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和病理转归.方法:治疗对象均为经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共60例,鳞状上皮增生型37例、硬化性苔藓23例,治疗后评价疗效并观察病变部位的病理变化.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临床疗效显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鳞状上皮增生型和硬化性苔藓型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对比研究发现:超声治疗后表皮、真皮层内组织结构逐步趋向正常,基底层色素细胞沉积.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阴白色病变得名于患处皮肤与粘膜色素脱失呈现白色,主要分为萎缩硬化性苔藓型、鳞状上皮增生型以及两种混合型。以往治疗通常使用外阴切除术,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还容易复发。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文主要综述外阴白色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1])。病变主要位于外阴部,因局部皮肤或黏膜多呈白色而得名,其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硬化性苔藓合并鳞状上皮增生~([2])。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型,皮肤增生肥厚,恶变率2%~5%,是最常见的外阴白色病变~([3])。外阴白色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色素减退变白,外阴部奇痒。该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4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标记的微血管数目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免疫和微循环改变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4阳性细胞在2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4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中的表达,取10例正常外阴皮肤作对照.结果 CD4+T细胞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外阴硬化性苔藓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外阴皮肤(P均<0.05).CD8+T细胞在外阴硬化性苔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皮肤和外阴鳞状上皮增生(P<0.05).CD34 阳性细胞标记的微血管数目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较正常外阴皮肤稍增多,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晚期病变中微血管数目明显减少,与正常外阴皮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真皮内细胞免疫无明显增强,炎性细胞浸润可能与微血管的扩张有关.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组织内存在免疫应答过度,造成局部组织细胞的破坏,进一步证明外阴硬化性苔藓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晚期的胶原纤维化和细胞透明样变,导致微血管数目的 改变.  相似文献   

5.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一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的女性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局部皮肤黏膜变白、变粗或萎缩,伴不同程度的组织变性.包括硬化性苔藓和鳞状上皮增生,两者可同时存在,称为硬化性苔藓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白色病变的癌变发生率约为2%~3 %,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藓伴鳞状上皮增生可继发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硬化性苔藓很少继发VIN,恶变者罕见.  相似文献   

6.
凋亡蛋白Bcl-2、Fas在外阴白色病变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强  李广太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0):1153-1155,F0003
目的检测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Bcl-2、Fas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妇女外阴白色病变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的表达情况。另取石蜡包埋的妇女正常外阴皮肤11例作为对照。结果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组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的外阴皮肤组织、硬化性苔癣组及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合并硬化性苔癣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P<0.05),硬化性苔癣组与正常的外阴皮肤组织及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合并硬化性苔癣组三者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0.05,P>0.05)。正常外阴皮肤组织检测Fas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90.9%。外阴白色病变组织Fas基因蛋白表达总的阳性率为39.0%,与正常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表达阳性率33.3%,LS表达阳性率46.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Bcl-2、Fas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Bcl-2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发生有关,也可能为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较硬化性苔癣易于癌变的原因。Fas/FasL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生相关。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Bcl-2、Fas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龙燕  王建凤 《新疆医学》2015,(2):237-239
外阴上皮内瘤样变(也称外阴白色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色素改变和变性的一组慢性疾病,包括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硬化性苔藓及其它皮肤病[1]。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妇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复发率较高[2]。聚焦超声治疗是  相似文献   

8.
陈琴 《西部医学》2015,46(2):48-48
<正>外阴白斑是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形的病变,由于硬化性苔藓以及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患者的外阴皮肤黏膜多呈白色,故称为外阴白斑。笔者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外阴上皮内瘤样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色素改变和变性的一组慢性疾病,包括硬化性苔藓及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及其它皮肤病,故也称外阴白色病变[1].  相似文献   

10.
赵麦娟  赵麦霞  吕金雀 《吉林医学》2011,32(23):4872-4873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就诊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外阴备皮,碘伏消毒,在骶麻或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聚焦超声治疗,照射外阴病变功率3.5~5 W,治疗范围包括整个外阴病损区,治疗时间20~30 min。结果:鳞状上皮增生46例,治愈42例,好转4例,治愈率91%;硬化苔藓型10例,治愈8例,好转1例,无效1例,治愈率80%;混合型4例,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率50%。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治疗时间短、无气味、无烟雾、无创,术中基本不出血,治疗后外阴皮肤保持完整,无瘢痕形成,无外阴变形。  相似文献   

