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双叶骨皮瓣再造拇指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为应用尺动脉腕背支骨皮瓣再造拇指提供解剖学理论基础。 方法  3 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测尺动脉腕背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外径、皮支及骨膜支 ,用一侧标本进行再造拇指摹拟手术实验。 结果 腕背支于豌豆骨上 (4 0± 1 0 )cm始于尺动脉 ,干长 (1 2± 0 5 )cm ,外径 (1 3± 0 5 )mm。分出升支和降支 ,外径分别为 (0 8± 0 3 )mm和 (1 1± 0 2 )mm。腕背支的皮支分布前臂尺侧、腕部和手背尺侧 ,骨膜支分布尺骨远段前内侧面和第 5掌骨。 结论 尺动脉腕背支为蒂的前臂尺侧和手背尺侧双叶骨皮瓣 ,可用于再造拇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和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尺侧手掌及小指软组织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术式. 方法 选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以第5掌骨头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的起源、外径、分支与分布、主干长度及主干到第五掌骨头的最短距离;②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的走行及分布.另选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小指尺掌侧动脉93.3%起自掌浅弓凸侧的尺侧缘,6.7%由第3掌心动脉与掌深弓发出的分支汇合而成.不同起源的小指尺掌侧动脉发出的穿支穿出深筋膜位置相对恒定,穿出点位于第五掌骨头上(1.3 ±0.3)cm处,由小鱼际浅层肌(小指短屈肌与小指展肌)与第五掌骨之间穿出至皮下,与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形成直接或间接吻合.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起始外径(0.8±0.4)mm,穿支动脉干长(2.0 ±0.6)cm.结论 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与尺动脉腕上皮支吻合点位置较固定.以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为蒂设计皮瓣,血供可靠,转位灵活,可用于修复尺侧手掌及小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带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筋膜皮瓣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以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为蒂前臂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可靠性。 方法 选用红色乳胶及中国墨汁动脉灌注上肢标本共 2 0例 ,上肢动脉铸型标本 5例 ,解剖观察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来源、走行、分布及与腕背血管分支吻合。在解剖观察基础上 ,临床应用 12例 ,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手部皮肤及深部组织缺损病例 ,设计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蒂前臂尺侧逆行皮瓣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 15cm× 9cm ,最小 5cm× 8cm。 结果 尺动脉腕上皮支于豌豆骨上方约4cm处恒定起于尺动脉 ,起始处外径约 1 0~ 1 5mm ,主干长约 1 2cm ,于尺侧腕屈肌深面分出升支和降支。降支自腕上皮支分出下行 ,起始处外径约 1 0mm ,在腕背尺侧与桡动脉腕背支末端形成恒定的吻合。此外 ,尚有较浅层次的吻合支约 4~ 5支 ,分布于指伸肌腱浅面、小指展肌与小指伸肌腱之间。降支在行程中有较丰富的静脉血管网伴行。临床应用 12例 ,10例全部存活 ,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术后经 6~ 12个月随访 ,皮瓣存活 ,血运良好。 结论 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与腕部血管网有丰富的吻合 ,以降支为蒂逆行供血设计皮瓣 ,血供可靠 ,蒂部更长 ,转位更加灵活 ,皮瓣转位可覆盖手部各种创面。  相似文献   

4.
手背尺侧岛状皮瓣修复小鱼际软组织缺损董友,李庆从1993年以来,我科应用手背尺侧岛状皮瓣修复小鱼际软组织缺损3例,效果满意.应用解剖:尺动脉在豌豆骨上4cm发出腕背支(腕上皮动脉下行支)经尺神经前,尺侧腕屈肌呼后向内下走行,过几骨茎突前下方至手背尺侧...  相似文献   

5.
闻胜华  陈好德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3):177-179,T002
本研究用注射、解剖、化学清洁和组织透明法,观察了74侧不同年龄(3~89岁)新鲜尸体月骨和豌豆骨的血供。月骨的滋养动脉可分成掌侧、背侧两组。掌侧组动脉主要严重掌侧桡腕弓,背侧组动脉来自腕背弓和背侧桡腕弓。根据月骨滋养动脉的入骨部位、数量及骨内的吻合情况,可将月骨分成两大类。豌豆骨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尺动脉、尺动脉腕背支和尺动脉掌深支,这些动脉的分支在豌豆骨的关节囊外形成一个完整的动脉坏。本文对某些临  相似文献   

