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广义之“神”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中神的概念有三种 ,一者是指自然界的规律 ,如《荀子·天论》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不见其事 ,而见其功 ,夫是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 :“阴阳不测谓之神”。二者是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1] ,称之为广义之神。其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如《类经·藏象类》说 :“凡情志之属 ,惟心所统” ,即指此而言。本文拟从时间结构方面对广义之“神”(以下简称神 )的本质进行探讨。要探讨神的本质 ,就要对其产生和维持情况进行探讨。古人在对人类自身生殖繁衍的观察过程中发现 ,男女生殖之精…  相似文献   

2.
解读《内经》之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有关“神”之义有多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四个层面的剖析,理清《内经》中“神”概念:①“神”的发生源于人类长期对自然现象的大量观察;②哲学层面的“神”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及其现象;③中医层面的“神”即广义之神又包含着狭义之神及人生命规律和现象;④人文社科层面的“神鬼”之“神”。  相似文献   

3.
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在《内经》论述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针刺获效至关重要的“神”,论述可谓详尽全面。就是在今天的针灸实践中,注重医者与病人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有鉴于此,笔者就《内经》中心理因素与针刺获效的关系,略陈管见。五凡刺之法,必先治神“神”即“神气”。《灵枢·本神》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变化莫测的。即“阴阳不测谓之神”。它包括精神、意识、意念、心理活动等…  相似文献   

4.
<正>“情”表示感情、情绪的意思,《荀子·正名》曰:“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志”在古代中医有神的意思,如《素问·血气形志》“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而《灵枢·本神》[1]言“意之所存谓之志”,此处“志”是指记忆存储。“情志”意为情感、情绪。“情志”一词最早在明代张景岳《类经》[2]中“情志九气”提出,之后在中医学中广泛运用。现在中医学认为情志为“七情”、“五志”的合称。  相似文献   

5.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6.
玄府概念诠释(六)--玄府为神机运转之道路门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神机,即是神志、神明或精神,统称为神.神的含义有3: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神自生命诞生之时就产生了,所谓"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  相似文献   

7.
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 ,是谓得道。”春夏为阳 ,秋冬为阴 ,一年四季 ,寒暑更迭 ,阴阳变化 ,这个自然界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必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中医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应”的科学观点 ,指出人既然是自然界的一员 ,就必须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才会健康长寿。反之 ,破坏环境 ,违背自然规律 ,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1 优良的环…  相似文献   

8.
神,和生命一样,也产生于先天之精气,《本神篇》云:“故生来谓之精,二精相搏谓之神”。这就指出了神的产生根源。它产生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在阴阳交媾,二精相搏形成生命之际,神也就随之而产生了。可以认为,没有神的产生,也就不可能赋予形以生命,只有神与形俱,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故《天年篇》又云:“人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栅,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相似文献   

9.
肖娴 《开卷有益》2004,(12):12-13
神,既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与宗教及神话中所说的神灵、鬼神之类,是毫无关系的。在古代哲学中,神是主宰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一种力量,一个共同的规律,这就是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所以《周易·系辞上》说:“阴阳不测谓之神。”《荀子·礼论》还说:宇宙间的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四季变化、风雨博施、万物生长等“阴阳大化”,“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意思是:虽然阴阳变化的过程(事)不可见,或者说“不测”,但其变化的结果(功)是可以见到的,所以才称之为神。这也表明,“神”不是孤立于物质之外的,而…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中关于“神”的论述很多,但归纳起来,也不外两个方面.一是指自然界之神,即自然界中运动变化着的阴阳二气.二是指人之神.所谓人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11.
中医看病,是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进行的,通称为“四诊”。前人有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神、圣、工、巧是指功夫熟练程度而言。 脉诊属于“四诊”中切诊范围。故又称为切脉。切是循按的意思。除按脉以外,还包括循胸腹、四肢等发病部位的触诊检查。 切脉诊病是中西医临床不可忽略的一种方  相似文献   

12.
“神明”一词,一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又泛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众所周知,神明统属于心,但笔者认为其与肾的关系亦不容忽视,故本文试从神明与心肾相关论方面略作初步探讨。祈望同道予以指正。1 神明与肾《明堂》谓:“肾者,引也,为言引水谷和利精神。”“引”者,不独“引水谷”,更能“和利精神”。大抵肾之气化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之精下藏之,精足持守则气化常行而不已。又肾藏先天之精,而脾化后天之精,两精相搏,神即随之始生。故《灵枢·本神》云:“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集注·卷一》曰:“《平人绝谷篇》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盖…  相似文献   

