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凯时治疗时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出现的原因、处理措施及效果,为临床使用凯时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凯时治疗30例,输注凯时治疗306例次.记录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使用凯时治疗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静脉输注配制方法、输注滴速、配制后放置时间、静脉输注持续时间、输液局部的症状、处理方法,用百分率表示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凯时输注306例次,发生静脉炎27例次占8.82%,静脉疼痛26例次占8.50%,皮肤瘙痒6例次占1.96%、液体外渗1例次占0.33%.结论输注时滴速过快可引起静脉炎、血管刺激性疼痛,适当减慢滴数能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配制后的凯时宜在2 h内使用,凯时配制后放置时间超过3 h可引起严重的静脉炎,输注凯时要现用现配;250 ml生理盐水中加凯时输注滴速每分钟30~60滴,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凯时输注滴速每分钟20~40滴、凯时10 μg滴斗入每分钟10~20滴的滴速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液体外渗后局部肿胀会在短时间内面积扩大,可用如意金黄散调醋外敷结合紫外线照射治疗;使用凯时前要给患者进行药物指导,使患者在使用前了解有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凯时3种不同的输注方法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173例需要使用凯时治疗1次/d的患者分为3组:静脉滴注组47例,予生理盐水100 mL+凯时20 μg静脉滴注;入壶滴注组85例,生理盐水100 mL通过静脉通道滴注,凯时20 μg直接入输液管小壶;微量泵输注组41例,生理盐水50 mL+凯时20 μg使用微量泵输注.每位患者持续观察7 d,比较3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滴注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32%,入壶滴注组19%,微量泵输注组68%,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06,P=0.001),其中微量泵输注组与静脉滴注组、入壶滴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量泵输注凯时时静脉炎发生率最高,操作复杂,输注时间较长,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入壶滴注组静脉炎发生率最低,输注时间最短,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失败的原因。方法将72例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组和外周浅静脉组,各36例。外周浅静脉组采用常规方法,腋静脉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在留置后24h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脱管发生的情况。结果腋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留置112例次,置管后24h,17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3例次,静脉炎3例次,堵管1例次;外周浅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324例次,置管后24h,281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89例次,静脉炎68例次,堵管8例次,脱管16例次。两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堵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后24h,留置失败的原因为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和脱管,且腋静脉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均比外周浅静脉组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制跌打散瘀油纱应用于静脉输注外渗致局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确诊为静脉输注外渗致局部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静脉输注外渗损伤部位外敷自制跌打散瘀油纱,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给予50%硫酸镁热湿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O%,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跌打散瘀油纱应用于静脉输注外渗致局部损伤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素E1两种给药方法治疗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前列腺素E1(凯时)两种给药方法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生理盐水100ml+凯时10μg静脉输注,30~40滴/min,B组采用生理盐水20ml+凯时10μg静脉推注或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心率、血压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为26%,B组不良反应为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缩短了治疗时间,依从性好。结论采用生理盐水20ml+凯时10μg静脉推注或静脉输注的给药方法治疗心力衰竭可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套管针肘部静脉穿刺注射诺维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2~20G封闭式套管针,选择肘部静脉常规穿刺,妥善固定后,先用等渗液体静脉滴入,确保针头在血管内且无液体外渗时,给予地塞米松5mgiv,诺维苯25mg/m^2,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快速静脉滴注6~10分钟滴完,然后用生理盐水250ml加地塞米松5mg快速滴注冲洗静脉(120~150滴/分),输完当天液体后拔去套管针,不作保留。其中选用肘正中静脉1635次,贵要静脉1176次,头静脉545次。结果 共采用诺维苯治疗共3716例次,除360例次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外,其余均采用上述方法,未发生一例静脉炎。结论 使用套管针行肘部静脉穿刺应用诺维苯是一种安全简单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局部外涂减轻盖诺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肿瘤科住院病人中使用盖诺化疗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共化疗167例次,平均使用盖诺2.7次,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3%的山莨菪碱液在病人化疗前后局部外涂静脉及其周围皮肤以减轻静脉炎的发生,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然后对盖诺化疗后出现的静脉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7.3%;对照组52.94%,疼痛发生率实验组14.68%,对照组71.76%.结论使用3%山莨菪碱局部外涂可减轻盖诺所致的静脉炎,且静脉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精密输液器在减少白蛋白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密输液器对减少白蛋白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5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B组采用15μm孔径的普通输液器,均以30滴/min的滴速静脉输注白蛋白。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精密输液器可以显著减少静脉输注白蛋白时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生儿静脉应用多巴胺时不同的药物浓度对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影响,为新生儿临床应用该药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将157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按照所属医疗组分为A组57例,B组50例和C组50例。分别以0.1‰(A组)、0.075%。(B组)和0.05%0(C组)的浓度静脉输入多巴胺,观察3组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57例,严重不良反应11例占19.3%,轻度不良反应44例占77.2%;B组50例,严重不良反应2例占4.0%,轻度不良反应为29例占58.0%;C组50例,严重不良反应0例,轻度不良反应10例占20.0%。无论严重或轻度不良反应,A组显著多于B、C组(P〈0.05);B组轻度不良反应显著多于C组(P〈0.05);C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浓度在0.05‰时,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AnIngeniousWaytoCountDropsFromInfusionPumpHuangAiling;GaoYuzhen(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Shanxi030001China)在治疗工作中常遇到病人使用输液泵静脉输注血管扩张类(硝酸甘油、硝普钠)药物,但医生在下医嘱时不直接告诉护士每小时输入毫升数,而是以每分钟的滴数为准,且据血压陋时调整滴数。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计算方法。即输液泵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是每分钟滴数的3倍,现将此法介绍如下。例如:10%葡萄糖注射液300ml加硝酸甘油5mg,以每分钟7滴的速度静脉输注,…  相似文献   

11.