11.
王玉珍  郭立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73-3275
目的探讨自制外阴洗剂及膏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276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采用中药外阴洗剂及膏剂局部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8.95%,轻症疗效高于重症,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外阴白色病变局部用药,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土槐煎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土槐煎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1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土槐煎剂治疗)和对照组(90例,复方青黛丸治疗),治疗4周,记录其疗效和不良反应。(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7.33,P<0.05)。(2)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97,P>0.05)。(3)土槐煎剂治疗前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土槐煎剂治疗4周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土槐煎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高效,能够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抑制血管新生可能是中药土槐煎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鲜风  李煜 《海南医学》2013,24(21):3220-3222
目的 观察聚焦超声与药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2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选择雌三醇软膏与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的鳞状上皮增生型、硬化性苔癣型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治愈率分别为96.8%和88.9%,均高于对照组相应类型的治愈率(x2=5.103 1,4.189 0,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335 0,P<0.05).结论 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效果优于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43例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改变。方法:选择43例临床诊断为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的女性患者,取活检,其病变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部分标本制作电镜样品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病变皮肤角质层细胞角化不完全,颗粒层细胞减少,棘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连接减少,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间淋巴细胞浸润,基底细胞钉脚增多、紊乱,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减少,15例患者皮肤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呈瘤细胞样改变。结论:外阴白色病变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可为临床预测病变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验证青黛改变入药形式制成青黛分散片后其药效和安全性与原饮片的一致性。方法: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考察青黛分散片的安全性;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对青黛及其分散片的抗炎作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青黛及其分散片未见毒性反应;青黛及其分散片的高中低组对小鼠的耳廓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青黛分散片高剂量组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青黛改变入药形式制成青黛分散片后安全性未受影响,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且药效强于原粉末饮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蜈黛软膏对手足部皲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合格病例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给予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组外用蜈黛软膏,对照组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患者均于治疗2周后和4周后按照疗效评估标准观察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显效率58.00%,对照组为66.67%,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率88.00%,对照组为70.84%。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蜈黛软膏治疗手足部皲裂性湿疹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三七、青黛等对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三七、青黛、马齿苋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细胞介导Fas/FasL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组、青黛组、马齿苋组、混合组(三七、青黛、马齿苋)、柳氮磺胺吡啶片组(SASP组),并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大鼠T细胞免疫机制UC模型。造模后各组第3天起开始分别以生理盐水、三七、青黛、马齿苋、混合物(三七、青黛、马齿苋)、SASP,1次/d,共5d。第6d处死,剖取结肠,记录病变组织大体损伤指数,常规病理观察各组抗炎效果,并检测结肠组织中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结果:除马齿苋组外,其余各治疗组见不同程度黏膜修复,与模型组相比在组织学分级上有差异。其中三七组、青黛组黏膜大部分较完整,其组织学分级优于马齿苋组和SASP组(P<0.05);用药后三七组下调Fas和FasL蛋白表达的作用最强,其效果优于马齿苋组和SASP组(P<0.05),而与青黛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七组、青黛组、三药混合组的阻断MCP-1水平效应优于马齿苋组和SASP组(P<0.05)。结论:三七与青黛抗炎、阻断炎症细胞向黏膜上皮游走和免疫细胞Fas/FasL途径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优于马齿苋,显示了三七和青黛可能通过对免疫炎症细胞的阻断从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同时提示肠道脉络瘀阻和湿热蕴毒是UC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肠道湿热夹瘀证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变两种专利中草药膏基质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凡士林、甘油替代两种专利中草药膏基质、制备出两种新型药膏,对126例外阴营养不良病人进行治疗,从治疗前后病人症状、体征、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面研究两种新型药膏的治疗效果,并与专利药膏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新型药膏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治愈率为75.4%,有效率为19.8%,总有效率为95.2%,与两种专利药膏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型药膏具有逆转病变组织病理、降低病变组织EGFR表达的作用(P<0.01).结论 以凡士林、甘油为基质的两种新型药膏对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联合复方紫银消炎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18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聚焦超声联合复方紫银消炎膏治疗组(A组)58例和聚焦超声治疗组(B组)6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98.28%,B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B组为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联合复方紫银消炎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效果优于单用聚焦超声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