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PKC)的表达,探讨中药单体葛根素对于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SD大鼠)、模型组、葛根素组、血塞通组。正常组给予正常饲养20 d;模型组给予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mg/kg,1次/d;葛根素组给予腹腔内注射葛根素10 mg/kg,1次/d;血塞通组给予腹腔内注射血塞通10 mg/kg,1次/d,后3组每组连续注射20 d。在第20 d过量麻醉后处死上述大鼠,轻摘眼球,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PKC的表达,并对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模型组PKC蛋白表达及VEGF表达均增加,葛根素组、血塞通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KC蛋白表达及VEGF表达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葛根素、血塞通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单体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PKC)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菊苣与非诺贝特联用对高果糖饮水诱导的大鼠高甘油三酯并腹型肥胖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菊苣提取物组,菊苣全量联合非诺贝特全量组(联合用药1组),菊苣半量联合非诺贝特半量组(联合用药2组)。正常组予以清水,其余组以10%果糖水诱导模型。预防给药4周,每周称取体质量并取血检测血清TG、TC水平,肝功GOT、GPT,肾功BUN、CRE水平。第4周量取腹围后处死大鼠,取腹脂称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G水平显著升高,腹围及腹脂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BUN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及联合1组TG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联合2组于实验1、2、4周TG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菊苣组于第4周TG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非诺贝特组相比,联合1组第1周TG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2~4周与非诺贝特组相当;联合2组第1~3周TG水平显著高于非诺贝特组(P0.05或P0.01)。与菊苣组相比,联合1组第1~3周TG水平显著降低;联合用药2组第1周TG水平显著降低。实验第4周,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腹围及腹脂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非诺贝特组BUN显著升高,GPT、CRE水平有升高趋势,联合用药1组CRE水平显著降低。与菊苣组相比,联合1组、2组腹脂量、腹脂率显著降低。结论:菊苣与非诺贝特联用可降低模型大鼠TG水平及腹围、腹脂量等腹型肥胖指标,且大鼠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保证了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15.4g/kg)、中剂量组(7.70g/kg)、低剂量组(3.85g/kg)及导升明组(0.167g/kg),每组13只,另设13只正常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2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和视网膜全层中VEGF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视网膜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VEGF的含量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视网膜全层VEGF表达增加(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VEGF mRNA表达升高,而各用药组的表达比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延缓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络驻景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4组:模型组,通络驻景丸低、中、高剂量组。模型成功1周后,除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其他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通络驻景丸药物治疗(分别是1.65、3.33、6.66 g生药/kg)。给药12周后,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VEGF的含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 m 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络驻景丸给药组大鼠血清VEGF和视网膜VEGF m 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通络驻景丸高剂量组降幅最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给予通络驻景丸后,视网膜中VEGF表达水平也降低。结论通络驻景丸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延缓DR病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藏药小檗皮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PKC-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影响。方法: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内注射的方法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皮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羟苯磺酸钙组、小檗碱组和对照组。成模后开始灌胃给药,小檗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按成人剂量的5、10、20倍给药,二甲双胍组和小檗碱组按成人剂量的10倍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予灌服蒸馏水。所有实验大鼠于灌胃6周后处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PKC-β、VEGF和HIF-1α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PKC-β、VEGF、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皮高、中剂量组视网膜PKC-β、VEGF和HIF-1α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KC-β、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小檗皮低剂量组大鼠PKC、VEGF和HIF-1α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檗皮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整体多点调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PKC-β、VEGF、HIF-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对糖尿病大鼠肾脏PKC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组和金钗石斛组,同时设正常组。各组分别给药8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肾指数,免疫组化法分别分析各组大鼠肾脏PKC和TGF-β_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肾指数均增高,肾脏PKC和TGF-β_1蛋白表达也增加(均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金钗石斛组大鼠的空腹血糖、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分别降低了17.33%、24.06%和30.81%(P0.05),肾指数降低了14.29%(P0.05),而肾脏PKC和TGF-β_1蛋白表达分别下调了44.44%和38.24%(P0.05)。结论金钗石斛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组织中PKC和TGF-β_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DGF及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50只,成功制备44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选取其中40只,分为糖尿病组(10只)、复荣通脉低剂量组(10只)、复荣通脉中剂量组(10只)、复荣通脉高剂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7g/(kg体重),1.4g/(kg体重),2.8g/(kg体重)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纯净水灌胃。8周后,留取视网膜制备病理切片,S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PDGF及PKC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及复荣通脉低、中、高剂量组PDGF及PKC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复荣通脉低剂量组PDGF及PKC的表达无差异(P0.05),复荣通脉中、高剂量组PDGF及PKC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复荣通脉低剂量组相比,复荣通脉中、高剂量组PDGF及PKC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复荣通脉中剂量组相比,复荣通脉高剂量组PDGF及PKC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具有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DGF及PKC表达的作用,从炎症因子的角度来看具有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蛋白表达及对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糖尿病NOD小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GBE治疗组。TUNEL法检测0、4、12周视网膜细胞的凋亡,ELISA法检测0、4、12周视网膜VEGF表达。结果GBE治疗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明显较糖尿病组减轻(P<0.01)。GBE治疗组视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较糖尿病组降低(4周:26±8vs 33±7,P<0.05;12周:102±7vs 165±9pg/mg,P<0.01)。结论GBE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VEGF表达,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及评价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DR)模型,观察羟苯磺酸钙对DR的干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3个月后ip STZ(45 mg.kg-1)1次。12周后造模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组。药物组每日ig羟苯磺酸钙1次(150 mg.kg-1),给药周期2个月结束后,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基化产物(AGEs)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SOD的活力,VEGF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GSH,MDA含量及AGEs的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本实验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与人类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很多共性,且能被羟苯磺酸钙所干预,可能为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防治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p53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周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机理。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5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链佐脲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R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给药6周、12周后取大鼠眼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定位定量检测p53、MDM2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p53表达下调、MDM2上升(均P 0. 05)。结论:大黄?虫丸可能通过维持p53、MDM2二者间的精细平衡,抑制周细胞的凋亡,发挥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