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后,牙合颌面的改变以及影响治疗后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乳牙反牙合患者20例,使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采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牙合颌面的改变,采用相关性分析矫治后上颌恒牙胚位置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牙反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相比,除SNA角(蝶鞍点-鼻根点-上...  相似文献   

2.
程传花 《中外医疗》2012,31(25):32-33
目的探讨改良FR3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方法改良FR3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患儿51例,每位患者矫治前及矫治完成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分析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矫治后上下颌骨位置及软组织均有改善。SNA角增大2.2°(P〈0.05),SNB角减少2.1°,ANB角增加3°(P〈0.01),上下中切牙角矫治后减少8.1°(P〈0.01)。结论改良FR3功能矫治器可同时改善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促进上颌骨发育,使下颌骨后退,牙颌面关系更协调,是矫治功能性前牙反的有效装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合)的疗效。方法对2011-01~2014-0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自愿选择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的15例牙(合)畸形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最长反牙(合)解除时间2个月,最短3周,平均疗程(4±0.5)个月。矫治后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追踪2年,13例牙性及功能性反牙(合)疗效稳定,无复发。2例有骨性反牙(合)遗传史,反牙(合)复发。结论固定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能够减少患儿的不配合及就诊次数,并顺利地解除乳前牙反牙(合),是一种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高效矫治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合的方法。方法对20例替牙期前牙反合患儿应用2×4矫治技术配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替牙期前牙反合患儿经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患者前牙反合全部解除,其中19例治愈,1例好转。SNB角治疗前平均(82.6±1.9)°,治疗后为(78.9±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矫治技术配合Ⅲ类牵引,能有效解除前牙反合,改善面型,促进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抑制下颌前伸,是替牙期前牙反合矫治中一种方便、有效的矫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式活动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前牙反颌的疗效。方法:用改良式活动矫治器对就诊的30名乳牙期前牙反颌患儿进行矫治,并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儿经3个月矫治后,前牙反颌均全部解除,前牙覆颌、覆盖正常,侧貌明显改善,与矫正前比较,SNB角减小(P〈0.05),ANB角减小(P〈0.05),U1-SN角增大(P〈0.05),Y轴角增大(P〈0.05),MP.FH角增大(P〈0.05)。结论:改良式矫治器能有效矫正乳牙期前牙反颌。  相似文献   

6.
史卫泽 《中原医刊》2005,32(17):59-59
替牙(牙合)早期个别前牙反殆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萌出至上、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萌出这一时间段,年龄段约在6—8岁,原有乳牙列无反(牙合),而恒前牙出现反覆(牙合),反覆盖,可有或无面中份轻微陷。反(牙合)是对面形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如不及早进行治疗,必然形成骨性错(牙合),严重影响美观,原则上应该早期治疗。可采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也有人采用落竹片咬撬法,现临床上倾向于固定矫治,本文24例反(牙合)的矫治分别用固定矫治器和上颌磨牙后垫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导弓矫治器的改良及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弓矫治器的改良及临床应用体会姜世同山东莱芜钢铁总厂医院口腔科关键词导弓矫治器,口腔异常/治疗导弓矫治器是最常用的功能性矫治器之一,主要用于前牙反或前后牙均反的安氏Ⅲ类错患者的矫治,尤其适用于下颌可后退(最好能达切对切)的乳牙、替牙及早期恒牙的前牙反...  相似文献   

8.
"2×4"矫治器是指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上下恒磨牙上粘着带环,4个恒切牙上粘着方丝弓托槽,使用多用唇弓矫治前牙反(牙合)的一种固定矫治方法[1].  相似文献   

