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含量,以22名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手术前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为(292.57±100.53 μg/L),手术后为(280.50±81.46 μg/L,正常人血清IGF-1水平为(196.75±58.31 μg/L).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手术前后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参与食管癌的发病过程,是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NS、IGF-Ⅰ及IGFBP-3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158.06±47.82),与对照组( 57.30±33.21)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GF-Ⅰ及IGFBP-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各期血清INS、IGF-Ⅰ及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检测血INS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从而有利于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检测T2DM患者治疗前空腹血清IGF-1的水平及格列美脲治疗6个月后的改变情况.其中T2DM组54例,正常对照组90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明显下降[(42.5±9.2)μg/L vs (74.2±10.6)μg/L,P<0.01];经格列美脲治疗后T2DM组血清IGF-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62.5 ±8.4)μg/L vs (42.5±9.2)μg/L,P<0.05].结论 格列美脲治疗可改善T2DM所导致的IGF-1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入院确诊为脑瘫的95例患儿为脑瘫组(CP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30例儿童为对照组,于入院后抽取静脉血,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中的IGF-1含量,分析其与脑瘫发病程度的关系。结果①脑瘫患儿血清中IGF-1水平分别为(33.96±2.73)μg/L,对照组为(65.23±5.97)μg/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不同浓度IGF-1对应的患儿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交行为及GMFM间评分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社会适应能力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中IGF-1含量明显下降,且血清IGF-1与患儿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交行为水平呈正相关,血清中IGF-1浓度水平可作为评价脑瘫患儿脑损伤程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33例DEACMP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血清IGF-1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动态评估DEACMP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未发生DEACMP的患者(ACMP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DEACMP组急性期血清IGF-1水平[(136.10± 51.51)μg/L]低于正常对照组[(192.91±145.97)μg/L,P<0.05],DEACMP组急性期与ACMP组[(156.51± 93.13)μg/L]比较,ACM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恢复期血清IGF-1水平[(187.69±92.46)μg/L]较急性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EACMP组急性期ADL、HDS和IMCT评分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EACMP组中IGF-1水平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377,P=0.03).结论 IGF-1在DEACMP脑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保护作用,血清IGF-1水平可能作为临床转归、疗效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瘦素促胎儿生长作用及其与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00例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瘦素、胰岛素和IGF-1水平,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LGA)组19例,适于胎龄儿(AGA)组65例,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结果:(1)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r=0.57,P<0.01),其中LGA组脐血瘦素水平为(13.38±6.75)μg/L,显著高于AGA组(7.40±4.45)μg/L;SGA组(2.79±1.54)μg/L低于AG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脐血胰岛素和IGF-1水平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和0.35;(3)脐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2,P<0.01),脐血瘦素与IGF-1水平之间元相关关系(r=018,P>0.05).结论: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状态密切相关,瘦素和胰岛素对胎儿体重有双向调节作用,IGF-1和瘦素具有各自独立的调控胎儿生长发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连李斌  陈蓓  段蓓 《海南医学》2023,(7):983-986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sFlt-1)、可溶性CD40L配体(sCD40L)水平与围生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产检的健康孕妇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血清IGF-1、PLGF、s Flt-1、sCD40L水平,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围生结局发生率以及观察组不同围生结局患者的血清IGF-1、PLGF、s Flt-1、sCD40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IGF-1、PLGF、sFlt-1、s CD40L水平和不良围生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F-1、PLGF水平分别为(80.03±16.72)μg/L、(137.25±26.80)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01±32.64)μg/L、(312.57±41.23) pg/mL,s Flt-1、s CD40L水平分别为(1 451.83±205.27) ng...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PSA(f-PSA)水平的定量检测,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和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18例前列腺癌(PCa)、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以及30例正常男性对照的血清IGF-1、f-PSA和PSA水平.