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旭  孙正义  刘莉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2):748-750
三磷酸腺苷 (ATP)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 ,对神经冲动的传导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ATP与感觉神经传导、突触发育及神经细胞营养再生有密切联系[1 ,2 ] 。笔者通过生物行为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 ,研究外源性ATP对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 :将雄性Wistar大鼠 (购于兰州医学院动物室 ) 70只 ,体重 30 0~35 0g ,随机分成A组 (脊髓压迫 +ATP处理组 ) 35只和B组 (脊髓压迫 +等渗盐水对照组 ) 35只 ,分别于伤后 1,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2(p-MAP-2)表达的变化及经典抗抑郁剂氟西汀的效应。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伴随给予氟西汀(FLU,10mg·kg^-1)组。慢性应激28d之后,用开场实验及新奇抑制摄食模型评价氟西汀的抗抑郁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p-MAP-2的表达。结果慢性应激28d可以导致大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弱,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慢性应激同时伴随给予氟西汀可以逆转这些行为学变化,提示氟西汀在慢性应激模型上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免疫组化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应激可以导致大鼠海马p-MAP-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同时伴随给予氟西汀可以提高其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慢性应激可以使大鼠海马p-MAP-2A以及低分子量p-MAP-2C表达明显降低,而同时伴随给予氟西汀可以逆转这些变化。结论海马p-MAP-2各亚型表达的变化与氟西汀在慢性应激模型上抗抑郁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 (Schwanncell,SC)对大鼠脊髓损伤 (spi nalcordinjury,SCI)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 4 3 (growthassociatedprotein - 4 3 ,GAP - 4 3 )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 12 0只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三组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 (A组 )、单纯SC移植组 (B组 )、损伤对照组 (C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SCI后GAP - 4 3的表达 ,同时采用联合行为记分 (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SCI损伤后 1周 ,A、B、C三组间GAP - 4 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SCI后 2 ,4 ,8周 ,三组间表达顺序为A >B >C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其间A组在 2周时达到最高峰 ,此后逐渐下降 ,12周时A、B、C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最好。 结论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有促进SCI后GAP - 4 3表达和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脊髓腹侧压迫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脊髓侧压迫致伤后脊髓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 先制作脊髓腹侧压迫损伤模型、造成脊髓不完全损伤,应用后肢功能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手段,观察受试动物双后肢的功能变化。结果 脊髓受压致脊髓不完全损伤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受试动物后肢功能呈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伤后2周功能恢复最快。脊髓完全损伤后受试动物后肢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脊髓损伤后其功能恢复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如果脊髓功能在伤后2周内有明显恢复,将预示着脊髓功能最终有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横断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完全性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5只SD大鼠于T9平面切断脊髓并切除3mm使其完全横断。于伤后1,2,4,6周行后肢运动功能联合评分(CBS)及Basso-Beattle-Bresnahan(BBB)评分。并于伤后6周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及再次横断实验。结果: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周时恢复速度最明显,6周时BBB最高评分可达12分;MEP的结果与刺激电极的位置有关,刺激电极置于损伤平面以上时,不能引出MEP,而置于损伤平面以下时,可引出正常波形的MEP;损伤平面以上再次横断脊髓对已恢复的后肢运动功能无影响,而损伤平面以下再次横断则致再次完全截瘫;损伤处组织学检查为胶质瘢痕,未见轴索通过,有少量神经丝蛋白200(NF200)阳性纤维,但零星、散乱。结论:大鼠脊髓完全性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存在明显的自发性恢复,这种恢复与脊髓下行传导束的修复无关,而是损伤远段脊髓的自主功能。远段脊髓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损伤组(Control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Res组),每组12只.Sham组仅行手术暴露,不给予打击及治疗;Control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Res组模型建立后给予Res 200mg/kg腹腔注射.