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给予光动力疗法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光动力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后的探诊出血和牙周探诊深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探诊出率阳性率和牙周探诊深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的探诊出率阳性率和牙周探诊深度显著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探诊出率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给予光动力疗法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与单纯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1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以超声洁治后1周作为基线。采用分口设计方案,按照随机原则,一侧(实验侧)行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后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之后每周上药1次,共使用4次;另一侧(对照侧)则仅进行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根面平整术。基线和治疗后(从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后开始计)2、6个月测量如下指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牙在治疗前各项牙周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时PLI、BI、PD和AL与基线比较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2个月,两组之间临床指标BI、PD和AL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个月,两组之间临床指标PD和AL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辅助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可以提高对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的方法。方法 22例牙周炎患者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情况经治疗,BOP阳性率、PD、CA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是牙科操作中最为困难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以超声洁治后1周为基线。同一患者的一侧牙随机设置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患牙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根面平整术后,牙周袋内放药,每周一次,共四次。对照组患牙仅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根面平整术。基线、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测量: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结果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纽的BLPD和AL与基线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当基线PD≥6mm时,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实验组的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根面平整术可以提高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均给予牙周翻瓣术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则给予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菌斑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患牙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菌斑指数相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两种手术各具优点,医师可以结合患者意愿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6.
应用 Diode激光联合根面平整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 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洪礼琳 《安徽医药》2020,24(4):791-795
目的利用 Diode激光联合根面平整(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并评价其疗效,以期为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提供可靠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 2018年 1—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牙周科门诊收治重度牙周炎病人 46例为研究对象,共 252颗左右分布的同名患牙;所有受试牙进行全口超声龈上洁治后行牙周检查,结果作为基线水平,当日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在基线水平上将同一病人的左右侧同名受试牙随机分组,一侧为激光联合 SRP治疗组(观察组) 46例 126牙,1周后采用刮治器和激光进行治疗;另一侧即为单纯 SRP组(对照组) 46例 126牙。在基线水平、治疗后第 8、第 12周对比两组间的牙周评价指标:牙周袋探诊深度( pocket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水平丧失( 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 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探诊出血( bleeding on probing,BOP);结果观察组第 8周、第 12周 PPD值分别为(3.17±0.45)mm,(2.95±0.41)mm;CAL值分别为( 7.52±1.12)mm,(6.87±1.13)mm,和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两组与基线水平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 BOP值 8周, 12周分别为( 15.85±14.81)%,(14.57±7.6)%,SBI值 8周, 12周分别为( 1.14±0.28)°,(1.02±0.37)°;较基线水平明显改善,而且在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iode激光联合根面平整( SRP)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较单独使用根面平整取得良好的短期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根面平整术和手工根面平整术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龈下菌斑中螺旋体比例的变化。方法选择1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实验牙共63个,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4~10mm的位点共264个,分为PD4~6mm及PD7~10mm两个组,进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以完成全口龈上超声洁治后一周的临床指标(PLI、SBI、PD)作为基线,分别采用手工(A组)和超声(B组)根面平整术,术后4周、6周、8周复查。其中24个患牙在初诊、4周、8周行龈下菌斑涂片检查。结果两组患牙经根面平整术后,PD4~6mm及PD7~10mm的位点SBI、PD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D7~10mm的位点改善更为显著,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的比例均显著降低,但手工组和超声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面平整术是慢性牙周炎治疗的有效的重要步骤,超声和手工器械相互补充,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并减轻操作者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作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某科收治的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予以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予以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以局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牙周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齿松动度、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以及菌斑指数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蔚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184-185
目的比较一次法与四分法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病的的疗效。方法将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2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一次法A组和四分法B组各14例,A组在24h内完成全口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B组分四次每周进行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观察1个月、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PLI、SBI、AL的变化。结果A和B组牙周基础治疗后,PEI、SBI、AL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次与四分法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都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全口一次牙周基础治疗更利于茵斑控制,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龈下超声联合龈下喷砂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牙采用超声治疗仪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其中观察组患牙联合龈下喷砂治疗,对照组患牙在喷砂时仅喷气和水。比较两组患牙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牙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AL)和治疗过程中患牙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牙的牙周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PLI、AL、PD、B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时VAS疼痛评分及治疗后的VAS敏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PD≥6mm位点的对照组和观察组PD差值明显大于PD4~5mm位点和根分叉位点(P<0.05)。结论在龈下超声治疗的基础上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联合龈下喷砂治疗可显著提高超声龈下洁治疗的效果,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牙周临床指标,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维护治疗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12):1620-1622
