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喀什伽师县农村维吾尔族男性HPV感染的分布及亚型特点,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HPV干预及宫颈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凯普导流杂交芯片技术对新疆宫颈癌高发区新疆喀什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430例维吾尔族男性进行21种HPV亚型的检测。结果(1)430例男性HPV阳性率为26.28%,HPV阳性的男性中HPV16是最常见的类型,与其他类型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V感染的类型主要为16、58、31型;多重感染者15例,占HPV感染者的13.27%(15/113),多重感染以HPV16型合并感染为主,占86.67%(13/15)。结论新疆喀什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维吾尔族男性HPV阳性率较高,HPV感染的类型以HPV16为主,维吾尔族男性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农村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认知程度的作用,为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健康教育干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950例维吾尔族妇女,以电视讲座、集体讲座、专家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宫颈癌及 HPV 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对妇女实施健康教育干预2 a 后,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宫颈癌及HPV 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对干预前后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妇女对宫颈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妇女对宫颈癌的知晓率高于小学文化及其以下的妇女;健康教育干预后,妇女对宫颈癌的知晓率由23.16%提高至54.53%,对宫颈癌好发年龄的知晓率由12.74%提高至33.16%,对宫颈癌高危因素的知晓率由4.94%提高至15.58%,定期做妇科检查的妇女比例由3.37%提高至1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南疆农村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与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及职业状况的改善,妇女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提高。通过电视讲座、集体讲座、专家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可以提高妇女对宫颈癌的知晓率,新疆宫颈癌防治工作中进行有关宫颈癌健康教育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宫颈癌高发区喀什地区伽师县农村维吾尔族男性对宫颈癌及HPV的认知程度,为新疆宫颈癌的干预提供健康教育基础。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农村维吾尔族男性(n=648)进行有关宫颈癌及HPV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文化程度者最多(54.63%),农民占82.72%,经济情况差,86.42%的家庭年总收入<5 000元。(2)648例中仅有28例知道什么是宫颈癌(4.32%),主要知晓途径为电视及收音机等媒介(92.86%)。无一例男性知道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及高危因素,只有2例听说过HPV病毒。(3)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与文化层次有关,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提高。结论新疆伽师县农村维吾尔族男性文化程度较低且对宫颈癌及HPV相关知识匮乏,可能是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防治工作不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其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T型环的广泛应用,其在提高避孕效果的同时,T形环的尾丝使宫颈糜烂的患病率增加,值得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资料与方法一、避孕方式1996年我们在对奎屯市1500名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时,随机抽取两个工厂580名妇女进行调查。其中年龄23岁~60岁,平均33岁。580名妇女中几种避孕方式构成比为:宫内放置节育器者241例,(包括T型环和O型环),占41.60%;避孕套避孕者107例.占18.4%;其它方法组232例,占40%。二、避孕方式与宫颈糜烂我们对各种避孕方式中所发生的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维吾尔族妇女人群HPV(Human papilloma virus,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HPV感染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关系,为制定新疆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6月15日-7月15日在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选择30~60岁的1 300例维吾尔族妇女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接受问卷调查、妇检、HPV-DNA检测(HC-Ⅱ)、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于HPV-DNA检测(HC-Ⅱ)与液基细胞学检查任意一项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1)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妇女HPV总阳性率为10.31%。宫颈液基细胞异常率为2.77%。(2)不同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HPV DNA负荷量中位数最高为宫颈癌,最低为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组与CIN组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各组和宫颈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PV感染组中,细胞学阳性率分别为:ASCUS 42.11%、ASC-H 50%、LSIL 66.7%、HSIL 66.7%、浸润癌100%,与HPV非感染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阳性率也逐渐升高,且在各种宫颈细胞学病例中HPV感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宫颈细胞学异常与HPV感染有关;高病毒负荷量可能比患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风险更大,但是不能用来预测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宫内节育器(IU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放置IUD避孕者2620例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5~9MHz。结果:IUD异常发生率3.4%(90/2620),分别表现为:节育器低置者80例,占88.9%,合并宫内妊娠者62例;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者3例;节育器脱落3例;节育器变形、残留、断裂2例;宫内双器者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定期检查,是诊断节育器在宫腔内异常的首选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皮下埋植避孕剂的远期效果,对129例接受埋植避孕剂的妇女进行了4年的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129例妇女于1992年12月~1994年6月皮下埋植长效避孕剂,埋植时年龄18-40岁,其中25~35岁106例,占82.17%。