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卫红  王静 《中国药业》2013,(20):59-60
目的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出院的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462例患者中有380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2.25%;药物使用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第1代、2代头孢菌素(92.57%),青霉素类(5.78%)和硝咪唑类(2.36%);380例患者中,77.89%的病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合理(80.00%)、用药疗程过长(58.15%)、用法用量不正确(56.57%)、预防给药时机不当(15.52%)、联合用药无指征(6.31%)等。结论该县级医院外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应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375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茵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4.40%,主要为预防性使用;单一用药率51.73%,二联用药率42.67%,无三联及以上联用;种类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用药基本合理比例占72.68%。结论: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为预防性用药,存在预防使用率过高、用药时间过长、给药间隔不当、药敏送检率低等问题,医院需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维胜 《广东药学》2012,(10):629-632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院2011年9月15日0:00~24:00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26.58%,儿科(60.00%)使用率最高,次为呼吸内科(50.00%)、急诊科(30.95%)和妇产科(30.68%)。住院部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47.31%,五官科(70.59%)使用率最高,次为外二科(69.49%)、外一科(66.29%)和妇产科(63.24%)。门诊使用抗菌药物8大类28种,住院部使用抗菌药物6大类21种。全院病原学平均送检率为22.22%。结论本院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水平基本合理,但存在个别科室使用率偏高、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全院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偏低等不合理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横断面应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16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结果:243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39.51%(96/243);其中抗菌药物单一用药率为55.20%(53/96),二联用药率为42.70%(41/96),三联用药率为2.08%(2/96);使用的抗菌药物中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有10个品种;病原学送检率为58.21%(39/67)。结论:我院尤其是有手术的科室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联合用药构成比偏高,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使用率过高,部分头孢菌素类用药剂量过大,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顾平  米佳丽 《中国药业》2013,(24):50-51
目的调查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抗茵药物应用现状,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心胸外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出院病历104份,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104份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历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均采用单一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以第1代头孢菌素为主(79.81%);术前0.5~2h给药率为99.04%,手术时间大于3h者均追加用药,平均用药时间为3.77d。结论该院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药不当、预防应用时间过长、病原学送检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院外科系统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外科系统围术期抗茵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54例外科系统手术病历中有157例手术预防性应用了抗茵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81%,其中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38%,Ⅱ、Ⅲ类切口抗茵药物使用率均为100%;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换药无指征、联合用药无指征等。结论:外科系统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趋于规范,但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及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扣分析住院患者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出院病历1194份,根据患者的病史、诊断、病情等情况综合判断用药合理性。结果用药合理病历1008份,用药不合理病历186份(15.58%),全年抗茵药物使用率为54.85%。结论该院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偏高,需要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9一11月(干预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106例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11年9—11月(干预后)出院的107例普外科I类切1:2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干预,抗茵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85.85%(91/106)下降为47.66%(51/106)(P〈0.01);抗茵药物使用合理率由66.04%(70/106)上升为78.50%(84/106)(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茵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313.17元下降为233.52元(P〈0.01)。结论:临床药师实施合理用药干预,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茵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05年~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某三甲医院2005年~2006年住院患者中随机等间距抽取240份病历,就其抗茵药物应用合理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及病原学检测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三甲医院2年中抗茵药物的使用率为78.33%,但合理率仅为6.91%;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茵药物使用率为100%;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术前用药时间过早和术后用药时间过长;临床标本送检率为11.76%。结论:某三甲医院的抗茵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应加强临床抗茵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以提高临床抗茵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潼南县人民医院抗茵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不同时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总结用药经验,促进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4~10月(整治前期)、2012年4~10月(整治中期)、2013年4~10月(整治后期)三个阶段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I类切13'手术预防性抗茵药物使用率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期较整治前期和整治中期患者抗茵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下降58.66%和31.45%,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下降48.61%和32.38%,特殊使用级抗茵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下降77.96%和39.71%,上述指标后期与前、中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整治后期抗茵药物使用率较整治中期下降12.24%,两阶段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该院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整治活动结束时达到了预期目标.促进了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某三甲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干预前)和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干预后)的甲状腺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各90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6.67%下降到干预后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指标合理率均显著提高(P<0.05)。