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结核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勇  卢淑娇 《现代医学》2003,31(4):260-261
目的 总结评价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钼靶照片及B超图片,结合术后病理作对比分析。结果 钼靶摄影检查、B超在乳腺结核诊断上敏感性分别为25.0%和38.5%,乳腺结核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均酷似乳腺癌,易被误诊。结论 单一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对乳腺结核诊断准确率不高,结合临床表现及触诊检查,在B超及钼靶引导下行穿刺检查有望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应注意与乳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146例Ⅰ期乳腺癌的钼靶、B超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钼靶和B超对Ⅰ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6例Ⅰ期乳腺癌(病灶直径≤2.0cm)的钼靶和B超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病灶直径≤1.0cm的Ⅰ期乳腺癌B超与钼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cm〈病灶直径≤2.0cm的Ⅰ期乳腺癌B超与钼靶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为79.45%。结论:对临床疑为Ⅰ期乳腺癌的患者应结合钼靶与B超进行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Ⅰ期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B超和钼靶X线摄影术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B超和钼靶X线摄影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乳腺病人同时做B超检查及钼靶X线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检查符合病理结果的准确率为84.5%;钼靶X线符合病理结果的准确率为78.1%。B超对乳腺囊性增生及良性肿物优于钼靶X线,而钼靶X线对乳腺恶性肿物优于B超。[结论]B超和钼靶X线对乳腺病的诊断各有所长.如两者联合,可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同侧腋窝局部放疗决策的影响。方法2001年12月~2004年12月,24例早期乳腺癌T1~2N0M0(UICC分期)患者接受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保存乳房肿瘤切除术或乳房。改良根治术。中位年龄42岁(28-65岁),20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为浸润性小叶癌。平均原发肿瘤尺寸是2.7cm(0.8~4.6cm)。SLNB采用放射性示踪法和专利蓝法。根据SLN活检结果,SLN阳性患者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其中ALN阳性比例≥20%时继续接受腋窝放疗;SLN阴性病人免除ALND和放疗。结果SLN检出率是91.7%(22/24),10例(45.5%)患者SLN为阳性(SLN阳性组),其中7例病人接受了腋窝放疗;12例(54.5%)为阴性(SLN阴性组)。患者随访时间10~4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腋窝淋巴结局部复发率SLN阴性组0.0%;SLN阳性组8.3%(1/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受限和/或上肢水肿发生率在SLN阴性组为0.0%,SLN阳性组40.0%(4/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是一种准确与安全的判断和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微创检查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腋窝ALND和放疗,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姚雪芹  谢平 《重庆医学》2015,(6):830-832
目的:评估经阴道 B 超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2012年收治的具有手术指征的浸润性宫颈癌病例148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经阴道 B 超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假阳性率、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阴道 B 超的肿瘤检出率达88.24%,Kappa 为0.50;进一步分析表明:早期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小于或等于1/3、累及间质深度大于2/3、是否有子宫旁组织浸润方面经阴道 B 超敏感性高,分别为71.43%、92.50%、70.59%,假阳性率低(7.55%、12.04%、7.63%)、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 分别为0.53,0.75,0.56),而对于判断阴道浸润、淋巴结累及阴道 B 超敏感性较低(22.22%、14.29%),与病理一致性较差(Kappa 值为0.23、0.18)。结论 B 超对于宫颈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应将其纳入宫颈癌诊治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乳腺钼靶检查与 B 超检查诊断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乳腺钼靶检查与 B 超检查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30例患者乳腺钼靶检查全部有钙化灶存在,B 超发现钙化灶有64例。乳腺钼靶检查检测出导管内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16例,浸润性导管癌82例,检出率为81.53%;彩超检出导管内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76例,检出率为72.31%。结论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 B 超检查;乳腺钼靶检查的准确度优于 B超检查。乳腺肿物术前乳腺钼靶检查与 B 超检查联合应用,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手术方案,可以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原发性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为74.4%(61/82)。SSTR阳性表达强度与年龄(P=0.881)、肿瘤大小(P=0.522)无关,但不同病理分期(P〈0.001)、分化程度(P=0.021)的肿瘤组织其SSTR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为74.4%,因此,对大多数疑为乳腺癌的患者可应用核素显像技术(SRS)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临床体检、钼靶X线检查、超声检查三种方法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探讨基层医院乳腺癌筛查的适宜方法。方法选取当地3031名45~65岁妇女采用临床体检+钼靶X线检查+超声检查(共3项检查)的检查方案,钼靶X线及超声检查至少一项为阳性或可疑者行手术病理检查来确诊乳腺癌,比较3种方法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通过3项检查,阳性+可疑检出36例,占1.1880%,经病理确诊乳腺癌7例,占0.2310%;临床体检筛查3031例,阳性+可疑检出32例,占1.0560%,经病理确诊乳腺癌5例,占0.1650%;钼靶X线检查3031例,阳性+可疑检出率为12例,占0.3959%,病理证实乳腺癌6例,占0.1980%;B超检查3031例,阳性+可疑检出29例,占0.9568%,病理证实乳腺癌4例,占0.1320%。结论筛查工作能够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先体检,然后结合超声检查确定可疑人群,最后对可疑人群进行钼靶X线检杏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有利干乳腺癌筛查的开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番禺区部分妇女乳腺癌普查情况分析,了解区内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方法:2007—2009年对番禺区10012名35~70岁妇女进行乳腺检查,询问生活史、乳腺临床触诊,结合钼靶及彩色B超检查,对有肿块者作病理活检确诊。结果:在本次普查中35~70岁妇女乳腺癌患病率0.699%o(7/10012),50~59岁组为本地区乳腺癌高发年龄阶段,发病率为1.02%o(2/1965)。结论:番禺区妇女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值得大家引起重视,应加强宣传,建立早期普查的正确观念。  相似文献   

