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75岁以上房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组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对照组给予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对两组75岁以上房颤患者给予24个月有效随访,记录各组抗凝效果及华法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75岁以上房颤患者经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均顺利完成24个月有效随访(随访成功率100.00%),其中研究组栓塞发生率(17.86%)与对照组(栓塞发生率10.71%)对比结果 P >0.05,提示两组抗凝效果均较为理想;研究组华法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1.43%)显著低于对照组(53.57%,P <0.05),提示研究组用药安全性较优。结论:对75岁以上房颤患者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低,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县级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以及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实际抗凝治疗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对县级医生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2)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管理。结果:从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从9家县级医院收回292份调查问卷,对其中208(72.2%)份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11.5%(24)医生非常同意“经常不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华法林抗凝”,20.2%(42)医生非常同意“我充分了解了患者对华法林获益和风险”的观点。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均≥2的高危患者中,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例仅22.1%(46)(病例3)、19.2%(40)(病例4)、34.1%(71)(病例5)及21.2%(44)(病例12),HAS-BLED评分≥3的出血高危患者中, 使用华法林的比例仅8.2%(17例)(病例6)、10.6%(22例) (病例7)、9.1%(19例)(病例8)。结论:研究发现县级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相关知识和危险分层匮乏。影响县级医院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大困惑是不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我充分了解了患者对华法林获益和风险的观点。县级医生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和出血危险的评估等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贾茹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02-1103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基层医院房颤抗凝治疗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136例房颤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为慢性房颤,其中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占75例,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占36例。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原因:4例为抗凝禁忌症。38例为医生担心出血并发症和患者不能按要求检测INR和患者的依从性差,这类患者多数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作为替代华法林抗凝的措施。INR达标率33.33%(12例)。结论: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存在应用不足,因而加强医生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的教育及使用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达比加群酯将会更好地促进房颤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老年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oral walfarin anticoagulation, OAC)治疗不足的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河北省博野县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确诊为老年房颤患者476例。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为抗凝组,未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为非抗凝组。登记其一般情况、疾病特征、合并疾患及抗凝治疗等,对患者进行CHA2 DS2-VASc风险评分,评估房颤患者的抗凝状况并对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入选的476例老年房颤人群中,144例(30.25%)使用华法林抗凝。持续性房颤、糖尿病史、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 CHA2 DS2-VASc评分高者更多使用OAC治疗,合并冠心病的房颤患者由于更多用抗血小板药物而较少OAC治疗;患者依从性差、医生及患者担心出血为影响非华法林组抗凝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因;在华法林组,使用药物剂量为0.65~3.50 mg/d, INR平均值为1.77±0.59;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非冠心病是使用OAC治疗的预测因子。结论老年房颤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且未能严格遵循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进行抗凝;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非冠心病是使用OAC治疗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出血风险。方法对45例老年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采用院内系统化指导及出院随访指导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5例患者均能按要求随诊服药,监测指标INR值均在有效目标范围,未发生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个体化、综合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使用华法林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4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通过患者服药依从性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更合理地规范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非瓣膜心房颤动病人日常抗血栓治疗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uo HJ  Su JL  Zeng H  Yuan BH  Yao C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28-233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非瓣膜心房颤动(房颤)病人日常抗血拴治疗现状,发现房颤病人脑卒中预防存在的问题。方法从北京市城8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崇文区、宣武区、石景山区、丰台区)选择8所三级医院和7所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内科医生对门诊或病房非瓣膜房颤病人采取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583例病人中75%来源于门诊。其中64.3%来源于三级医院,35.7%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房颤病人服用华法林,其中39.1%国际标准化测量值(INR)控制在2.0~3.0。68.2%病人华法林服用时间在1年以内。5.7%病人曾经服用华法林。59.3%房颤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其中85.7%剂量在76~150mg/d,无一例剂量达到325mg/d。18.9%房颤病人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房颤病人不服用华法林的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78.6%病人没有获得抗凝建议,75%以上病人缺乏抗凝知识。房颤病人卒中患病率22.8%,服用华法林者脑卒中患病率22.0%,服用阿司匹林者脑卒中患病率为24.3%,不采取任何措施者脑卒中患病率为21.3%,脑卒中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58)。结论 北京非瓣膜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低于抗血小板治疗率,华法林服用率在我国处于较高水平,但服用时间短,效果欠佳。脑卒中高危房颤病人阿司匹林服用率过高,剂量偏低。