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牙釉质脱矿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 对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16例正畸固定矫治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牙釉质脱矿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正畸固定矫治治疗后脱矿者有18例,占15.52%.其中以下颌尖牙牙釉质脱矿、上颌侧切牙、上颌尖牙牙釉质脱矿患病率高;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不良饮食习惯、刷牙方式、牙膏的选择、正畸疗程、甜食的摄入频率等是导致牙釉质脱矿的主要危险因素;去除相关混杂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不良饮食习惯、刷牙次数、正畸疗程是影响牙釉质脱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临床医师应对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尽早开展釉质脱矿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广泛应用和开展,越来越多的口腔牙颌畸形得到了治疗,但产生的一些不良问题也逐渐为口腔正畸医师所重视,牙釉质脱矿便是其中之一。在口腔内具体表现为牙齿唇颊面出现形态不规则的白垩色斑块病损。作者对我院正畸科2003年11月-2006年1月行固定正畸治疗的部分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明确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好发部位及牙位,并以此分析好发的原因,提出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mage J软件不同阈值处理模式在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常规序列及磁共振波谱(MRS)序列扫描检查。由2名脊柱外科医生借助Image J软件的不同阈值处理模式测量L4~5椎间盘中心层面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1周后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名观察者之间及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以MRS序列测量结果作为定量评估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的“金标准”。分析Image J软件不同阈值处理模式所测得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与MRS序列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两名观察者之间及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测量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的可重复性均较高(均ICC>0.8)。Image J软件的固定阈值(60~140)模式、自动阈值模式、人工阈值模式测量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与MRS序列测量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其中采用固定阈值模式(阈值设置为80)时,Image J软件测量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与MRS序列测量的结果相关性最高。结论 Image J软件不同阈值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木瓜蛋白酶、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处理活体人牙,用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离体人牙,结果这些酶对有机酸对牙釉质的脱矿作用无明显的影响,但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人牙釉质内的蛋白质有溶解作用。作者认为,即使牙菌斑内有溶解牙釉质内蛋白质的物质存在,但对牙釉质的脱矿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在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好发部位、牙位以及危险因素,为正畸治疗中降低釉质脱矿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采用固定矫治后87例(1784颗)患者牙齿进行临床观察、记录,统计脱矿的发病率及病损部位.结果:87例患者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现象47例,牙颈部及托槽周围是好发部位,上前牙是出现牙釉质脱矿的好发牙.牙釉质脱矿发病率为54.0%,1784颗被观察牙中有212颗出现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1.9%.结论:正畸固定矫治引起的牙釉质脱矿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错颌畸形68例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定矫治器具有固位良好、支抗充分、适于加各种类型的矫治力,能有效控制牙齿移动的方向等特点,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此类矫治器结构复杂、通过粘结或结扎而固定在牙齿上,故口腔卫生不易保持,矫治结束后,牙釉质脱矿是常见的问题。作者观察了68例正畸治疗患者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口腔正畸患者使用正畸固定矫治器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现象进行临床观察,了解病发原因及病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120例口腔正畸患者,对其佩戴固定矫治器前后牙釉质脱矿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矫正前后牙釉质脱矿率,并统计矫治后牙釉质脱矿集中部位。结果使用固定矫治器后患者牙釉质脱矿率显著升高,由5.83%升高到15.9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釉质脱矿在上颌侧牙部位较为集中,发生率约为29.9%,发生部位大多位于正畸托槽龈的釉质上,其次为托槽近远中和边缘处。结论正畸过程中佩戴固定矫治器可使牙釉质脱矿的概率增加,必须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或采取一定措施才可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8.