干预前后切口感染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可行且有效,可对Ⅰ类切口围术期合理预防用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5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与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该院2011年第一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2013年第一季度5种清洁手术(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介入手术、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第二阶段干预后该5种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92.7%下降到8.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从4.0%升高到19.4%,合理干预成绩可喜。在给药剂量、给药途径、药物品种选择、术中追加方面已基本实现100%合理,但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适宜情况审视、术前给药时机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时间等方面仍存在多例不合理现象,致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仍不让人满意。结论:该院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采取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模式,但离原卫生部规定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应继续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全面了解某三甲医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旨在为全面实施围手术预防用药管理提供基线情况。方法:抽查2010年3月所有清洁手术,登记性别、年龄、科室、手术名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血常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4份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78.3%,平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3.7 d;预防用药合理性判断中合理和基本合理率占40%;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为头孢替安、头孢硫脒和头孢孟多;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要表现形式为术后用药>3 d(37.7%)、术前未用药术后用药(21.7%)、术前用药在切皮前>2 h给予(18.0%)、用药品种不当(12.8%)等。结论: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时机不合理及用药选择不当等问题,提示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管理亟待在所有清洁手术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提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12月我院465例行剖宫产术的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剂量、品种、用药疗程以及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65例剖宫产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者464例(占99.8%),其中单一用药者391例(占84.3%),联合用药者73例(占15.8%)。383例患者(占82.7%)在断脐后给药;用药疗程≥72h者314例(占67.7%)、≤48h者10例(占2.3%)、≤24h者140例(占30%)。用药频度(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头孢替安钠和奥硝唑。结论:我院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给药时间、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等方面比较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过长、药物利用指数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该院会阴切开术、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剖宫产手术、双附件切除术病历各40份,回顾性分析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该院妇产科200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有190例围术期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5.00%;平均预防性用药疗程为(3.77±1.37)d;选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和头孢菌素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时间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疗程偏长、溶剂用量偏大、选药不当等。结论:该院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的比例较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州省黎平县人民医院(简称“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抗菌药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抽取我院2013年1-7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普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病案,记录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药品名称及剂量、首次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疗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相关文件判定用药是否合理.结果:共调查96例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有85例,占88.5%,未使用11例;使用抗菌药物10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7种(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青霉素类1种(2例).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以前有明显的改善,不过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和滥用现象,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医院常见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情况,从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12月240例6类常见的清洁手术(白内障手术、乳腺手术、骨科手术、斜疝修补术、甲状腺手术及心脏手术)的病历,调查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情况。结果:240例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100%;使用率最高的3类抗菌药物分别是第1代头孢菌素(43.48%),第3代头孢菌素(14.91%)和林可霉素类(8.08%);无针对性药物选择使用率高达75%;给药剂量及给药次数合理的比例分别是55%和40%;联合用药的比例是29.99%;仅仅43.33%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机是在术前2小时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是5.75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最长者达12天。结论:该医院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不合理情况很普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某三级甲等医院清洁手术(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对干预前(2009年1—12月)符合条件的548例清洁手术患者病历资料与干预后(2010年6月—2011年5月)的4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的548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率为100%;术前0.5~2 h开始用药者96例(占17.5%),术前2~24 h开始用药者92例(占16.8%),术后开始用药者360例(占65.7%),术后平均预防性用药时间为5.21 d,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622.60元,平均住院费用为11 265.50元;干预后420例患者中有198例(占47.1%)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 h开始用药者28例(占6.7%),术后开始用药者22例(占5.2%),术后平均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44 d,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176.19元,平均住院费用为8 724.70元,感染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现象在干预后有明显改善,但与卫生部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低于30%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亟待加强对外科医师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培训,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我院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普外科临床药师深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前后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病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考查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干预后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6%(96/100)降至39%(39/100)(P〈0.0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5%(5/100)升至69%(69/100)(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药费、抗菌药物费用下降显著(P〈0.05)。结论:我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有效干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极大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为下一步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药学服务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