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04例已知或可疑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静息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灌注图像进行评分(0-4分),计算总负荷评分(SSS)、总静息评分(SRS)和差值分(SDS=SSS-SRS)后进行随访,发生心脏事件后终止随访。结果共随访194例,随访17-46个月,随访中共有35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8.04%,SSS、SDS、SRS均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示SSS是心脏事件的最强预测因素。结论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像学表现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18例及未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4例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改变,观察组的总负荷评分和负荷静息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总静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表现,且伴有一定程度的心肌收缩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为对比,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桥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心肌桥患者31例,正常人11例)接受^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冠脉CTA检查的住院患者,全部患者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18例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我们对纳入对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桥心肌缺血性改变15例,阳性检出率为51.61%(16/3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缺血7例,阳性检出率为38.89%(7/18),心肌桥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性改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对心肌桥心肌缺血的诊断呈正相关(P〈0.05,r=0.369)。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射血分数在心肌桥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门控静息或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发现心肌桥所导致的心肌缺血性改变,并为心肌桥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价提供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王莹  李娟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03-405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ICM23例、DCM15例患者分别进行静息(REST)和腺苷(ADE)负荷G-MPI,对两组患者的心肌室壁放射性分布、室壁运动和左室心功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左室均扩大,DCM组有13例(86.7%),ICM组有2例(8.7%)患者伴右室扩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2,P〈0.01)。38例患者G-MPI均有异常,87%的ICM患者G-MPI表现为室壁节段性放射性减低或缺损,80%的DCM患者表现为弥漫性放射性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6,P〈0.01)。两组患者腺苷负荷G-MPI血流灌注总积分(SSS)、差分值(S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G-MPI血流灌注总积分(SRS)无统计学意义(P〉0.05)。G-MPI室壁运动分析显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室壁运动减低,其中13例(86.7%)DCM患者室壁运动呈弥漫性减低,20例(87%)ICM患者呈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88,P〈0.01)。G-MPI心功能参数分析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及收缩末期容积(ESV)均异常,E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和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PI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ICM与DC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价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Ⅱ型糖尿病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2±9.6)岁,吸烟18例;健康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4±10.2)岁,吸烟17例。所有患者在入组后抽取清晨空腹血检测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两日法先后进行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应用定性和半定量计分法对比分析两种状态下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参数,包括总差值(SD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吸烟史及BMI等临床特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TC、TG、LDL-C、SD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和LV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负荷状态下有37例(78.3%)共计79个节段出现心肌血流灌注异常,其中可逆性缺损占41个节段,部分可逆性缺损占33个节段,固定缺损5个节段;对照组40例中有5例共计7个节段存在血流灌注异常,均为可逆性缺损,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脂代谢紊乱,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也减低,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及时检出糖尿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减低患者,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对于延缓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CT)融合显像评估冠心病心肌血流异常与冠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84例疑似冠心病并接受SPECT/CT显像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计算心肌各节段负荷总积分(SSS)、静息总积分(SRS)、灌注积分差(SDS),并根据SSS分值分为轻度...  相似文献   

7.
陈小明  李自成  徐浩 《广东医学》2006,27(5):694-695
目的探讨负荷门控201Tl心肌显像在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对治疗方案选择方面的指导作用.方法对84例患者进行静息和运动负荷201Tl门控心肌显像并随访(32.92±16.77)个月.图像应用17节段的半定量评分法进行评分(1~4分),计算总负荷评分(SSS)、总静息评分(SRS)和总差值(SDS),并计算负荷EF值.结果随访中9例发生心脏事件,年发生率为3.90%.SSS,SDS,SRS及EF值均是心脏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素(P<O.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SSS是心脏事件的最强预测因素.根据患者的负荷EF,SDS值等可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结论应用定量门控201Tl心肌显像可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正确的预后评估,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SSS是心脏事件的最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为对比,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桥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心肌桥患者31例,正常人11例)接受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冠脉CTA检查的住院患者,全部患者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18例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我们对纳入对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桥心肌缺血性改变15例,阳性检出率为51.61%(16/3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缺血7例,阳性检出率为38.89%(7/18),心肌桥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性改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对心肌桥心肌缺血的诊断呈正相关(P<0.05,r=0.369).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射血分数在心肌桥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门控静息或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发现心肌桥所导致的心肌缺血性改变,并为心肌桥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价提供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王蓉  李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4):329-332,F0004
目的探讨99Tcm-MIBI腺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35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后1、6个月行99Tcm-MIBI两日法腺苷负荷/静息G-MPI,术后1~3年电话随访患者是否有心脏事件发生;;依据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心肌显像正常组、心肌缺血组及心肌梗死组,比较3组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用逐步回归法进行Cox模型分析预测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①患者PCI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的MPI结果比较,术后6个月MPI出现心肌新发或缺血加重的15例患者中,有13例在随访中发生心脏事件,占86.7%;②逐步回归法进行Cox模型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支架置入术后总负荷评分(SSS)、静息-负荷差分值(S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为预测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P值分别为0.009、0.002、0.033、0.026);③随访期间13例患者出现心脏事件,其中心肌缺血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3.5%(10/23),明显高于心肌显像正常组(20%,1/5,χ2=6.211,P=0.013)及心肌梗死组(28.6%,2/7,χ2=6.316,P=0.012),心肌显像正常组和心肌梗死组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动态G-MPI,可以较好的估测患者远期预后情况,为临床医师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66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6例)和安慰剂组(30例),利用门控单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进行心功能定量分析及心肌灌注图像可视化分析,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试验持续时间、总做功负荷、毛花甙丙每月用量、心力衰竭每月发作次数、总运动负荷评分(SSS评分)、总静息评分(SRS评分)、收缩期室壁厚度(SWT)、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 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不仅能改善心肌灌注,而且能在不影响心率和血压的基础上改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改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5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生14d后进行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时,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术后第3、7、14、28、56天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VEGF浓度。