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3月(干预前)和2014年5~7月(干预后)所有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进行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大幅下降(从干预前41.96%下降至干预后27.75%),无指征用药现象明显减少,用药时机与用药疗程趋于合理,选药不合理现象明显改善。结论: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围术期不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1年7—12月哈尔滨二四二医院外科围术期病历500份作为非干预组;在医院进行一系列药学干预措施后,另选取2012年1—6月外科围术期病历500份作为干预组。对2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选择、给药时间及疗程等较非干预组有较大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4.80%(424/500)下降为29.60%(148/500),选药以第1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前规范预防性用药的比例提高至94.59%(140/148)。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可以强化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明显降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具体参与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药学干预,干预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7.96%下降至41.94%,总体降幅为57.19%;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率由干预前的41.91%上升至82.26%,总体升幅为96.28%;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7.06%降至7.78%,总体降幅为83.47%。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管理,可有效规范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河池市东兰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普外科出院病例205例,设为非干预组;干预分为2个阶段,2011年5月—2012年4月为干预的第1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51例;2012年5月—2013年4月为干预的第2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63例,对干预前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99.6%,疗程由干预前的5~14 d(平均8.39 d,且出院还带口服抗菌药物)下降为1~8 d(平均2.8 d),未用抗菌药物者已有1例,疗程≤24 h、25~48 h的比例从零到明显提升,疗程≤24 h的比例已达40.64%,疗程为3~7 d、>7 d的比例明显下降,用药选择、给药时间、术中用药、用法与用量逐步合理,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全部合理;第二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5.70%,且后阶段有用药指征的患者也不预防性用药,疗程为0~1 d(平均0.057 d),其余各项也全部合理且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全部达到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药学服务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途径,规范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方法整群选取骨科I类切口手术2007年6至12月的出院病例为干预前组,2009年6至12月的出院病例为干预后组,研究干预前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率由干预前组51.15%下降为干预后组44.53%,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平均时间由干预前组的6.82 d下降为干预后组的5.67 d,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不当由干预前组的81.61%下降至预后组的7.03%(P<0.01),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联用由干预前组的23.36%下降至干预后组的7.03%(P<0.05)。实施药学服务的干预后组较干预前组各项不合理用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恰当的药学服务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驻马店市中心医院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干预前)和2017年(干预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比较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给药时机和品种选择合理率、原则上不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手术类型及病例数、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病例数量等。结果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27.03%、19.05%,给药时机、品种选择、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分别由85.73%、78.60%、76.62%提高至95.04%、94.49%、84.56%;预防用药平均天数由4.95 d降至3.11 d;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41%降至2.38%。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均以第1、2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干预后使用率明显提高。干预后给药时机、品种选择、疗程不合理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用法用量不合理、不当联合预防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比例降幅明显。结论通过综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规范,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部门合理用药督查综合性干预前后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探讨并完善医院骨科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综合管理措施与模式,不断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间骨科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8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97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统计其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中的成效。结果:经过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明显得到了改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干预前的68.52%下降至28.87%;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更趋于合理、规范并且用药指征性比较明确;平均用药疗程由2.5 d缩短至1.0 d;预防性给药时间合理率由32.41%上升至82.54%;84.47%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间不超过24 h;通过多部门合理用药督查综合性干预,使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且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干预管理,采用多部门合理用药督查综合性干预措施有效,显著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但仍继续强化干预力度,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开展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精神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2年1-6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各18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8.33%降至46.11%,联合用药比例由22.60%降至2.41%,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9.38%升至67.47%,用药时机合理率由16.38%升至61.45%,用药疗程合理率由8.47%升至53.01%。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等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中的药学服务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08年6-12月(A组)、行政干预后的2011年6-12月(B组)以及药学服务干预后的2013年1-6月(C组)所有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进行干预前、中、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对照研究.结果 相比与A、B组,C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9.54%、74.88%下降至55.66%;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由35.50%、56.51%上升至88.83%;术后用药疗程小于24h的比例由50.41%、82.64%上升至93.51%;卫生部推荐预防用药品种使用比例由53.13%、13.55%上升至97.