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辉 《实用医技》2007,14(33):4539-4540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放射科。CR、DR等数字化成像系统在影像学中充当重要的角色。骶尾椎摄片因骶骨和尾骨厚度密度差异较大在原屏.片系统中较难以同时摄片,CR、DR的超大宽容度可以弥补这一点,笔者总结这两年骶尾椎摄片的应用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吕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539-4540
<正>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放射科。CR、DR等数字化成像系统在影像学中充当重要的角色。骶尾椎摄片因骶骨和尾骨厚度密度差异较大在原屏-片系统中较难以同时摄片,CR、DR的超大宽容度可以弥  相似文献   

3.
CR与DR床旁摄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R和DR是常规X线图像数字化的两种有效途径.本文分析比较了CR与DR各自在床旁摄片的优势,并加以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R计算机成像系统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心血管外科手术后及康复中病人创伤大并发症多,不能搬动需要各种监护设备监护。X线床边摄片是其监护的重要手段之一。CR摄片其层次丰富的图像信息及通过对比度的调整,可得到明确的诊断图像,摄片成功率百分之百,避免了重复拍片。使X线摄片在心脏术后的监护及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R曲面体层摄影机的优点和发展.方法:随机各取经DR和CR曲面体层摄影机拍摄的50例全景牙片,有范围的经DR曲面体层摄影机和普通牙片机拍摄的60例单颗牙片,就出图时间、图像质量等级、图像的调节与后处理及牙医评分等进行综合评分比较.结果:DR曲面与CR曲面全景牙片综合评分有明显差异(x2=18.1,P<0.05...  相似文献   

