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学报》2013,(12):1909-1910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愈疡煎治疗浊毒内蕴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愈疡煎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饭前30 min口服雷尼替丁,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积分情况、HP清除率、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7.33%,对照组有效率为74.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干菌清除率,治疗组为90.52%,对照组为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愈疡煎治疗浊毒内蕴证胃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方面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方治疗,对照组予阿拉坦五味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Akt、c-Met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和胃黏膜组织Akt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胃黏膜组织c-Met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显著降低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Akt、c-Met的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该方通过调控Akt、c-Met的表达水平及其活性而对CEG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兰芩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浊毒内蕴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兰芩化浊解毒方,对照组给予胃复春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胃镜病理变化、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芩化浊解毒方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浊毒内蕴型患者临床症状,逆转癌变病变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加减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浊解毒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NCV、SNC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加减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黏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及不完全肠上皮化生(IM)癌前病变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化浊解毒方汤剂和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Hp转阴率的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86.67%,胃复春组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病理学检查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8.33%,胃复春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转阴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3.17%,胃复春组为3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浊毒理论指导下运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除与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有着密切关系外,还可能与增强胃肠动力、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消溃煎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化浊解毒消溃煎,对照组服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两组均服药42d.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胃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变...  相似文献   

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0):1557-1561
目的:探讨基于浊毒理论应用自拟中药泄浊解毒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泄浊解毒饮,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脑肠肽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黏膜愈合率和内镜应答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腹痛、腹泻、腹胀、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33、P物质(SP)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黏膜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浊毒理论自拟中药泄浊解毒饮治疗UC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和脑肠肽水平,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基于浊毒学说组方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症状、胃镜、HP等的影响,以寻求治疗HPAG有效的基本方。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胃镜下改变及根除HP情况等角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清幽方加减治疗HPAG疗效佳,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于"浊毒致病学说"所组方剂化浊解毒清幽方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下表现和幽门螺杆菌(HP)等的影响,寻求治疗HPAG有效的中医药基本方。【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清幽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连、厚朴、枳实、白芍、木香、延胡索、三七、甘草)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胃镜下改变及根除HP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抗HP感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的抗HP感染疗效相仿。【结论】化浊解毒清幽方加减治疗HPAG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泄浊化瘀方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痰瘀互结证冠心痛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中药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泄浊化瘀方,两组疗程均为4w.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血尿酸(SU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善、SU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泄浊化瘀方对冠心痛痰瘀互结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幽门螺杆菌感染(Hp)患者的Hp根除率及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AG伴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先予标准四联杀菌疗法服用2周,继予安慰剂口服,每日1剂。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黏膜征象积分、病理学组织改变积分、胃泌素-17(G-17)、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及尿素酶B(UreB)水平变化;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3个月记录Hp根除率,并随访6个月,观察Hp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的胃镜黏膜征象积分、病理学组织改变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PGⅠ、PG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GⅡ、G-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优于对照组(P<0.05~0.01)。2组CagA、VacA及UreB的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0.01)。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证CAG伴Hp感染,抑杀Hp效果好,复发率低,且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病理组织学病变、促进黏膜修复,其治疗CAG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CagA、VacA、UreB、PGⅠ、PGⅡ、PGR及G-17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化浊祛瘀解毒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浊祛瘀解毒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化浊祛瘀解毒法治疗治疗组(53例),并与对照组(35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祛瘀解毒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切中病机,解除症状,可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全过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调肝运脾化浊方联合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每次456 mg,每日3次;治疗组予调肝运脾化浊方汤药口服,并配合电针治疗.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主要临床症状积分、肝脏酶谱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排空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每Et1剂。早、晚两次空腹服;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天3次,饭前30min服用。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在治疗时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胃脘胀满、堵闷、疼痛、嗳气、烧心等)。实验室检查:运用”c一呼气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对固体食物的排空情况,并进行症状积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半排空时间(Tm)延迟相时间(Tlag)胃排空系数(GEC)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胃动力,促进胃排空。结论运用化浊解毒方药,观察治疗前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排空指标和症状评分的变化,进一步证实化浊解毒方对本病患者胃肠动力方面的确切疗效,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口服化浊解毒方,对照组40例,口服胃复春.均连用2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1),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胃镜象(除水肿外)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胃黏膜病理表现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满意,化浊解毒方不仅能够较好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对于胃黏膜的恢复、肠上皮化生的改善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老年人气郁化火型轻中度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改良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选取气郁化火型轻中度抑郁障碍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对照组口服米氮平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两组...  相似文献   

17.
化浊清脑合剂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浊清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化浊清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40例为治疗组,并与常规治疗38例(对照组)对比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2.5%,总有效率为57.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行为、认知和证候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的检测也明显得到改善,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化浊清脑合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解毒化浊活血方配合注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对照组、注线对照组、西药对照组4组.治疗组口服解毒化浊方配合注线疗法治疗,中药对照组和注线对照组分别采用单纯口服解毒化浊活血方治疗和单纯注线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西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风复元口服液治疗气虚痰浊内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风复元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积分值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疗效进行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值进行比较,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复元口服液是治疗气虚痰瘀内阻型中风患者的有效方药,且安全无毒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法治疗PLGC的疗效机理。方法:将60例胃癌前病变(PLG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法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计数各组肠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及对胃黏膜癌胚抗原(CEA)、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结果:用药1个疗程后,治疗组IM、ATP阳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胃黏膜CEA、COX-2均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化浊解毒法能显著降低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IM、ATP。改善胃黏膜CEA、COX-2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