术后72 h处死动物取材,采用于湿重法测定损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mblot法检测损伤段脊髓AQP-4表达.结果:损伤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白藜芦醇处理组较损伤组有所减少(P<0.05).损伤组AQP--4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白藜芦醇处理组AQP-4表达较损伤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白藜芦醇明显减少损伤脊髓AQP-4表达,减轻脊髓水肿,消除继发性损伤,保护了残存的正常脊髓组织,促进脊髓神经组织重建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0只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A组),单纯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动态观察SCI后GAP-43的表达,同时采用联合行为记分(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SCI损伤后1周,A,B,C三组间GAP-4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CI后2,4,8周,三组间表达顺序为A>B>C,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间A组在2周时达到最高峰,此后逐渐下降,12周时A,B,C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最好。结论;pW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有促进SCI后GAP-43表达和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胚胎脊髓(FSC)移植是否能够影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伤后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脊髓半脊髓半切洞损伤_胚胎脊髓移植组(A组)和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组(B组)。伤后1,3,,7,14,28天,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原位杂我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脊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表达与低表达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的人多药耐药鼻咽癌CNE2/DDP细胞(简写作ABCG2High细胞ABCG2Low细胞)的生物学差异,分析两种细胞的耐药特点.方法 分离ABCG2High和ABCG2Low细胞,检测其体外克隆形成率并分析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种细胞传代前及传至第5代时ABCG2阳性表达率的差异.RT-PCR检测耐药基因ABCG2、Bc1-2、MDR1、MRP、MGMT的mRNA表达差异.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在1~14d的吸光度,绘制生长曲线;检测两种细胞对氟尿嘧啶、顺铂、长春新碱、卡铂、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紫杉醇、丝裂霉素等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差异.结果 ABCG2High和ABCG2细胞在7d内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5.24%±1.18%和16.28%±1.11%.FCM分析显示,ABCG2High的S期细胞占41.5%,ABCG2Low的G1M0期细胞占63.9%.FCM分离后,ABCG2的表达率在ABCG2High细胞为98%,在ABCG2Low细胞为2%;两种细胞传至第5代,ABCG2在前者的表达率降低为7s%,在后者升高至20%.RT-PCR显示,ABCG2 mRNA在ABCG2High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ABCG2low细胞,其他耐药基因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无差异.生长曲线显示,ABCG2High细胞早期生长速度较ABCG2Low细胞快,后期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耐药谱分析表明,ABCG2High细胞对8种抗肿瘤药物的IC50值高于ABCG2Low细胞两倍以上,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G2High细胞是一种快周期细胞,而ABCG2Low细胞为慢周期细胞,前者更具有多药耐药的特点,可用于ABCG2介导的鼻咽癌细胞非经典多药耐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联合应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及三磷酸腺苷(ATP)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及失神经肌肉的作用. 方法 选取SD大白鼠96只,体重(250±15)g,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NS组)、ATP组、NGF组、ATP+NGF组;选取大鼠坐骨神经,暴露后人为切断造成3 mm缺损损伤,通过硅胶管连接两神经断端,建立神经再生室.术后立即对各组分别予以腹腔内注射等渗盐水0.4 ml、ATP0.4 ml(1 mg/ml)、NGF0.4 ml(0.2 μg/ml)、NGF+ATP 0.4 ml(ATP 1 mg/ml、NGF 0.2 μg/ml),之后每3 d通过腹腔注射1次.在第2,4,6,8周各组分别取6只大门鼠行坐骨神经指数测定、大体观察、坐骨神经肌电图检查,处死大鼠后切取标本观察再生室区段神经再生状况、腓肠肌湿重,HE染色观察腓肠肌纤维直径及截面积. 结果 术后第2,4,6,8周各组分别取6只大白鼠测定实验数据,NGF+ATP组坐骨神经指数、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重优于NS组及单纯ATP或NGF组(P<0.05).大体观察可见NGF+ATP组患侧足趾红肿程度较其余三组轻,局部溃烂亦相对少,未见足趾脱落者.术后2周,各组神经再生室内可见纤细神经纤维生长,但未将神经断端连接一起.术后4,6,8周,神经再生室内可见神经纤维通过,NGF+ATP组相对其余三组神经纤维生长生长情况较好,且局部炎性反应及纤维粘连轻.NGF组神经纤维生长情况好于ATP组,但二者均优于NS组.第2,4,6,8周神经电生理及腓肠肌湿重NGF组优于ATP组,第4,6,8周坐骨神经指数、肌纤维直径及截面积NGF组优于ATP组(P<0.05),且各时相点NGF组及ATP组的观测指标均明显优于NS组(P<0.05). 结论 (1)联合应用NGF+ATP对神经损伤修复及失神经肌肉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应用NGF及ATP;(2)单纯应用ATP对神经损伤修复及失神经肌肉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劣于NGF及NGF+ATP.  相似文献   

11.
