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舌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不同病情发展阶段将其分为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每组56例,另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患儿舌象、脉象特征,并同时对患儿肺功能进行检测,分析患儿舌、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1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舌色以红舌、淡红舌、淡白舌、淡紫舌为主,占96.43%;苔色以白苔、黄苔、浅黄苔为主,占98.21%;舌形舌质以齿痕、胖嫩、裂纹舌为主,占96.43%;苔质以薄苔、厚苔、腻苔为主,占98.21%;脉象以弦脉、滑脉、滑弦脉以及沉滑脉为主,占68.75%;发作期组患儿舌色指数、苔色指数均低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作期组、缓解期组h3、h3/h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作期组w、w/t均高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作期组者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预测值(FEV1.0%)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FEV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缓解期组肺活量预测值(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舌色、苔色与FEV1.0%、FVC%正相关(P0.05),脉象w/t与FEV1.0%、FVC%负相关(P 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辨证舌脉象信息特征是患者病情状况的有效反映,舌色、舌苔参数与肺功能正相关脉象w/t与肺功能负相关,舌、脉象信息特征可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气郁质亚健康人群与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象数据,探究两类人群舌象特征的差异及其反映的机体变化。方法:选择气郁质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气郁质亚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记录两组舌象五分区的HSV(Hue,Saturation,Value)色度空间特征数据,并由专家进行舌象判定。通过比较两组的舌象特征差异,探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征。结果:舌色方面,研究组暗红舌、绛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舌形方面,研究组点刺舌、齿痕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苔色方面,研究组黄苔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苔质方面,研究组腻苔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舌下络脉特征方面,研究组舌下络脉加粗、迂曲、颜色加深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舌象五分区HSV色度空间参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1、2、3区H值偏低(P<0.05),4、5区V值偏低(P<0.05)。结论: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色多暗红、绛,舌形多点刺、齿痕,苔色多黄,苔质多腻,这些舌象特征与气滞血瘀、热入营血、肝胆火旺、肝郁化火上扰心肺、肝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及不同证候的舌诊客观特征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DKF-Ⅱ型中医舌诊数字化检测仪检测493例大肠癌患者的舌诊客观参数。统计方法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1)大肠癌组与正常人群组舌诊参数比较:舌象颜色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大肠癌组的舌色参数R、G、B值比正常组高(P0.05),而苔色参数R、G、B比正常组低(P0.05);大肠癌组与正常人群组舌质分析参数比较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的齿痕指数、点刺指数、瘀斑指数比正常组高(P0.05);大肠癌组与正常人群组舌苔分析参数比较结果显示,舌苔厚薄指数、润燥指数和腐腻指数比正常组高(P0.05),可能与肠癌患者的脾虚湿热体质相关。(2)大肠癌五证型舌象颜色参数结果比较:气血两虚组舌色参数G比其他组高,与脾肾阳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湿热蕴结组的苔色R、G、B值均比其他组高,且均与肾精亏虚组有显著差异(P0.05),湿热蕴结组的苔色R值与脾虚气滞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舌质分析参数结果比较:脾肾阳虚组瘀斑指数比其他组高,与脾虚气滞组有显著差异(P0.05);舌苔分析参数结果比较:肾精亏虚组的腐腻指数比其他组低,与脾虚气滞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舌诊参数与正常人组有显著差异,不同证候类型的大肠癌患者舌诊信息特征也有所不同。这表明舌诊参数可以作为为辅助大肠癌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证舌诊图像参数的特征。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108例,根据辨证标准分为痰瘀互结组48例和血瘀组60例。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采集分析仪,采集两组患者舌诊图像并提取包括舌色(舌质整体、根部、中部、尖部、左部、右部)、舌体形态及苔色(舌苔整体、根部、中部、尖部、左部、右部)、苔质在内的特征参数。舌色包括RGB色彩空间的红色分量R值、绿色分量G值、蓝色分量B值,以及HSV颜色空间的色调H值、饱和度S值、明度V值;舌体形态主要包括胖瘦、裂纹指数;苔色包括RGB色彩空间的R、G、B值,以及HSV颜色空间的H、S、V值;苔质主要包括厚薄、腐腻、剥苔指数。结果痰瘀互结组患者舌质整体及各部的舌色分量G、B值均大于血瘀组,S值均小于血瘀组,且舌质整体H值小于血瘀组,舌质根部R、V值大于血瘀组,舌质尖部H值小于血瘀组(P 0. 05)。痰瘀互结组患者舌苔整体及各部的苔色分量G、B值均大于血瘀组,S值小于血瘀组(P 0. 05),且舌苔根部苔色的R、H、V值均大于血瘀组,舌苔中部H值大于血瘀组(P 0. 05)。痰瘀互结组患者舌体胖瘦指数高于血瘀组(P 0. 01),其余舌体形态及苔质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舌色较血瘀证患者青紫程度更甚但颜色更浅,苔色较偏青黄而更为浅淡光亮,舌诊图像参数中的绿色分量G值、蓝色分量B值、饱和度S值可作为冠心病辨别痰瘀互结证和血瘀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郭毅曼  张超  李顺英  杨梅  陈文慧  何梅光  樊延平  周青 《中医杂志》2012,53(10):864-866,885