前列地尔不同输注方法对静脉血管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前列地尔注射液(又名前列腺素E1,PGE1),有明显的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的药理作用。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临床常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下肢动脉病变等。作者在临床使用中发现部分患者在静脉输注该药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血管刺激症状及静脉炎,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而不同的输注方法对静脉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此类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遂对前列地尔治疗的不同输注方法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檀威香制剂外敷对治疗静脉输注药物外渗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病房63例静脉输注药物外渗患者为试验组,以201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63例静脉输注药物局部外渗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檀威香制剂外敷,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局部组织红肿、疼痛、发生静脉炎、组织损伤坏死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24 h内疗效比较,檀威香试验组在用药后红、肿、热、痛消退,以及硬块变软和皮肤弹性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用檀威香制剂的试验组在减少静脉炎、色素沉着、皮肤破溃的发生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檀威香制剂外敷的护理措施对药物外渗的患者有明显疗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刘平  刘虹 《护理研究》2011,25(17):1543-1544
[目的]探讨不同溶酶配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木糖醇注射液250 mL配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配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均以40 gtt/min的滴速进行静脉输注,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木糖醇注射液配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静脉输入凯时,引起外周静脉炎,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0岁,因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1 d疑为异位栓塞脏器缺血,行扩张血管治疗,给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100 ml加凯时20 μg,以改善栓塞部位微循环,滴速约30滴/min.给药约10 min后出现静脉穿刺处血管强烈刺激性疼痛,前臂沿血管走行静脉突起发红约3.5 cm,最粗血管直径为0.6 cm,无其他全身症状.立即停药更换液体,给予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局部湿热敷并外用喜疗妥,约30 min后疼痛减轻,肿胀发红血管开始逐渐恢复,5 h后恢复正常.次日更换扩血管药物为爱倍5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进输液卡中静脉输液滴速记录方式,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加强静脉输液滴速现场监控的前提下,随机抽查静脉输液病人380例次,测算其输液卡记录的滴速与实际滴速符合情况,以统计结果为依据,并结合护理教科书对静脉输液允许的正常滴速波动范围,将输液卡由原来只记录滴速单一数值改为记录滴速控制范围上下限两个数值。结果输液滴速合格占83.16%,滴速过快占13.42%,滴速过慢占3.42%。结论改进输液卡中静脉输液滴速的记录方式,记录滴速控制范围上下限两个数值,更符合规范和动态客观现实,可提高护理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隐患。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为了避免对外周静脉造成损伤,选择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化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受经济和血管条件等因素限制,仍有部分患者选择使用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之一是化疗性静脉炎,据文献报道,输注化疗药物致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57.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液镇痛磁疗仪预防静脉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要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病人在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同时局部应用输液镇痛磁疗仪,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方法输注20%甘露醇,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及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局部疼痛、肿胀、麻木等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同时局部应用输液镇痛磁疗仪治疗,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或消除局部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输液器的孔径对头孢类抗生素所致静脉炎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均以40 滴/min的滴速静脉输注头孢类抗生素,分别采用1.2 μm、3 μm、5 μm、15 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观察4组输液滴速达标情况和输液时产生的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4组不同孔径的精密输液器输液滴速...  相似文献   

19.
季德胜蛇药加食醋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觅觅 《护理研究》2008,22(4):1010-1010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病人的周期性化疗、反复静脉穿刺以及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反复刺激使静脉血管遭到破坏,导致静脉炎及药物外渗。据文献报道,由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可达2%~8%,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我科于2003年4月-2007年1月对32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人采用季德胜蛇药加食醋外敷,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外周静脉化疗时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探讨最佳的给药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减轻静脉炎的反应程度、缩短静脉炎的痊愈时间。方法 对2002年1月-2004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外周静脉化疗的3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静脉炎35例,其中Ⅰ级静脉炎(局部皮肤轻度充血,轻微疼痛)26例;Ⅱ级静脉炎(局部组织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8例:Ⅲ级静脉炎(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1cm)1例,无Ⅳ级静脉炎(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直径超过1cm,影响肢体功能)病例,静脉炎的发生率10.8%(35/324)。结论 癌症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时容易并发静脉炎,护士应根据癌症病人精神负担重,机体抵抗力低,而化疗药物刺激性强、毒性大,容易外渗的特点,制订出全面细致的防药物外渗方案,并在临床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和减轻静脉炎的反应程度、缩短静脉炎的痊愈时间,确保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