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我国古代有多种山姜属Alpinia植物用作高良姜,唐《新修本草》中生岭南、形大者为大高良姜A.galanga,《本草图经》中的儋州高良姜为高良姜A.officinarum,《植物名实图考》所述滇产高良姜为喙花姜Rhynchanthus beesinanus。古人认为红豆蔻即高良姜子,主要为山姜属(Alpinia)植物。《本草纲目》引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描述之红豆蔻可能是艳山姜A.zerumbet。  相似文献   

2.
红豆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L.)Willd.]的果实,具有散寒、燥湿、消食的功能,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膈反胃、疟疾和痢疾。同植物的根茎为大高良姜(大良姜),民间亦用作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代用品,有温胃、散寒止痛的功效,一般用来医治心胃气痛、胃寒和伤食吐泻等。有关红豆蔻的记载,最早见于唐《开宝本草》,但由于其根茎每混作高良姜使用,故历代本草,多将红豆蔻置于高良姜项下,误为同一植物来源。国外的专家亦有将两种植物混淆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高良姜与红豆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我国古代有多种山姜属Alpinia植物用作高良姜,唐《新修本草》中生岭南、形大者为大高良姜A.galanga,《本草图经》中的儋州高良姜为高良姜A.officinarum,《植物名实图考》所述滇产高良姜为喙花姜Rhynchanthus beesinanus。古人认为红豆蔻即高良姜子,主要为山姜属(Alpinia)植物。《本草纲目》引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描述之红豆蔻可能是艳山姜A.  相似文献   

4.
豆蔻类中药包括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及肉豆蔻4种,药用历史悠久,同时也常用于料理烹饪调味。历代本草中豆蔻类中药因名字相近,且限于古代交通影响等条件,使得该类药材记载相互出入,常与同科多种植物混淆,至今仍有多种混淆品流通。为促进含该类药材古代经典名方的开发,笔者从释名、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等方面对豆蔻类药材进行全面梳理,经考证发现,豆蔻的基原植物是姜科豆蔻属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和爪哇白豆蔻A. compactum;草豆蔻主流基原植物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且草果常作为草豆蔻药材入药,两者易于混淆;红豆蔻在古时本草中记载的主流来源为高良姜A. officinarum的果实,而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红豆蔻基原植物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 galanga;肉豆蔻基原植物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历代豆蔻类药材除肉豆蔻主流基原较为固定外,其他3种豆蔻药用基原均有所变革,相互出入且尚有其他多种植物相混淆。4种豆蔻类药材产地均为东南亚一带及我国东南部,其中白豆蔻与肉豆蔻多为进口。豆蔻类中药药用部位明确,炮制方法简单,历代主流多为净制、炒法和煨法,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病证所需选择炮制品。建议厚朴温中汤中草豆蔻仁使用姜科植物草豆蔻A. katsumadai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云南等地均有产,其中海南万宁为道地产区,果实于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即可入药。  相似文献   

5.
红豆蔻为生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的成熟果实,常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呕吐、腹泻等症。有报道认为,红豆蔻的主要挥发油成分1’-乙酰氧基对烯丙基苯酚乙酸盐(1)及1’-乙酰氧基丁香酚乙酸盐(2)具有抗溃疡作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抗病毒作用。根据红豆蔻的药效与  相似文献   

6.
<正> 红豆蔻又名大良姜、良姜子、红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L.)Willd.]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广西、广东、云南。近年,在广西的河池、南宁、百色地区发现个别基层医药单位有将与红豆蔻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华山姜(A.chinensis Rosc.)或多花山姜(A.polyantha D.Fang)的干燥果实或种子团误作  相似文献   

7.
节鞭山姜(Alpinia conchigera)的果实是云南地区一种草药,其作用与中药红豆蔻(大高良姜A.galaga的果实)相似。实验表明二者均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2)和1′-乙酰氧基丁香酚乙酸酯(3)。  相似文献   

8.
<正> 红豆蔻与白豆蔻1.红豆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 Alpi-nia galanga Willd.干燥成熟果实。多年生草本,高达2m;根茎粗壮,横走,淡棕红色,有节;茎直立。叶2列;叶狭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30~60cm,宽7~15cm;叶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16S rDNA技术研究高良姜、红豆蔻、大高良姜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微生态-调节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大鼠胃溃疡寒证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阳性组,高良姜组,红豆蔻组和大高良姜组,连续给药2 d,末次给药12 h后采集大鼠粪便,提取肠道菌群DNA,于Hiseq2500 PE250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 (1)高良姜组、红豆蔻组和大高良姜组的菌群结构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其中红豆蔻组与大高良姜组菌群结构具有更高的相似性。(2)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可改善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紊乱,增加肠道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降低埃希氏-志贺菌属、拟杆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提高乳酸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3)起到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指示物种可能是普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分段丝状菌属。结论 (1)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与亲缘关系相关,红豆蔻与大高良姜的亲缘关系相关性更密切。(2)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发挥抗胃溃疡寒证的作用与调控肠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的温中散寒药效及作用机制,探讨“亲缘关系-活性成分-效用”间的关联性。方法:给予大鼠灌服冰知母水煎液与15%冰乙酸制备胃溃疡寒证模型,观察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大鼠行为体征的影响,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血清皮质素(COR)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毛发脏乱、精神状态较差,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减少,肛温降低;NO含量减少,ET、PAF、TXB2、COR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良姜、大高良姜高剂量组体质量增加(P<0.05);大高良姜高剂量组、红豆蔻高低剂量组进食量增加(P<0.05或P<0.01);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高剂量组饮水量增加,肛温升高,毛发及精神状态恢复(P<0.05)。高良姜高低剂量组、大高良姜与红豆蔻高剂量组NO含量增加(P<0.05或P<0.01)、COR含量减少(P<0.05或P<0.0...  相似文献   

