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黎洪林 《中外医疗》2014,33(6):14-15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准备剖宫产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应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B组应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并且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效果相当,但是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肌间沟臂从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75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1.5%利多卡因麻醉)、罗哌卡因组(0.375%罗哌卡因麻醉)和甲哌卡因组(1.5%甲哌卡因麻醉),每组25例。比较3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效、运动阻滞时间和注药后30 min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结果: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比,甲哌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效、注药后30 min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需用地佐辛镇痛3例;罗哌卡因组术侧上眼睑下垂2例、声嘶4例;甲哌卡因组声嘶1例。结论:甲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张凯 《中外医疗》2013,(30):2-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产妇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好,临床应用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38例剖宫产手术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采取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术后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要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阻滞起效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官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更小,感觉阻滞完善,镇痛效果更好,麻醉恢复快,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赵林琪 《中外医疗》2014,33(6):66-67
目的探究牙体牙髓病治疗中阿替卡因肾上腺素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该院诊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予以利多卡因联合麻醉患者作对照组.予以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作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疼痛和面部表情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患者,多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麻醉总优良率,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完全无痛患者,多于对照组完全无痛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面部表情的评分,优于对照组的面部表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牙体牙髓病患者予以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成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疼痛效果,并提升麻醉的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琦妮 《河北医学》2013,(6):844-847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孕足月单胎产妇80例,ASA分级I-Ⅱ级,每组4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等比重罗哌卡因组(I组)及重比重罗哌卡因组(1I组),观察注药后患者血压、心率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最高感觉平面的时间、最大运动阻滞评分、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评价、术中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寒战)。结果:①两组患者BP在麻醉后5、10min时间点较麻醉前有所降低,其中组内比较I(5、10min)、Ⅱ(5min)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5、10minI、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麻醉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组高于Ⅱ组(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麻醉效果评价:I组优于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术中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循环稳定性与麻醉效果,等比重罗哌卡因组优于重比重罗哌卡因组,完全可以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景向东  王改玲 《广东医学》2005,26(5):694-695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药盐酸甲哌卡因肾上腺素用于牙髓病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将需要作牙髓治疗的患者360例共425颗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盐酸甲哌卡因肾上腺素和2%利多卡因麻醉,进行牙髓治疗,麻醉效果由患者和医生共同评定。结果盐酸甲哌卡因肾上腺素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组,总有效率达98.6%。结论盐酸甲哌卡因肾上腺素具有麻醉力强、过敏反应副作用小等特点,是治疗牙髓病理想的局部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8.
徐惠杰 《中外医疗》2013,(30):99-99,10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该院实施的64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麻醉)和观察组(左旋布比卡因麻醉),对两组麻醉起效时间(TO)、完全起效时间(T1)、麻醉持续时间(他)、肢体运动恢复时间(仍),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O时间明显缩短,他、T3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两组在T1时间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妇科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妇产科麻醉中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妇产科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选病例分为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的对照组与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的观察组,将两组麻醉效果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用药到运动阻滞、用药到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恢复正常、感觉阻滞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麻醉镇痛优良率为92.0%高于对照组7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罗哌卡因在妇科手术中具有良好麻醉效果,等比重罗哌卡因满嘴效果显著优于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能更好的满足手术需求,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当代医学》2011,17(33):46-47
目的 观察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麻醉药物在牙体牙髓病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牙麻醉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患牙麻醉总有效率为78.0%(32/41),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注射阿替卡因5min后,麻醉完全率92.5%(37/40),对照组注射利多卡因5min内麻醉完全率70.7%(29/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阿替卡因用于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完全率高、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同时给予物理学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语言治疗(speech therapy,ST),A组40例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社会适应行为(BSA)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观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第2次及第3次评估,2组组间及组内相比ADL、BSA、FMFM评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次评估时2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医院感染例次显著低于B组(P〈0.01),由此引起的医疗费用增加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协同治疗可提高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周菲 《甘肃医药》2014,33(1):11-14
