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产科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是指孕产妇因妊娠或分娩而引发的休克,属于严重分娩期并发症[1]。产科HS若不给予及时的治疗,脑垂体缺血坏死,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2],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科承担昆明地区孕产妇抢救工作,为了探  相似文献   

2.
牛淑琴 《医药世界》2010,(6):562-562
2006—07我院曾成功救治1例左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主要是由于产后出血处理不及时,处理措施不得当或失败所发生的危急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也是造成妇产科医疗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失血性休克时,由于患者短时间内失血量过大,易造成血容量锐减,循环血量下降,而此时机体的代偿机制无法保证组织的正常灌注,引发组织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妇产科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一般多为急性大出血,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失败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并且在抢救后实施精心有效的护理,才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  相似文献   

4.
徐伟  柳化源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89-2990
目的:分析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选择98例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按救治时机分为两组,将院前急救治疗的50例作为观察组,院内急救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死率2.0%、病情恶化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25.0%(χ2=4.071、6.819,均P<0.05);观察组救治优良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2,P<0.05);观察组出血量、出血时间分别为(90.52±20.15)mL、(89.21±12.1)min,对照组分别为(159.57±21.18)mL、(135.57±21.81)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4、3.538,均P<0.05)。结论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患者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立即给予相应院前急救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失血性休克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未得到及时救治,短时间内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性出血患者的良好监测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1]。为此,笔者对经治的4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类患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年龄1843岁,其中初产妇1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两家医院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份的46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及时、合理抢救护理,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合理的护理措施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治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位居青藏高原,海拔2801米,氧分压为151KPa,大气氧含量仅为海平面701%,由于环境因素影响,高原产科出血性休克救治与内地有诸多不同之处,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97年1月,收治产科出血性休克102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年龄20—39岁,平均275岁;经产妇66例,初产妇36例。休克原因:产后出血42例,异位妊娠33例,不全流产12例,胎盘早剥8例,前置胎盘1例,其它4例。出血量:低于1000ml80例,高于1000ml22例。血压:收缩压0—12KPa29例,>12KPa73例。脉压差≤3KPa25例,>3KPa77例。Hb:40———100gL28例,≥100gL74例。血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科领域中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鉴别诊断以及急救体会。方法对在本院救治的82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急救和后期的治疗,抢救成功率77例(93.9%),死亡3例(3.66%),取得了良好的急救效果。结论面对在产科领域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病率高、病情急重,而在基层医院条件简陋,缺乏高端的诊疗能力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应采取果断的措施,争分夺秒的拟定抢救方案,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46例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即术前快速完成B超、心电图和血常规等检查,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及时静脉补充血容量。遵医嘱合血。快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医生手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输血、静脉滴注等治疗工作;术后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35例患者住院7~12d治愈出院,1例患者因出血过多。术中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患者围术期做好护理工作,可提高异住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抢救护理方案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接诊的120例治疗或手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接受临床护理期间,对患者进行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性的护理、心理辅导、基本护理常识宣教以及出院后护理。结果全体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治疗后,康复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达100%。有104例患者经抢救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转入普通病房继续监护以及治疗。16例病患继续留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治疗。120例患者中,住院时长区间为616 d。结论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对有效降低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长、提高治愈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科失血性休克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时去除病因是抢救病人的关键。现将我院1988年1月至1996年8月间78例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救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因 产后宫缩乏力11例,占14.10%;软产道裂伤5例,占6.41%;胎盘粘连22例,占28.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时间分为A、B两组,上半年参与治疗的患者分为A组,共43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即为对照组,下半年参与治疗的患者分为B组,共47例,采用加强护理模式护理,即为试验组。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B组患者与A组患者相比,在经及时抢救的同时,加强护理配合,患者痊愈率明显升高,病死率明显降低,并发症发患者数下降χ2=19.8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结果显示,B组患者预后情况较好。结论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加强护理配合,能够缩短手术进行的时间,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的关键所在,正确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创伤伴失血性休克对机体抗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为43例重度创伤患者,ISS评分≥16分.根据是否伴有失血性休克将患者分为两组:重度创伤不伴休克组(B组)和重度创伤伴休克组(C组);另外,随机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对象在入院后的第1天(T1)、第3天(T2)、第5天(T3)、第14天(T4)晨间空腹抽取静脉血6~8 ml,对照组则是随机抽取20例空腹健康体检者静脉血6~8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B组和C组IL-10峰值出现在第5天,之后渐降低,两者峰值较对照组(A组)有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C组各时点的血清水平高于B组同时点的血清水平.结论 重度创伤伴失血性休克对机体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比单纯重度创伤程度更大、时间更长.对于重度创伤患者在恰当的时问采取合理的干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蔡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80-3480,3487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来说,手术室就是抢救室。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医护默契熟练的配合,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失血性休克产妇的临床特征,总结失血性休克产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路径。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我院产科病房78例失血性休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妇临床症状予以系统观察,针对患者原发病,积极给予抗休克综合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8例失血性休克产妇经临床综合救治后,休克均得到了有效纠正,脱离了生命危险,抢救成功率达100%。结论:针对失血性休克产妇的治疗,通过密切关注临床症状指标变化的同时,采取定向抗休克治疗,对于产妇临床救治成功率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提升产妇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胡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143-144
目的分析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出血性休克患者32例,分析临床资料,研究引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对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2例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中2例进行子宫切除术,1例患者出血过多死亡,29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90.6%;失血量增加,出血性休克率增加。结论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较为复杂,对于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措施,及时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确保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妇产科产后出血性休克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妇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298例,分析其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和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安全积极的处理,抢救成功的患者有277例,行经腹子宫全切手术的有8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的有7例,死亡患者有1例。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引起患者出现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生殖道裂伤、子宫局部因素等。结论需要加强对于妇产科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的分析,积极有效的对失血性休克事件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出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44例。比较2组产后2h出血量.结果手术治疗组产后2h出血量为(25.3±3.7)ml少于药物治疗组的(235.2±7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必须提升抢救及时性、有效性,从而减少患者子宫切除术的使用率和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陈文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06-1807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治疗与疾病转归中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HTS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及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ICU住院天数、MODS发生例数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第3d时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白蛋白(ALB)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明显较短[(5.0±2.5)d比(6.7±4.0)d],MODS发生率[10.0% (7/70)比24.3%(17/70)]、治疗有效率[93.0% (65/70)比77.1% (54/7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应用于HTS治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产科休克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产科休克的原因,指导治疗,降低孕产妇死亡。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37例产科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产科休克以失血性休克为主,33例占89.19%,其中胎盘异常占63.64%,子宫收缩不良出血占24.24%,软产道损伤占12.12%;产科非失血性休克4例,占10.81%。结论产科休克发生的原因多和胎盘、胎儿有关,同时也威胁着胎儿的生命,但是可以预防的,及时进行抢救,预后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