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配准前后锥形束CT的肺癌调强放疗计划。方法选择2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每周1次CBCT扫描(行治疗前、治疗后扫描),对比校正前后各参数指标。结果 CBCT校正后的PTV体积有优势(P<0.05),其他指标校正前后均相似(P>0.05)。CBCT校正后的双肺平均剂量有优势(P<0.05),而脊髓最大剂量校正前后相似(P>0.05)。CBCT校正前后,双肺V5、V10、V20、V30、V50等指标均相似(P均>0.05)。校正后NTCP随V5、V10、V20升高有降低趋势(P=0.152、0.048、0.000)。结论经CBCT校正后的放疗计划可有效减少NTCP,增加PTV剂量,提高放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提升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肺通气功能分布,探讨保护肺功能的调强放疗计划(IMRT)设计方案。方法选择16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呼气末和吸气末后屏气CT扫描,通过肺通气功能分析系统获取患者肺通气功能的三维分布,并自动勾画出雅可比值分别为0.5、0.7、0.9所对应的功能肺。对每个患者,进行角度设置相同,且均为5野的两种IMRT计划设计:根据定位CT上靶区和危及器官的解剖信息,进行普通IMRT计划设计;将肺通气功能分布与CT定位图像融合,额外增加对功能肺的剂量限制,分别进行3种强度不同的肺通气功能图像引导的f-IMRT计划设计。对比分析IMRT和f-IMRT计划中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结果所有IMRT和f-IMRT计划都可满足临床要求。与IMRT计划相比,f-IMRT各组计划中脊髓、食道和心脏等受照剂量变化不明显(P>0.05);f0.5-IMRT、f0.7-IMRT以及f0.9-IMRT计划中全肺的V5、V10、V20均显著下降(P<0.05);f0.7-IMRT计划中功能肺的V5、V10、V20显著下降(P<0.05);f0.9-IMRT计划中功能肺的V5、V10、V20和V30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通气图像引导的IMRT计划能有效地降低功能肺的受照剂量,可望较好地保护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X线双能减影检测肿块活动度对肺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靶区勾画的指导价值。方法利用X线双能减影技术对44例肺癌患者进行肿块活动度检测,以任意方向上活动度3mm为界限,分为减影组12例和门控组32例。两组患者实体肿瘤靶区(GTV)勾画后,向各个方向外扩6mm为计划靶区(PTV)。所有患者在投照前进行锥形束CT(CBCT)精度验证和配准,统计两组肿块活动度以及配准时PTV轮廓覆盖肿块的程度。放疗结束后随访,并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肺部肿块在头脚(Z)方向的活动程度大于左右(X)和腹背(Y)方向(P〈0.05或P〈0.01);X方向上,患者不同部位肺肿块活动程度相对一致(P〉0.05);门控组患者各方向轴上肿块活动程度均显著小于减影组(P〈0.05);经CBCT精度验证,多数患者(减影组83.3%;门控组90.6%)肿块边缘距离PTV轮廓的最小距离≥4mm;患者放疗有效率为77.3%,无Ⅲ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结论肺癌患者IMRT前,利用X线双能减影技术进行个体化肿块活动度检测对靶区勾画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CR)、三维适形放疗(3D—CRT)、四野及五野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4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Gy/25次。所有计划都使90%-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靶区剂量适形性、均匀性以及心肺所受剂量。结果3D—CRT和IMRT靶区剂量均匀度和适形度明显优于CR;IM—RT技术在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于3D—CRT,3D—CRT技术优于CR。IMRT技术使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区体积降低,低剂量区增加,使对侧肺平均受照剂量增加。与四野[MRT相比,五野IMRT虽然改善了靶区的均匀性及适形度,但增加了患侧肺V5、V10及右肺平均剂量,而心脏及患侧肺高剂量区却无明显改善。结论与CR相比,3D—CRT和IMRT能够明显改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降低了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受照体积;在降低心脏及患侧肺高剂量体积方面,IMRT明显优于3D—CRT;四野IMRT是取代CR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食管癌放疗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36例,分别设计顺时针3个分段弧(180°~240°、300°~60°、120°~180°)的(VMAT)计划与5野静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两种放疗治疗计划,对比两种治疗计划靶体积(PTV)受照的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与Gamma通过率及有效治疗时间(TT)和总机器跳数(MU)。结果 VMAT计划PTV的CI优于IMRT计划(P 0.05),HI更接近1。VMAT计划双肺V20受照体积明显低于IMRT计划(P 0.05);但V5、V10略高于IMRT计划(P0.05),VMAT计划的MU较IMRT计划减少达11.79%,TT较IMRT计划缩短达51.84%,VMAT与IMR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RT、VMAT计划的Gamma通过率平均值分别为97.46%和97.34%(P0.05)。结论 VMAT计划与IMRT计划剂量验证的Gamma通过率相似,与IMRT相比,VMAT的MU减少、TT缩短,可提高靶区的HI及CI值,同时可以明显地降低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保护骨髓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BMS-IMRT)与普通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剂量学参数,为BMS-IMRT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 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针对每例患者分别制作BMS-IMRT与IMRT两种计划,收集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与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相关剂量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MS-IMRT计划PTV的平均Dmax与Dmean均高于IMRT计划,且HI劣于IMRT计划(P<0.05),BMS-IMRT计划中平均的骨髓V10、V20、V30、V40均低于IMRT计划,股骨头Dmax低于IMRT计划(P<0.05),两种计划中直肠、膀胱的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相较于普通IMRT在保证治疗靶区覆盖的同时可降低骨髓的受照剂量,并不增加直肠与膀胱的受照剂量,理论上可降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调强和适形放疗方案的比较,选择前列腺癌最佳放疗方案.