10.
林满菊  李卫平  夏曼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91-92,F0003
目的比较高频彩超和x线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频彩超总体敏感性为87.6%(198/226),明显高于X线钼靶的74.3%(16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24,P〈0.001)。高频彩超和X线钼靶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82,P=0.001,),两者间的Kappa系数为0.089(P=0.141)。两种检查的恶性征象,在微钙化及腋淋巴结显示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6,29.075,均P〈0.01,),而在肿瘤形态及边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彩超和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各有其优劣,综合两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黄芳 《河北医学》2011,17(2):179-181
目的:研究乳腺癌的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现,旨在提高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率.方法:系统回顾我院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89例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对其声像图与彩超血流显象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彩超诊断准确率89.9%(80/89),误诊率10.1%(9/89);乳腺癌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占77.5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41例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Ⅱ期或Ⅲ期)予2—4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行患侧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联合腋窝淋巴结(Ⅰ-Ⅱ/Ⅲ级)清扫的乳腺癌保乳术。结果:在Ⅰ级腋窝淋巴结中检出前哨淋巴结39例,每例平均前哨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的检出数目分别为1.5-±0.2枚和17±5枚。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分别为95.1%、92.3%、88.0%、12.0%,以上各指标与新辅助化疗前患者的原发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分级、TNM分期、年龄,或者体重指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部分行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患者,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安全可行的,且能较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联合淋巴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方法 4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新辅助联合淋巴化疗及仅进行新辅助化疗,对治疗后可切除病例(试验组治疗后可切除病例归入A组,对照组治疗后可切除病例归入B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腋淋巴结清扫术,对活检资料及腋淋巴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检出率88.24%,准确性80%,假阴性率35.71%;B组检出率90.91%,准确性90%,假阴性率11.11%。两组准确性、假阴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淋巴化疗会干扰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myc、Survivin、P5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法测定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癌旁组织中c-myc、Survivin、P53的表达。结果 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myc、Survivin、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0%、68.33%、48.33%,与乳腺纤维腺瘤及癌旁组织相比,三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myc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c-myc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6;P〈0.01)。结论 c-myc、Survivin、P53在高海拔地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而与海拔高度无关。联合检测乳腺癌中c-myc、Survivin、P53的表达,有利于更好地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提高对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准确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征象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95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将病灶大小等二维及血流等彩超征象与术后腋淋巴结状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病理显示腋淋巴结转移34例,未转移6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测值最大径〉2 cm、前后径〉左右经(AP/W〉1)、边缘有毛刺、病灶边界模糊、病灶血流信号分级(0~Ⅲ级)、血流分布类型及动脉血流峰速值(PSV)〉25 cm/s(P〈0.05)是发生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6、5.2、5.5、6.0、2.1、1.8和3.6。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超声最大径〉2 cm、AP/W〉1及边缘有毛刺3种超声征象进入方程,预测模型为P=1/〔1+e-(-2.67+1.21x+1.14y+1.37z)〕,以0.45为界值(cutoff),模型诊断敏感性79.41%,特异性67.21%,阳性预测值57.46%,阴性预测值85.42%,正确率71.53%。结论病灶超声最大径〉2 cm、边缘毛刺征及AP/W〉1为独立预测腋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征象,可于术前帮助无创性诊断腋淋巴结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美兰染料法示踪和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和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对66例临床0-Ⅱ期乳腺癌患者在乳晕下及肿瘤周围皮下注射国产蓝色染料亚甲蓝示踪和定位前哨淋巴结,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腋窝淋巴结清扫,对全部的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66例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62例,检出率93.9%(62/66);SLN对ALN状况预测的灵敏度为85.5%(53/62);准确性为91.9%(57/62);假阴性率为12.2%(5/41);假阳性率为0(0/41)。