9.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50例乳前牙反(牙合)的患儿,每天戴用活动(牙合)垫式矫治器.4周~6个月复诊观察,对其解除前牙反覆(牙合)关系所需时间、后牙咬(牙合)关系的建立、患儿面型的改善及复发人数来评价(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疗效.结果 50例患儿前牙反覆(牙合)关系解除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0例4~5周,34例5~9周,2例9~12周,4例12~18周,方可建立后牙咬(牙合)关系和前牙的正常覆(牙合)覆盖.经追踪观察没有1例患儿复发,面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观的.对于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董煜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11-3912
目的:探讨导弓式矫治器在乳替牙期前牙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上颌导弓式矫治器治疗乳替牙期前牙反病例7例。结果:7例患者分别在3周~6个月内解除了前牙反。结论:导弓式矫治器在乳替牙期前牙反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方法简便,并且有利于患儿保持口腔卫生。导弓式矫治器同时具备机械及肌能矫治的双重作用,既能利用舌簧推上前牙唇向移动解除前牙反,又可通过导弓促进下颌后退或限制下颌前伸,改善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由于制作简便,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TOMY自锁矫治技术对非拔牙矫治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例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患者,诊断为安氏Ⅲ类亚类错(牙合)、毛氏Ⅱ1+Ⅰ1类错(牙合)、高角、面部不对称,应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非拔牙矫治,测量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牙弓长度、宽度、牙槽骨宽度及基骨弓宽度。结果: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达到中性(牙合)关系;矫治后SNA、SNB和ANB无明显变化,上前牙唇倾度增加10°,达到正常值;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牙槽骨宽度、基骨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较矫治前有所增加。结论:临床上对于前牙反(牙合)伴牙列中度拥挤非拔牙患者,可考虑采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通过增加牙弓宽度和长度来改善前牙反(牙合)牙列拥挤,以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Forsus矫治已过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的颜面美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常规用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治疗的Forsus矫治器,应用到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该类患者,评价其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程度。方法:临床选择19例已过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安氏Ⅱ类患者.根据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的软组织测量标志点。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侧貌改变。结果:H角减小(1.43±0.94)°,鼻唇角增大(1.71±1.42)°,上唇突点后移(1.36±0.44)mm,上唇突距减小(2.02±0.10)mm,上唇角减小,上下唇角增大;下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Forsus矫治器能在短时间内使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软组织侧貌得以改观。避免了部分患者拔牙正畸或正颌外科,对现有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矫治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杨建玲  陈新  张素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47-148,150
目的通过前方牵引器和2X4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71例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71例采用2X4固定矫治器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由同一医师进行描绘定点及测量结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前牙反解除,建立前牙正常的覆覆盖关系;磨牙基本中性关系;患者的凹面型有明显的改善。前方牵引组患者治疗后的SNA角、ANB角、U1-SN角、S-N’-Sn角、Sn-N-B’角差值与2X4固定矫治组相比,两者有差异(P﹤0.05)。结论前牙反最佳矫治年龄为替牙早期,矫治方法据致病机制的不同进行选择,对于牙源性、功能性的前牙反,宜选择2X4固定矫治治疗,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前牙反,宜选择前方牵引进行矫形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任华烨  吴萼耀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158-158,160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儿童替牙期骨性反的疗效。方法应用面具和改良颏兜前方牵引器对36例替牙期骨性反颌的儿童进行早期治疗。结果经过6~12个月的前方牵引,使前牙覆颌覆盖以及侧貌得到显著改善。36例替牙期后方牵引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证实,SNA、SNB、ANB、上中-NA、下中-NB、MP-SN牵引前后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面具式前方牵引器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可以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Occlusal-maxillo-facial structural change of crossbite malocclusion after orthodontic thera-py by modified ACTIVATOR appliance was investigated. Eighty crossbite cases of deciduous denti tion and mixed dentition were treated by modified ACTIVATOR. Through pre- and post-treatment analysis of stone model, Schuller‘s position X-ray and craniofaciometrics, the change in craniofacial length, width and height in early-phase crossbite malocclusio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width of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dental arch. Maxillary length and protrusion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upper incisors slopped labially. The lower incisors slopped lingually, mental angle decreased more severely. The lower and posterior facial height was in creased to normal level.  相似文献   

17.
王鹏  惠英  苏哲君  刘锐 《疑难病杂志》2009,8(7):406-408
目的评价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II1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11~15岁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恒牙早期骨性安氏II1类错患者,经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X线侧位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双期治疗,II类磨牙关系矫治为I类关系,覆覆盖减小,咬合关系较好,头影测量下颌骨的变化显著,SNB角增大,下颌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ANB角减小,矢状关系改善,侧貌协调。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结合矫治骨性安氏II1类错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萌出诱导矫治器治疗混合牙列期儿童个别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例存在个别前牙反牙合的混合牙列期患儿,共计12颗前牙,用藻酸盐采取上、下颌印模并灌制硬石膏模型,送做萌出诱导矫治器,应用该矫治器进行治疗。通过SmartOptics Activity 880牙颌模型扫描仪,获取患儿治疗前、后的三维牙颌数字模型,应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2构建三维重叠模型,利用Imageware 13.2软件测量反牙合的上、下切牙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变化,对矫治前、后的覆牙合、覆盖进行测量。应用铜丝测量法直接测量上、下颌牙弓弧长,相应的牙冠宽度(未萌出的恒牙按照X线片法预测牙冠宽度)减去牙弓弧长计算上、下颌牙弓的拥挤程度。使用SPSS17.0 软件对同一患儿的术前、术后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对测量指标的术后改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发现符合正态分布,然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结果:疗程为(5.6±2.7)个月,矫治过程中,上、下切牙在三维位移上均主要表现为唇倾(P<0.001、P=0.025)。经过萌出诱导矫治器的治疗,覆牙合减少了(1.01±0.9) mm (t=-3.531,P=0.0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前、术后覆盖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771,P=0.460)。上颌拥挤度减少了(1.9±0.99) mm (t=-6.042,P<0.001),下颌拥挤度减少了(1.9±0.74) mm (t=-8.143,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萌出诱导矫治器可以治疗混合牙列期个别前牙反牙合,同时有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排齐牙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一种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良好途径。方法选择13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病例,进行分期非拔牙矫治:①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解除前牙反牙合;②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开辟间隙,解除拥挤;③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关闭牙隙。结果13例患者经5~8个月后,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第1磨牙平均远移约3.6 mm。结论分期非拔牙矫治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方法可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