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骨代谢水平的特点。方法:采用双能X线法检测216例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和258例汉族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空腹抽血检测血清总睾酮(T)、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Ca)、25羟维生素D(25OHvit D),血红蛋白(Hb)、测量血压(SBP、DBP)、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MS组与非MS组间T值、BMI、SBP、Hb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代谢综合征患者Hb水平高于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在男性维吾尔族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中,MS组空腹血糖高于非MS组。MS组中BMI值与FBG存在民族差异;同样在OP组中,BMI值与FBG存在民族差异。MS组中骨质疏松患者中睾酮水平有民族差异,OP组中MS患者有民族差异;均提示相关分析及协方差分析亦提示睾酮对骨密度值均有影响。结论:维、汉民族间BMI越大,骨密度越高;血糖控制与BMI相关;维吾尔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睾酮水平高于汉族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与血脂、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初诊时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实验室检查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肥胖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组。男性组BMI与胆固醇、三酰甘油、舒张压均显著相关,与收缩压相关;女性组BM I与胆固醇、收缩压均显著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体质量,可减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各项血糖和血脂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各项胰岛素功能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MI、WHR、各项血糖和血脂指标及各项胰岛素功能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MI、WHR、各项血糖和血脂指标及各项胰岛素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与骨密度的关系,为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骨量分为骨量正常组(n=137)、骨量减少组(n=81)和骨质疏松组(n=38),比较3组一般资料及血清PTH、25-羟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根据不同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n=23)、维生素D不足组(n=64)和维生素D缺乏组(n=169),比较血清PTH水平和骨密度。分析血清PTH、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病程、PTH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均0.05),体质量指数以及全髋、股骨颈、L2—4骨密度均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均0.05);维生素D缺乏组血清PTH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和维生素D不足组(P均0.05),全髋、股骨颈、L2—4骨密度均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均0.05)。校正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后,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与股骨颈骨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PTH与全髋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和L2—4骨密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血清PTH水平明显升高,骨密度与血清PTH、25-羟维生素D水平有一定相关性,血清PTH水平升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胆固醇(TC)水平分为高胆固醇组(TC≥5.72 mmol/L)和对照组(TC<5.72 mmol/L)。检测2组患者的体质量、身高、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水平,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结果 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FBG、HbA1c、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高胆固醇组较对照组高(P均<0.05);高胆固醇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厚(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胆固醇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TC、TG、LDL-C高度显著相关,而对照组的相关分析中并未发现有任何相关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TC、TG和LDL-C。TC、TG和LDL-C的水平可以反映高胆固醇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病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脂代谢差异,探讨脂代谢紊乱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将近年来经过治疗的1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按病程分为A、B 2组,A组86例为病程<10 a,B组74例为病程>10 a,比较2组患者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BMI)水平。结果 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TG和BMI水平均显著大于A组(P均<0.05),而2组其他各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病程越长,则脂代谢紊乱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互联系,发现与辨证分型最密切的客观指标及两者内在的联系,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量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病例组均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和南沙区鱼窝头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或管理患者,比较分析几组患者及对照组人群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各研究组并发症。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00例研究对象,其中虚热盛证患者52例、气阴两虚证患者47例、阴阳两虚证患者63例、血瘀脉络证患者38例,分别占26.00%、23.50%、31.50%、19.00%,血瘀脉络证组患者的年龄较高,病程较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内的相关指标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组内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08%、31.91%、28.57%、28.95%,各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中医症状分型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脂指标、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多个临床生化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瘀脉络证越明显;证型不同,其血糖血脂指标差异明显,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脂、血糖及血栓形成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40例糖尿病、4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及4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血栓形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间,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及血栓形成等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D-二聚体水平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老年男性COPD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风险。方法选择156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作为COPD组,另选同期50例健康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左侧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s三角)和腰椎(L1—4)的骨密度值;采集2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钙、磷、镁、总碱性磷酸酶(T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比较2组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以及各部位骨密度、骨代谢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COPD组骨量正常率、各部位骨密度值、血镁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骨质疏松发生率及血PTH、BGP、TRACP、HDL-C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与同龄健康人群比较,老年男性CO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显著增加,患者骨密度值下降除了和血钙、血磷、血镁以及骨代谢指标的异常改变有关外,还可能与血清HDL-C以及TNF-α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与骨密度的关系,对低体重指数的男性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人群进行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81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正位1~4椎体(L1~4)、左侧髋部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转子内区(Inter)、髋部总体(Total)和华氏三角(Ward′s)的骨密度。