体检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30例作对照,观察ACS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FIB-C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增高(P〈0.01或P〈0.05)。血管内皮损伤指标vWF和ET-1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增高(均P〈0.01);FMD和血浆NO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在老年ACS患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1组,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纤维原蛋白(FIB-C),采用ELASA测定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采用酶法测定NO,采用彩色多谱勒测定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作以比较。结果:(1)研究组vWF、ET-1较对照1组、对照2组明显升高,(P<0.05);NO、FMD较对照1组、对照2组明显降低(P<0.05)。(2)研究组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以及FIB-C等反应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反应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和内皮祖细胞(EPCs)表面SDF-1受体CXCR4表达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104例T2DM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SDF-1水平、EPCs数量和CXCR4表达率.糖尿病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血管病变组.结果: SDF-1水平和EPCs数量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血管病变组依次下降(P<0.05 或<0.01);CXCR4表达率单纯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或<0.01),血管病变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SDF-1水平与EPCs数量成正相关(r=0.241,P<0.05).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中SDF-1/CXCR4轴与EPCs的数量及功能密切相关,参与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岩  马骋 《当代医学》2008,14(12):157-158
目前研究表明粥样斑块内存在VEGF和VCAM-1表达,并且两者均可造成斑块稳定性下降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临床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本研究观察了ACS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水平与ACS的相关性和纯中药制剂地奥心血康对于ACS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CS患者血清VEGF和VCAM-1水平明显升高,ACS患者早期使用地奥心血康治疗即可获得一定的增加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岩  马骋 《当代医学》2008,14(23):157-158
目前研究表明粥样斑块内存在VEGF和VCAM-1表达,并且两者均可造成斑块稳定性下降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临床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本研究观察了ACS患者血清VEG F和sVCAM-1水平与ACS的相关性和纯中药制剂地奥心血康对于ACS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ACS患者血清VEGF和VCAM-1水平明显升高,ACS患者早期使用地奥心血康治疗即可获得一定的增加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研究表明粥样斑块内存在VEGF和VCAM-1表达,并且两者均可造成斑块稳定性下降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临床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本研究观察了ACS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水平与ACS的相关性和纯中药制剂地奥心血康对于ACS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CS患者血清VEGF和VCAM-1水平明显升高,ACS患者早期使用地奥心血康治疗即可获得一定的增加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周培媚  路永红  熊霞  姚丽萍  顾兰秋  树瑜  陈前明  吴波 《重庆医学》2012,41(15):1471-1472,1475,1561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女性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取外周血2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133/CD34、CD13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双荧光标记鉴定细胞,CD34/CD133/VEGFR2三荧光标记流式检测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表达阳性率(3.18±1.97)%较对照组(20.56±4.37)%低(P<0.05)。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肖勇  曹登瑞 《西部医学》2010,22(7):1214-1215,12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简称丹红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50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后次日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14天复查上述指标并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术前vWF及ET-1均显著升高(P〈0.01),FMD和NO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vWF因子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丹红组vWF、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FMD水平增加(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给予丹红治疗可以有效防治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