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以进一步探讨瘢痕疙瘩形成发展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技术对所有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取6-8代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仪比较它们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和在不同浓度Fas单克隆抗体(Fas mAb)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瘢痕疙瘩边缘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高于中央、两者均高于正常皮肤(P<0.01);无血清培养24h后,瘢痕疙瘩边缘及中央细胞凋亡率均有所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as mAb作用下,瘢痕疙瘩边缘及中央细胞均不能正常凋亡,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不尽相同,瘢痕疙瘩边缘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过高可导致其向周围不断增生并浸润生长。  相似文献   

2.
Fas基因转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并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抗Fas单克隆抗体(mAb)诱导的凋亡,是否能通过正常Fas基因转染使凋亡率得以提高。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人Fase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多克隆位点之间,以脂质体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导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mAb诱导凋亡;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转基因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FasmAb作用后,在形态学上出现典型的细胞核固缩、碎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现特征性的“梯状”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明显增加。对照组未见上述结果。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诱导的凋亡异常,是由于Fas凋亡通道的“上游事件”无功能Fas蛋白造成,与通道下游无关。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异常可能是Fas基因突变引起.其与瘢痕疙瘩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肌成纤维细胞凋亡与肥厚性瘢痕消退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肥厚性瘢痕消退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光镜,电镜,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61例肥厚性瘢痕,20例非肥厚性瘢痕和8例正常皮肤进行细胞凋亡,α-SM-actin表达的分析。结果:肥厚性瘢痕中大多数肌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 actin;肥厚性瘢痕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肥厚性瘢痕消爱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数的减少与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相一致。结论:细胞凋亡现象是了性瘢痕退化过程中肌成纤维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的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类固醇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特异性DNA梯状条带以及激活(磷酸化)的ERK1/2和JNK的OD值,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0.1 mg/m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地塞米松(0.1 mg/ml)作用后的结果为对比。结果①当异搏定浓度为0.1 mg/ml,可诱导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②异搏定可引起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DNA经电泳后可见梯形条带;但不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Bax/Bcl-2表达的改变且未见明显梯形条带;③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抑制而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而JNK细胞传导通路无明显改变。④地塞米松可通过激活ERK1/2和JNK细胞传导通路诱导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均可诱导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但细胞传导通路不尽相同。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D90、α-SMA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4例、增生性瘢痕12例、正常皮肤(瘢痕边缘)16例,每组标本中选取特异性较强的组织块各3例,原代培养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取第3代细胞制成细胞爬片,免疫荧光双重标记(CD90和α-SMA)细胞,通过计算每系成纤维细胞CD90、α-SMA的荧光值,检测成纤维细胞中CD90、α-SM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90和α-SMA表达的关系。结果增生性瘢痕来源成纤维细胞的CD90表达强于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P〈0.05),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的CD90表达和正常皮肤的表达无差异(P〉0.05);增生性瘢痕与其周围皮肤、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来源成纤维细胞的α-SMA表达均无差异(P〉0.05);在同一细胞内CD90和α-SMA具有共区域和共趋势表达的特点。结论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存在CD90多量表达的特异表型,瘢痕成纤维细胞CD90和α-SMA有共区域表达的特点和一致的表达趋势,二者可能有一定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6.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物质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在人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正常皮肤之间的差异,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SP表达增高的原因。方法以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成人增生性瘢痕以及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将SP(终浓度为10^-7mol/L)加入培养液中刺激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刺激前和刺激后1、3、6、12、24h采用RT—PCR检测细胞内SP基因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培养液中SP浓度。正常皮肤对照组及瘢痕对照组除不应用SP外,余处理均相同。结果未受SP刺激时,人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均能分泌一定浓度的SP,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刺激后,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在1~3h内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而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在3~6h内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两种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SP可诱使成纤维细胞内SP的分泌增加,而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情况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华  李德水  刘洪琪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12(5):342-343,356,F004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差异。方法:应用消化法建立成纤维细胞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细胞计数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生长速度。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胞体大,形态不规则。前者细胞倍增时间约为6d,后者细胞倍增时间为3d。细胞融合后前者细胞数为后者的56%。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是两种不同基因表现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Fas介导下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特点,探讨瘢痕疙瘩周边和中央部生长差异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了FasMcAb诱导下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检测了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Fas受体、Bcl-2 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在各种浓度梯度的FasMcAb作用下均未见明显的凋亡现象,Fas受体均呈高表达;(2)Bcl-2蛋白在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内均呈低表达,但中央部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周边部(P<0.05);(3)p53蛋白在瘢痕疙瘩周边呈低表达,而在中央部呈高表达。结论p53蛋白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呈现不同生长特性的最重要的增殖调控蛋白。  相似文献   