目的 观察云南省99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舌象分布特点,探讨AIDS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取云南省9个州、市996例HIV/AIDS患者舌象资料,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地区、性别、HIV/AIDS分组及生活习惯的关系.结果 HIV/AIDS患者红舌、紫舌、瘀斑舌、裂纹舌、胖大舌、齿痕舌、腻苔、润苔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女性的淡红舌、薄苔、白苔、裂纹舌和瘀斑舌比例高于男性(P<0.05);吸烟者黄苔所占比例高(P<0.05),酗酒者绛舌、裂纹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HIV组的淡白舌、淡红舌、绛舌、润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 AIDS具有正虚、湿浊、瘀血、邪热、表里相兼为病的特点,由于性别、地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舌象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AS患者舌象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用数码相机摄取90例AS患者的舌象,分析患者舌色及苔色的红(R)、绿(G)、蓝(B)值,计算R、G、B的构成比,并将舌苔厚薄及腐腻程度进行量化。计算治疗前后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和功能指数量表(BASDAI和BASFI)的差值评价治疗反应,并将之与舌色苔色的R、G、B构成比及舌苔的厚薄、腐腻程度进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舌色的R值构成比与治疗后ESR、CRP、BASDAI和BASFI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G值构成比、B值构成比与之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患者苔色R值、G值构成比与治疗前后的ESR、CRP、BASDAI和BASFI差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B值构成比与之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AS患者舌苔厚薄、腐腻程度与ESR、CRP、BASDAI和BASFI治疗前后差值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AS患者的舌象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于志峰  陆小左  胡广芹 《光明中医》2013,(12):2567-2569
目的 观察失眠患者舌象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70例,并选择健康查体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舌象采集系统和临床结合的方法 进行舌象的识别分析.结果 失眠组与非失眠对照组相比,在舌苔、舌色、舌形及舌质RGB值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失眠患者舌象以舌红、舌紫、点刺、舌尖红、瘀斑、舌胖大、齿痕、黄苔、舌苔厚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采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差异,以及舌象与病程关系,研究其病理特征,以期能够指导辨证用药。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舌象进行客观化采集并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舌色、舌形、舌苔上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早期和晚期舌色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舌形及舌苔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裂纹舌和剥苔占比较大,且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精神分裂症的舌象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存在明显差异,为辨证施治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湖南郴州、上海两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舌象表现分析其病机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1月23日至31日在湖南郴州、上海两地入院治疗的普通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共40例,其中湖南郴州20例、上海20例,客观记录患者舌象,并从舌色、苔质、苔色三方面比较两地患者的舌象分布差异。结果:两地患者舌色比较,舌红(湖南郴州5例,上海12例)、舌淡红(湖南郴州15例,上海8例)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苔质比较,两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苔色比较,两地苔白(湖南郴州14例,上海7例)、苔黄(湖南郴州6例,上海13例)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舌象判断,湖南郴州、上海两地普通型新冠肺炎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部分患者有热化表现,受地域因素影响,上海较湖南郴州热化者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舌象特点,结合近年来舌诊的客观化和现代化研究,探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舌象形成机制。方法:选取60例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观察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特点。