13.
彭艳艳 《甘肃医药》2009,28(2):110-111
“崩漏”指经血或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有天崩地塌之势,谓之日崩证;后者如破屋漏水之状,谓之日漏证。《济生方》“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现代医学中月经不调、盆腔炎、妇科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均属“崩漏”范畴。  相似文献   

14.
阴阳五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  余昭秀 《海南医学》2003,14(8):61-62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古代哲学。而阴阳五行所阐述的对象内容是什么?它们所阐述的角度如何?它们是如何阐述的? 笔者认为阴阳五行作为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界的方法论,它们从二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世界,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日“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及《素问·天元纪大论》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所说。古人用五行着重阐述“生化”,阴阳着重阐述“极变”,相当于现代的“量变”和“质变”。  相似文献   

15.
论心主神与五脏藏神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神的含义十分繁杂 ,除为天地万物之主宰、为自然界运动变化之规律、为动物之生命力及生命活动的现象等义项外 ,《内经》中的神还有一个重要含义 ,就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活动 ,即神志。关于脏腑与神志关系的问题 ,《内经》有两个重要命题 ,一个是心主神明 ,一个是五脏藏神。两者的理论内涵及立论依据不同 ,但也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1 两者的理论内涵及立论依据《内经》是多种医学流派、各种学说结合的产物 ,表现在脏腑与神志关系的问题上 ,则有心主神与五脏藏神的不同。1.1 心…  相似文献   

16.
“神”本义指北斗的斗柄,后衍生出万物“主宰”之意。《说解字》日:“神,天神引出万物也。”徐灏:“天地生万物,物有主元日神。”在古代,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对自然界复杂的事物和现象无法解释,认为有一种变化莫测的力量主宰着自然及人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神”是自然界阴阳五行变化“自造”而成,并不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因此,“神”可以被认识、被观察。  相似文献   

17.
远志益智考     
一、远志的命名志,在医籍中有三义。第一通“神”,泛指精神心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肝“在志为怒”。第二指记忆,如《灵枢·本神篇》“志伤则喜忘其前言”。第三指意志,如张介宾《类经》说:“意已决而卓有所立日志”,远志之“志”主要指第二义,略带一、三之义。远志药名最早见于《本经》,李时珍说:“此草服之能益智强记,故有远志之称。世说载郝隆讥谢安云: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记事珠谓之醒心杖”(《本草纲目·远志》)。由此看来,“远志”的命名是由于其能醒心悦志,增强记忆,使人聪颖,远达智慧,故曰“远志”。古人对远志的这些作用是推崇备至的。不仅晋唐有服远  相似文献   

18.
人的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是思维,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中医学受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心灵论”的启发,认为心是主要思维器官,心能够反映外界事物而产生思维活动。《素问·灵兰秘典》指出:“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灵枢·本神》指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物”就是指心担任接受与外界事物接触,并给予相应的反映。《内经》并且将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概括为意、志、思、虑、智五个方面。《灵枢·本神》指出:“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  相似文献   

19.
“神转不回”出自《素问·王版论要》,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曾把它称之为《内经》之“总提纲”,由此可见它有着极其丰富和精深的内涵。 本文试从圆道说对“神转不回”的蕴涵作如下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神转不回”和圆道说的基本意义 《素问·王版论要》曰:“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内经》中“神”的含义十分广泛,而这里的“神”,是指五脏六腑之神机以及其外在表现,它可以从色脉上加以诊察。如两目精明,面色光华,六脉调和,语声有力等现象统称为“有神”,这就意味着健康。因此,“神转不回”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的抽象概念。在常态之中这种生理活动的总  相似文献   

20.
1 神妙万物,不囿于物“神”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易传》中“神”有多种用法,多种涵义。观卦《彖》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说卦传》说:“幽赞神明而生蓍。”这里的“神”指“天神”、“神灵”。《系辞》说:“阴阳不测之谓神。”此“神”的意思是神妙莫测,用以形容事物的变化千回万转,不可捉摸。《系辞》又说:“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此“神”指明敏灵透的思维活动。此外还有,《系辞》:“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说,事物的变化受内在动因的推动,系事物自我完成的演运过程,故称神。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