9.
刘晋西  岑瑛 《西部医学》2004,16(4):364-366
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 ,细胞凋亡在组织再生、创伤愈合等过程中的作用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部分凋亡相关基因与创伤过度愈合所致的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现就国内外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以进一步探讨瘢痕疙瘩形成发展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技术对所有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取6~8代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仪比较它们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和在不同浓度Fas单克隆抗体(Fas mAb)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瘢痕疙瘩边缘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高于中央,两者均高于正常皮肤(P<0.01);无血清培养24 h后,瘢痕疙瘩边缘及中央细胞凋亡率均有所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as mAb作用下,瘢痕疙瘩边缘及中央细胞均不能正常凋亡,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不尽相同,瘢痕疙瘩边缘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过高可导致其向周围不断增生并浸润生长。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提取物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雷公藤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从增生性瘢痕中获取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加入 5× 10 - 3mg/ ml的雷公藤提取物作用 2 4 h后 ,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 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雷公藤提取物 ( 5× 10 - 3、5× 10 - 4、5× 10 - 5、5× 10 - 6 mg/ m l)作用 2 4 h后增殖活性。结果 :雷公藤提取物在对成纤维细胞无毒性作用的浓度下 ,可使成纤维细胞的突起变短 ,增殖减缓。结论 :雷公藤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和增殖都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聂芳菲  张哲  秦泽莲 《医学综述》2014,(16):2892-2894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其发生、发展的主体细胞。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真皮浅层和真皮深层的成纤维细胞以及瘢痕疙瘩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形态、功能、分子表型等方面均具有异质性。真皮深层的成纤维细胞可能是形成增生性瘢痕的主要细胞来源;而瘢痕疙瘩的形成则包含了真皮浅层和深层成纤维细胞的共同作用,并与其组织内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李俊男  刘流 《医学综述》2009,15(18):2760-2762
瘢痕形成是组织创伤修复的正常过程,但过度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给患者带来心理、身体、容貌上的缺陷。硅胶制品应用于瘢痕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较系统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和使用范围,并对其疗效予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Woundhealingisacomplexbiologicalprocessreg-ulatedbymanyfactors.Innormalcondition,woundhealingendswithacompleterecoveryoftissueanatomicstructureandphysiologicalfunction,suchasinfetalwoundhealingandinsomeofthefirst-classoperationsinadults(  相似文献   

15.
中波紫外线诱导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 (UVB)辐射所致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机制。②方法 建立UVB(辐射强度为 1 .1 76× 1 0 - 4 J/cm2 )对体外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酶法测定胞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和活性氧 (ROS)的含量 ,流式细胞仪An nexinV FITC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死亡率。③结果 在离体条件下 ,UVB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 ;UVB可降低细胞内SOD ,GSH px活性 ,显著提高ROS的含量 (t =3.87~ 2 4 .4 1 ,P <0 .0 1 ) ;同时可显著提高细胞的凋亡率 (t =57.4 7,P <0 .0 1 )和死亡率 (t =1 3.2 7,P <0 .0 1 )。④结论 UVB所致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凋亡与其产生氧自由基、抑制细胞清除自由基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谦  彭智 《广西医学》2010,32(8):894-896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55例患者按瘢痕增生时间分为5组:A组11例(1-3个月),B组12例(4-6个月),C组10例(7-9个月),D组10例(10-12个月),E组12例(12个月以上),以12例正常皮肤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E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E表达为阴性;在不同病理时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E的表达均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clin E可能促进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增生性瘢痕组织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留取和制作标本,选择不同浓度的bFGF对标本进行干预,分别测定标本羟脯氨酸(HPr)、Ⅰ、Ⅲ型胶原蛋白(CoⅠ、CoⅢ)mRNA的变化,并记录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调控作用.结果 0 pg/L组、50 pg/L组、100 pg/L组、500 pg/L组,HPr、CoⅠ、CoⅢmRNA变化不明显,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0 pg/L组MMP-1为(22.21±2.52) μg/L,明显低于其他三组,100 pg/L组MMP-1为(35.62±3.23) μg/L,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为含量最高组,可看出,MMP-1含量随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并且在100 pg/L浓度时,上升最明显.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CoⅠ、CoⅢ、HPr含量影响不显著,不会促进瘢痕组织形成,同时可增加MMP-1含量,发挥对胶原蛋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兔14只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正常兔耳皮肤组织标本8例;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28例,随机分为复方倍他米松组(10例)、生理盐水组(10例)、空白对照组(8例)。术后6周予复方倍他米松(40mg/mL)分点注射于瘢痕样组织内,每处2~3点,总量0.3~0.4mL,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术后9周取材,计数成纤维细胞,并测量瘢痕的相对增生厚度,测定丙二醛含量变化。结果①大体形态学变化:复方倍他米松部治疗3周后,瘢痕颜色接近兔耳的正常肤色,略高出皮面,表面工整,触之质软。②组织学变化:与其他三组比较,复方倍他米松组胶原纤维多为平行排列,数量减少。③成纤维细胞密度与瘢痕增生指数变化:与其他三组比较,复方倍他米松组成纤维细胞密度增高(P〈O.05),④丙二醛含量变化:与其他三组比较,复方倍他米松组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兔耳创面引起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氧自由基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L-60细胞分化与凋亡的初步关系,指导白血病的联合化疗.方法NBT还原试验检测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c-myc蛋白的表达,观察分别经ATRA、TPA诱导分化的HL-60细胞对VP-16的凋亡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ATRA、TPA分化的HL-60细胞bcl-2、c-myc蛋白表达都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TPA下调c-myc蛋白的幅度最大(76%);对VP-16的诱导反应,经TPA分化的HL-60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而经ATRA分化的细胞凋亡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L-60细胞对VP-16的凋亡诱导反应与bcl-2、c-myc蛋白的下调表达程度有关;分化诱导剂ATRA与低剂量的VP-16联合应用可望改善AML的化疗效果,并且以后者先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