结果: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舌色以舌下络脉紫暗、暗淡舌、紫暗舌、瘀斑瘀点、红舌为主;舌形中胖大舌、齿痕舌所占比例均较大;苔质以厚苔、腻苔为主;苔色以黄苔、白苔为主。提示射血分数正常心衰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为主,多兼阴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浊、水饮、热晕。结论:根据射血分数正常心衰患者舌象特点,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大量舌诊客观化、现代化研究,推测该病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循环瘀血、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水通道蛋白调节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肿瘤患者舌象特征参数特点,以期为消化道肿瘤的中医诊察提供舌象客观化参数依据。方法 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中医舌诊数字化检测仪,采集46例胃肿瘤患者舌象图像,计算客观化参数并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比较胃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舌色、胖瘦、齿痕点刺、裂纹、瘀斑苔色、厚薄、腐腻等参数差异。结果 胃肿瘤组的厚薄指数、胖瘦指数、齿痕指数、裂纹指数、瘀斑指数、舌色R值、G值、B值、H值、V值(RGB_R、RGB_G、RGB_B、HSV_H、HSV_V)、苔色R值、G值、B值、H值、V值(RGB_RT、RGB_GT、RGB_BT、HSV_HT、HSV_VT)高于正常组(P < 0.05),胃肿瘤组的腐腻指数、剥苔指数、点刺指数、舌色S值(HSV_S)、苔色H值(HSV_HT)低于正常组(P < 0.05)。结论 胃肿瘤患者舌象特征参数与自然人群舌象特征参数存在差异,舌象特征参数可为中医临床诊察肿瘤病情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传统望舌方法,采集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的舌诊资料,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比较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舌质、舌苔特征。结果 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舌色主要为淡暗舌40例(28.78%)、红舌36例(25.90%)、淡红舌33例(23.74%);正常舌形85例(61.15%)、齿痕舌41例(29.50%)、裂纹舌13例(9.35%)。134例患者进行了舌苔分析,其中腻苔79例(58.96%)、薄苔33例(24.63%)、厚苔22例(16.42%);润苔115例(85.82%)、干苔19例(14.18%);黄苔94例(70.15%)、白苔40例(29.85%)。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舌色、舌形、舌苔厚薄程度、舌苔润燥程度、舌苔颜色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普通型比较,危重型患者红舌、暗红舌更多见(P=0.004),重型(P0.001)、危重型(P=0.002)患者裂纹舌更多见,危重型患者厚苔较多见(P0.001),黄苔在重型(P=0.001)、危重型(P=0.012)患者中占比更高;与普通型、重型比较,危重型患者干苔更多见(均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红舌、暗红舌、裂纹舌和黄苔、干苔、厚苔,提示随着病情加重,疫邪存在化热、化燥表现,同时伤及气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亚健康状态大学生舌象特征。方法:应用《健康状态评估简表》对207名大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应用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TDAS 2.0)进行舌象采集、舌色、苔色分析;分析不同健康状态、亚健康不同证型的舌色、苔色RGB、L*a*b*颜色特征。结果:亚健康组舌苔a值要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亚健康组舌色、苔色主要显著性指标集中在a、b值上;亚健康气血虚组、阳虚组与健康组比较,存在a值减小、b值增大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舌象图像分析方法应用到亚健康状态评价与证候分类中是可行的,研究为亚健康状态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主证的舌象特征参数,为该病证临床诊断提供舌诊客观化指标。方法 使用Smart TCM-I型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采集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象信息,提取并分析该病各主证的舌色、苔色、舌形、苔质特征参数。结果 各证候组在舌根部舌色H、S、V值,舌尖部舌色H、S值,舌中部及整体舌色H值,舌根部苔色V值,舌中部、右部及整体苔色H值,舌形的裂纹参数,苔质的剥落参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各主证的舌象特征参数具有差异性,将为进一步开展基于舌诊客观参数的糖尿病证候分类识别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糖尿病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环氧化酶-2(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取20例口腔扁平苔藓及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并选取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CXO-2的表达情况,分析IL-17、CXO-2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1对照组中6例(30%)IL-17呈阴性表达,14例(70%)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扁平苔藓组1例(5%)IL-17阴性表达,19例(95%)阳性表达;鳞癌组中均有阳性表达。经比较发现,IL-17在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IL-17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中未见CXO-2阳性表达,扁平苔藓组10例(50%)阳性表达,鳞癌组16例(80%)阳性表达。经比较发现,CXO-2在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鳞癌组显著高于扁平苔藓组(P0.05)。