6.
鼻骨骨质较薄,容易发生骨折,临床医生常规根据外伤史、触诊检查和x线摄影鼻骨侧位片进行诊断,但由于鼻骨两侧对称,在侧位片上因影像重叠和局部软组织肿胀等原因常常导致漏诊。因此,笔者对临床及DR检查怀疑鼻骨骨折或鼻骨骨折不明显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CR技术在大中型医院放射科工作中已逐渐开始应用,从传统的模拟影像信息转变为数字影像信息,对放射科技术工作是一次跨时代的飞跃。本文就AGFA-CR系统在日常床旁摄片中的应用进行小结,以评价CR技术在日常床旁摄片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使用丙烯酸模块和水模拟腕、膝和骨盆.分析CR和DR在人体骨骼摄影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CR在鼻骨骨折检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晓彤  杨惠珍  杨蓉  周海 《河北医学》2001,7(9):790-792
目的:为探讨CR在鼻骨骨折检查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了40例鼻骨骨折患者的鼻骨侧位CR片及普通X线平片。结果:40例鼻骨骨折在CR片上均有不同程度X线表现,而普通X线平片仅发现鼻骨骨折19例。结论:鼻骨侧位CR片对鼻骨骨折及其它面骨复合骨折的诊断敏感性高于普通X线平片,CR片骨折线显示清晰,综合信息量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替代普通X线平片并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0.
刘惠萍  张伟 《新疆医学》2010,40(5):92-92
我科为了方便各临床科手术后、重症患者、PICC置管及骨折牵引术后的患者,特使用床旁摄片机摄片以便满足患者需求。床边摄片都是急、危、重患者,一般首先要求的是保证摄片质量,但因床边摄片时由于病房空间狭小,摄片距离难以达到要求及一些危重患者难以配合,很难保证摄片质量,导致因曝光条件及体位未达摄片要求而导致二次重复摄片,现使用移动DR摄片后,使我科摄片成像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79例行种植牙治疗的患者行曲面体层摄影片( OPG)及锥形束CT ( CBCT)检查,将测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OPG与CBCT(矢状位)的各测量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BCT的测量值与真实值差异较小;CBCT矢状位断层片上前牙区种植体的高度及愈合帽的直径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牙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急诊期鼻骨骨折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52例本病患者行骨骨折整复术104例,其中鼻骨骨拆整复加鼻隔矫正术38例.鼻骨骨折整复加鼻窦骨折整复术13例,单纯鼻骨骨折整复术53例。结果:除放弃治疗12例外,治愈130例,好转10例。结论:详细检查并酌行CT扫描,注意发现鼻中隔骨折、颅脑损伤及鼻窦骨折的存在,严重复合伤按常规救治原则处理,伴鼻中隔骨折者可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急诊期鼻骨骨折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52例本病患者行骨骨折整复术104例,其中鼻骨骨拆整复加鼻隔矫正术38例,鼻骨骨折整复加鼻窦骨折整复术13例,单纯鼻骨骨折整复术53例。结果:除放弃治疗12例外,治愈130例,好转10例。结论:详细检查并酌行CT扫描,注意发现鼻中隔骨折、颅脑损伤及鼻窦骨折的存在,严重复合伤按常规救治原则处理,伴鼻中隔骨折者可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MSCT薄层扫描,并均采用三维表面遮盖成像法、多平面重建法和容积再现法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60例患者中单纯线型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18例;单纯性鼻骨骨折8例,鼻骨骨折伴有骨缝分离6例,鼻骨复合性骨折16例。CT三维成像均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以及空间关系。结论 MSCT重建图像对面部骨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为外科整复手术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手法复位术后临床护理要点,为后续临床护理提供方法参考。方法:2018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鼻骨骨折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法复位术治疗,术后给予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3%,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为95.6%。结论:鼻骨骨折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获得患者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16.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和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鼻骨正常变异的认识。方法80例鼻骨骨折病人,均做鼻骨CT横断面、冠状面和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全部诊断正确,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诊断65例,阳性率为81%。80例CT诊断的骨折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5例(占44%),粉碎性骨折12例(占15%),复合性骨折33例(占41%)。在18例健康志愿者的鼻骨CT检查中,发现2例鼻额缝缝间骨和1例鼻骨尖的“鹰嘴样”变异,其发生率为17%(3/18)。而CT均清晰显示骨折存在;18例健康志愿者中有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鼻骨变异。结论CT扫描在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鼻骨骨折改良鼻骨轴位投照法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鼻骨骨折的改良鼻骨轴位投照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鼻骨轴位左右分开摄片,100例鼻骨骨折患者均分别摄传统鼻骨轴位片和改良鼻骨轴位片,结果:传统鼻骨轴位片鼻骨骨折显示率32%,而改良鼻骨轴位片鼻骨骨折显示率100%,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改良鼻骨轴位投照法能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数字融合断层技术(DTS)在鼻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收纳的29例鼻骨外伤患者,采用常规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鼻骨侧位摄影及DTS,对比2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清晰度、对比度,对DTS诊断优劣进行总结。结果常规DR鼻骨侧位摄影对于鼻骨骨折诊断为19例,占66%,DTS对于鼻骨骨折诊断为29例,占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例(28%)的患者,由于体位或结构重叠无法在常规DR鼻骨侧位影像上确诊,而采用DTS可见鼻骨骨质连续性中断、骨质塌陷等情况。结论DTS成像清晰度明显高于常规DR摄影,无组织结构重叠,对于病变结构可清晰显示,成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复合性鼻骨骨折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合性鼻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 80例复合性鼻骨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 3 7例次、伴鼻中隔骨折 3 5例次、伴筛窦及眶内壁内折 11例次、伴额骨鼻突骨折 3例次、伴上颌骨LeFort骨折及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各 2例次。所有病例均进行闭合式手法复位或开放式手术整复。结果 :一次整复满意者 71例 ,两次整复满意者 7例 ,整复结果不满意者 2例。结论 :鼻骨X线摄片及鼻部水平位CT扫描对诊断复合性鼻骨骨折十分重要 ;复合性鼻骨骨折的整复应根据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理 ,必要时与相关科室协同处理  相似文献   

20.
全面部骨折(panfacial fracture)主要指面中1/3与面下1/3骨骼同时发生骨折。此类损伤常造成颌面部严重畸形,咬合关系紊乱,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本文对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0月间住院治疗的43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