脊髓有效组织保留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脊髓压迫损伤减压后脊髓横截面面积恢复情况 ,并探讨脊髓有效组织的保留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方法  5 4只SD大鼠按不同压迫时间分为 1,6 ,2 4h三个压迫组 ,每组 18只 ;应用不锈钢螺钉造成脊髓压迫损伤 ,观察减压前、减压后 1周、减压后 4周三个时间段。于观察期结束行神经功能评价 ;计算脊髓横截面面积恢复率及脊髓有效组织保留率 ,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结果  ( 1)三组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2 )三组脊髓横截面面积恢复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 3)三组脊髓有效组织保留率分别为 ( 87.4± 6 .1) %、( 5 5 .7± 5 .9) %、( 2 9.5± 9.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显著正相关 (r=0 .90 2 ,P <0 .0 1)。 结论  ( 1)脊髓组织有良好的黏弹性 ,不同程度压迫损伤减压后均有较好的外形恢复 ;( 2 )脊髓有效组织保留率可客观地判断脊髓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预后。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后下丘脑部分核团c-fos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脊髓损伤后中枢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c-fos样蛋白免疫反应了解中枢与脊髓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大鼠56只,体重(270±20)g,分为脊髓损伤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正常对照组(16只).损伤模型为双后肢不全瘫.伤后1,6,12,24h对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组织进行冠状面切片,运用c-fos漂片免疫组化方式对阳性细胞计数.结果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组的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均有明显的c-fos阳性表达.伤后1,6,12,24 h室旁核c-fos阳性表达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伤后12,24h视上核c-fos阳性表达细胞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脊髓损伤影响正常神经信号在大脑中枢传导,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可产生明显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局部低温预处理对大鼠脊髓内牵拉型脊髓损伤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只4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低温预处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建立大鼠脊髓内牵拉型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2,4,8,24,48,72h和7d评估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 HE染色镜检显示A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B组。A、B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低温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脊髓内牵拉型脊髓损伤早期病理形态学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对照组、等渗盐水(NS)组和GDNF组,每组10只,改良Allen方法致T13段脊髓不完全损伤,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NS或GDNF20μl,伤后1,5h和1,3,5d评定后肢出现运动功能(Salzman评分)和检测MEP。结果: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障碍。MEP波幅(P1-N1峰峰值)降低,潜伏期延长,对照组无变经。伤后1,5h和1,3,5d,NS组波幅分别恢复至伤前的36.7%、38.9%、47.1%、74.1%和92.3%,潜伏期恢复至112.5%、111.2%、111.3%、105.0%及103.5%;伤后5h和1,3dGDNF组波幅恢复明显优于NS组,伤后1,3dGDNF组潜伏期恢复优于NS组(P<0.05)。伤后1,5h后肢运动功能无恢复,伤后1d开始恢复,伤后3,5d明显恢复,其中GDNF组恢复显著优于NS组(P<0.01)。结论:GDNF能够早期促进MEP波形的恢复,增强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MEP恢复早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s,GM-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 associated protein 2,MAP -2)和胆碱乙酰转移酶( choline acetyhransterase,ChAT)的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GM -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66只(体重260~ 300 g),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于Tt0节段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M -1组(A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3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3,7,14和28 d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后处死取材,每组各时相点6只大鼠。以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MAP -2和ChAT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7d起,Tarlov评分在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优于B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A组术后各时相点MAP -2及ChAT呈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较B组同时相点明显增多(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与MAP -2及ChAT的表达呈一定的相关性;GM -1可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后MAP -2及ChAT的表达来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4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4只)和损伤组(40只)。损伤组脊髓(T8.9)经中度压迫致伤后,分别在伤后30min、2,4,8,24,48,72h和7,14,21d处死取材(每时相点鼠数=4只)。应用HE、尼氏染色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细胞检测。结果 伤后4h,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细胞;伤后8h,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达高峰;伤后24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达高峰;伤后72h,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达高峰。阳性细胞以白质中胶质细胞为主,主要分布于相邻手段。结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Rho-A mRNA 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时间和不同损伤程度下,损伤段脊髓内Rho—A mRNA的表达及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按WD法制模,将SD大鼠135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全瘫组,B组为不全瘫,C组为空白手术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5只。致伤后8h、24h、3d、7d、28d,提取损伤段脊髓内的总RNA,荧光定量PCR和凝胶电泳检测Rho—A mRNA的表达,进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A、B、C组在各时间点均有Rho—A mRNA表达,但同时间点A、B组的表达明显高于C组,A组同时间点的表达高于B组,C组各时间点表达维持在较恒定水平;脊髓损伤后8hRho-A mRNA表达增加,伤后3d达高峰,持续高水平表达28d。(2)C组各时间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B组,A组同时间点的评分低于B组。结论脊髓损伤后Rho—A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A组,30只)和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30只)。损伤后1,3,7,14,28 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法,TUNEL)以及Bcl-2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SP法)。 结果 A、B两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大鼠脊髓损伤后3d图像分析表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A组(12.43±5.16),B组(36.27±6.28);Bcl-2蛋白阳性细胞分别为A组(37.68±5.83),B组(21.48±7.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0.05)。 结论 脊髓损伤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