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男,38岁,主因"左上腹持续性疼痛1个月"就诊。查体:左肾区叩击痛阳性。CT:左肾体积增大,轮廓不清,肾实质内见不规则混杂等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中病灶不均匀强化;左肾门见肿大淋巴结影,邻近肾周脂肪密度不均匀增高;右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双侧肾静脉未见扩张或充盈缺损(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CT鉴别诊断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与肾转移癌(R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的PRCC及51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RM患者的腹部CT资料,对比PRCC与RM的CT表现,评估CT鉴别诊断二者的价值。结果 于49例PRCC共检出49个病灶(PRCC组,n=49),51例RM共检出78个病灶(RM组,n=78)。CT所示病灶成分、边界、包膜、平扫与肾实质密度差异,以及有无集合系统受累、侵犯和肾脏轮廓改变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PCC组病灶最大径大于RM组,而增强后病灶CT值及强化程度均小于RM组(P均<0.05)。结论 CT对于鉴别诊断PRCC与RM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肾周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周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肾周肿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结果:脂肪肉瘤(LS)4例,表现为肾周混杂密度肿块,3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内见条、片及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1例以实体为主,内见多发散点状钙化,肾实质撑开呈新月状,肾盏扩大积水;脂肪瘤2例,表现为肾周脂肪密度肿块,杂有纤维条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1例,表现为左肾周混杂密度肿块,内见大块状钙化,肿瘤侵犯肾皮质、腰大肌、腰方肌及腹后壁,脾门及胰头周围多发钙化性转移结节,肝、肺及左侧胸膜转移。平滑肌肉瘤1例,表现为左肾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境界不清,强化不匀,侵及腰大肌及肾实质。结论:CT可清晰显示肾周肿瘤部位、密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脂肪瘤、分化良好的LS及有钙化MFH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维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98-319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呈圆形或椭圆形70例,边界较清楚58例;有假包膜41例;平扫密度呈较均匀稍低密度54例。50例(82%)肿瘤呈重度强化,5例(8%)呈中度强化,6例(10%)呈轻度强化。53例(87%)强化不均匀。4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6例(88%)的病灶强化呈"快进快退"表现。CT分期准确率为95%。结论螺旋CT可有效帮助肾癌的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病例女,39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周入院。患者无明显不适,1周前常规体检B超示右肾占位性病变,胸片、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CT平扫示右肾下极类圆形肿块,形态清晰光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癌亚型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癌68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行肾皮质期扫描,在增强的程度上,透明细胞癌比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强化明显(P<0.05)。在强化方式上,不均匀性强化及周边强化多见于透明细胞癌(90%)和乳头状肾细胞癌(92%),而均匀性强化多见于嫌色细胞癌(71%);透明细胞癌出现钙化的频率(12%)明显低于乳头状肾细胞癌(25%)和嫌色细胞癌(43%)(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较嫌色细胞癌更容易肾周、静脉侵犯。结论:在鉴别肾癌亚型中,肿瘤的强化程度是最有价值的参数,而强化方式、钙化的有无及肿瘤的扩散方式起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CCC)CT表现,提高术前CT诊断准确率。方法:结合手术病理标本特征,回顾性分析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在CT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实性肿块,大小3.5~9.0cm,平均5.43cm。肿块中心均位于肾髓质内,不同程度地向肾窦及肾皮质膨胀样生长。4例病人中,3例肿块平扫呈均匀密度,1例肿块内有散在的小钙化;增强后扫描3例肿瘤呈轻至中度持续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1例肿块内有稍低密度影。结论:CT是RCCC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发现病变、判断预后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及TNM分期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CT图像,男37例,女17例,年龄29~72岁,中位年龄51岁。测量病灶大小、观察病变侵犯范围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按照AJCC 2002年版TNM系统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病变位于右肾34例,左肾20例。病灶长径17~71mm,平均43mm。手术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透明细胞癌46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2例。TNM分期中I期17例,II期22例,III期6例,IV期9例。结论:肾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用CT诊断快捷、准确并可同时进行TNM分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CT诊断胃窦癌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5岁.反酸、纳差、腹胀不适4个月,进食后明显.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发热、黄疸.无晕厥、心悸、出冷汗等.间断自服“吗丁啉”等,无好转.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差.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2岁,以"胸部不适半年,咳嗽、咯血5天"为主诉入院.查体:左肺呼吸音低,叩诊实音.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余未见异常.CT平扫见左胸腔巨大软组织团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周边CT值44.3 HU,双侧胸腔积液,左肺膨胀不全;增强扫描见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其内见低密度影,周边CT值达76.1 HU.CT诊断:左肺癌.  相似文献   

12.
13.
14.
患者女,30岁,以"左腰部反复阵发性酸痛6天,发热(39.6℃)1天"入院。查体:左中上腹部触及约10cm×8cm包块,质偏硬,压痛明显,活动度差。左肾区叩击痛。CT(图1):左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见约5cm×9cm×10cm不规则混杂稍高密度影,边界欠清,CT值约32~69HU,病灶与相邻肾实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85岁。因上腹部不适、腹泻入院。CT:左上腹胰尾、脾脏、胃后壁间见大小约6.6 cm×4.5 cm的软组织肿物,平扫密度略不均匀(图1),CT值33~43 HU;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图2),CT值66~100 HU;病灶与脾脏及胰尾分界不清,脾门受压,脾静脉局部显示不清,胰管未见异常扩张。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CT诊断:左上腹恶性肿瘤,考虑来  相似文献   

16.
17.
18.
患者女,76岁,主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2月余"入院。血常规、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正常。CT:左肾实质内可见4.8cm×3.6cm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方式为"快进快出",左侧肾盂明显受压;右肾及右侧肾盂、肾盏未见明显异常;腹主动脉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CTA:左肾动脉增粗,为病灶供血;肿块包绕左肾动静脉分支。影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4岁,气短15年余,加重1年,偶有咳嗽伴白色黏痰;15年前因右肾透明细胞癌(Ⅰ期)接受右肾全切术,术后未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18个月前胸部CT发现左肺下叶树枝状结节,最大径约1.4cm,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形成而未予干预。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肺窗图像显示左肺下叶最大径约2.0cm树枝状结节(图1A),起自外基底段支气管分支,相应支气管狭窄、截断,与18个月前胸部CT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