目的:观察口炎清颗粒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详细的口腔卫生指导、全口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炎清颗粒20 g,开水冲服,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2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失访患者。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I、GI、PD、CAL、IL-17和IL-21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炎清颗粒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牙周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雷  程楠  李为  郑桂婷 《安徽医药》2013,17(12):2075-2077
目的 比较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和单独使用SRP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做自身对照,每个病人选取PD≥7 mm的位点,一共300个,随机分为实验组(SRP/PDT)和对照组(SRP).实验组在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后做一次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为26.7 mmol·L-1亚甲基蓝,660 nm激光),对照组仅行SRP.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检查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PD和B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结果显示,两组PD和BOP较术前均有改善,且实验组的PD和BOP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PDT辅助SRP治疗较单独使用SRP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米诺环素(MHO)辅助一站式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FM-SRP 治疗)和分象限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Q-SRP)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效果,探讨局部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的必要性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将8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FM-SRP-MHO 组和 Q-SRP-MHO 组 SRP 同时均辅助使用盐酸米诺环素;FM-SRP 组和 Q-SRP 组仅 SRP,不辅助用药。分别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检测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的变化及患者的术后反应。所得结果分别进行秩和检验(PI,GI)、t 检验(PD、AL)和χ2检验(BOP)。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后 PD、BOP、AL 各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 FM-SRP-MHO 组和 Q-SRP-MHO 组分别与 FM-SRP 和 Q-SRP 相比 PD、BOP、AL 各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效果 FM-SRP-MHO 法优于 FM-SRP,Q-SRP-MHO 法优于 Q-SRP 法,表明 SRP 的同时局部辅以盐酸米诺环素是慢性牙周炎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钱军  韩静  刘志强  王左敏 《中国医药》2012,7(5):632-633
目的 评价脉冲Nd:YAG激光与手工龈下刮治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例,对所有患牙均进行常规的洁治和抛光治疗,并在1周后对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进行基线检查.共选取患牙PD在4~7 mm的76个位点并完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个位点)行单纯手工牙龈下刮治术,观察组(44个位点)行Nd:YAG激光(波长:1064 nm,50 Hz,6W,400 rnJ)辅助手工牙龈下刮治术.治疗3个月后再次对所有牙周位点进行上述牙周指标的检查.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位点的PD、AL、B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位点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改善程度比较分别为PD:(3.0±1.2)mm比(2.5±1.0)mm,P =0.03;AL:(2.5±1.3)mm比(1.9±1.5)mm,P =0.04;BI:l.5±0.9比1.1±0.6,P=0.02.结论 脉冲Nd:YAG激光可作为传统龈下刮治术辅助手段治疗慢性牙周炎.  相似文献   

15.
孙旦江 《中国药业》2013,22(11):135-136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米诺环素软膏注满牙周袋内,2%碘甘油放置牙周袋内,每周1次,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周袋探诊深度(PD)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PLI,SBI和P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82,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朱蔚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817-1818
目的比较单纯龈下根治、根面平整治疗与龈下根治、根面平整联合局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两种方法对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并分别选择患牙82颗和86颗,单纯组接受龈下根治及根面平整治疗,联合组在接受龈下根治及根面平整治疗同时联合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比较观察基线、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牙龈评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的牙龈评价指标均得到改善(菌斑指数:F=628.294,P〈0.01;牙龈探诊出血指数:F=821.863,P〈0.01;牙周袋深度:F=3901.005,P〈0.01;牙齿松动度:F=256.975,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组(牙龈探诊出血指数:F=8.870,P=0.008;牙周袋深度:F=7.401,P=0.014)。结论牙周病的基础治疗能改善其临床疗效,但辅以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二次牙周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牙周翻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二次牙周龈下刮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龈退缩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次牙周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的治疗效果大致相同,二次牙周龈下刮治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慢性牙周炎患者72例(96颗牙)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47颗牙)和对照组(36例,49颗牙)。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予米诺环素软膏注满牙周袋内;对照组予复方碘甘油液适量注入牙周袋内。1次/周,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hs-CRP和IL-10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龈沟液中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IL-10水平均明显上升(P<0.01或0.05),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良好,能降低龈沟液中hs-CRP水平,升高IL-10水平,从而有效控制牙周组织的炎性破坏,改善牙周局部炎症反应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己定龈下冲洗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IL-10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伴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口腔健康指导、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同时给予氯己定龈下冲洗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探针深度、牙周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探针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和牙周附着丧失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己定龈下冲洗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冠心病伴牙周炎可使牙周指标得到改善,IL-10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治疗及延缓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次法和分次法龈下刮治对于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5年的48例牙周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一次组24例,为一次完成龈下刮治;分次组为传统4分法进行龈下刮治,即连续4周每周作一个象限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刮治前与刮治后8周的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和附着水平(AL)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刮治后8周的SBI、PD、AL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患者刮治后8周的上述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次法与分次法龈下刮治对于牙周炎均有良好的疗效,而一次法治疗周期更短,更加高效,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