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出院的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 579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是否有指征、预防用药品种、时机和疗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2015年医院Ⅰ类切口手术2 579例,其中预防用药822例,占31.87%;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和白内障手术)824例,预防用药92例,占11.16%;预防用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为主,占95.01%。预防用药不合理220例,其中预防用药超疗程占43.63%,无指征预防用药占32.73%。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仍然有无指征预防用药、用药品种不适宜、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医院应继续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46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适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占56.2%;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占78.1%;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占15.8%;术后继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占38.3%;无术中用药及联合用药病例。结论:我院普通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给药时机情况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适应证、品种选择及使用疗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7—9月我院665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86%(285/665),术前0.5~2 h内给药率为85.26%(243/285),平均用药疗程为2.31 d,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美洛西林、头孢替安等。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指征把握不严、预防使用率高、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当、用药疗程长、不合理联合用药等。需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1年我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文献,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发表于2011年且涉及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文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文献83篇,涉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 924例,其中16 167例(占90.20%)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患者中,术前0.5~2 h给药者、预防性用药疗程≤24 h者和预防性用药疗程〉48 h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1.36%(9 920/16 167)、19.64%(3 176/16 167)和58.54%(9 464/16 167)。结论:我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过度用药及不规范使用情况,各部门应加强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乳腺癌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2013年南昌市第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850例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2013年我院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7.2%(61/850);用药时机选择术前2 h内用药70.5%(43/61)和术后用药29.5%(18/61)。用药疗程合理93.4%(57/61);用药时间超过48 h占3.3%(2/61)。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78.7%(48/6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显著促进了我院乳腺癌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和疗程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王爱林 《北方药学》2014,(11):156-157
目的:调查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7例,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药例次、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68.50%,预防用抗菌药物以第一代头孢为主;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唑林30例次,占32.26%;其次是头孢拉定17例次,占18.28%。32例患者于术前0.5~2h给药,72例患者于术后给药;联合用药6例,占6.9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但仍存在总体用药频率过高、给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给药时间过长及盲目联合用药等情况,需要提高本院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期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抽取我院骨科2019年9月-2020年9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综合分析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骨科593例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74.54 %(442/593)。手术切口感染率为8.6 % (51/593)。442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中,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为99.77 %(441/442);术前30min-1h给药率99.55 % (440/442);预防用药疗程≤24h者217例,占51.79 % (217/419);预防用药中不合理95例,用药合理率为78.51% (347/44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无指征预防用药、药物选择不恰当、给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偏长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高,用药疗程偏长,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余兴群  宦娣  王哲  黄斌  杨阳 《淮海医药》2013,31(5):444-446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主要不合理表现,以促进我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Ⅰ类切口手术20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统计分析预防使用率、用药时间、应用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为51.7%,术前用药时间合理率仅占所查病例的36.27%,总预防时间在48 h内的占所查病例的34.31%,联合用药50例,联合用药率为24.52%。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应用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8月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0例,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60例骨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术前30min-2h使用抗菌药物仅为87例,占54.4%,手术开始后使用抗药菌物为30例,占18.8%。术中无追加用药,术后用药时间1-2d仅占42.5%,其余均超过3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频率最高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我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长、联合用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10年10月—2011年4月出院的362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者为340例,其中有用药指征的184例,占50.83%;术前0.5~2 h给药的8例,占2.21%;术中全未追加药物,总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 h的317例,占93.23%;使用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头孢替唑、头孢西丁、替硝唑;单一用药259例(占71.55%),二联用药81例(占22.38%)。结论:某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无指征用药、首次用药时间不当、疗程过长、选药不当等,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213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3例Ⅰ类切口患者,其中专项整治活动前有53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6.23%;20例患者联合用药,占39.22%,其中有2例患者为三联用药;给药时间正确的仅1例,占1.96%;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9种,多为第3代头孢菌素,甚至选用头霉素类头孢西丁。专项整治活动后有160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43.13%;8例患者二联用药,占11.59%,无三联或四联用药;给药时间正确的有26例,占37.68%;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9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占5种,使用最多的为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较之前有很大改观,但不合理应用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给药时间不当,使用时间过长及无指征用药。  相似文献   

12.
卵巢囊肿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6月某院卵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74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硝基类、二代头孢、青霉素类;预防性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为81.03%;预防性用药多在术前>2 h和术后使用;术后持续用药时间>48 h的患者占82.76%;手术持续时间<2 h术后仍用药的患者占87.93%。结论:某院妇科卵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妇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控制不严;用药品种掌握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联用现象频繁;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选择不当;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不宜给药;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卵巢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合计3725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按合理用药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3年的整治,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基本达到卫生部整治方案的要求,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持续提高。结论: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60份,填写I类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预防性用药194例,治疗性用药38例;在预防使用指征把握、用药时机、用药品种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疗程等环节均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存在一定不规范的情况,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分析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12月我院2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中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者占87.50%,其中单一用药占90.29%、二联用药占9.71%。抗菌药物种类为8种,前三位分别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类、硝基咪唑类。首次给药时间为术前0.5h内占85.14%、术后4h内占14.86%。持续用药时间24h内占88.57%、24h以上占11.43%。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首次给药时间、用药持续时间均较合理,但尚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起点高等问题,有待于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瓯市立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和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2013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81%,术前0.5~2.0 h内用药所占比例为89.25%,用药疗程在24 h内所占比例为35.72%,常用抗菌药物有头孢唑林、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米诺、美洛西林/舒巴坦等。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不合理的预防性应用主要表现在用药指征不严、药物选择起点过高、预防性用药率过高、给药时间不当、用药疗程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其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术共计195例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95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1.8%(140/195);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其中使用频次居首位的为头孢唑林钠,有126例患者使用该药,占90.0%(126/140)。术前0.5~2 h内给药者121例,术前15 min给药者2例,术后给药者17例;术后1 d内停药者44例,术后2 d内停药者10例,术后〉2 d停药者76例。结论:195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用药指征掌握不严、选药不当、给药时间不适宜、用药疗程过长等。  相似文献   

18.
2 290例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290例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24 h、2~24 h、<2 h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分别占10.96%,10.92%,25.06%,53.06%。Ⅰ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5.77 d,>3 d者761例(80.70%);Ⅱ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6.08 d,>3 d者1177例(87.38%)。Ⅰ类切口单一、二联用药比例分别为76.56%和23.44%;Ⅱ类切口单一、二联、三联用药比例分别为39.87%,58.43%和1.70%。Ⅰ类切口手术符合预防用药指征882例(93.53%)。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2例,感染率0.52%,感染发生与用药疗程无相关性(P>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监督,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Ⅰ、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12月我院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6—12月我院出院的31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306例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其中241例使用了第1代头孢菌素,占78.76%;32例使用了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占10.46%;15例使用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占4.90%。107例术前0~2h使用抗菌药物,占34.97%;185例术后用药,占60.45%。54例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占17.65%。结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过高、种类选择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使用时间不当及疗程过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I类切1:7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