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空白丸芯上药法制备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工艺优化,制备释放度符合肠溶制剂要求的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方法:采用空白丸芯上药法制备三七总皂苷的载药微丸,Lg(3 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包衣工艺参数,以体外释放度评价包农效果.结果:包农锅温度40℃、供液流速6 mL/min、包衣锅转速20 r/min,制得的微丸评价指标(包衣成品是否粘连、表面色泽均匀与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丹七有效部位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丹七有效部位丸芯,再以雅克宜93F肠溶包衣材料对载药丸芯进行包衣,以粉体学指标与体外释药性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微丸质量和包衣效率。结果制得的丹七有效部位肠溶微丸圆整度佳、收率高,在0.1 mol/L HCl中2 h内累积释放度小于5%,在磷酸盐缓冲液中(pH=6.8)2 h内累积释放85%以上。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制得的丹七有效部位肠溶微丸抗酸性好,具备较理想的肠溶特征,避免了丹酚酸和三七总皂苷类成分在胃液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兰索拉唑含药微丸,用流化床包衣法分别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和肠溶脉冲微丸,然后将两种微丸按固定比例填充至空心胶囊内。用体外释放度法观察肠溶微丸累计释放量。结果优化处方:载药丸心中碳酸镁用量15%,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用量20%;肠溶微丸中隔离衣层增重9%~10%,肠溶衣层增重>41%;肠溶脉冲微丸溶胀层包衣增重50%~60%,控释层包衣增重50%,肠溶衣层增重>41%,后干燥时间为4h。结论以肠溶微丸技术制备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蚓激酶肠溶包衣微丸的制备及其胶囊剂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蚓激酶肠溶包衣微丸,考察其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沸腾制粒装置顶喷制药丸,底喷悬浮包衣技术制备微丸,通过溶出试验考察其释放效果。结果:以优选处方、工艺制备的微丸在药典规定的酸性介质中几乎不释放,而在仿人工肠液中则释放80%以上。结论:本品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能达到肠溶目的,有效提高蚓激酶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刘潇湘 《中外医疗》2010,29(28):118-1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包衣锅滚制法,水为粘合剂,以蔗糖型空白丸芯制备含药微丸,分别用一种胃溶型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Ⅳ号)和2种肠溶型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Ⅱ号、Ⅲ号和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对微丸进行包衣,将上述3种微丸按l∶l∶1比例装袋,制备成pH依赖型缓释微丸剂。并以栀子苷为指标进行体外释放度的研究。结果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释放曲线呈现出pH依赖型的梯度释药特征。结论用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工艺可行,质量可靠,可达到较好的梯度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三七总皂苷缓释微丸制备工艺, 完成相关体外评价研究.方法 使用单因素筛选和L9 (34) 正交试验, 确立最佳的成丸条件;单因素试验考察包衣条件;体外释放度考察包衣增重对释放的影响.结果丸心制备方法为:三七总皂苷 (PNG) :微晶纤维素 (MCC) =1:3混匀, 以45%乙醇为润湿剂, 使用挤出-滚圆法制备, 挤出速度为45 r/min, 滚圆速度35 HZ (1 505 r/min) , 滚圆6 min, 60℃减压干燥4 h.正交试验结果为影响因素顺序为滚圆速度>滚圆时间>挤出速度, 其中滚圆速度有显著性差异.包衣条件为:以15%苏丽丝E-7-19050水分散体于40℃包衣, 喷雾压力0.4 MPa, 喷液速度为1.0 m L/min, 包衣1.5 h.体外释放度表明包衣增重17%有较好的缓释效果.药物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符合Higuchi模型.结论 三七总皂苷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稳定、可行, 可用于进一步研发, 并为其释放进行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的最佳制备工艺和结肠包衣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和评价.方法:以白头翁皂苷1B4和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的制剂处方和结肠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优选了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的制剂处方和结肠包衣处方,制剂处方中缓释材料(Eudragit RL/RS)用量为10%,包衣处方中结肠包衣材料(Eudragit S)用量为6.6%,包衣使片芯增重10%.体外释放评价结果表明:制剂在人工胃液中2h未释放,在人工小肠液中4h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小于5%,而在人工结肠液中1h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接近35%、2h均达到46%,在12 h小时内累积溶出率达90%以上,且能结肠定位缓速释放药物.结论:制备的复方白头翁汤结肠缓释片能较好地结肠定位缓速释药,达到了结肠定位和长效给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挤出滚圆法制备三七总皂苷微丸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三七总皂苷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最佳工艺和处方。方法: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三七总皂苷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微丸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效果。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三七总皂苷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高,体外溶出迅速。结论:挤出滚圆法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方法:将处方药材精制后的制备成舒胸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先以一定比例的羧丙基甲基纤维索(HPMC)、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配成包衣液进行包衣作为溶胀层。然后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进行包衣作为控释层,制备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9%、15%、18%和20%的包衣微丸。混合均匀,装入硬胶囊中,即得舒胸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舒胸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各种包衣微丸可以在不同时间依次释药,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缓释特征。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舒胸缓释胶囊中红花黄色素和三七总皂苷体外释放的?2值为90.1,红花黄色素和阿魏酸的?2值为77.3,三七总皂苷与阿魏酸的?2值为87.0。表明三者的释放度差异无显著性,而且均呈现出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微丸制剂中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可以达到同步释放,遵循了中药制剂复方配伍的整体观和用药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球的处方因素对微球成型性的影响。