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模式可行、有效,能提高相关制度的落实和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213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3例Ⅰ类切口患者,其中专项整治活动前有53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6.23%;20例患者联合用药,占39.22%,其中有2例患者为三联用药;给药时间正确的仅1例,占1.96%;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9种,多为第3代头孢菌素,甚至选用头霉素类头孢西丁。专项整治活动后有160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43.13%;8例患者二联用药,占11.59%,无三联或四联用药;给药时间正确的有26例,占37.68%;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9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占5种,使用最多的为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较之前有很大改观,但不合理应用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给药时间不当,使用时间过长及无指征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安阳市肿瘤医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行Ⅳ类切口手术的150份患者病历作为非干预组,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行Ⅳ类切口手术的150份患者病历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非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达98.67%,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仅为10.67%;干预后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在术前0.5~2 h内,术后用药时间小于24 h的比例提高至75.00%。结论:该院实施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出院病历326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185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56.75%;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率分别为88.11%(163/185)、11.89%(22/185);术前0.5~2.0h、〉2h用药分别为118例(77.63%)、34例(22.37%),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h 136例(73.51%)、3~7d 43例(23.24%)、〉7d 6例(3.24%).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指征把握不严、药物选择欠妥、用药时机不当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吕卫红  杨慧慧  杨琼璟 《中国药房》2012,(38):3575-3577
目的:评价干预前、后我院甲状腺、乳腺、疝气修补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3月(干预前)和2012年1-3月(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共360份,进行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98.19%下降为干预后的18.56%(P<0.01);无适应证用药患者的比例从干预前的83.73%下降到干预后的5.15%(P<0.01);用药疗程>24h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69.88%下降到干预后的8.25%;选药起点过高或不当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79.52%下降到干预后的6.19%,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能促进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但还存在疝气修补术补片植入病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过高和给药时机不合理的情况,需要结合有关规定进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某三级甲等医院清洁手术(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对干预前(2009年1—12月)符合条件的548例清洁手术患者病历资料与干预后(2010年6月—2011年5月)的4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的548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率为100%;术前0.5~2 h开始用药者96例(占17.5%),术前2~24 h开始用药者92例(占16.8%),术后开始用药者360例(占65.7%),术后平均预防性用药时间为5.21 d,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622.60元,平均住院费用为11 265.50元;干预后420例患者中有198例(占47.1%)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 h开始用药者28例(占6.7%),术后开始用药者22例(占5.2%),术后平均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44 d,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176.19元,平均住院费用为8 724.70元,感染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现象在干预后有明显改善,但与卫生部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低于30%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亟待加强对外科医师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培训,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0—2012年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人均药品费用、平均住院时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68.55%降至整治后的56.19%;AUD由整治前的58.81 DDD降至整治后的41.98 DDD,接近卫生部40 DDD的要求。心脏内科介入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由整治前的65.87%降至整治后的12.63%。结论: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我院各项抗菌药物应用指标达到整治方案要求,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距卫生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应该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9一11月(干预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106例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11年9—11月(干预后)出院的107例普外科I类切1:2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干预,抗茵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85.85%(91/106)下降为47.66%(51/106)(P〈0.01);抗茵药物使用合理率由66.04%(70/106)上升为78.50%(84/106)(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茵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313.17元下降为233.52元(P〈0.01)。结论:临床药师实施合理用药干预,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茵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监管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影响。方法: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从2012年4月起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实行专项监管措施,对实施前(2012年1—3月,A组)、后(2013年1—3月,B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行专项监管措施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明显下降(P〈0.05),且以单一用药为主;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和频次方面,则以第l、2代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为主;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住院各项费用下降明显,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实行专项监管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中的构成比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实施干预措施前(2010年9–12月)及干预后(2011年9–12月)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我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在干预前后的预防使用率分别为98.94%和97.49%;预防用药选药合格率从69.62%上升至94.84%;预防用药时间从5.03 d降至1.67 d。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机不当等不合理现象,还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教育培训及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