按年分为3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内又按体重指数分为:BMI≤20kg/m2为低体重组(A组),20 kg/m225 kg/m2为超重组(C组),比较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各年龄段内各部位骨密度均为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而且大部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内体重和体重指数均与骨密度有相关性,而且与体重的相关性更强。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各部位骨密度随体重指数增加而增加。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更大。低体重指数的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骨质疏松。因此,对低体重指数的糖尿病患者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治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抽选120例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将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与无骨质疏松的患者分别作为两组,对影响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患者体质量、血钙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尿酸、血磷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病程、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疾病发生的因素非常多,患者年龄、病情、血糖水平、体质量等因素都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福州地区骨质疏松人群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805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上段骨密度,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骨质疏松人群的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的相关十分显著,低体重组的骨密度明显低于超体重组。在女性患者中,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四因素都与骨密度相关显著,年龄、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要大于身高及体重指数,在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因素中,影响腰椎、股骨颈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体重,影响大转子的重要因素为年龄和体重指数。在男性患者中.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的相关显著,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体重。结论:女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的下降,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呈下降趋势,而男性患者,体瘦者骨密度往往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半随机分为观察组(益气固本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组)40例和对照组(单纯二甲双胍缓释片组)40例,两组疗程均为12wk。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A1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下降,但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结论:益气固本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能明显改善初诊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随访人群中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445名进行随访,测量受检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同时检测血清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统计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该组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为(309.30±82.16)μmol/L,男性血清尿酸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体质量指数、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及总胆固醇密切相关。结论该组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ET)检测指标与血瘀之间的关系及ET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减退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基线资料和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以及颈总动脉ET检测。所有病例都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兼血瘀组和无血瘀组。观察血瘀与颈总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硬化参数β(Stiffness Parameter,β)、动脉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脉搏波传导速度β(Pulse Wave Velocityβ,PWVβ)、管径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的相关性。并分析糖尿病患者颈动脉ET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兼血瘀证患者的Ep、硬化参数β、PWVβ明显大于无血瘀证者(P0.001),AC明显小于无血瘀证者(P0.001)。在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因素中,EP、硬化参数β、PWVβ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P0.001),AC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P0.001),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AI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可获知颈动脉弹性的减退。本研究显示兼血瘀证的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较严重。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受患者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瑛  赵璐  李力 《中医正骨》2000,12(8):13-13
为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的关系,观察了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密度,以16例患有糖尿病而无肾脏病变的患者作对照,就其病程测定了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等,并对其间的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肾脏受损程度的加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空腹血糖变化和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病例随机平分为3组。A组:单纯降糖;B组:单纯使用钙尔奇D;C组:使用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观察比较3组患者骨密度、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单纯降糖治疗不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加中医补肾壮骨治疗可以更有效的辅助骨质疏松的治疗;C组骨密度值升高较快,血糖降低较快(P<0.05),且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和糖尿病可在后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C组治疗9周后血糖差值和骨密度差值成负相关(r>0.05),骨质疏松治疗和糖尿病治疗间存在协同作用,中西补肾治疗骨质疏松时可以辅助血糖的控制。结论在西医降糖和减少骨吸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壮骨合剂可有效缩短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糖、骨密度的改善时间,并在后期治疗中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资料,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纳入文献的结果进行统计量的合并,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有26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其中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尿白蛋白定量、碱性磷酸酶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但尚不能认为胰岛素敏感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钙、血磷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有关。结论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尿白蛋白定量、碱性磷酸酶是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并发CI患者,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8例正常人对照,分别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发CI组患者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未合并CI的糖尿病组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可能是其易发生CI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型糖尿病组(3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15名)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空腹血糖(FPG)、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1)。血清抵抗素水平与FPG、TC、BMI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空腹血糖、体内脂肪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提示抵抗素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机制参与了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