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品输液浪费的原因,减少药品浪费,节约经济成本。方法统计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年来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PIVAS)(不包括门诊PIVAS)记录的浪费的成品输液,对造成浪费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VAS共浪费成品输液388组,其中因打包、退费找药失误造成的浪费有133组(占34.28%),错误摆药又错误配置导致的浪费有72组(占18.56%),成品输液破损62组(占15.98%)。结论 PIVAS成品输液浪费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通过全体工作人员在每个工作环节的细心、认真工作,药品浪费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2.
医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室(PIVAS)是对医院药学服务新内涵的的体现,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严格审方后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护理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按规程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和抗生素等药物的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是药品调剂的一部分,同时为临床医疗提供药学优质服务,完成了药学服务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索信息系统给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住院患者长期输液医嘱的开具、药品的配置以及患者用药过程中给予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以2012年和2013年PIVAS所配输液无“特殊注意事项”作为对照组,有“特殊注意事项”作为观察组,分别统计出静脉配置数出错率,重点追踪了我院一化疗药物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在输液标签中给予“特殊注意事项”提示,相关参数如溶媒的选择、溶媒量的选择、给药途径、输液速度(滴速)、给药顺序、给药频次和冲配好的药液放置时限等,其错误数和错误率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P<0.05)。通过HIS系统,重点监测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查2012年和2013年使用了该化疗药物的病例,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发现较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也降低(P<0.05),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信息系统在PIVAS中通过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进一步规范了输液药物的调配、冲配和使用过程,提高了药师正确审方率、调配率,在使用过程中,护士也可方便地在输液标签中获取用药参数信息,使监管用药便利有效,以更好地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4.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lce,PIVAS)是符合《静脉药物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洁净间,由培训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的场所。我院于2008年建立PIVAS,按照GMP的要求设计,包括审方室、排药间、药品二级库、抗菌素药物配置间、细胞毒性药物配置间、营养药物配置间、成品间,负责全院住院患者长期医嘱的静脉药物的配置,实现了万级条件下的局部百级标准,做到了无菌、无颗粒、无污染的配置操作。药师全程参与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对提交PIVAS的医嘱逐一审核,发现不合理医嘱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探讨,并要求医生修改医嘱,使不合理医嘱得以纠正。我院PIVAS运行几年来,输液反应报告明显降低。下面以我院为例,浅析了在医院建立PIVAS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借助信息技术,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的各工作环节进行全流程优化,减少PIVAS输液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充分调研分析PIVAS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和原因,绘制鱼骨图,针对重点环节引入信息技术,建立医嘱审核的三重防火墙,在PIVAS管理平台上完善审方规则数据,建立全肠外营养制剂(TPN)审核模块,建立“不合理医嘱干预记录”管理模块;制定批次调整规则,对药品货位等药品信息进行标识,完善输液标签内容数据库等。结果:通过比较引入信息技术前后两个阶段的各环节差错评价指标,结果表明PIVAS各工作环节在引入信息技术后,其差错率大幅下降,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应用信息技术,对进入PIVAS系统的医嘱进行全流程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输液差错发生率,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输液的及时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集PIVAS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不合理医嘱1229份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给药剂量不当、给药间隔不当、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给药次序不当。结论我院住院静脉输液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药师通过审方干预可以改善不合理医嘱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茵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的临床实践意义,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抗感染疗效.方法 通过行政干预和宣传教育等措施提高合理用药率和治愈好转率,缩短抗感染疗程.结果 干预前病原学送检率、联合用药率、合理或基本合理用药率分别为44.23%、51.44%、63.46%,干预后分别为58.82%、45.80%,/0、75.21%.干预前后治愈好转率提高4_20个百分点(97.48%),平均抗感染疗程缩短0.97d(8.97d),医院感染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趋势不明显.结论 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和抗感染疗效.  相似文献   

8.
在输液过程中 ,由于药物的性质不同而在使用时存在不同的要求。有一些遇光易分解降低疗效的药物越来越多 ,如抗肿瘤的顺铂 (金属类 ) ,降压的硝普钠 ,抗感染的培氟沙星、培罗沙星等遇光易分解 ,因此 ,需避光保存 ,而在使用时更强调避光保护 ,以保持原有药物特性而增强疗效。但是在临床上往往使用避光用物及措施不当 ,用物不宜反复使用 ,并且只保护了输液瓶 ,而未保护输液管。当然达不到妥当的避光效果 ,但目前也有一次性的避光输液器是棕色塑料管 ,并非黑色 ,是否能达到避光效果值得探讨 ,且其价格昂贵(15 .0 0元 /根 ) ,给病员 ,每天增加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医院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10月门诊儿科处方2 000张及成人使用抗感染药物注射剂的处方200张,对其中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判依据。结果:儿科40%的抗生素DUI〉1,提示临床使用剂量不合理,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77.1%;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处方占静脉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数,儿科为71.1%,成人为43.0%;门诊静脉使用抗感染药物存在用药间隔不合理、输液间相互发生反应等问题。结论:要严格加强监督和管理、合理使用,使抗感染药物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0.
