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4,(4):180-180
“黏”与“粘”在使用中容易混淆,是常有的事。根据第5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注解,这2个字是有区别的。这2个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黏”标为形容词。表示动作,用“黏”的东西使物体连接起来,应选择“粘”,如粘信封、粘连、粘附;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4,(6):296-296
“黏”与“粘”在使用中容易混淆,是常有的事。根据第5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注解,这2个字是有区别的。这2个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黏”标为形容词。表示动作,用“黏”的东西使物体连接起来,应选择“粘”,如粘信封、粘连、粘附;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用“黏”,如黏附分子,这胶水很黏,麦芽糖黏在一块儿了。  相似文献   

3.
“证”“症”二字是明以后中医文献的常见字形,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概念。近年来,在一些新编出版的中医资料中,不少学者提出了“证”“症”本质有别,二者不可通用的观点。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目前,对“症”“证”二者的概念,在中医界尚无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读了贵刊1982年第4期后,收益非浅,特别是《百症赋浅释》(三),由于我的工作与其有缘,对该篇数读不厌.可能是由于编辑的失误,将195页左侧倒19行中的“阳陵、水分……”中的“阳”字错印,而应为“阴”字. 此外,对“五淋”的解释是否有误?望您转问作者.据多种教课书查阅,均认为五淋是“血淋、膏淋、热淋、石淋、劳淋”.以上所谈,若有不当之处,望加指教.巩县米河卫生院针灸室李小周小周同志:来信答复如下:1、“阳陵、水分……”中的“阳”应为“阴”字,是本人在眷写时不慎而把“阴”字误写成“阳”字,故应纠正。2、五淋的问题,历代医家说法不一,文献中的解释也不一样.(1)唐,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卷二十八15页中说:淋病、气淋、劳淋、石淋、血淋、卒淋.  相似文献   

5.
(白光)字是现代中医临床诊断较常用的一个字。但此字古代字书无记载。1985年以后,一些中医专门字典开始收载此字。1992年《汉语大字典》于“补遗”中也收载了“(白光)”字。目前收载“(白光)”字的几种字典对其音读、释义尚存在不同看法。笔者通过对中医文献的分析比较,认为“(白光)”字最早见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通过的“(白光)”字的字形分析,认为“(白光)”不是“(晄)”的讹字;两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发现中专版《内科学》及有关教材在疾病命名使用到“原”或“源”时,命名前后多次出现不一致现象,使学生在理解疾病及其要点上产生混淆、误解,教师授课时也无所遵从,许多人甚至认为这两个字在疾病名称中是可以互换的。这种情况不仅给教师授课带来困难,也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据此,笔者根据自己对疾病的理解,初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有关采用“原”与“源”两字的疾病举例中专第三版《内科学》中含“原”字的疾病名有,“肺原性心脏病”(P19)、“心源性哮喘”(P62)、“心原性哮喘”(…  相似文献   

7.
“征、证、症”是医学文稿中最常用的字或词,三个字虽然字形和字义不同,但由于这三个字读音相同(都读作“zheng”),所以,容易被误用,必须加以区别。 征:《现代汉语词典》(P1602)解释为:①证明:验证。②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③征  相似文献   

8.
《安徽医学》2009,30(4):397-397
读书看报的时候,常可发觉文中甚至问题中,将“症”与综合征的“征”字相混淆。作为一个不是从事医学工作的作者来说,或许情有可原,因为这两个字的辨义对于非专业的人士一般不会予以太多的关注。不幸的是有些从事医学工作的人,以及报纸杂志的编辑们也往往疏忽,堂而皇之将它们错用,井频频出现在权威的报纸或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意识混乱     
急诊科经常遇到躁动的病人,它不同于昏迷。有关昏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中文文献很多,但对躁动的文献几乎没有。笔者一直在注意这方面问题,最早在15版Harrison’S内科原理中的“altered mental status”一章中分为confusion与loss of consciousness二段。再查阅三种版本Emergency Medicine,这两个问题均分别叙述。Confusion就是急诊科经常遇到的躁动病人,今将Rosen’s Emergency Medicine(2006)中的confusion一章译为中文,供同道参考。Confusion英汉字典译为“意识混淆”笔者认为译为“意识混乱”较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安徽医学》2010,31(2):183-183
读书看报的时候,常可发觉文中甚至问题中,将“症”与综合征的“征”字相混淆。作为一个不是从事医学工作的作者来说,或许情有可原,因为这两个字的辨义对于非专业的人士一般不会予以太多的关注。不幸的是有些从事医学工作的人,以及报纸杂志的编辑们也往往疏忽,堂而皇之将它们错用,井频频出现在权威的报纸或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气机”、“病机”这二个术语。要解释清楚这二个术语,关键在于把“机”字的含义搞清楚。按一般语文的解释,“机”字的含义:一是指事物发生的枢纽,如生机、危机、转  相似文献   