目的:比较相同剂量3%盐酸氯普鲁卡因,2%碳酸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剖宫产手术患者18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硬膜外腔注入3%盐酸氯普鲁卡因(A组),注入2%碳酸利多卡因(B组),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注药后5min(T2),15min(T3),25min(T4),55min(T5)各时点的SBP、DBP、HR、RR、SPO2,记录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采用针刺法测定痛觉消失最高平丽,采用改良Bromage分级评价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最大程度:0级为无运动阻滞,1级为不能抬起大腿,2级为不能屈膝,3级为不能屈踝.结果:A组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P<0.01),A组产妇运动阻滞最大程度小于B组(P<0.01),痛觉消失最高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醉前后不同时点SBP、DBP、HR、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2、T3、T4、T5的SPO2均高于B组.结论:3%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起效快;恢复快;镇痛肌松完善;毒副作用低;适用于产科麻醉.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  乔平  王圣  廖旺  林劲  郝一彬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133-1133,1161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58人,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在常规治疗AMI的基础上应用可达龙治疗)和利多卡因组28例(在常规治疗AMI的基础上应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胺碘酮组25例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83.3%(25/30例),总有效率为93.3%(28/30例),病死率6.7%(2/30例)。利多卡因组15例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53.6%(15/28例),总有效率为85.7%(24/28),病死率14.3%(4/28例)。两组相比,胺碘酮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两种药物治疗的病死率比较,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利多卡因组较胺碘酮组为高(P〈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相对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时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配伍消炎痛栓加局麻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配伍消炎痛栓,对照组予米索前列醇,两组术中均予2%利多卡因5mL宫颈注射,观察疼痛、宫颈松弛程度、人流综合征、出血量等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人流综合征、宫颈松弛程度、出血量等副反应及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消炎痛栓加局麻用于人工流产术不失为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玉成  周雅丽 《吉林医学》2010,31(32):5711-5712
目的:观察在常规抗炎、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及核酪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抗炎、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及核酪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用药后3个月、6个月的喘息缓解时间和复发症状及体征观察记录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显效22例,明显显效率36.7%;显效28例,显效率46.7%;有效8例,有效率13.3%;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明显显效4例,明显显效率6.7%,显效15例,显效率25%,有效20例,有效率33.3%,无效21例,总有效率65%。两组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和核酪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疗程,减少哮喘发作,延长哮喘缓解期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平善 《吉林医学》2014,(19):67-69
目的:研究并讨论芬太尼PCSA与曲马多在心外科手术后的镇痛机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ASAⅠ~Ⅲ级的心外科术后患者中抽取40例,将其分为芬太尼组和曲马多组各20例。芬太尼组的患者在心外科手术后给予利多卡因和芬太尼进行镇痛,曲马多组患者在心外科术后给予利多卡因和曲马多进行镇痛。PCA设置:单次剂量为1 ml,负荷量2 ml,限量是8 ml,其锁定时间为5 min。将药物在负荷量范围内注射完毕后开始记录的时间即为起效时间,同时记录气管导管拔除后12 h、24 h、36 h和48 h时间点的各项指标。结果:曲马多组镇痛的起效时间、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12 h的药物使用量均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评价的满意度和术后24 h、48 h的有效按压次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PCSA与曲马多在心外科手术后的镇痛疗效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手术结束的初始阶段,曲马多镇痛药物的消耗量显著多于芬太尼,且其不良反应也大于芬太尼,为降低不良反应多次少剂量注射曲马多镇痛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0.5%及1%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对SGB用药的浓度选择进行评价。方法需要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患者54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7例,A组用0.5%利多卡因,B组用I%利多卡因分别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两组霍纳征出现率、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霍纳征出现率A组为90.8Yoo(369/406例次),B组为91.6%(351/383例次);持续时间A组为(34.5±5.0)rain,B组为(37.0±5.O)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0.5%利多卡因出现喉返神经阻滞仅为1%。臂丛神经阻滞为2.9%,少于1%利多卡因。结论0.5%利多卡因的霍纳征出现率与持续时间与1%利多卡因相当,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以0.5%利多卡因为好。  相似文献   

18.
兰宣鹤 《四川医学》2011,32(11):1756-1758
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派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T组和Y组,各40例。分别予1.72%碳酸利多卡因7.5ml复合1%盐酸罗派卡因7.5ml行硬膜外麻醉(T组),2%盐酸利多卡因7.5ml复合1%盐酸罗派卡因7.5ml行硬膜外麻醉(Y组)。两组患者均选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剂量,再注入10ml局麻药作为初始量。两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术者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监测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采用Bromage评分法)和入室(T0)、术前(T1)、切皮(T2)、术毕(T3)的HR、MAP、SpO2及呼吸频率(f)。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及MAP、HR、呼吸频率(f)、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疼痛评分T组低于Y组(P〈0.05),BCS评分T组高于Y组(P〈0.05)。T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Y组(P〈0.05)。切皮前T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Y组(P〈0.05)。T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Y组(P〈0.05)。T组术者满意度优于Y组(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派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盐酸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9.
膈神经阻滞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膈神经阻滞结合穴位注射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5例,仅采用1%利多卡因10ml行膈神经阻滞,结合中脘、内关及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25例,仅采用上述3穴位注射。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23/25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0%(15/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神经阻滞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是一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