产次0-3次,人工流产次1-9次。末次结局为人工流产者64例(49.61%),采用宫内节育器不适或失败者103例(7.84);畸形子宫2例。2方法:于月经周期第1周内或人流术、引产清宫术后,用套管针将避孕剂埋植于左上臂内侧部分皮下组织中。采用上海达华制药厂生产的11型长效避孕埋植剂(内含左旋18一甲基炔酮乃lug)。3…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60例子宫内上有节育器的妇女进行B超探查。得出宫内节育器上缘距离宫底的大小与避孕效果的明确关系,认为安置宫内节育器避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节育器在子宫内的合适位置,若宫内节育器上缘回声距宫底小于18mm者,提示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节育器上缘回声距宫底19至24mm者,提示节育器位置偏低,不能完全达到避孕效果;节育器上缘回声距宫底大于25mm者为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不能达到避孕效果。提示应重新安置宫内节育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吸毒人群与艾滋病有关的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探索健康教育和干预模式。方法通过大筛查方案对维吾尔族吸毒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毒行为、性行为、艾滋病知识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其调查有效问卷674份,有吸毒史的占100%,其中静脉注射毒品者占85.3%,共用针具者占15.6%;调查前6个月内有性行为者占90.1%(607/674),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最小16岁,多性伴者占81.4%;安全套使用率低,60.8%的人从来不用,每次都用的只占8.6%;正确认识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占80.4%,对几种非传播危险行为辨别不清楚;文化程度较低,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危险行为的发生、安全套使用率低与受教育的水平有关。结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度较低,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已有6000万以上妇女采用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我国使用:IDU者占70%,为全国节育器妇女总数的50%左右,放置.IDU虽是一种小手术,但手术量大,若手术不慎,可造成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求手术者必须按照常规正规施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确保育龄妇女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疆喀什11个团场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感染情况,为少数民族地区宫颈癌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6月5 199例女性的宫颈上皮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对14 种HPV亚型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共检出HPV阳性样本554例,阳性率10.66%,其中单一感染占比5.04% ,多重感染占比1.90%,单一感染率高于多重感染率。维吾尔族女性的HPV总感染率与HPV-16/18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汉族女性。30~39岁年龄段HPV检出率最高,其次为60~69岁,检出率分别为13.61%、10.63%。结论 新疆喀什11个团场地区女性中年和老年妇女HPV 感染率偏高,维吾尔族女性较汉族女性更易感HPV病毒,且单一型、HPV-16和HPV-18基因亚型多见,预防接种应选用包含这两种亚型的疫苗。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hygiene behaviors on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 (RTI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intervention among married women at childbearing age Methods : A total of 1 631 married women in 60 residence neighborhoods from 4 streets and 2 stagnant enterprises were selected by multistage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and interviewed face-to-fac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laboratory tests assay and gynecological examination.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SAS 8. 2. Result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 of five target pathogens, trichomonas vaginalis, candida albicans, G. vaginalis,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d Neisseria gonorrhoeae, in the study were 3. 04%, 5. 04%, 1. 52%, 6. 68%, and 0. 12%, respectively. Personal hygiene practices and sexual behaviors among married women in the study were good in general. The vast majority of women ( 98. 77% ) rinsed their vulvae every day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men (53. 03% ) took bath every day. In terms of the prevalence of endogenous infection,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women who had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insing their vuluae and taking bath ; and for the prevalenc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women whose husband had different frequency of washing their external genital organs before sexual intercourses each time. The mostly adopted contraceptive methods among women ranked by frequency were intra-uterine devices (IUD ) (68. 69%), male condom (16. 69%) and safe period (6. 20%), among which male condom could prevent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taking bath, the husband washing his external genital organ before sexual intercourse and the age of marriage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TIs, too. Conclusion :It is very urgent that health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of RTIs among married women be conducted and especially the knowledge on condom‘s double effects on contraception and prevention of RTIs be disseminated to urge women to practice hygiene behavior to achieve the aim of preventing RTIs.  相似文献   

13.