方法:选取8例前列腺癌患者,经过增强CT模拟定位后参考盆腔磁共振结果勾画大体肿瘤体积,按统一标准外扩临床靶体积和PTV,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直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结果:调强放疗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处方剂量覆盖PTV百分比较好,减少了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采用IMRT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心脏前壁区域(anterior myocardial territory,AMT)作为独立的危及器官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心脏保护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3例左乳癌接受保乳术后及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的计划CT图像。由同一个放疗医师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OAR),OAR包括心脏(H)、AMT、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左右肺和右侧乳腺。每个患者由物理师设计两个调强治疗计划(IMRT),一个是以AMT作为目标函数,另一个是以H+LV作为目标函数。所有治疗计划的处方剂量均为50Gy,25次。比较计划靶区(PTV)、AMT、LV、心脏、左右肺和右侧乳腺的剂量体积参数。结果 IMRT(AMT)和IMRT(H+LV)2个计划的PTV剂量的均匀指数、适形指数、覆盖指数均无明显差别。与IMRT(AMT)计划相比,IMRT(H+LV)中AMT的最大剂量明显增加,平均剂量增加有统计学意义,AMT的V12Gy、V13Gy、V15Gy、V17Gy和V20Gy分别增加15.37%、18.87%、26.48%、27.11%(P〈0.05),LV的V5Gy、V7Gy、V8Gy和V10Gy分别增加4.21%、16.72%、20.91%和19.14%(P〈0.05)。心脏和左肺的各个剂量体积参数无统计学差别,多数右肺和右乳腺的剂量体积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别。结论在左乳腺癌术后放疗中,AMT可作为替代心脏的一个独立危及器官可明显降低心脏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纵隔内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的肺剂量体积比较,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7月治疗的NSCLC术后纵隔行IMRT或3D-CRT放疗病人25例,所有病人均在危及器官(食管、心脏、脊髓)剂量体积相似情况下重新对应设计r3D-CRT或rIMRT计划(共50个计划)。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IMRT与3D-CRT的全肺、对侧肺、同侧肺剂量体积和靶区适形指数(Comfort Index Value,CI值)。结果已完成3D-CRT与重新设计rIMRT计划比较,3D-CRT显著升高对侧肺V5(P=0.010)、V20(P=0.004),同侧肺V20(P=0.003)。已完成IMRT与重新设计r3D-CRT计划比较,IMRT全肺V10(P=0.019)、V20(P=0.002)、V30(P=0.002),平均肺剂量(Mean Lung Dose,MLD;P=0.003),对侧肺V20(P=0.038),同侧肺V20(P=0.000)、V30(P=0.002)等降低显著;IMRT具有更高CI值,提高了靶区适形度(P值分别为0.002,0.001);重新设计的rIMRT比r3D-CRT可应用计划更多(P=0.005)。结论 NSCLC术后纵隔内放疗时IMRT能降低全肺、对侧肺和同侧肺剂量体积,提高靶区适形度,从而减少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明显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10.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 mm,头脚3.22mm,前后3.46 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 mm,头脚1.94 mm,前后2.13 mm.结论 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 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共面野调强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受照剂量和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7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共面野和非共面野调强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肺、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非共面野调强计划相对于共面调强计划而言,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情况下,明显降低肺V5、V10和V20的体积百分比,而对肺V30、V50、脊髓和心脏剂量的分布无影响.结论:在局部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非共面野调强可能在减少肺组织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马广栋  洪莉  王亮和 《中国医疗设备》2013,(10):115-116,123
目的:研究2D/3D像配准方法对鼻咽癌放疗中计划靶区PTV外扩距离的影响。方法应用OBI (On Board Image,OBI)系统获取2D影像(kV图像和PV图像)和3D影像(CBCT图像),将获取的2D和3D影像分别经DRR配准系统和模拟定位CT进行图像配准,确定前后、头脚、左右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再由2种PTV外扩公式计算3个方向上的PTV外扩距离。结果2D和3D影像配准的PTV外扩值有所不同。kV,PV,CBCT三者配准误差相互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V图像和PV图像和CBCT图像都能很好地验证照射野位置。CBCT图像可以分析三维方向的影像误差,降低了2D图像影像重叠产生的摆位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和混合调强放射治疗计划(HybridIMRT)。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照射剂量、不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结果:在具有相同覆盖率(V9.5%)的情况下,HybridIMRT的靶区剂量均匀度优于IMRT。两种计划的适形指数,V105%V110%,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均无显著差异。HybridIMRT和IMRT相比,同侧肺接受13Gy的体积(V13)由27.66%降至20.7%,对侧肺V5由8.01%降至2.25%;心脏10,V20分别由35.23%,16.77%降至19.22%,10.6%;对侧乳腺、V5,V10分别由35%,10.39%降至20.3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同侧肺V30。