提高房颤病人抗凝治疗一方面要改变医生的行为,一方面提高病人抗凝治疗相关知识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6年与2015年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各100例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均予详细讲解抗凝治疗相关知识,发放抗凝治疗宣传手册,制定术后回访跟踪手册。自行设计《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两组患者分别于心脏重症监护室(CCU)转入普通病房后3d、出院当天及出院后1个月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宣教的基础上实施持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即除问卷调查外进行提问式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个别单独交流,及时纠正错误。对于问卷中的错误解答给予详细分析,加强再次宣教,鼓励患者复述。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术后出血倾向、药物漏服、再次入院情况。结果CCU转入普通病房后3d,两组患者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当天及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倾向、药物漏服、再次入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持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能够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掌握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知识,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相关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随访结合门诊随访情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抗凝情况、凝血功能等指标。对于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抗凝药物依从性及房颤在有、无抗凝并发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瓣膜置换类型、年龄、文化程度、脑梗史、烟酒史、其他长期药物史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房颤及抗凝药物依从性与抗凝并发症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2.570、4.628。结论:抗凝药物依从性差及房颤是机械瓣膜术后发作抗凝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知识、态度及依从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PTE患者105例,采用自制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调查问卷,了解PTE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知识、态度及依从性。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50%;患者治疗相关知识得分为(12.83±3.25)分,合格率为48.57%(51/105);治疗态度得分为(22.41±4.86)分,华法林抗凝治疗态度好41例,64例患者态度得分较差;行为得分为(28.73±5.31)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知识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态度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饮酒情况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行为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TE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总体依从性较好,但相关知识掌握较少,遵医态度较差。  相似文献   

11.
12.
陈梦坤 《医学综述》2014,(16):3068-306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Ⅲ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术后妊娠率为47.62%,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vs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合并药物治疗ⅢⅣ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术后妊娠率为47.62%,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vs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合并药物治疗Ⅲ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有效提高妊娠率,降低CA125水平,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有效方法,水平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用推拿配合膏摩,辨症加减治疗小儿原发症遗尿症52例,其治愈率为81%,有效率为19%,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15.
13年来我们用丙硫咪唑治疗囊虫病82例,其中A组(皮肌型)总有效率100%,B组(脑囊虫病)总有效率90%,AB两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小剂量,长疗程的服药方法,既能杀死虫体而反应轻,表明丙硫咪唑是治疗囊虫病疗效好毒性低口服方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教务处汇总处理学生学期考试成绩的工作相当繁重。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每学期末,各学科成绩上报到教务处后,所有成绩的处理都是手工操作。近年来,计算机也只是代替了很少部分的人力,成绩的录入、校对、计算、统计汇总,以及各班班主任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等,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出错的几率还非常高,工作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0年~2007年我院对110例在术前通过B超或内镜超声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者比较. 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胆总管Ⅰ期缝合46例,置T管引流64例.开腹组均置T管引流.2组比较,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瘘、出血),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同样可起到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等微创效果, 如能在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 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重视医疗投诉对医院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论述了医疗投诉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分析了医疗投诉能发现医院工作中的问题和患者潜在的需求,是一项重要资源.医院必须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和完善投诉体系及机制,充分重视医疗投诉对医院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case of bilateral phaeochromocytoma with catecholamine-induced myocarditis is described. The two operations needed allowed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alpha-methyl-p-tyrosine alone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adrenergic block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drugs was particularly successful in the relief of symptoms and reduction of catecholamine metabolism as monitored by 4-hydroxy-3-methoxymandelic acid (HMMA) excretion. As myocarditis is a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bined use of alpha-methyl-p-tyrosine and adrenergic blocking drugs is suggested in the pre-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haeochromocyto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40万IU静脉推注,2次/d,疗程5d,同时予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观察患者死亡率、平均住院日、体温、动脉血气分析、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等.结果:乌司他丁+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氧合指数均好+对照组.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情况、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在两组无差别.结论:UT联合CVVH治疗重症肺炎可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