11.
豆蔻类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因名称、外形和功效相似,加之姜科植物不易辨别,迄今,有关豆蔻类中药的基原问题尚未达成共识。该研究通过对历代本草文字记述与绘图进行考察,结合市场调查与植物分类学研究,探讨了豆蔻类植物药(包括红豆蔻、草豆蔻、白豆蔻、草果、肉豆蔻、小豆蔻)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相互关系以及药用品种的历史沿革,并对药材豆蔻与原植物白豆蔻名称统一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苍耳、卷耳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德才 《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2):710-712
苍耳、卷耳的本草考证唐德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南京210029)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etWidd.的茎叶及带总苞的果实,为运用历史很长的两味中药,药材名分别为苍耳及苍耳子。笔者通过文献考察发现,尽管二药品种来源单一,古本草对二者功用认识趋于一致,但苍耳原植物形态描述互有出入,主要原因是将《诗经》中卷耳当作苍耳,以致造成一定程度的名实错乱。为此,本文试就苍耳、卷耳的原植物考证如下。1苍耳的原植物  相似文献   

13.
对《紫金牛属中药原植物的本草考证》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振声 《中药材》1999,22(7):363-365
对《紫金牛属中药原植物的本草考证》考订历代本草所载11种中药是紫金牛属的6种植物提出了异议,认为古本草所载11种中药至少包括14种紫金牛属和1种茄属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9,(9)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大高良姜、红豆蔻HPLC指纹图谱。方法大高良姜、红豆蔻8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HPLC分析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冰乙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82。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大高良姜、红豆蔻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相同亲缘关系中药的性、效、用相关性,阐释中药药性与效用的科学内涵,促进中药理论的学术发展,为同属中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该文对古今本草著作进行文献研究,探讨高良姜、草豆蔻、红豆蔻及益智等4味山姜属中药在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方面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味山姜属中药药性方面的共性是性味辛温(热)、主归脾经和胃经;功效方面的共性是都具有温暖脾胃、止呕止泻、散寒止痛等功效;应用方面的共性是其主治都是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消化不良等症。说明植物亲缘关系与药性、效用有密切关系。利用植物亲缘关系探讨中药理论、物质基础、药理效用、临床应用的内在关系与规律,不失为中药发掘、整理、研究的有效途径;藉此阐释它们的科学内涵,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同名青果中药的鉴别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旗  刘邦强 《光明中医》2007,22(2):71-72
诃子与藏青果同出一物,始载于《唐本草》,原名诃黎勒,梵语称天王之持来也.一种是成熟果实而常用的中药,一种为诃子未成熟的干燥幼果而少常用中药,是治肺虚久咳失音的要药.青果始载于《本草拾遗》,原名橄榄,为橄榄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与藏青果又是同名异科的植物,其药性成分又不相同,临床用药较易混淆.  相似文献   

17.
女贞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作用,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等症,是一味临床常用中药。现就目前研究状况作一慨述。1 原植物鉴别研究 女贞子为木樨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I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实。过去的本草著作中,有将女贞与冬青混淆的情况。《本草纲目》中记载“东人因女贞茂盛,亦呼为冬青,与冬青同名异物,盖一类二种尔。”“女贞是木樨科女贞属植物,以叶对生,果实兰黑色为其植物特征;冬青(IiexpurpureaHassk)是冬青科、冬青属,它的叶互生,果实深红色,二者应注意区别。  相似文献   

18.
卖子木或买子木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振声  秦淑英 《中药材》2002,25(4):288-290
现代植物学及中药专著均考订茜草科植物龙船花 Ixora chinensis Lam.为《唐本草》中的卖子木或《宋图经》中的买子木,但其形态、产地、药效等均与本草记载相悖。经考证卖子木或买子木的原植物为忍冬科的川西荚蒾 Viburnum davidii Franch.,而球核荚蒾 V.propinquum Hemsl.及烟管荚蒾 V.utile Hemsl.可能是后来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19.
<正>蜀葵果(Althaea rosea)蒙药名为雄占巴,别名哈劳、道格丹、藏占巴,为锦葵科植物(Linn.)Cavan.的干燥近成熟带苞片的果实~([1])。本草考证本品载于《中华本草》《蒙药正典》《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辞典》,主要功效为利水通淋、  相似文献   

20.
叶国荣  张昌禧 《中草药》1995,26(12):631-631
南烛子始载于《开宝本草》,具有强筋益气、固精驻颜、明目乌发、止泻等功效,且味甘美,江浙一带常食之。历代本草书籍所载以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乌饭树I'acciniumbracteatumThunb.的果实为正品[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107]。《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还收载江南越橘(米饭花)V.sprengelii(G.Don)Sleumer的果实同等药用。近期发现,同属植物短尾越橘(小叶乌饭树)V.carlesiiDunn的果实在我县是南烛子的主流商品,《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描述的是该植物的果实。为澄清3种药材,将各自的特征简述如下:1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