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确选择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获最佳脊髓神经恢复和脊柱稳定,减少并发症.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和术者对该段解剖知识、手术操作、认识程度和经验有关,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正确选择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获最佳脊髓神经恢复和脊柱稳定,减少并发症.方法: 本组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36例,术前X摄片、CT检查 术后1、2、3、6个月、1年摄片及部分CT检查,观察固定和减压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1例发生腹膜后乳糜液漏,1例切口疝,1例气胸,2例深静脉血栓栓塞.经过积极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和术者对该段解剖知识、手术操作、认识程度和经验有关,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 相似文献
4.
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13):75-76
目的:观察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经后路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经前路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运动及触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前路内固定术在改善患者运动及触觉、减少并发症方面作用明显优于后路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向胡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6):74-75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实验组患者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为(2.3±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5)分(P0.05)。结论: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9例根据手术入路方法分为2组,42例采用后路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47例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改变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obb角均显著降低,神经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神经功能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路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均是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前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引发的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前路手术对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手术,然后用Z-p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并于治疗15月后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ASIA分级、影像恢复情况。结果:ASIA分级:除A级2例无效,其余分别恢复1级以上。影像学检查比较,术前X线片后凸Cobbs角20°~36°,平均24±2.4°,术后均<9°,平均4.4°±0.6°,无纠正角度丢失。结论:前路手术对胸腰段骨折的后凸角纠正度、椎体恢复高度等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复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共计72例胸腰段脊柱发生爆裂骨折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统计,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2例患者愈合良好,均为Ⅰ期愈合,术后3 d对患者各项检测指标进行检测显示,术后VAS疼痛评分与脊柱Cobbs角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与椎管正中矢状径比值显著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调差结果显示,VAS疼痛评分较术后3 d更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无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脊椎正常体位的复位效果,而且还能重构脊柱椎体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脊柱生物力学的性能,降低内固定之后因过大压力而导致的断钉、矫正失败等临床并发症,故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 100 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Cobb 角以及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Cobb 角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后路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胸腰段Chance骨折患者行以微创脊柱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择取30例胸腰段Chance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患者治疗方法为开放手术,观察组15例患者治疗方法为微创脊柱手术,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最高体温比对照组低,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早,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手术节段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8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Chance骨折患者,采用微创脊柱手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不伴严重神经症状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该类骨折采用伤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支撑,Z-Plate钢板或TSRH钉棒内固定术,并与同期非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组随访3~23个月,平均1.6个月,非手术组随访3~24个月,平均1.7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牢固融合,脊柱序列正常,内固定物无松动,无继发后凸畸形及椎管狭窄,腰痛改善率及临床疗效评定均优于非手术组。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由于存在结构失稳及潜在的受压危险,如椎管占位>25%,cobb角>20°,椎体压缩>1/3,虽不伴严重神经症状也应进行早期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3.
曹衍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21-22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ASIA 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较小、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牵伸按捺快速复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28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自1979年5月至1991年3月,采用牵伸按撩快速复位法为主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288例,收到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88例中,男172例,女11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94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11周;单发脊柱骨折212例(其中T_(11)17例,T_(12)72例,L_194例,L_221例,L_36例,L_4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前、后路外科治疗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前、后路外科治疗42例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病人神经症状的改善及减压复位效果。结果:平均随诊20个月,前路手术9例,后路手术33例,术后腰痛消失,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有1~3级的改善,椎体高度恢复。结论:外科治疗爆裂型胸腰椎骨折,前路和后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胸腰段脊柱屈曲型骨折常因骨折复位不良引起脊柱力线改变 ,导致不同程度的伤残。我院于 1996~ 1999年 5月利用骨科牵引床的膝垫施行脊柱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屈曲型骨折 2 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心理护理 患者因突然致伤残 ,思想常有沉重负担 ,表现为急躁、失望、悲观厌世等 ,缺乏或丧失治疗信心。因此要求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患者思想动态 ,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增强患者的信心 ,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法、目的与步骤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以取得最佳效果。 体位护理 根据压缩程度来调节膝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成汤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胀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服用大成汤治疗,对照组35例泡服番泻叶治疗,治疗12、48、72 h后观察患者排便次数及矢气次数。结果:治疗组第12、48、72 h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第12、48、72 h矢气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成汤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胀便秘起效快。 相似文献
18.
沃晔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2):1694-1695
胸腰段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是近10 a来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新治疗技术.2002年3月-2005年7月,本院采用经前路手术治疗25例此类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做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50例,将其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行联合伤椎内植骨术后路手术,B组则行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手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之比、Cobb角、伤椎改善情况(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椎体高度均得到良好恢复,有效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随访一年半,A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矫正与改善情况明显好于B组。结论:后路手术可以有效恢复患者伤椎高度,减小丢失其后凸矫正角度,临床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GSS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和Cobb角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活动和神经功能,融合率高,复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