结果干细胞移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发生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死亡的概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浓度移植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通过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能增加患者血清VEGF浓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采取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L-Arg。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第6个月末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PA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采取尿激酶溶栓联合L-Arg,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注射改善心功能的治疗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方法选择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5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生14d后进行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心肌灌注(SPECT积分)、左室射血分数(EF%),术后第3、7、14、28、56天时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VEGF(pg/ml)浓度。结果干细胞移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两组间心肌灌注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心肌灌注及左室射血分数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浓度在细胞移植后3、56d时移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浓度在细胞移植后7、14、28d时细胞移植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通过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增加患者血清VEGF浓度,改善心肌灌注,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付巍  刘雪梅  范岩  刘韬  谢卫华  秦丽红  陈征宇 《吉林医学》2010,31(27):4649-4652
目的:腺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Ⅰ、Ⅱ、Ⅲ型患者154例及47例非冠心病伴有高危因素患者,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按照两者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标准分别统计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等。结果:4组201例患者均完成了腺苷负荷试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敏感度分别为90.26%和34.42%;特异度分别为46.81%和87.23%;准确度分别为80.10%和46.7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76%和89.8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46%和28.87%;漏诊率分别为9.74%和65.58%;比数积分别为8.15和3.59;Youden指数分别为0.37和0.22,阳性似然值分别为1.70和2.70,阴性似然值分别为0.21和0.75。除阳性预测值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较心电图试验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优势,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漏诊率低。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阴性基本可以排除心肌缺血的存在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十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随机对症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预后的LVEF、HAMA评分、SA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VEF分别较入院时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升高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HAMA评分、S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A、SAS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HAMA评分、SAS评分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3.3%,对照组的有效率达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那地尔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成年大鼠离体心脏超微结构和线粒体评分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n=6),正常组(N)、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吡那地尔后处理组(Pi),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进行线粒体评分。结果电镜显示心肌细胞N组结构正常,I/R组损伤最严重,IPO组及Pi组损伤程度相似,介于N组与I/R组之间。N组、IPO组、Pi组线粒体评分均低于I/R组(P〈0.05)。IPO组和Pi组线粒体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247)。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造成严重损伤,使线粒体评分分值增加,造成心肌损害,缺血及吡那地尔后处理均可减轻再灌注所致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降低线粒体评分分值,可能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99Tc^m心肌灌注显像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对判断川崎病患儿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59例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2S例)、亚急性期(15例)和恢复期(19例)三组,15例因发热待查入院(后排除川崎病及其他心肌病变)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99Tc^m-MIBI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并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测血Hcy水平。结果:①心肌显像结果:59例川崎病患儿心肌灌注显像阳性31例,阳性率为52.5%,对照组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②血Hcy结果:59例川崎病患儿各期血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1例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的川崎病患儿血Hcy水平明显高于心肌灌注显像阴性患儿[(9.12±2.01)μmol/L比(6.08±1.89)μmol/L,P〈0.05]。结论:血Hcy水平升高可间接反映心肌缺血程度,与心肌灌注显像联合检测对判断川崎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半定量分析不同缺血程度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以下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于民航总医院行两日法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6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2例(病例组)和非冠心病组47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MPI静息总评分(summed rest score, SRS)、负荷总评分(summed stress score, SSS)、静息-负荷差值评分(summed difference score, SDS)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24±5.18)岁,其中男性53例,女性46例。SSS及SDS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425, 95%CI: 2.873~19.192, P<0.001) 及(8.020, 95%CI: 2.980~21.984, P<0.001)。心肌血流灌注异常(SSS>3)诊断CAD的一致性,优于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与心肌不同缺血情况的联合实验。结论 MPI半定量分析SSS及SDS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SSS联合SDS不同缺血情况不能提高老年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苏中幼猪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当日.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给予400mg丹参多酚酸盐加250 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低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给予200mg丹参多酚酸盐加250 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7d。造模后4周,行核素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各组动物心功能;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做石蜡切片,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染色,高倍镜下计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结果:高、低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动物梗死周边缺血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下降,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后4周行核素门控心肌灌注显像,3组动物的梗死区均可见放射性稀疏区,但高、低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放射性稀疏区较模型组明减显小。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心肌灌注得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动物的左室射血分数也高于模型组(P〈0.05)。 结论:静脉维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减少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的改善,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