Qin WP  Lu JY  Hu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7):3331-3334
目的 通过研究克拉玛依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民族等宫颈疾病患病率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新村为单位,抽取克拉玛依地区9573例年龄20~61岁的已婚妇女,行妇科普查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查出274例细胞学异常患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其中,慢性宫颈炎11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53例、宫颈鳞癌10例.结果 克拉玛依地区慢性宫颈炎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1岁,维吾尔族妇女患病率高于其他民族.初次性生活年龄在18岁以下、阴式分娩、分娩2次以上、节育环避孕、绝育、避孕药是危险因素,而初产在25岁以上、工具避孕是保护因素.结论 加强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卫生保健水平,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和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控制妇女宫颈疾病的关键,是预防妇女宫颈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宫颈癌高发区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法检测90例新疆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及90例当地正常妇女宫颈组织中HLA-DRB1的等位基因。结果 等位基因 HLA-DRB1*15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OR=2.002),表明HLA-DRB1*15可能是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易感基因;而等位基因HLA-DRB1*04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3,P<0.05,OR=0.432),表明HLA-DRB1*04可能是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保护基因;HLA-DRB1的其他等位基因在两组中出现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B1*15可能与新疆宫颈癌高发区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是当地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04可能是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保护基因。两组基因的检测在维族妇女高危人群的筛选及群体遗传干预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特点在临床流行病学层面上有何不同以及发病率不同的危险因素之间有何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 482例维吾尔族、汉族住院患者(其中732例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患者,750例非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性行为和生育史、避孕史及吸烟史、生活习惯等。结果:维吾尔族妇女患宫颈癌危险因素(按OR值)排序为初次分娩年龄、初婚年龄、怀孕次数、月经期用材、家人是否吸烟和职业等因素。汉族妇女患宫颈癌危险因素(按OR值)排序为怀孕次数、丈夫是否做包皮术、家人是否吸烟、口服避孕药、初婚年龄和教育程度。维吾尔族、汉族妇女患宫颈癌既有共同的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初婚年龄、被动吸烟、怀孕次数,又有各自不同的危险因素。结论:共同的危险因素在维、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的排序不同(按OR值),所起的作用不同。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的发病率不同,有明显的临床流行病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东莞地区已婚育龄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亚型分布特点.方法 对4 332名生育年龄女性采用保密式问卷调查;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16、HPV 18、HPV 31、HPV 33、HPV 35、HPV 39、HPV 45、HPV 51、HPV 52、HPV 53、HPV 56、HPV 58、HPV 59、HPV 66、HPV 68、CP8304、HPV 6、HPV 11、HPV 43 19种宫颈HPV病毒亚型的分型检测并同时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 4 332名中感染育龄妇女中检测HPV亚型398例,总感染率为9.19%,高危感染率为7.55%,排在前5位的高危亚型是HPV16(2.216%)、HPV 58(1.293%)、HPV 52(0.877%)、HPV 53(0.646%)、HPV 33(0.600%);单一感染340例(85.43%),二重感染49例(9.88%),三重感染5例(1.01%),四重感染4例(0.8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PV感染与年龄、职业、性生活频率、文化程度、过早有性生活、孕次等相关.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HPV感染机率较高,有必要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妇女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从而预防HPV感染,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韦敏  林晓琰  黄宁  韦妙成  梁雯  赖丽珍 《重庆医学》2015,(25):3558-3561
目的:调查南宁市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状态及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1~6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自愿参加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及问卷调查的妇女431名为研究对象,收集她们的人口学信息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并行常规妇科检查、生殖道微生物检测、宫颈细胞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细胞学检查。对可疑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患者行阴道镜检查活检,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431名调查对象中,高危型 HPV 感染54例,感染率12.53%。在宫颈病变组与宫颈正常组中,高危型 HPV 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9.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研究分析,多个性伴侣(≥2个)和病原菌感染(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炎)是高危型 HPV 感染的高危因素。对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原菌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病是 HPV 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宫颈病变组中 HPV 感染率高于宫颈正常组,而初次性生活年龄早、多个性伴侣、病原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病是 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陆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49-2451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紧急避孕方法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优质节育避孕服务,减少人工流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佛山西樵镇已婚育龄女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己婚育龄妇女对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已婚育龄妇女紧急避孕法的知晓率为54.1%。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产次和家庭月收入是知晓紧急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0.313,2.149,2.239和1.767/2.123。结论佛山西樵镇已婚育龄妇女紧急避孕方法知晓率较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妇女,特别是高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较低、未生育的已婚育龄妇女紧急避孕方法的宣教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