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史)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平均出血340ml,平均住院12d,术后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近8年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患者中,因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9例,残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大出血5例,围手术期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呕血1例。围手术期再出血并死亡2例,通过保守或手术治疗治愈13例。结论 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良好术式,术后再出血是断流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完善的手术操作、适时祛聚抗凝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减少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  相似文献   

3.
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为常见病、多发病,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如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其后果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门奇静脉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手术方式,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12月对8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施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性67例,女性15例,年龄14~71岁,平均54岁。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手术25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行择期手术33例,无出血史行预防手术24例。伴脾功能亢进者48例,占59%。肝功能Child分级:A级51例,B级25例,C级6例。术前经胃镜或钡餐确定食管胃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呕血或黑便史)11例,行完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手术,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本组11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80mi n,平均术中出血150ml,平均住院12天,随访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手术是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可行、安全、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可行性。 方法: 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或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后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11例,门奇静脉断流术12例。 结果:21例术后1年内无上消化道出血,2例因出血行再次套扎。1例于2年后患肝癌死亡,1例3年后上消化道出血死亡。 结论: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出血创伤小,近期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影响。方法 采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 48例 ,47例获随访 2~ 12年 ,平均 91个月。通过胃镜、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PHG及脾组织和脾血流的变化。结果 术后 2个月PHG分度比术前加重 (P <0 .0 5 ) ;术后 2年比术前改善 (P <0 .0 5 ) ,而比术后 2个月显著改善 ( P <0 .0 1) ;术后 5年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 P >0 .0 5 )。远期再出血率为 5 .6%。结论 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对PHG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为全球性疾病,国内一般采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脾亢和(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脾切除术不仅丧失脾脏免疫功能,而且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的进—步损害较其他条件下的切脾更为严重。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了腹膜后自体脾移植对保留脾脏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1979年7月至2001年8月入住我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33~80岁(平均37.8岁),肝功能Child A~B级。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症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复发性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的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复发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共纳入39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51.56±9.0...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断流术处理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为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于上腹部作小切口,再行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3例完全腹腔镜下应用腔内管型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该组3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 h,出血量60~400 ml,术后24 h~5 d肛门恢复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5 d,平均12 d.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22例1个月至4年,脾功能亢进基本纠正、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和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属支迂曲扩张。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扩张破裂导致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止血、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些方法主要是控制出血和解决脾功能亢进,不能解决肝硬化的根本问题。干细胞可以修复损伤的肝细胞,有助于恢复肝脏功能。B超引导下精准肝内门静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做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进行常规药物保肝利尿等治疗,52例常规治疗+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55例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结果 30例进行常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肝功能和血常规各项指标没有好转;2例死于消化道出血。52例常规治疗+门静脉自体骨髓输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治疗(P<0.05);2例死于消化道出血。55例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治疗后1和3个月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治疗(P<0.05);3例手术后1周内死于创面出血诱发的肝衰竭。治疗3个月后,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常规治疗+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与常规治疗相比,在白细胞数[(6.28±1.63)×109,(3.39±0.98)×109,(3.04±0.65)×109]、血红蛋白量[(107.16±19.25)g/L,(98.66±19.81)g/L,(92.54±17.52)g/L]、血小板数[(223.00±47.99)×109,(45.52±12.93)×109,(38.64±9.48)×109]方面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常规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没有明显疗效。常规治疗加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可以明显促进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重建,但是不能缓解脾功能亢进。脾切除加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可以解除脾功能亢进,并促进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重建,但是脾切除术后创面渗血容易诱发肝衰竭,有较高手术风险。