方法单因素考察肠溶囊材型号、用量、增塑剂种类、抗黏剂类型与用量,采用正交设计对肠溶微球处方进行优选。结果国产丙烯酸树脂和微粉硅胶均能满足制剂需要;最佳处方为药物与囊材比例1∶4,蓖麻油用量1%,微粉硅胶用量1.5%。结论麦冬皂苷肠溶微球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国产此类药用辅料有望成为肠溶微球生产的主要原料;处方设计研究为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实现中药微囊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自行设计的CO2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2)包衣设备研究肠溶包衣参数,为开发蛋白质及多肽的口服制剂提供工艺基础。 方法 以载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颗粒为微丸核心,以EUDRAGIT L100-55作为pH敏感的肠溶包衣材料,采用正交表研究压力、温度、增塑剂和包衣持续时间等不同的工艺参数组合,并考察肠溶包衣微丸的形态学和体外释放特性,以选择最优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包衣工艺。 结果 压力为20Mpa、温度为35℃、使用40%增塑剂的条件下包衣30min,所得BSA微丸在模拟胃液中释放量小于5%,在模拟肠液中迅速释放,符合肠溶包衣的要求。结论 得到了通过ScCO2制备肠溶微丸的最优参数组合,为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包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的包衣处方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机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药微丸,并通过依次包衣时滞内层(Eudragit RL 30D)和pH依赖外层(Eudragit FS 30D)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相似因子(f2)法统计分析释药曲线,考察影响大黄素微丸体外释药的处方因素。结果 最佳时滞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RL 30D增重5%,HPMC用量60%,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15%;最佳pH依赖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FS 30D增重4.6%,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5%。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和人工肠液中3 h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0%,人工结肠液7 h内基本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结论 通过调整时滞层及pH依赖层包衣厚度可以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处方工艺对雷公藤缓释微丸释放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转篮法,考察不同溶出介质中雷公藤甲素的释放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确定最佳的转速。结果:雷公藤缓释微丸包衣膜增重10%,以HPMCE3为致孔剂用量2%,以5 g/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释放介质,雷公藤缓释微丸在100r/min的条件下,在2 h、6 h、12h的释放度分别为30%、65%、98%。结论:选择了最佳的处方工艺,使雷公藤缓释微丸的释放度达到了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4.
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丹参速释微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复方丹参速释微丸,使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各成分达到同步释放。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丹参速释微丸,以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和冰片为体外溶出考察的指标性成分,对微丸中加入的崩解剂种类、用量,黏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进行了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了优化。结果在处方中加入20%泡腾崩解剂、5%羧甲基淀粉钠(CMS-Na)和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复方丹参速释微丸中冰片的溶出效率增加,且3种指标成分基本达到了同步快速释放。结论通过加入复合崩解剂,可以使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微丸迅速崩解,从而使复方中药中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各成分达到同步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黄藤素微丸,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黄藤素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优化微丸的包衣工艺,增强制剂稳定性。结果: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3C3,即蒸馏水用量215g/1 000粒、滚圆速度32Hz、微晶纤维素用量33%,成功地制备了黄藤素微丸;包衣最佳工艺条件如下:采用爱勒易包衣粉、包衣液浓度14%、包衣增重4%,黄藤素微丸经薄膜包衣后,增强了微丸的抗湿性。结论:本工艺科学合理,制剂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甲硝唑包衣微丸制备工艺并筛选包衣液处方.[方法]用离心包衣造粒法制备甲硝唑淀粉微丸,观察不同上药方法对甲硝唑微丸上药量的影响以及乙基纤维素包衣对EudragitS100包衣微丸药物释放速度的影响.[结果]溶液上药法及粉末上药法的甲硝唑回收率分别为98%±1%,95%±2%,而过筛混合法的甲硝唑回收率为70%±5%.溶液上药法和过筛混合法制备的甲硝唑微丸的载药量较高.随着乙基纤维素包衣质量百分比的提高,甲硝唑自EudragitS100包衣微丸中的释放速率呈明显减慢的趋势.[结论]建立采用离心包衣造粒法制备甲硝唑微丸的工艺.  相似文献   

17.
薄膜包衣法制备中药复方结肠定位定时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薄膜包衣法制备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定时片。方法以肠溶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100与Eudragit S100为pH敏感层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为时滞层包衣材料,采用包衣锅包衣法制成结肠定位定时片;以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使包衣片释药特性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当pH敏感层增重4%、时滞层增重6%时,可控制药物在到达小肠后3h释药,且不受胃排空的影响。结论通过调整时滞层、肠溶层包衣厚度,包衣片可基本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离心造粒法和流化床包衣制备硫普罗宁肠溶微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离心造粒法及流化床包衣制备硫普罗宁肠溶微丸,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国产离心造粒机制备硫普罗宁微丸,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用底喷流化床包衣设备,将微丸包肠溶衣,考察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及不同包衣增重微丸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制得的硫普罗宁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20%包衣增重的微丸体外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