结论使用国产染料亚甲蓝示踪和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是可行的,在乳腺癌中有良好的成功率,能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刘现栋  ;蒋宏传 《医学综述》2014,(14):2631-2633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9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79例浸润性乳腺癌中,年龄为36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9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79例浸润性乳腺癌中,年龄为3687岁,中位年龄53岁。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83.5%。其中,Luminal A型38例(48.1%),Luminal B型23例(29.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3例(3.8%),基底细胞样型15例(19.0%)。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肿瘤大小及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病理组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以Luminal A型及基底细胞样型最好,Luminal B型其次,HER-2过表达型最差。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评估非常重要,与传统临床病理指标结合可为临床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定microRNA-21在试验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组)及对照组(正常女性组)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两组血清中microRNA-21表达的差别,并分析乳腺癌组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方法 通过PCR检测45例乳腺癌和45例正常女性血清中microRNA-2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肿瘤的TNM分期、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转移、激素受体状况等)的关系.结果 血清中microRNA-21在乳腺癌女性患者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相对表达量,microRNA-21在乳腺癌女性患者组的表达明显上调,microRNA-21在乳腺癌女性患者组的相对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女性的月经状态等均无关,与肿瘤的分期、腋窝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明显相关.结论 microRNA-21在乳腺癌女性患者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microRNA-21在乳腺癌的表达明显上调,检测其在血清中表达情况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治、判断预后的一种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NGAL和MMP-9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NGAL和MMP-9蛋白的表达模式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85例浸润性乳腺癌、30例乳腺增生症及30例乳腺癌旁组织中NGAL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8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NGAL的阳性表达率为77.6%(66/85),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13.3%(4/30)及乳腺癌旁组织3.3%(1/30)(P<0.05);NGAL的表达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HER-2受体及ER受体等分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其它临床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增生症组织及乳腺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68/85)、16.7%(5/30)和6.7%(2/30),其中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及乳腺癌旁组织(P<0.05);MMP-9的表达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ER受体及HER-2受体等分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与其它临床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GAL和MMP-9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8,P=0.000)。结论 NGAL和MMP-9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T1期(原发肿瘤最大直径 2?cm及以下)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T1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入组907例患者,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患者作为建模组( n=573),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患者作为验证组( n=334)。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利用影响因素建立预测T1期乳腺癌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运用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校准度、预测能力和临床效益。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脉管癌栓、Ki-67、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相关( P<0.05或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原发肿瘤大于0.5 cm、有脉管癌栓、Ki-67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以及组织病理学分级2~3级( P<0.05或 P<0.01)。基于上述5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C指数分别为0.739(95% CI:0.693~0.785)和0.736(95% CI:0.678~0.793),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建模组和验证组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提示模型一致性和临床获益良好。 结论:原发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分级、脉管癌栓、Ki-67和ER状态是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可以有效预测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临床医生制订个体化的腋窝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