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少青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59-2059
恶性淋巴瘤发展为白血病现象,称为白血病变,这一阶段的淋巴瘤称为白血病相的淋巴病或称肉瘤白血病。所谓淋巴瘤白血病不是一个特殊的疾病,而是高度恶性淋巴瘤在国际分类中Ⅰ淋巴母细胞型及J小无核裂型发展到某一阶段时可向白血病转化,他们关系非常密切,而一旦转化为白血病,预后极差。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淋巴瘤120例,其中有10例合并白血病,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6例白血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彬 《青海医药杂志》1996,26(12):40-40
16例白血病患儿的护理体会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桑彬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在小儿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中白血病占第一位,其特征为造血组织中的白细胞异常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体内各组织和器官而引起各种临床表现,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因此对于白血病...  相似文献   

3.
T-ALL患儿细胞内IL-10、IL-12和IFN-γ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T-ALL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T-ALL患儿白血病和非白血病T细胞内IL-10、IL-12和IFN-γ3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IFN-γ在T-ALL患儿非白血病T细胞中显著降低,而患儿白血病细胞内未检测到。IL-12在T-ALL患儿非白血病T细胞中部分有表达,而正常对照T细胞和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均无表达。IL-10在T-ALL患儿正常T细胞、白血病细胞和正常对照T细胞中均未检测到。结论:ALL患儿体内可能存在TH1/TH2样细胞因子产生的失平衡状态,这可能是ALL发病中的重要机制之一;推测了T-ALL发生时,体内可能通过复杂的调节机制,抑制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白血病是指生后四周内起病的新生儿急性白血病,为新生儿期少见病。到1990年国外仅有100多例报道,国内至80年代初只报道28例,其中90%为粒细胞性,到89年底共报道80例,仍以急性粒细胞型多见。本例为生后第三天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较为少见,为此,我们复习了相关文献,一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髓外白血病的诊治杨世海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430030)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白血病细胞不仅在骨髓内广泛而无限制地增生,且可浸润到身体各组织和器官(如骨骼、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心、肺、肾及生殖器官等),形成髓外白血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DNA指纹分析技术检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因重排。方法:用LE11.8、MYO和M13探针,经Southern杂交法检测12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细胞的基因重排。结果:发现初治或复发与完全缓解时的DNA指纹图相比,谱带有增加或减少。结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白血病细胞存在基因重排;DNA指纹可以区别白血病细胞和正常细胞;DNA指纹技术可以检测到残留的少量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7.
袁秀真 《中原医刊》2004,31(4):59-60
急性白血病约有20%左右的患者用经典方案不能缓解,40%的病例缓解后复发,主要原因是白血病细胞的耐药、微小残留病灶、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等部位在常规化疗剂量下难以达到有效浓度,造成白血病难治或髓外复发。大剂量化疗可以使这些部位的药物达到有效浓度,防止髓外复发,且高浓度药物易扩散到白血病细胞内,克服细胞对传统剂量的耐药并消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克隆技术分析新白血病相关基因LRP16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使用相关分子克隆技术RLGS及RACE,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中克隆出的新白血病相关基因进行研究,并探讨新白血病相关基因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影响。结果:我们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中克隆出一条长度为2450bp的DNA片段。经过国际基因验证为未知基因的一部分。我们将这个DNA片段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长臂10区,并克隆到该基因的全长。该基因的全长为860bp。我们将发现的新基因以新的人类基因LRP16收录至国际基因库中。结论:使用相关分子相关克隆技术可以有效地发现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而且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对研究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例报告刘春莲邵志浩*(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青岛市266041,*青岛市市立医院)关键词维甲酸;分化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我院从1989年到1994年共收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9例,应...  相似文献   

10.
速读     
《中国医院院长》2013,(13):16-17
维也纳医科火学招生挤破头 2013年7月5日,著名的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举行入学考试,共有一万名学生参加,而学校今年仅录取700人。海南白血病患者注入台胞骨髓获救 7月3日,来自台湾的造血干细胞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中,被注入到一名海南白血病患者体内。据悉,患者在2012年被确诊患有白血病,但患者亲属都没有与其配型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一例具有晶状包涵体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曾红(贵阳医学院附院肿瘤科贵阳550004)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b型的白血病细胞内见到晶状包涵体的现象,罕见报道,现将我们1989年5月观察到的1例介绍如下。患者,男性,46岁。因反复发热,全身酸痛乏力1月余,加...  相似文献   

12.
张琳琳  余菊 《大家健康》2016,(7):241-241
目的:研究白血病化疗所致便秘的护理现状。方法: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便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护理,例如饮食护理、活动指导、药物治疗以及健康指导等护理,研究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便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之后,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白血病化疗后产生便秘,经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使得这一现状的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用DNA指纹技术检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因重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DNA指纹分析技术检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因重排。用LE11.8,MYO和M13探针,经Southern杂交法检测12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细胞的基因重排。发现初治或复发与完全缓解时的DNA指纹图相比,谱带有增加或减少。结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白血病细胞存在基因重排;DNA指纹可以区别白血病细胞和正常细胞;DNA指纹技术可以检测到残留的少量白知病细胞。  相似文献   

14.
日本北海道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该小组利用被称为“新万能细胞”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出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免疫细胞,然后将其注射到患白血病的小鼠体内,成功使患白血病小鼠的存活期大幅延长。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合并致死性颈面部水肿5例临床分析二院血研所卢远清王芝琪戴海滨急性白血病合并致死性颈面部水肿非常少见,我们从1990年到1995年6年间曾遇到5例,现报告如下。例1,张某,女,32岁,1990年12月26日入院,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行V...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更多的人免受到白血病和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通过笔者三十多年来的治病经验,吸取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现将对伤寒病(白血病)的实践经验写成一篇文章,供广大医学界同行研究与指正。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常规诊断、分型主要靠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FAB分型),分型准确率只有60%~80%。FAB分型与单克隆抗体(MCAb)免疫学分型联合用于白血病诊断,弥补了FAB分型的不足,使其诊断、分型准确率提高到97%,并对研究白血病细胞起源、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研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细胞in vivo蛋白质磷酸化实验结果表明,当fMet-Leu-Phe三肽或促癌剂TPA作用到白血病细胞使PKC活化时,活化的PKC可特异地促进白血病细胞中包括分子量为40KD蛋白质在内的三种蛋白质磷酸化。这三种蛋白质的磷酸化反应,可被抗癌药物硫杂脯氨酸衍生物所抑制。  相似文献   

19.
用半固体双层琼脂培养法,将白血病细胞植入底层,正常CFU-GM植入上层,作白血病细胞与正常CFU-GM的共同培养。结果发现,底层琼脂中加入0.5×105/ml的白血病细胞后,上层琼脂中的CFU-GM从对照组的193.5下降至123.1/1×105个骨髓有核细胞(BMNC),加入底层的白血病细胞增加时,CFU-GM生成进行性受抑制,当植入的白血病细胞数达15×105/ml时,几乎无CFU-GM生成。此抑制作用亦见于白血病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量-效关系测定发现,正常CFU-GM培养体系中加入10%的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时,CFU-GM生成率从对照纪的112.2下降到88.6/1×105BMNC,以后抑制效应不再增加。以上结果揭示,白血病细胞对CFU-GM的抑制是经某种体液因子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大剂量甲氨蝶呤是治疗白血病的常用方法。甲氨蝶呤化疗后除骨髓抑制外,最大的副作用是粘膜损伤,其中以口腔粘膜居多。它常给患者带来不适,疼痛,咀嚼及吞咽困难,营养不良,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加强预防,精心护理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