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根治及腹腔淋巴清扫术后留置导尿期间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9年1月按照循证护理的程序对41例子宫根治及腹腔淋巴清扫术患者进行护理实践,并与前期(1990年1月~2003年9月)同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较.结果 经循证护理后仅有2例患者在留置导尿期间发生尿路感染(4.88%),较前期尿路感染发生率(14.61%) 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 可以降低有效预防子宫根治及腹腔淋巴清扫术后留置导尿期间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探讨胃癌清扫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回顾分析金华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行胃癌清扫术6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6例,占0.87%,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发生时间为术后5,7d,引流量(300~1200)mL/d,淋巴漏的发生与手术方式、肿瘤分期、全身营养状况及早期肠内营养等有关。为预防胃癌清扫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术前应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态,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范围,提高手术技巧,重视残余管网的结扎,一旦发生淋巴漏多可保守治愈。  相似文献   

3.
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导尿致尿路相关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护理人员先确定留置尿管病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查阅大量的文献,选择护理科研证据,制订最佳的护理措施。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率为3.06%,与2009年比较感染率有所下降(χ2=6.87,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和留置导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100ml和留置导尿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促进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并润滑导尿管,对预防导尿和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导尿和留置导尿管的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用0.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及尿道口,用消毒石蜡油润滑导尿管进行导尿;实验组采用0.5%碘伏消毒外阴、尿道口,并用0.5%碘伏润滑尿管进行导尿。结果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2%,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并润滑导尿管,可降低导尿和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妇科手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我院妇科术后并发尿路感染5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病人尿路感染率比其他年龄组明显增高(P〈0.01);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橐率越高(P〈0.01)。结论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基础护理,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法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4例,拔尿管前口服坦洛新,拔尿管后采用间歇性导尿法处理;对照组24例,拔导尿管前无特殊处理,拔导尿管后采用常规方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拔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情况、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尿潴留10例(41.7%),研究组为3例(12.5%),对照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3例(54.17%),研究组为7例(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1次拔导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法可明显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的尿潴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留置导尿的患者拔管时机的循证护理,降低尿潴留,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50例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拔管时机进行循证护理,降低尿潴留,取得满意效果.结果50例尿储留发生率为0.结论对骨科术后留置导尿的患者拔管时机的循证,降低尿储留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成立留置导尿CQI小组,界定其职责,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按照PDCA的护理程序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由24%下降至6.5%。2009年5月—2010年1月的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2008年11月—2009年4月的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避免了因尿路感染而对患者造成的身体损伤和心理压力,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妇科广泛性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阴式子宫全切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常需留置导尿5~7 天.尿管取出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尿潴留,有的需要长期保留导尿管,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们从2005 年8 月至2007 年8 月45例阴式手术和广切手术后的患者,留置导尿期间会阴护理的同时尿道口配合应用氯霉素滴眼液预防尿潴留,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导尿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张庆桥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62-163
目的分析导尿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尿管留置时间及有无膀胱冲洗进行分组,就各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尿管留置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高,且随着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越高;膀胱冲洗与否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应严格掌握导尿的适应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和循证护理组(B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采用循证护理制定预防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的变化程度及低体温、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体温平均降低0.8℃,低体温发生率为20.0%,寒战发生率为30.0%;B组术后体温平均降低0.5℃,低体温发生率为3.3%,寒战发生率为6.7%,B组效果优于A组(P均〈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地减轻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体温的降低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尿管管理方法。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时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留置尿管期间不更换尿管,待患者排气后鼓励其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至14d拔除尿管。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32.6%和37.2%,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期间不更换尿管,不会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医用材料的消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医源性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1992年1月-1999年6月间妇产科手术后留置导尿管1976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的1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2-1995年尿路感染118例,经抗感染治疗,5天治愈98例,1996年1月-1999年6月术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发生尿路感染34例,5天内全部治愈,两阶段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1.40%和3.61%,差异有显著性(P<0.005);5天治愈率分别为83.05%和10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严格导尿指征,减少术中对膀胱的干扰,术后给予综合防治,是防治妇科手术后医源性尿路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林慧心 《中外医疗》2012,31(12):135+137-135,137
目的 监测留置导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586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前瞻性护理管理,在不同时间段留取中段尿样作细菌培养,观察尿路感染发生率并对不同时段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586例患者中有37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6.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例尿路感染患者中,3例发生于3d以内、12例发生于留置后4~15d、22例发生于留置后15d以上.不同时间段感染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导尿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风险越高,全方位护理从而缩短导尿时间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住预防了宫根治术后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96例因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需行子宫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需进行子宫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导尿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也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导尿管与留置导尿的普遍使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也日渐增高。为了尽量减少尿路感染,我们对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行断指再植术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我院接受行断指再植术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基于循证护理知识的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89%,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14.5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循证护理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16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8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进行插尿管及留置尿管的护理,对照组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插尿管和留置尿管护理。比较两组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留置尿管第1周和第2周尿路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留置尿管第3周和第4周,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04%、23.15%,对照组分别为25.93%、45.37%,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干预进行插尿管及留置尿管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导尿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也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英国资料报告泌尿系感染是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感染最多见的一种(约占30%),这种感染患者中41%进行导尿。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部附院报告561例医院感染中83%是尿路感染,其中93%是因尿管留置引起。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有导尿或有尿路器械操作的病人中,约有20%~60%的病人有尿路感染,其中80%与导尿有关,20%与尿路器械有关,因此,探讨导尿以及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至关重要。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