结果 与BPH组和正常男性对照组比较,PCa病人血清IGF-1(282.7±99.5 vs 153.5±48.5 ng/ml,282.7±99.5 vs 138.7 ±47.5 ng/ml,P均<0.01)、PSA(50.5±39.7 vs 7.2 ±3.7 ng/ml,50.5 ±39.7 vs 1.6±1.0 ng/ml,P均<0.01)和f-PSA(7.6±5.7 vs 1.8±1.0 ng/ml,7.6 ±5.7 vs 6 ±0.3 ng/ml,P 均<0.01)水平均明显增高;BPH组血清PSA高于对照组(P<0.01),IGF-1和f-P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高水平的IGF-1与PCa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一个新的PCa高危人群的预测指标,而将其与PSA、f-PSA等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筛查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 IGF- 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ree 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f PSA)的水平 ,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 4 8例前列腺癌 (prostaticcarcinoma PCa)患者 ,5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患者和 35例健康男性 (正常对照组 )血清中 IGF- I、PSA和 f PSA进行定量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 IGF- I、PSA、f PSA的水平明显高于 BPH组和正常对照组 (P<0 .0 1) ,IGF- I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有增高趋势 ,但各分期没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BPH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 IGF- I水平随前列腺体积 (PV)的增加而有所升高。结论 :IGF- I的高低与前列腺增生程度有关 ;IGF- I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了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IGF- I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 PCa高危人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20例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前后甲减患者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甲减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123.1±36.4)ng/ml,IGFBP-3水平(1898±63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IGF-1水平(270.7±50.1)ng/ml、IGBP-3水平(3425±935)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减治疗后,大多数甲减缓解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得到恢复,IGF-1水平(239.4±45.6)ng/ml、IGFBP-3水平(3167±866)ng/m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减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下降,两者的正常调节均可能受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建刚  晏怡  覃川  李柏成  张彪  张正保  杨秀江 《重庆医学》2012,41(24):2472-2473,2476
目的运用ROC曲线评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诊断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胶质瘤、非胶质来源肿瘤及健康对照组各40例。采用ELISA法对3组患者血清中的IGF-1进行定量检测,比较3组结果间的差异,评估胶质瘤的诊断临界值。结果非胶质来源肿瘤组血清IGF-1水平(37.77±46.29)μg/L和健康对照组(26.98±27.63)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血清IGF-1水平(643.13±792.19)μg/L显著高于非胶质来源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63.52±101.53)μg/L(P<0.01)。对实验数据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IGF-1诊断胶质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95%CI0.745~0.917),诊断临界值为110.425μg/L,其诊断敏感度为90.0%,诊断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期值为87.5%,阴性预期值为92.3%,正确率为90.5%,Youden值为82.3%。结论 IGF-1在诊断胶质瘤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胶质瘤诊断指标之一。但由于IGF-1的局限性,寻求另一种或多种胶质瘤相关的血清标记物与IGF-1联合检测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sa、fpsa、fpsa/psa比值三项指标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IRM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组血清的psa、fpsa值,并计算fpsa/p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PH组、Pca组的psa和fps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PH与Pca组在4<psa<10ng/ml时,fpsa/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psa>10ng/ml时BPH与Pca组PSA和FPSAR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psa仍是前列腺癌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结合f/t比值可以更好的鉴别Pca和BPH,对Pca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82例EH(Ⅰ级30、Ⅱ级30、Ⅲ级22)、20例经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并与高血压临床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IGF-1水平,EH组[(142.9±37.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93.6±25.4)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与高血压临床分级相关(γ=0.422,p<0.05);治疗后IGF-1水平(110.7±34.9 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155.8±38.2)ng/ml](P<0.01).结论:EH患者血清IGF-1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EH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IGF-1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检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IGF - 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的含量并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 4 1例前列腺癌 (PCa) ,6 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和4 8例健康男性 (正常对照组 )血清中IGF - 1、PSA和fPS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IGF - 1、PSA、fPSA的含量明显高于BPH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IGF - 1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有增高趋势 ,但各分期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PH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IGF - 1水平随前列腺增生体积 (PV)的增加而有所升高。结论 :IGF - 1的高低与前列腺增生程度有关 ;IGF - 1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fPSA)的水平,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48例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 PCa)患者,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患者和35例健康男性(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GF-I、PSA和fPSA进行定量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IGF-I、PSA、fPSA的水平明显高于BPH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IGF-I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有增高趋势,但各分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IGF-I水平随前列腺体积(PV)的增加而有所升高.