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周忠民 《医学综述》1995,1(8):349-350
心房纤维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如能转复并长期保持为窦性心律,将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及栓塞并改善症状。电转复房颤成功率在80~90%以上,但复发率很高,一年复发率高达50%或以上。因此,房颤电转复成功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是一个临床的重要课题,国外曾试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预防房颤复发。本文拟对其中设计较严密的临床实验结果作一综述。1 洋地黄类洋地黄类药物常用于治疗房颤,但至今尚未见严格对照的临床实验以证明洋地黄在电转复后预防房颤复发的有效性。洋地黄用以治疗房颤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其抑制房室传导的作用从而减慢…  相似文献   

2.
风心病联合瓣膜病变术后(换瓣术后)的护理以调整伤痛,恢复体质,维护心脏功能为目标,出现心房纤颤一方面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了精神异常更增加了护理的难度。本科曾收治一例此类的病人,现把护理过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约占所有心律失常的17%。不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都使心输出量下降 ,所以急诊工作中快速房颤的恰当治疗值得重视。通常我们治疗目的是将快速房颤心室率控制在 10 0次 /min以下 ,常用的方法有紧急电复律、药物除颤、洋地黄制剂等 ,以下报告在我院急诊治疗中静推西地兰后使快速房颤转复窦律的 4个病例。1 病例介绍4例患者中男 1例 ,5 0岁 ,既往无心脏病史 ,因饮酒摔倒后出现心悸、胸闷、头晕 ,持续 2h不缓解而入我院。心电图示快速房颤 ,心室率在 130~ 15 0次 /min ,节律不规则 ;女 3例 ,年龄在先 6 0~ 6…  相似文献   

4.
罗鹏  张家驹 《当代医学》2011,17(12):26-27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转复窦性心律仍然是重要的选择,非药物治疗因为其操作有难度,易于复发以及并发症等原因,药物仍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线。房颤转复中的药物选择在房颤治疗技术中,具有很强的重要性,为规范临床治疗,本文现就心房颤动转复药物及其合理选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斌 《四川医学》2003,24(1):101-101
目的:评价口服硅尼丁转复心房纤颤(Af)的效果、安全性。方法:Af22例,口服硅尼丁共3d,服药5次/d,第1d0.2g/次,第2d0.3g/次,第3d0.4g/次。至第3d仍未转复者停药。结果:22例病人中,转复成功18例,成功率为81.8%。结论:口服奎尼丁转复Af成功率高,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治疗Af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快速房颤急诊室药物转复的分析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94年10月至1997年1月,28例快速房颤(Af)病人,在省医院急救科用药物转复的情况,并谈几点体会。1.临床资料28例中,男12,女16,均龄62(35-78)岁,Af发作至来诊时间均在2周(14天)内,其中Af发作3小时内来诊者21例,3-12小时来诊者3例,Af持续2周以上者,均收住院治疗,不包括在本组病例分析之中。来诊时共同症状为心慌、胸闷、头晕、气短、烦燥,部分高血压病人,常合并心绞痛,其诱因常为感染、过劳、失眠、激动。饮酒或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等。Af基础疾病为冠心病9例;高血压、冠心病7例,心肌病4例,风心病3例,其他…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房颤药物转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异常,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高。房颤如不及早复律可形成左房血栓导致动脉栓塞,血液动力学异常,心房电生理重构,增加复律的困难。因此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自1999年1月~2004年2月,笔者对153例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西地兰、心律平进行药物转  相似文献   

8.
9.
10.
心房纤颤是仅次于过早博动的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时,心排血量降低30%,容易引起心房附壁血栓致栓塞现象及心力衰竭。因此积极电击转复心律是非常必要的。电击复律是用除颤器通过对胸部或心肌的电击,引起大部分心肌纤维的瞬间除极,消除异位心律,使窦房结重建其正常的起搏点进而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现将我科1995年至1998年采用电击转复房颤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运用超声心动图测量31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左房内径。其中风心病患者心房颤动15例,左房内径大小为(40.72±3.68)mm;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16例,左房内径大小为(32±7.5)mm。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与左房大小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与左房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脂和载脂蛋白变化,GD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B100均明显降低,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亢缓解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心房颤动(房颤)转复成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性心脏病房颤患者79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n=37)仅给予胺碘酮治疗,Ⅱ组(n=42)给予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变化及心房颤动转复成功率及复发率。结果在转复成功率和减少房颤复发(随访6个月)方面Ⅱ组明显优于Ⅰ组(59.45%vs 73.80%,26.08%vs 15.38%)(P〈0.05);左心房直径Ⅱ组治疗6个月后为(39.4±0.42)mm,12个月后为(33.5±0.50)mm,与治疗前[(46.7±0.53)mm]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在药物或电复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l拮抗剂(AT1)厄贝沙坦可以提高房颤的转复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BNP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0例房颤复律患者(A组)房颤发作时和房颤终止后5d及1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B组)的血浆BN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其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心房颤动影响血浆BNP水平的分泌,在转复为窦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在临床上使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该院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50例,将其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常规临床给药)、观察组(常规联合胺碘酮治疗),各75例,对比2组ICU监护、住院时间,术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等各项指标的数据。结果观察组的ICU监护平均(1.59±1.52)d、住院平均天数(10.26±1.75)d,术后7~30 d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61.33%、57.33%、53.3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室率控制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心室率组和低心室率组,两组患者均经美托洛尔缓释片单药或联合胺碘酮控制心室率,治疗目标:高心室率组为80次/分≤心室率<100次/分,低心室率组为60次/分≤心室率<80次/分。根据心室率达目标值后开始进入观察期2年。观察2年内患者临床心力衰竭症状变化、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清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高心室率组临床心功能不全情况优于低心室率组,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无明显差别。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高心室率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在80~100次/分相对优于60~80次/分。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近30年来我院收治的67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状况,提示风湿热的发病率及风心病的患病率在下降,但老年风心病者的住院人数在逐渐增长。他们的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风湿活动不典型,病情经过缓和,预后较好,可合并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从本组女性患者的生育史中提示老年风心病者很可能是在青中年以后首次罹患风湿热。在对老年风心病者的处理中应加强抗风湿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37例房颤患者心搏效应的估测方法和结果。发现随心室率的增快,低效心搏显著增多,心搏总效应也增加;而无效及低效心搏的明显增多,使均搏效应相应递减。心室率在80—110次/分时,随着 R—R间期不规整程度的增加,低效心搏和无效心搏均增加,而有效心搏减少,以致均搏效应降低。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心瓣病较无关闭不全者的心搏综合效应低。认为无创的心搏效应估测,是检测房颤心搏效应可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毛源杰  苏加林  霍勇 《中国医刊》2006,41(12):36-38
目的 提高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对3 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有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均表现呼吸困难,1例伴胸痛、咳血,1例ECG示QⅢTⅢ,1例有下肢静脉血栓,1例有双下肢静脉炎,2例肺通气灌注显像呈不匹配,1例胸部CT示肺梗死.3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栓塞容易漏诊,应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ECG、胸片、UCG等资料,合理借助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肺部螺旋CT或肺动脉造影确诊,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