,V40及心脏V40,分别升高了1.28%,1.48%,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放疗体位重复性不太好和(或)摆位精确性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混合调强放疗技术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简易调强计划设计方法在上段食管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传统9野调强计划和简易调强计划,统一处方剂量60 Gy/30 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结果:传统9野调强计划与简易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对于高剂量区1%体积的脊髓受量和双肺20 Gy和30 Gy照射的肺体积百分比(V20,V30),两种计划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简易调强设计方法可以减少脊髓、肺两种重要器官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同时减少投射跳数(P〈0.05)。结论:简易调强设计方法可以在胸上段食管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57-15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行二程加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二程加量的方法,治疗我院自2007年6月~2010年8月接收的40例ⅢA及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所有患者均采用CT定位扫描,输入TPS计划系统,勾画靶区肿瘤区1(GTV1),外放8 mm为临床靶区1(CTV1),包括相应淋巴引流区;在此基础上外放5 mm为计划靶区1(PTV1),制订计划Ⅰ;先行三维适形放疗46 Gy/23 f~50 Gy/25 f,而后进行第2次CT定位扫描,勾画靶区肿瘤区2(GTV2),外放6 mm为临床靶区2(CTV2),在此基础上外放5 mm为计划靶区2(PTV2),制订计划Ⅱ,行三维适形二程加量放疗20 Gy/10 f~24 Gy/12 f。两次计划放疗均按照单次剂量2 Gy,每周进行5次,放疗期间无间断。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于放疗中体积缩小中位值为29.0%,全程放疗结束后1个月给予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3例,无变化(NC)12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62.5%,1年局控率为87.6%,1年总生存率为78.2%,2年局控率为40.6%,2年总生存率为32.0%,死于非肿瘤相关疾病5例(12.5%),至随访日生存者3例(7.5%)。急性放射性肺损伤2级占15.0%(6/40),3级占7.5%(3/40);晚期放射性肺损伤2级占7.5%(3/40),3级占5.0%(2/40)。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二程加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靶区放疗剂量,更好地根治肿瘤,而且未增加放疗的不良反应,在照射野内复查CT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Vrian Trilogy锥形束CT(CBCT)分析盆腔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为设计放疗临床靶区(CTV)外放到计划靶区(胛V)提供数据参考。方法30例盆腔肿瘤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真空袋固定,首次治疗均需行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及手动匹配,获得X(左右)、Y(头脚)、Z(前后)方向的偏移数据,以判断摆位的准确性。结果患者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其在X、Y、Z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1.73±0.62)mm、(5.63±0.13)mm、(2.81±0.52)mm;经纠正后的误差明显降低,且与首次摆位后的误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过程中的再次摆位误差较纠正后显著增加(P〈0.05);根据MPTV的计算公式(M=2.5∑总+0.7总σ),纠正前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4.58mm、11.82mm、6.45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78mm、2.84mm、2.14mm。结论使用CBCT扫描系统,能较准确、高效地修正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确度,并为治疗单位准确设定计划靶体积(PTV)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51例临床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施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年龄28~76岁,平均52岁。肿瘤最大直径14cm,最小直径2cm。Ⅰ期15例,Ⅱ期29例,Ⅲ期7例。制作热塑网膜进行体位固定。治疗计划用Athens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非共面设5~6个固定野,90%~95%等剂量线包绕PTV,全肺V20控制在≤25%。6MV-X线照射,肿瘤量为2Gy/次,1次/天,5次/周,共30~33次。结果 51例患者在放射治疗3个月后,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25例,无变化(NC)6例,总有效率88.2%(45/51)。1年生存率为84.3%(43/51),2年生存率为51.7%(15/29),3年生存率为36.4%(4/11)。12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后3个月出现放射性肺炎。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千伏级锥体束CT ( KV-CBCT )肝癌图像引导放疗摆位误差,为肝癌放疗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直线加速器治疗31例肝癌患者,KV-CBCT扫描采集的X线容积图像( XVI)与计划CT图像的靶中心匹配,获得腹背( X)、头脚( Y)、左右( Z)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x、y、z和绕X、Y、Z轴旋转形成的旋转误差u、v、w。由公式计算出肝癌临床靶区( CTV)到计划靶区( PTV)的外放边界值( MPTV )。结果共进行275次 CBCT 扫描,其在 X、Y、Z 方向上摆位误差 x、y、z 中位数分别为1.70 mm、1.30 mm、0.80 mm,旋转误差u、v、w分别为0.65°、0.38°、0.31°。 MPTV在X、Y、Z方向上分别为4.11 mm、8.49 mm、4.94 mm。结论采用KV-CBCT技术测量肝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为肝癌放疗MPTV提供参考,提高了肝癌放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