结论 IL-17与CXO-2在口腔扁平苔藓以及鳞癌组织均高度表达,可能通过改变局部微环境而影响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探讨患者舌色、舌苔变化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根据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重症及轻症脓毒血症,比较两组患者在SIRS指标、APACHⅡ评分以及舌诊等方面灼差异。结果: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在年龄、感染部位(肺部感染)、APACHEⅡ评分以及SIRS各项诊断指标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患者舌色、舌苔多为紫红舌、黄苔,较轻症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舌诊早期多表现为紫红舌、黄苔,舌诊对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Chi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e,CONFHD)资料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纳入CONFHD中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录的病例资料,参照《中医诊断学》中舌诊的相关表述预先设定舌象分类方法,由数据库工程师导出资料,包括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质、苔色,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舌象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375例,按预先设定的舌象分类方法,分为15项具体内容;舌形,正常121例(32.3%)、瘦舌50例(13.3%)、胖舌204例(54.4%);舌色,淡120例(32.0%)、淡红67例(17.9%)、红114例(30.4%)、暗红33例(8.8%)、紫暗38例(10.1%)、瘀斑3例(0.8%);苔色,白苔216例(57.6%)、黄苔159例(42.4%);苔质(薄/厚),薄苔133例(35.5%)、厚苔242例(64.5%);苔质(润/燥),润苔299例(79.7%)、燥苔76例(20.3%)。剔除频数小于5%的舌象内容1项(瘀斑),对剩余14项具体内容进行聚类分析。当标尺为10时,可以将14项内容聚为8类;当标尺为20时,可以聚为3类。咨询专家意见并结合临床实际经验,最终将舌象信息聚为3类。参照《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ONFH中医证型,将聚类结果与之对比。第1类,舌形正常或瘦舌,舌淡或淡红或红,舌暗红或紫暗,苔薄津燥,舌色中的暗红或紫暗基本与早期的气滞血瘀型和中期的经脉痹阻型相吻合;舌淡或淡红或红与晚期的肝肾亏虚型相吻合。第2类,舌胖苔白,这与早期的痰瘀阻络型相吻合。第3类,苔黄厚津润,这与痰瘀阻络型相吻合。结论:基于CONFHD,ONFH患者的舌象特点为胖舌、舌色淡或红、苔白厚、润苔,当舌象结果聚为3类时基本与ONFH临床常用证型的舌象表述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解毒汤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对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化浊解毒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HSP27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2组症状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2组HSP27阳性率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自拟化浊解毒汤可显著提高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症状和疼痛情况,下调HSP27表达量,减轻应激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湿热证患者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湿热证患者舌象,检测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析湿热证舌苔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湿热证的患者49例为观察组,记录舌质颜色的变化和黄腻苔苔色深浅、苔质厚薄的变化;30例健康人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为对照组。结果:湿热证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正常薄白苔(P<0.05);黄腻苔苔质厚者低于苔质薄者和正常薄苔(P<0.05),而苔质薄者与正常薄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黄腻苔苔色深者低于苔色浅者和正常薄白苔(P<0.05),而苔色浅者与正常薄白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和病位的变化,反映在舌苔的病理变化上并与舌上皮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36-2538
目的:评价痰瘀舌象在高脂血症中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1例高脂血症患者按中医舌象辨证分为痰浊舌象组、血瘀舌象组、气血不足舌象组,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脂四项、颈动脉超声的变化;另对83例门诊具有痰浊或/和血瘀舌象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自拟调脂饮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舌象辨证中痰浊舌象及血瘀舌象组占多数(73%)。一般资料痰浊舌象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病程最短;而虚证舌象组年龄最大,病程最长;血瘀舌象组在两者之间。进一步实验室指标观察痰浊舌象组以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尤以TG升高为主(P0.01);血瘀舌象组表现在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TC升高为主(P0.01);而虚证舌象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降低(P0.01),血瘀舌象组和虚证舌象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0.05)。对83例具有痰浊或/和血瘀舌象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自拟调脂饮治疗,患者TC、LDL-C、TG均明显下降(P0.01),但HDL-C无明显变化。结论:痰瘀舌象在高脂血症中医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