通过针对门诊输液的婴幼儿发生药物渗漏的原因,对婴幼儿输液进行管理,减少药物渗漏发生率。通过对门诊婴幼儿输液过程中发生药物渗漏的原因进行评估分析,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明晰列出原因,针对这些原因,从操作到宣教进行护理。通过管理,药物渗漏发生率下降22%,患儿家长对操作技能这项满意度从87%提高到9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药物使用、抗生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干预效果.方法 临床药师干预重点科室、医院的AUD及Ⅰ类切口手术抗生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比较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生物的预防使用比例由49.64%降至34.01%.用药指证合格率由61.15%提高到88.89%.品种选择合格率由48.92%提高到83.70%,用药时机合格率由29.50%提高到49.63%.术后用药时间合格率由30.22%提高到73.33%.抗生药物预防使用合格率由8.63%提高到48.15%.全院AUD由60.33DDDs降至43.17DDDs.结论 临床药师对抗生药物临床应用干预是有效的,促进了抗生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监测-培训-计划(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研究,调研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取我院2011年1~6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00份作为对照组和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住院药费、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等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MTP模式实施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58%,联合用药比例由49%降至5%,品种选择合理率由30%升至90%,用药疗程合理率由15%升至89%;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平均抗菌药费用降低.结论 采用MTP模式干预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率,降低药物费用,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防止抗感染药物的滥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汇总调查的2005年10月~2006年4月我院全院出院病例共2418份,统计这组病例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418份住院病人中共有1425例应用抗感染药物,使用率58.93%。其中一联用药占61.96%%,二联用药占32.49%,三联用药占4.35%,三联以上用药占1.19%。本组病人医院感染97例,发生率4.01%,其中霉菌感染14例,占14.43%,应用抗感染药物出现不良反应者6例,发生率占0.42%。结论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会导致二重感染机会增多,增加细菌的耐药菌产生,使原有的感染难以控制,感染治愈率降低。加强临床三级查房制度,层层把关,逐级落实,责任分明,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任保红 《医学综述》2012,(18):3143-3144
目的评价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现状,通过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在外科围术期的合理应用。方法以本院308例在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和胸外科实施的清洁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4例)和干预组(184例),对照组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用药,干预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用药。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的用药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我院在围术期的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经干预后,术前对照组用药率为30.65%,干预组为68.48%;术后药物联用对照组为38.71%,干预组为2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导致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在教育和管理方面需加强,并广泛宣传,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严格培训,特别是特殊操作的培训,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避免差错事故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建章立制,日常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结核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与遵医行为的关系,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降低结核病患者不遵医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封闭式问卷调查438例结核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满意度和遵医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核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以及满意度对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结核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满意度较高;不满意原因主要是就诊不方便、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诊疗环境差;结核病患者不遵医行为率为22.55%;文化程度较高者遵医行为好于文化程度低者(P〈0.05);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高的结核病患者,不遵医行为发生率低(P﹤0.01)。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可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遵医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取干预措施前后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方法从该院2011年3~5月归档的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00份病历作为非干预组,另抽取100份病历为干预组。制订统一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进行调查,分别从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开始用药时机及用药疗程等方面对纳入的每份病历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干预后,该院血管介入手术预防用药合理率由干预前的6%上升至干预后的99%(P<0.01),在用药时机、品种选择、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显著提高,而抗菌药物使用率、费用及使用强度(AUD)等均显著降低。结论该院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干预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公众用药依从性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公众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提高公众用药依从性,从而使得治疗计划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以面谈调查为主,网络调查为辅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WPS表格2012和SPSS 19.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描述。结果一共回收1946份有效问卷,其中,没有忘记服药经历者只占27.5%;不会增加或减少每次服用药量者占57.3%;有85.9%的人服药时间是遵照医嘱、药师的指导或说明书;有59.5%的人不会随意换药;40.5%的人不会随意停止服用;57.2%的人知道不遵照医嘱、药师的指导或说明书用药的结果。结论广东省公众用药依从性差,各地区的多数公众只是部分依从,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公众的用药依从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朱叙德 《中外医疗》2011,30(19):133-134
目的了解常见的几类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根据我院有关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资料总结常见几类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的表现。结果抗感染药物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具体病例合理使用。结论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对临床所用的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应该密切监测,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  相似文献   

20.
马峭屹 《中国医药导报》2014,(19):123-126,130
目的讨论和评估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引入风险管理前后产科护理药品管理中出现的用药不良事件和用药隐患事件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科护理通过引入风险管理后,用药不良事件从实施风险管理前的4.67%下降至1.33%;用药隐患由17.33%下降至3.00%。结论应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安全预防与管理干预,强化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