12.
川法规则举例二倍体,四氧化三铁,三叶虫,“七五计划,一l字形接头,相差十万八千里语字用汉惯用 、须组必词, 、句词语的的型彩定色成辞构修素有词具为或作语字略数缩2.星期儿一律用汉字星期四3.夏厉和中国清代以前(含清代)历史纪年丁卯年八月十五日,清咸丰八年十二月十三日d.近邻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用汉字,两数字间不应加顿号四五米,三十六七岁,五六十种,十之八九5.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 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六个结论”“做了三次实验”、“四种产品”中的“六“二r” “四”一般不用阿数6…  相似文献   

13.
《安徽医学》2010,(10):1196-1196
读书看报的时候,常可发觉文中甚至问题中,将“症”与综合征的“征”字相混淆。作为一个不是从事医学工作的作者来说,或许情有可原,因为这两个字的辨义对于非专业的人士一般不会予以太多的关注。不幸的是有些从事医学工作的人,以及报纸杂志的编辑们也往往疏忽,堂而皇之将它们错用,井频频出现在权威的报纸或杂志上。  相似文献   

14.
<正>"黏"与"粘"在使用中混淆是常有的事。根据第5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注解,这2个字是有区别的。这2个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黏"标为形容词。表示动作,用"黏"的东西使物体连接起来,应选择"粘",如粘信封、粘连、粘附;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用"黏",如黏附分子,这胶水很黏,麦芽糖黏在一块儿了。  相似文献   

15.
(一)祖国医学对膏淋的纪载:在祖国医学文献内找不到乳糜尿的名词。不过有一种病叫米泔尿,形似牛乳,很象乳糜尿,米泔尿渐渐形成凝块,不易排出,故称之膏淋。(膏指块状物,淋指不易排出的现象)。汉华陀中藏经论诸淋云“膏者,小便中出物如脂膏”。千金要方“膏淋之为病,尿似膏自出”。医宗必读,按内经言淋,“湿与热二端而已”。明李梃用“八正散”以治热淋。膏淋病的原因,古人认为是湿毒流注,我们体会,湿毒是指某种生物,流注是寄生在人体。根据上述认识,我们用“自拟的八正解毒汤”及  相似文献   

16.
淋证与八正散三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腰腹之证。此病始见于《内经》,分类于《中藏经》,《备急千金要方》首以“五淋”命名。临床以热淋、气淋为常见。尤以热淋为最,治以清热利湿为上策,方以八正散最佳。本文结合文献探讨和笔者体会,分一、“八正”心悟;二、淋证心悟;三、方药心悟,供杏林同仁临证用药投方之借鉴。 一、“八正”心悟 《医方集解》云:“此手足太阳手少  相似文献   

17.
“征、证、症”是医学文稿中最常用的字或词,三个字虽然字形和字义不同,但由于这三个字读音相同,所以很容易被误用,必须加以区别。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证明;验证。②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③征求:征稿、征文。④征讨:出征、南征北战。在医学文稿中多用于综合征(而不是综合症)、征象、体征、指征。例如:肠易激综合征、手术指征、临床征象。  相似文献   

18.
<正> 破读,或称读破,谓破其本来之音,而另读一音。音随义转,义变音异,字形虽同,音义则别,故有破读。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曰:“古书字少,假借盖多。字或数音,观义点发。”所谓“古书字少,假借盖多”者,言音义虽变化为新,而字形仍假借其旧。所谓“字或多音,观义点发”者,言字既因假借而成多音多义,读书时则须依照其义之不同,而点发其读音。这“观义点发”,就是指破读。如“质有精粗,谓之好恶,并如字;心有爱憎,称为好恶,并去声。”(见《史记正义》)“并如字”者,言“好恶”二字皆读“如字初音”,即读其本来之音,不须破读。好,仍读上声,呼皓  相似文献   

19.
在医学期刊文献中,常常发现对氨、胺和铵这三个音同义不同的字在具体化合物中错用,如二乙胺错写成二乙氨,碳酸氢铵错写成碳酸氢胺,甲氨基错写成甲胺基等。因此,有必要谈谈氨分子、胺、铵离子的不同,为正确使用氨、胺、铵这三个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邪陷心包”与“邪热入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由于清代医学家章虚谷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以后,后来许多学者也混同论治。因而在临床上出现不少辨证和治疗上的错误。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清这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