刘军  姜采弟 《河北医学》2022,(9):1537-1541
目的:探究青少年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影响因素及氟化物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9例行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后是否发生牙釉质脱矿分为脱矿组(43例)与未脱矿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是否发生牙釉质脱矿的危险因素。依据43例脱矿患者采取的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B组,A组23例患者采用氟化物治疗,B组20例患者采取常规口腔卫生保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正畸前、正畸后12个月釉质脱矿指数(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dex,ED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频率、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甜食摄入及饮用碳酸饮料情况是影响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22/23)显著高于B组70.00%(14/20),P <0.05;正畸后12个月,两组患者EDI(0.22±0.04)、PLI(0.2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原因,好发部位、牙位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的30例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697颗牙齿,统计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常见部位,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结果:正畸治疗后有76颗牙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0.90%,以上颌切牙、上下颌尖牙和下颌双尖牙较为常见,好发部位为托槽龈方.结论:正畸固定矫治患者者龈上菌斑的代谢改变是牙釉质脱矿的主要原因,除口腔卫生宣教以外还要定期对正畸患者进行全口洁治以期有效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保护漆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预防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0例不做特殊处理,常规交代治疗过程中牙齿维护的重要性,并强调刷牙方法和时间.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氟保护漆涂布在托槽和带环周围,自然干燥.每2个月常规清洁牙面、吹干、再次均匀涂布1次.观察固定矫治器拆除后牙釉质脱矿的情况.结果:对照组脱矿发病率58%,治疗组发病率36%.观察的2190颗牙中,对照组脱矿发生率13 6%,治疗组脱矿发生率7 0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正畸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牙面清洁、涂氟能够有效预防牙釉质脱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ICON渗透树脂微创治疗材料对釉质龋白斑颜色和表面微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牛门齿100颗,将唇面向下作为观察面,环氧树脂包埋、打磨。暴露至少6mm×10mm的釉质牙面,分A、B、C、D 4个区,A区用抗酸指甲油封闭。采用人工龋脱矿液脱矿后,B区不做处理,C区经氟化物处理,D区经ICON渗透树脂处理,用电子分光光度比色仪测量L*值,用维氏硬度仪测量表面显微硬度值。结果脱矿后样本B、C、D区L*值较A区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材料干预治疗后,C、D区与B区相比,其L*值均较B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区的L*值与A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脱矿后及脱矿样本经处理后B、C、D区的表面显微硬度(SMH)值较A区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材料干预治疗后,两两比较,B区SMH值低于C区,C区SMH值低于D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ON渗透树脂对龋白斑的颜色和表面显微硬度的改善效果优于氟化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用青黛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经外阴活检证实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鳞状细胞增生型12例,硬化性苔藓型8例,硬化性苔藓型伴鳞状细胞增生型(混合型)4例,不典型增生型3例,经青黛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其外阴皮肤黏膜色素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7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经青黛膏治疗后的有效率为100%,治疗后鳞状细胞增生型、硬化苔藓型、混合型及不典型增生型病变外阴局部皮肤弹性评分与本证型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外用青黛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无创、无毒副作用、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联合复方紫银消炎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18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聚焦超声联合复方紫银消炎膏治疗组(A组)58例和聚焦超声治疗组(B组)6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98.28%,B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B组为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联合复方紫银消炎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效果优于单用聚焦超声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1.5T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中的T1WI高信号病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患儿42例,其中早产儿20例,足月儿22例,分别采用MR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DWI及SWI序列进行扫描,对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T1WI高信号病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38例SWI显示中等信号,与周围信号无差别,4例患儿SWI在双侧侧脑室后角旁发现斑片状低信号,其中早产儿1例,足月儿3例,经卡方检验,早产儿和足月儿PWML在SWI发生出血率无明显差异。50.0%(21)的病例在DWI上呈现高信号,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PWML在DWI上脑白质缺氧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多数新生儿脑白质损伤T1WI呈高信号病灶并不代表微出血,T1WI高信号产生主要与脑白质缺氧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及出血三种病理改变同时或不同阶段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多发白色扁平隆起病变(multiple white and flat elevated lesions,MWFL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行胃镜检查的患者926例。采用传统白光和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观察胃黏膜,分析MWFLs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征。 结果926例受试者中诊断MWFLs 75例,检出率为8.1%(75/926)。MWFLs阳性组女性占比和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占比高于MWFLs阴性组,年龄大于MWFLs阴性组(P<0.05);2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黏膜萎缩、PPIs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WFLs病理结果为黏膜慢性炎及胃底腺小凹上皮增生性变化,未见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改变。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12,95%CI:1.180~3.762),年龄(>55岁)(OR=2.541,95%CI:1.400~4.611)、服用PPIs(OR=1.951,95%CI:1.052~3.613)是MWFLs的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女性、长期口服PPIs是MWFLs的危险因素,病理学表现为胃底腺小凹上皮增生。内镜医师应该注意避免与肠上皮化生混淆。  相似文献   

16.
朴丽  刘亚茹  梁平 《吉林医学》2008,29(20):1701-1702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收治的30例患者,按"外阴白色病变临床疗效评分表"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正在深入进行。结论: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技术与方法,为了更好的达到预期疗效,临床治疗中作好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陈嘉鹏 《安徽医学》2011,32(5):604-606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宣教对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中成年人和青少年牙龈炎发病的影响,为牙龈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成年人和青少年固定正畸矫治者随机分为口腔卫生宣教组和对照组,宣教组在矫治前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在黏固托槽矫治后6个月对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同组牙龈炎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牙龈炎总患病率为46.7%,成年人组发病率(34.4%)显著低于青少年组(56.8%)(P〈0.01);青少年中对照组牙龈炎发生率(57.1%)明显高于口腔卫生宣教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成年人中对照组发病率(64.3%)虽然高于宣教组(45.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正畸矫治中成年人牙龈炎发病率低于青少年,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保持清洁的口腔卫生,预防牙龈炎的发生较成年人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