对肝功能C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先作上腹部小切口经网膜右静脉插管输注自体骨髓,待肝功能好转后,再做脾切除,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经门静脉移植治疗大鼠肝硬化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综合法制作Wisrar大鼠肝硬化模型,8周后经病理检查证实成模者共20只进入实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大鼠分别经门静脉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等体积的肝素生理盐水.各组大鼠继续皮下注射CCl4(CCl4使用方法与前述造模方法相同),在原环境下继续饲养4周后处死.切取肝组织分别作HE及Masson染色.疗效评价指标包括:①一般情况;②肝脏羟脯氨酸和胶原纤维含量;③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结果 (1)治疗组大鼠一般情况改善;对照组无明显改变.(2)治疗组与对照组中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50±0.12)g、(0.59±0.34)g;胶原纤维含量百分数分别为(3.75±0.98)%、(5.02±0.44)%.两组之间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肝纤维化病理分级也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表明治疗组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肝内移植能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为临床肝硬化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脾移植组(n=18)和脾切除组(n=18),自体脾移植组接受脾切除、食管横断吻合及自体脾移植术,脾切除组接受脾切除、食管横断吻合术.于术前及术后2~6个月定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行脾脏放射性核素扫描,同时检测肝功能、血清促吞噬素(Tuftsin)及IgM水平,并行组间及手术前后比较分析.结果 自体脾移植组患者术后2个月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脾切除组患者术后2个月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自体脾移植术对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2个月放射性核素扫描证实移植脾于腹膜后存活.结论 自体脾移植对保留机体脾脏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价值,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位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HMCS)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对2001—2011年收治的144例行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联合门奇断流术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男89例,女55例;年龄19~55岁。肝炎后肝硬化119例,其他肝硬化25例。均有中-重度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有1次以上出血史者128例。术前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86例,B级58例。均行HMCS+断流术。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9 cmH2 O。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或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腹腔感染1例,发热12例,肝性脑病2例,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出现乳糜漏14例,以上并发症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死于肝肾综合征。随访106例患者6个月至10年,其中95人自觉比术前明显好转,无消化道再次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症状,总有效率89.6%(95/106)。肝性脑病4例,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3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上消化道出血复发4例,其中死亡3例,1例通过非手术方式止血治愈。结论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6.
国内门静脉高压症主要为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肝内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门静脉压力的高低密切相关。该类患者病情复杂,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各种断流术、分流术及联合手术,但具体选用何种术式则应考虑多种因素。门静脉压力是反映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术中根据门静脉的压力状态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对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LSED)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预测意义。 方法:选择47例因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LSED患者,测定患者术前与术后1、7、14 d的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术后7、14 d行彩超检查明确有无PVT;对D-二聚体水平的LSED后PVT诊断效能行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结果:47例患者中有21例于术后发生PVT。PVT组与非PVT组患者LSE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持续升高,但PVT组术后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VT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PL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LSED后PVT诊断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1(P<0.05)。 结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LSED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术后血浆D-二聚体持续较高水平(≥14 mg/L)者,发生PVT的危险性较大,应加强血栓监测及抗凝预防。  相似文献   

18.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Yang Z  Qiu F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45-648,I037
目的 总结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和分析其疗效。方法 从1972年5月至1999年10月,共50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该术式治疗,其中38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41例为晚期血吸虫病或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结果 止血率96.9%,总的手术死亡率为4.5%。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肝衰和肝肾综合症。平均随访时间为3.8年。5年存在率为94.1%、10年为70.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用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肝功能ChildA、B级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脾移植组和切脾组 ,脾移植组采用自体带蒂脾组织腹膜后移植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 ,切脾组则采用脾切除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 ;以患者术前的情况为对照 ,在术后 2~ 8个月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脾扫描、肝功能、血清Tuftsin、IgM水平。结果 术后第六天切脾组死亡 1例 ,脾移植组出现再出血 1例 ;两组血清Tuftsin、IgM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对肝功能的影响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脾自体移植后能够长期存活 ,并能够维持脾脏的基本免疫功能 ,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后肠源性感染的风险。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为44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术,其中完全腹腔镜手术21例(腹腔镜组,n=21),开腹手术23例(开腹组,n=23)。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内毒素(ET)水平、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ET、DAO、TNF-α均有所升高(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3天、第5天血DAO、ET、TNF-α的浓度较开腹组升高明显(P〈0.05),然后逐渐下降。结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由于存在肝硬化失代偿及腹腔镜手术特殊操作等,可能导致肠壁通透性增高,容易引发肠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