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11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琦 《安徽医学》2011,32(4):484-48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髁间嵴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1例患者根据髁间嵴骨折不同的形态类型,分别选择丝线、克氏针、可吸收螺钉、空心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块,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36个月,术后3~4个月骨折部位均愈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价疗效,平均得分92.6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根据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内固定方式,可得到准确的复位、良好的骨折愈合及满意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空钉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横径均大于10mm,在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获3个月~1年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8周,无不愈合及骨坏死发生。术后3—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7.2±3.8。结论 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对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应用不可吸收缝合线“8”字进行复位和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随机行关节镜下应用双股MB66不可吸收缝合线对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区进行“8”字缝合捆绑,通过胫骨髁前置双隧道牵引复位,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嵴撕脱骨折完全复位,56例均获随访,时间10~18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术前Lysholm评分(71.4±9.6)分。术后 Lysholm评分为(94.4±1.4)分。术前与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MB66不可吸收缝合线“8”字固定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可以对移位的撕脱骨折很好地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可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胫骨髁间嵴是前膝交叉韧带的附着点,因而,髁间嵴骨折多数是由于间接暴力致使前交叉韧带牵拉造成撕脱性骨折。以往对有移位的骨折治疗均是切开、复位、固定,一般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术后膝关节粘连几率高。关节镜下的微创治疗可明显减少其并发症。我科自2003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常合并半月板、前交叉韧带等损伤,且伤后常遗留髁间窝撞击或膝关节不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复位固定骨折,手术创伤较大,本院自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并用缝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2009年对1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于关节镜下应用非可吸收缝线进行骨折复位及固定.根据Meyers-McKeever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分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8天,平均11 5天.术后使用支具于伸膝位制动4~6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 2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示髁间嵴骨折均愈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伤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一致,关节稳定.结论:关节镜下应用非可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功能良好,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钢丝张力带固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4例患者均经关节镜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借助前交叉韧带定位器于胫骨结节内侧做2—3个骨隧道,钢丝于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处交叉固定,经骨隧道引出固定于胫骨结节内侧。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1个月,平均15.2个月。X线片示22例骨折全部愈合,2例未愈合,所有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下张力带技术固定术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功能,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胫骨平台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行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胫骨平台髁间嵴撕脱骨折病例7例,年龄14~27岁,平均18.7岁。病程3 h~12 d,平均4.7 d。均有明显外伤史,患膝肿痛,不敢负重。术前HSS膝关节评分为21.07±7.45,X光片及CT片可见胫骨平台髁间隆突骨折,MR见骨块与前交叉韧带相连。手术方法:均行常规关节镜前内、前外切口,关节镜下监视并采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定位器临时复位并定位,通过胫骨髁前内侧钻克氏针并穿入5号肠线的办法固定骨折块。结果: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年,所有患者复查CT片示骨折骨性愈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79±2.43,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1,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胫骨平台髁间嵴撕脱骨折效果肯定,术后功能恢复可靠。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膝关节镜下,寻找并确定骨折块的部位,用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在胫骨结节的内侧向前交叉韧带起点左右各钻一个骨道,复位骨折块后用钢丝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月~2年,平均1年2个月,X线复查显示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无前向不稳,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骨折钢丝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
曾祥永 《中外医疗》2010,29(30):3-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钢丝张力带固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4例患者均经关节镜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借助前交叉韧带定位器于胫骨结节内侧做2~3个骨隧道,钢丝于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处交叉固定,经骨隧道引出固定于胫骨结节内侧。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1个月,平均15.2个月。X线片示22例骨折全部愈合,2例未愈合,所有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下张力带技术固定术操作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功能,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71-74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应用钛缆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间在膝关节镜下应用钛缆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患者14例,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钻取骨隧道,钛缆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骨块。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0±2.5)个月,术后复查X线示骨折块复位满意,术后3个月复查X线示骨折愈合。末次随访发现13例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检查均为阴性,1例患者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弱阳性,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未出现关节僵硬、关节感染。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并使用钛缆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骨折块,创伤小、恢复快,方法可靠易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种膝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患(Meyers分型[1]:Ⅱ型15例,DI型4例),在膝关节镜下用缝线穿过前交叉韧带,在其前方交叉成“8”字后经胫骨隧道引出缝线,拉紧缝线复位固定骨折块并固定于胫骨前一枚微型钢板上。结果:术后X线检查示撕脱骨折完全复位,19例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依据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入院时均为D级,术后A级11例,B级8例。术后Lysholm评分(93.95±0.99)分,与术前(27.74±0.4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75,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技术治疗MeyersⅡ型、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微创、简捷、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高强线领带结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19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均进行关节镜下高强线领带结捆绑固定.术后复查X线、CT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19例患儿均获得6~24个月、平均12.8个月随访;均无切口及关节感染、关节僵硬、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术后3个月所有患儿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所有患儿膝关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好于术前(P<0.05).结论 关节镜下高强线领带结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对骺板影响小,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后路直视下一期空心钉固定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25例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均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首先平卧位下行关节镜探查是否存在合并伤,确定骨折块及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直接在关节镜下复位,并予以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改俯卧位,直视下切开复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并予以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后予以下肢可调节矫形支具制动4~6周.选择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价,选择Lysholm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客观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选择X线片或CT评价.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术后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愈合时间9~24周,中位骨愈合时间为12周.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跛行(4.88±0.29)分,支撑(4.65±0.36)分,疼痛(4.78±0.49)分,肿胀(4.88±0.52)分,下蹲(4.85±0.35)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4±2.8)分,优良率为96.0%,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及应用后内侧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膝关节镜引导下行骨折复位、锚钉缝线内固定。术后规范功能锻炼,定期随访,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10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移位。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均无屈、伸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1±2.40)分。结论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结合术后规范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膝后下小切口Othocord线缝合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例患者,确诊新鲜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的撕脱骨折,采用膝后下小切口切开复位Othocord线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骨折块,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进行主观评价,患者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膝关节X线检查的结果为客观评价指标。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均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骨折无移位且愈合良好,主观评价优良率为94.4%,客观评价满意率为100%。结论经膝后下小切口切开复位Othocord线缝合后交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微创、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取该院探讨关节镜下实施规避骺板“8”字法缝线固定术治疗急性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内、外侧及辅助正中入路,采用“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急性儿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2年(14~32个月,平均26个月),对其进行临床评价,包括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根据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Tegner评分来术后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骨折部位X线及CT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 X线及CT片示骨折均为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均达到骨性愈合。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均为阴性,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86~96分)(94.7±3.3)分、IKDC评分为(72.2~94.1分)(84.6±3.2)分,Tegner评分7~9分(8.35±1.4)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检步态均正常,测量双小腿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规避骺板“8”字法缝线固定术治疗急性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确切、创伤小、固定可靠、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好,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