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黄帝内经》的教学方法“诵、解、别、明、彰”,联系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初步探讨中医内科的学习方法,可能有助于初学者对中医内科之学习方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医宗必读》为清代李中梓所著,凡10卷,载药360余种,涉及主治肿瘤的药物20余味,设积聚专篇,创‘阴阳攻积丸’,尤在治则方面倡攻外兼施,堪称治癌经典。《医宗必读》在中医治癌方面贡献之大,远为其它著作所不及,现总结如下:1尊《内》《难》,内外相因导致肿瘤发生 在肿瘤的病因方面,李氏提倡《内》、《难》的内外相因说;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内外二团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多责之正气虚弱,谓:“积之所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如小人在朝,由君子之衰也。”《难经》:“积者,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第11条原文为:“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对于本条的解释,中医院校各版教材均尊程郊倩《伤寒论后条辨》之注,认为是为辨寒热真假而设。然细绎仲景原意,实为论发病类型之文,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怎样“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巳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谈“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曹大明(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灵枢》,中医名词《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素问·保命全形论》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在《内经》的其它篇章如《灵枢·官能》篇亦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相似文献   

6.
“营卫不和”一语,是后世医家根据仲景“营卫和”,“此卫气不和也”等语提出的。《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谓: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而言。一是卫弱营强,……,一是卫强营弱”。  相似文献   

7.
痈疽是中医外科的一大类病证,范围相当广泛,大致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黄帝内经》对于痈疽有较为丰富的记载,后世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而形成今日中医外科学理论。1 痈疽的概念 痈,《说文》谓:“肿也”。《释名》曰:“痈,壅也,气壅否结里而溃也。”疽,《说文》谓:“久痈也”。《内经》与此认识基本一致。《痈疽》言:“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归之而不通,雍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  相似文献   

8.
王筑民、辛维莉二位先生合著的《中医古籍训诂概论》,出版于1994年,是对钱超尘先生《内经语言研究》《中医古籍训诂研究》的继承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阐明了学习训诂学与学习中医学的关系;丰富了训诂学的研究材料和训诂内容;拓展了中医训诂的方法;阐述了中医训诂的理论基础;概述了中医古籍训诂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本书对以后的中...  相似文献   

9.
《开卷有益》2013,(12):49-49
我国现存第一部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收载了中医第一张方剂——四乌鲗骨一藘茹丸,成为中医史上“最中之最”。  相似文献   

10.
"岐黄"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是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即以“岐黄”代称《黄帝内经》。由于《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奠基之作,至宋代,岐伯与黄帝首次被窦材《扁鹊心书》合称为“岐黄”,并被奉为医学正率之祖,被请进庙堂供奉起来,并开始注入新的含义,不仅仅是岐伯、黄帝二人的简称,而是由此引申为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当然更多的是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岐黄之术”、“岐黄之道”,分别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又“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由此可见,“岐黄”一词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从浩瀚的中医古籍当中均可看到先贤往哲对“和”的认识与运用是多方面的。而仲景《伤寒杂病论》正是在《黄帝内经》“和”之基础上,更加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使之更加日臻完善,成为“和”……  相似文献   

12.
皮楚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696-696,782
对“癫狂”之疾的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宣明五气论》云:“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癫,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人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相似文献   

13.
今人多以“大医”一说出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且以其有专论“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之言,而多臆断“大医”等义于“大师”之谓,此诚考镜不明,释诂亦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因而历史上人们一直多学科多方位地研究它,其中对于《黄帝内经素问》版本的研究也极为全面而且深入。但是《二十二子》本的《黄帝内经素问》却极少有人仔细研究,比如《二十二子》本的《黄帝内经素问》与其他的本子,尤其是与其据影刻的“顾从德本“究竟有什么异同?《二十二子》本《黄帝内经素问》的行款格式、正文、注文的状况,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晚清的版本,对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版本研究,以及研究19世纪末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百姓”一词在古书中有“百官”与“平民”两个含义,《黄帝内经》中出现的“百姓”所表之义应属前者,这是上古时期的用法,年代应在战国之前。由此传递出的信息是:《黄帝内经》中某些篇章的成书年代也应在这一时期,它的出现要早于《论语》、《孟子》等古书;同时,根据对现存一些文献资料的分析,战国之前应当是已经产生了医学书籍,从而进一步说明《黄帝内经》中的某些篇章出现在战国之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马莳毕生精研《内经》,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阐发经文微义,承前启后,有较大的影响。其学术特点主要是:训解经文详明缜密,注重联系实际应用;以经解经,前后融会贯通;并首创注解篇名,条分缕析,使之明了。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言上古圣人教民以保真之道,虚邪谓八风从其冲后,虚之乡来者,主杀万物,若在未有来外邪之时,采取先预防的手段,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致病因素,故曰贼风,贼风就是风寒湿暑燥火六淫,及传染病之类等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生生之谓易”的养生学意义阐论(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生之谓易”是《周易》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生生”,既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普遍遵循的法则,又是宇宙万物推陈出新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人类蓬勃向上、追求进步的基本精神。这个命题,不仅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渊源,也是中医养生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是指阳气鼓动、蒸化阴液外泄。汗液源于脏腑化生之阴液,阳气对阴液的温煦、鼓动和蒸化是汗液产生的动力。吴鞠通也在《温病条辨·论汗》中说:“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早在《内经》中,就对有关汗出辨证论述详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为历代医家称之谓“群方之祖”。朱丹溪日:“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1]”。笔者从事临床虽不多时,但在学习、应用《伤寒论》、《金匮要略》诸方时,深得其益,体会铭心,现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