结论:IGF-I 的高低与前列腺增生程度有关;IGF-I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了前列腺癌的危险性,IGF-I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PCa高危人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嵘  王翀 《疑难病杂志》2014,(1):40-41,58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S-100B蛋白的水平及关系。方法选取112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依病变程度分为轻度37例、中度45例,重度30例。选择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年人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NO、IGF-1和S-100 B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NO、S-100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92±1.45)μmol/L vs.(3.80±1.65)μmol/L,(80.57±16.20)ng/L vs.(67.54±22.41)ng/L],而IGF-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38.14±35.46)mg/ml vs.(168.73±39.75)mg/ml]。观察组随着病变程度加重,NO、S-100B水平升高、IGF-1水平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O、IGF-1和S-100B水平未见相关性。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NO、IGF-1和S-100 B的异常表达对促进患者病程的进展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秀玲  马达 《新疆医学》2004,34(3):21-22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瘦素(1eptin)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Radioimmunoassay)法测定5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A组氮质血症期(16例);B组肾衰竭期(21例);C组尿毒症期(19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并分析它们是否相关.结果(1)CRF时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呈显著负相关(r=-0.3756P<0.01);(2)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氮质血症期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P>0.05);(3)CRF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血清瘦素与体重指数(BMI)呈显著正相关(r=0.5072P<0.01).结论CRF时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呈高度负相关;而在对照组中二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定量测定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的含量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 (IRMA)对 81例前列腺癌、5 5例前列腺增生 (BPH)、32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及 84例正常男性对照血清 IGF- 1进行检测 ,并对 38例 BPH患者 IGF- 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含量进行为期1年定期随访检测。结果  IRMA检测 IGF- 1在 8~ 10 0 0 mg/ L 内线性良好 (r=0 .98) ,最低检测限为 2 m g/ L,平均回收率 94.5 % ;IGF- 1高值 (382 .4mg/ L)、低值 (32 .5 m g/ L) ;批内重复性测定的 CV分别为 7.2 %和 4.2 % ;胰岛素、生长激素及 IGF- 2不干扰该方法对 IGF- 1的测定 (<3mg/ L) ;前列腺癌患者的 IGF- 1含量较正常对照、BPH及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显著增高 (P<0 .0 5 ) ,比数比和其 95 %的可性限分别为 2 .86和 1.38~ 5 .34,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 0 .6 8和 0 .5 8,而且 IGF- 1在前列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有呈进行性增高趋势。结论  IGF- 1可望成为诊断和预测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及相关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前列腺癌适宜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方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游离PSA、总PSA,并计算PSAD、FPSA/TPSA、PSA/TPSA/PSAD等.结果将PSA值分为0~、4 μgL~、10μg/L~和20μg/L~四个范围,BPH组构成比为39.06%、28.13%、25%和7.81%,而PCA组构成比为10.71%、17.86%、28.57%和42.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BPH组患者相比较,PCA组患者PSA和PSAD检测值升高,FPSA/TPSA和PSA/TPSA/PSAD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当4 ug/L≤PSA≤10 ug/L时,PCA和BPH患者的PSA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A组FPSA/TPSA和PSA/TPSA/PSAD低于BPH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当PSA>20μg/L时,两组患者PSA、PSAD、FPSA/TP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仅PSA/TPSA/PSAD低于BPH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PSA、PSAD、FPSA/TPSA诊断前列腺癌均具有一定局限性,PSA/TPSA/PSAD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癌最适宜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轴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GH/IGF-Ⅰ轴水平与病因、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X线心胸比率(CTR)等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 CHF患者66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Ⅱ级23例,Ⅲ级30例,Ⅳ级13例.检测血GH、IGF-Ⅰ,以lg(IGF-Ⅰ/GH)作为生长激素敏感性指标,超声心动图测LVEF,胸部X线计算CTR.结果 GH在心功能Ⅱ~Ⅳ级组分别为(0.38±0.52),(0.95±1.14),(1.75±1.25)μg/L,心功能Ⅱ级组分别与Ⅲ级组及Ⅳ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检验,下同),而Ⅲ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GF-Ⅰ在心功能Ⅱ~Ⅳ级组分别为(197.97±101.89),(104.19±31.81)和(52.16±23.69)μg/L,两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lg(IGF-Ⅰ/GH)在心功能Ⅱ~Ⅳ级组中分别为(3.13±0.68),(2.38±0.70),(1.55±0.53),两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lg(IGF-Ⅰ/GH)分别与LVEF及CTR呈线性相关(P<0.05).不同病因CHF患者血GH、IGF-Ⅰ、lg(IGF-Ⅰ/G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HF患者随着心衰的加重,GH水平升高、IGF-Ⅰ水平降低,存在生长激素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