6.
魏长月  王辉  李凡  刘相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7,21(2):105-105,F0003
小鱼际皮瓣是以尺动脉掌浅弓皮支及尺神经小鱼际皮支为蒂的皮瓣,常可通过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我们在解剖观测的基础上设计以小指尺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小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掌及手指掌侧皮肤缺损,自2001年以来临床一般应用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以掌背动脉为蒂的尺骨远段背侧骨瓣移位修复第3、4、5掌骨头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腕背动脉网的构成及分支。结果 腕背动脉网由桡动脉及尺动脉腕背支及与骨间后动脉终末支,骨间前动脉腕背支吻合形成,由该网发生第2、3、4掌背支,第2、3、4掌背动脉由掌背支与掌深弓所发深支吻合而成。结论 以第3、4掌背动脉为蒂的尺骨远端背侧半片骨瓣,可修复第3、4、5掌骨头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背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三种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桡动脉在腕背鼻烟窝穿出,与尺动脉掌深弓吻合之前,发出腕背皮支、第1掌背动脉、拇指背侧支以三支动脉为蒂,形成逆行鼻烟窝皮瓣、第1掌背动脉皮瓣、拇指背侧动脉皮瓣,修复虎口挛缩和指、示指、腕掌、腕背侧皮肤缺损。结果切取桡动脉腕背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3例,修复拇指、虎口、指、腕掌、腕背组织损伤及缺损。术后随访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桡动脉腕背分支行岛状筋膜皮瓣血运好,质地柔软,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安全、损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尺动脉腕背支为蒂皮瓣设计改进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为临床尺动脉腕背支皮瓣设计改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40侧成人上肢标本,对尺动脉腕背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以及浅深静脉伴行交通关系,进行详细的解剖观察。结果:尺动脉腕背支是前臂、腕部和手背尺侧复合组织的营养血管,与手、腕部形成多部位的吻合。贵要静脉粗大,深静脉与其交通丰富。结论: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可在前臂尺侧、手背尺侧设计顺行、逆行皮瓣,用于手腕部创伤修复。并就术式设计提出吻接贵要静脉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三角纤维软骨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骨间前动脉腕背支在伸肌腱深面贴骨间膜背侧下行至尺骨茎突上(1.6±0.8)cm处分为内、外侧终支,并分别与尺动脉腕背支、桡动脉腕背支吻合.腕背支近端较恒定地发出尺、桡侧骨皮支,其中尺侧骨皮支经伸肌间隙沿尺骨小头走行,沿途分出皮支和尺骨骨膜支.尺侧骨皮支长(1.4±0.7)cm,外径( 0.9±0.2)mm,可提供3.1cm×3.2cm×0.3cm尺骨远段背侧骨膜瓣.结论可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蒂设计尺骨远端骨膜瓣转位修复三角纤维软骨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轴心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14例小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轴心血管,第5掌骨头颈处为旋转点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感觉、外形良好。结论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轴心血管,第5掌骨头颈处为旋转点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皮瓣成活率高,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1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外露者,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进行修复。其中8例面积为2.5cm×1.0cm-5.2cm×2.2cm的皮瓣.在腕上皮支下行支轴线上切取:3例面积为5.5cm×3.0cm×6.2cm×3.8cm的皮瓣,在腕上皮支下行支及上行支轴线上切取。皮瓣切取后,8例下行支皮瓣内腕上皮支主干均直接与受区指动脉吻合,3例合并有上行支的皮瓣均移植了前臂静脉与受区的指动脉吻合,皮瓣内的皮下静脉或伴行静脉分别与近端指掌侧或指背侧2-3根静脉吻合,将皮瓣内携带的1条尺神经手背支与指固有神经接合。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并获得4~17个月随访。皮肤弹性、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9-12mm。结论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供区隐蔽,血管穿支位置恒定,不损伤主干血管,供区损伤小,切取简单。修复手指缺损外观满意,可携带神经恢复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创面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改良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方法 根据尺动脉腕上皮支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走行设计改良皮瓣 ,于腕上皮支起点的近端 1cm处结扎并切断尺动脉 ,形成以尺动脉携腕上皮支和前臂内侧皮神经为蒂的改良皮瓣。 1997年 8月~ 2 0 0 1年 11月 ,用此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 15例 ,其中急诊手术7例 ,择期手术 8例 ,皮瓣范围 7cm× 5 cm~ 12 cm× 8cm。 结果 术后随访 3周~ 6个月 ,15例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远端无缺血、坏死 ,外观及功能满意。 结论 改良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血管蒂长、血供丰富、具有感觉 ,可修复手掌任何部位的缺损 ,且手术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前臂背侧血管分布特点与皮瓣设计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目的:通过成人前臂背侧血管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选用皮瓣提供依据。方法:用50例上肢标本,对前臂背侧血管的分支分布和吻合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是前臂背侧的营养血管,动脉间以及与尺、桡动脉腕背支相吻合。结论:本研究为下述血管为蒂的三种逆行皮瓣,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1)以桡动脉腕背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皮瓣;(2)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尺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尺侧皮瓣;(3)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桡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桡侧皮瓣。上述皮瓣可携带骨膜、骨质,用于手部创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部创面的皮瓣设计。方法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与腕背动脉弓交通,形成尺动脉腕上皮支上下行支为蒂的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结果2000年4月~2003年10月于临床应用8例,其中修复手背和指背创面3例、手掌创面2例、第1指间隙创面3例。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该皮瓣血管蒂长、供区隐蔽,为手部深度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前臂背侧嵌合骨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骨间后动脉皮支分布,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血管交叉点血管的外径及骨间后动脉与前动脉吻合情况。同时观测尺骨茎突近端5cm范围内,尺骨背侧骨膜血管支数目及血运来源。结果骨间后动脉沿途发出6-10个皮支,在深筋膜浅层形成丰富血管网吻合。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间隔1-2cm发出皮支(15例);Ⅱ型:分远、近两组(7例)。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血管交叉点动脉外径(1.4±0.2)mm。在尺骨茎突近侧(2.4±0.5)cm处骨间后动脉与前动脉腕背支形成恒定吻合。尺骨茎突近侧5cm范围内,骨间后动脉向尺骨远段发出(3.0±0.8)支骨膜支(19例);骨间后动脉发出2支骨膜支,骨间前动脉背侧支发出1支骨膜支(2例);骨间前动脉背侧支发出2支骨膜支(1例)。结论以骨间后动脉为蒂可切取前臂背侧皮瓣、尺骨远端骨瓣形成嵌合组织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合并小块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2例手指缺损,根据手指皮肤缺损形状及面积设计皮瓣,皮瓣大小:1.5 cm×4.5cm~4.0 cm×8.0 cm;皮瓣血管蒂分别与受区指动脉及浅静脉作端端吻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较恒定,供区隐蔽且损伤小,受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 ×2cm~7 cm×3 cm,2例带有部分尺侧腕屈肌腱,9例均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结果 9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达S_3级以上.结论 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手指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